- 年份
- 2024(8366)
- 2023(11828)
- 2022(9518)
- 2021(8291)
- 2020(6800)
- 2019(14527)
- 2018(14284)
- 2017(26967)
- 2016(15211)
- 2015(16606)
- 2014(16381)
- 2013(16061)
- 2012(14708)
- 2011(13176)
- 2010(12980)
- 2009(11460)
- 2008(11095)
- 2007(9761)
- 2006(8722)
- 2005(7973)
- 学科
- 济(61709)
- 经济(61627)
- 管理(44676)
- 业(41509)
- 企(33351)
- 企业(33351)
- 方法(25294)
- 数学(21743)
- 数学方法(21538)
- 农(18646)
- 中国(18242)
- 学(17866)
- 业经(15530)
- 财(15213)
- 环境(13686)
- 农业(12671)
- 制(11960)
- 地方(11912)
- 贸(11731)
- 贸易(11722)
- 易(11409)
- 产业(10393)
- 划(10068)
- 技术(9867)
- 体(9731)
- 和(9594)
- 务(9285)
- 财务(9261)
- 财务管理(9243)
- 银(9077)
- 机构
- 大学(220386)
- 学院(218852)
- 济(87322)
- 经济(85692)
- 研究(81938)
- 管理(79564)
- 理学(69783)
- 理学院(68926)
- 管理学(67469)
- 管理学院(67127)
- 中国(58536)
- 科学(56097)
- 农(53420)
- 京(47326)
- 所(44167)
- 业大(42847)
- 农业(42744)
- 研究所(41071)
- 财(37268)
- 中心(35504)
- 江(32915)
- 财经(30351)
- 院(29853)
- 北京(29117)
- 农业大学(28087)
- 经(27851)
- 范(27138)
- 经济学(27075)
- 省(26815)
- 师范(26590)
- 基金
- 项目(159368)
- 科学(124536)
- 基金(117138)
- 家(108364)
- 国家(107562)
- 研究(104271)
- 科学基金(89754)
- 社会(67529)
- 社会科(64061)
- 社会科学(64044)
- 省(63078)
- 基金项目(62086)
- 自然(61953)
- 自然科(60549)
- 自然科学(60524)
- 自然科学基金(59496)
- 划(54303)
- 教育(47267)
- 资助(46655)
- 编号(37940)
- 重点(37376)
- 发(34876)
- 部(34109)
- 计划(33603)
- 创(33482)
- 科研(31629)
- 创新(31530)
- 科技(30339)
- 业(29874)
- 成果(29038)
共检索到3138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赵柳兰 唐小鸿 廖磊 梁吉 张冬梅 颜浩骁 熊陈 杨淞
为了探究不同碳水化物水平对大口黑鲈鳃组织结构的完整性、抗氧化能力和免疫能力的影响,设计3种不同碳水化物水平的等氮等脂饲料,即7%(L组)、12%(M组)和17%(H组)。选取初始体质量为(4.0 ± 0.2)g的大口黑鲈360尾,饲喂8周。通过组织切片,抗氧化和免疫酶活的测定及mRNA的表达研究,结果表明,H组能够导致鳃小片基部细胞增生、融合,上皮细胞脱落;H组和M组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L组;鳃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CAT)在H组和M组显著低于L组;H组和M组抗氧化酶(CAT、GPX、SOD1、SOD2、SOD3a和SOD3b)mRNA水平也要显著低于L组;H组和M组酸性磷酸酶(AKP),碱性磷酸酶(ACP)和溶菌酶(LZM)也要显著低于L组;H组和M组免疫相关基因(IL-1β、IL-10、IL-15、TNF-α和TGF-1β)和抗菌肽(hepcidin-1和hepcidin-2)mRNA水平显著低于L组mRNA水平;H组凋亡相关的基因(caspase-3、caspase-8、caspase-9)的mRNA水平显著高于L组和M组(P<0.05)。研究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饲喂高碳水化物饲料会损伤大口黑鲈鳃组织结构,降低抗氧化能力和免疫能力。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敖士齐 翟乾 纪鹏 高炜峰 李杰 张晓君 高晓建 姜群
为保障亚甲基蓝在甲壳动物养殖中的安全使用,本研究以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为对象,采用半静水式方法开展急性毒性实验,并通过暴露和清水恢复实验,分析亚甲基蓝对罗氏沼虾组织结构、抗氧化系统及免疫能力的损伤。结果显示:水温25℃下,亚甲基蓝对罗氏沼虾的24、48、72和96 h半数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209.7、54.7、6.1和2.8 mg/L,安全浓度为1.1 mg/L。1.4 mg/L亚甲基蓝暴露4 d后,罗氏沼虾肝胰腺、鳃和肠道组织出现病理损伤,肝胰腺组织中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_2O_2)大量积累,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的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免疫相关基因热休克蛋白(HSP)表达水平显著升高,酚氧化酶原(proPO)、TOLL样受体(TLR)和凝集素(LEC)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转移至清水中养殖7 d后,肝胰腺组织中的MDA和H_2O_2含量,SOD、GSH-Px、AKP和ACP活性,以及免疫基因表达量恢复至对照组水平,但肝胰腺、鳃和肠组织的病理损伤并未完全恢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知行 任兰兰 韩潇宇 高坚
为探究大口黑鲈仔鱼维生素C最适需求量,实验通过研究不同饲料维生素C (VC)含量对大口黑鲈仔鱼生长、免疫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共设计5个实验组,即VC添加量分别为0 (VC0)、200 (VC200)、400 (VC400)、800 (VC800)和1 600 (VC1600) mg/kg。以出膜后11日[体重(1.2±0.3) mg]的大口黑鲈仔鱼为对象,在工厂化循环水系统进行为期3周的投喂实验。结果显示,大口黑鲈仔鱼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均随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水平的提高先升高,其中VC400组数值最高。通过折线模型分析维生素C添加水平与增重率的关系,大口黑鲈仔鱼饲料中维生素C最适添加水平为421.2 mg/kg。各组生长激素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的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趋势和生长性能基本一致。各维生素C添加组的补体浓度无显著差异,但都显著高于VC0组,补体C3与补体C4浓度均在VC1600组达到最大值。在溶菌酶含量中,VC400组、VC800组与VC1600组含量无显著差异,显著高于VC0组与VC200组。各组过氧化氢酶活性、谷胱甘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随添加水平的提高先升高,均在VC400组取得最大值。各组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和体内维生素C含量随饲料维生素C添加量的升高而升高,丙二醛含量随饲料维生素C添加量的升高而降低。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420 mg/kg维生素C可以有效提高大口黑鲈仔鱼的生长性能、免疫性能和抗氧化性。本研究为维生素C在大口黑鲈仔鱼饲料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明睿 王萍 赵玉华 高坚
为探究适合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仔鱼培育的最佳光谱,于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设立全光谱组、红色光组、绿色光组和蓝色光组4个试验组,通过对比大口黑鲈仔鱼的趋光行为、生长性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溶菌酶(LZM)、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分析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生长激素(gh)、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促甲状腺激素(tsh)、热休克蛋白70(hsp70)、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半胱天冬酶3(caspase3)等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筛选适宜大口黑鲈苗种培育的光谱范围。结果显示:全光谱组、绿色光组、蓝色光组仔鱼的终末体长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增重率及LZM活性均显著高于红色光组,而MDA、GSH含量及SOD、CAT活性均显著低于红色光组;全光谱组和绿色光组仔鱼AKP酶活性及生长基因gh、igf-1、tsh的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红色光组,而应激相关基因hsp70、crf、caspase3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红色光组和蓝色光组;全光谱组仔鱼存活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并表现出较好的集群趋光行为。结果表明,全光谱光源最有利于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的大口黑鲈苗种培育。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何家鑫 杨婷婷 郭凯 关舒 郜卫华 罗凯 迟淑艳
为了探究饲料添加酸化剂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肠道健康的影响,用含不同酸化剂水平(0%、0.05%、0.10%、0.15%和0.20%)的5组等氮等脂饲料投喂初始体重为(21.31 ± 0.18)g的大口黑鲈64 d。结果显示,大口黑鲈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随着饲料中酸化剂添加量的提高呈先升后降的变化,在0.15%组均达到最大值。与对照组相比,饲料添加0.10%~0.15%的酸化剂显著降低了大口黑鲈饲料系数,显著提高了大口黑鲈全鱼粗脂肪含量和蛋白质沉积率以及对饲料干物质、粗脂肪和总能的表观消化率。在饲料酸化剂添加量为0.15%时,大口黑鲈肠道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相比于对照组,0.15%组的甘油三酯含量和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0.15%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升高。饲料中酸化剂添加量在0.10%~0.15%时,大口黑鲈血清总抗氧化能力以及肠道总抗氧化能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和肝脏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0.15%组肠道绒毛长度、绒毛宽度、肌层厚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0.15%的酸化剂显著上调了大口黑鲈肠道抗氧化相关因子(nrf2、cat和sod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了抑炎因子(il-10)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饲料中添加0.20%的酸化剂显著下调了促炎因子(tnf-α、il-1β)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以增重率和饲料系数为评价指标,基于折线模型结果表明大口黑鲈饲料中酸化剂适宜添加量为0.148%~0.152%。总之,饲料中添加0.15%的酸化剂能够促进大口黑鲈的生长,提高抗氧化能力,降低肠道炎症水平以及维持肠道健康。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胡俊茹 朱喜锋 李国立 赵红霞 王国霞 黄文庆 黄燕华
以生长性能、体组成、血清抗氧化能力为评价指标,研究饲料中添加β-葡聚糖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的影响。选用初始均重为9.60 g左右的大口黑鲈750尾,随机分为5组,3个重复为1组,每个重复50尾。β-葡聚糖添加量为0、0.06%、0.08%、0.10%、0.12%配置5组实验饲料,分别记为G0、G1、G2、G3、G4,实验周期为56 d。随着β-葡聚糖添加量的增加,大口黑鲈末均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成活率升高,但组间差异不显著,各组间饲料系数,存活率无显著差异,饲料系数随替代量增加有降低的趋势。各组间肥满度、脏体比、肝体比和肠体比无显著差异。G2、G3、G4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G0组;G3组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G0组,G4组灰分含量显著高于G0组。G4组MDA含量显著降低,抗超氧阴离子能力显著升高。综上所述,本实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β-葡聚糖可提高大口黑鲈生长性能,当添加量为0.12%时,生长性能最佳,全鱼粗蛋白质、灰分显著沉积,血清脂质过氧化物减少,抗氧化能力提高。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牟明明 蒋余 罗强 陈拥军 罗莉 林仕梅
为探讨不同来源饲料对大口黑鲈生长、血浆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以及肝脏和肠道组织学的影响,实验选取初始体质量为(12.45±0.07)g的大口黑鲈180尾,随机分成2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投喂配合饲料和冰鲜鲢,养殖84 d。结果显示,配合饲料组大口黑鲈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系数(FCR)显著低于冰鲜鲢组,而蛋白质效率(PER)、肝体比(HSI)和脏体比(VSI)显著高于冰鲜鲢组。大口黑鲈摄食配合饲料后,肝糖原含量显著高于冰鲜鲢组,肝脏蛋白酶活性显著低于冰鲜鲢组,而肌糖原和肠淀粉酶活性无显著差异。饲喂配合饲料组大口黑鲈血浆谷草转氨酶(AST)活性、血糖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Ca/P比值显著高于冰鲜鲢组,而血浆碱性磷酸酶(AL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总蛋白(TP)、甘油三酯(TG)、尿素、钙和磷含量显著低于冰鲜鲢组。各实验组血浆谷丙转氨酶(ALT)活性以及胆固醇(TC)和胰岛素含量均无显著差异。配合饲料明显影响大口黑鲈肝脏和肠道的组织结构,饲喂配合饲料组实验鱼的肝脏空泡化现象严重,小肠绒毛受到严重机械性损伤。研究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冰鲜鲢更适合饲喂大口黑鲈,配合饲料不仅影响大口黑鲈的生长,而且损伤肝脏和肠道的健康。因此,可以借鉴冰鲜鲢的营养组成和大口黑鲈的代谢特性,深入研发大口黑鲈的饲料配制技术。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向 华雪铭 魏翔 郭旭 李宁宇 姚静婷
为了探究饲料中的维生素D_(3)含量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钙磷代谢、肝脏抗氧化能力、血清生化指标和机体抗感染能力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5、30、45和60IU/kg的维生素D_(3),设置5种维生素D_(3)含量分别为1370、1385、1400、1415和1430IU/kg的等氮等能饲料,饲养初始体质量为(14.19±0.05)g的大口黑鲈9周。结果表明:饲料中不同含量的维生素D_(3)显著影响大口黑鲈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P0.05),添加维生素D_(3)会显著降低大口黑鲈肝体比(P0.05)。饲料中添加维生素D_(3)可以显著提高大口黑鲈肝脏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过氧化氢酶活力和总抗氧化能力(P<0.05),显著降低血清中谷草转氨酶活力(P<0.05);机体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抗感染能力也随着饲料中维生素D_(3)含量的升高而增强(P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安丽 朱树人 董学飒 王超 张志山 张龙岗 朱永安 孟庆磊
为探讨盐度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幼鱼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分别在淡水、3、6、9、12的盐度梯度下养殖体长为(6.24±0.39) cm、体质量为(5.42±0.58) g的大口黑鲈幼鱼49 d,统计其存活、生长及摄食情况,测定各盐度下大口黑鲈幼鱼肌肉组织的营养成分和大口黑鲈幼鱼肝脏、肾脏、鳃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力。结果显示:(1)各盐度组大口黑鲈幼鱼成活率均为100%;体长、体质量、增长率、特定生长率和摄食率随盐度的升高均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饵料系数则表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2)盐度对大口黑鲈幼鱼水分、粗蛋白和灰分的影响不显著;粗脂肪含量差异明显,且盐度越高粗脂肪含量越低。随着盐度的升高,肌肉中各必需氨基酸质量分数、总量、鲜味氨基酸含量及必需氨基酸指数均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3)肝脏中SOD活性随盐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肾脏中SOD活性随盐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盐度12组幼鱼肝脏中的CAT显著高于其他盐度组,肾脏和鳃组织中CAT活性很低。大口黑鲈在盐度12以下的水环境中可以存活生长,在盐度6以下的环境中不仅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还能一定程度地改善肌肉的营养价值和风味,具有在盐碱地推广养殖的良好前景。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徐韬 彭祥和 陈拥军 林仕梅 黄先智 李云
在基础饲料中用发酵桑叶分别替代0、15%、30%鱼粉,再对30%鱼粉替代水平饲料补充晶体赖氨酸和蛋氨酸,配制成4种等能等氮(CP 42%,GE 18 MJ/KG)的实验饲料,分别表示为D_1、D2、D_3和D4,饲喂大口黑鲈(初始体质量10 G)8周,研究发酵桑叶替代鱼粉对大口黑鲈生长、脂质代谢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发酵桑叶替代30%鱼粉会显著降低大口黑鲈的终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SGR)、脏体比(VSI)和肝体比(HSI),补充晶体氨基酸(CAA)后会明显改善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各实验组蛋白质效率、饲料系数、摄食率、肥满度以及全鱼常规组成均无显著差异。发酵桑叶替代30%鱼粉会显著降低...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桂聪 邓琦琦 杨慧君 莫爱杰 沈志刚 李明波 袁勇超
为研发优质的低蛋白饲料,以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幼鱼为研究对象,设置46%(对照)、41%(LP1)和36%(LP2)3个饲料蛋白质梯度,在41%和36%蛋白饲料的基础上补充相应的晶体赖氨酸与蛋氨酸,使赖氨酸与蛋氨酸含量与对照组保持一致,分别记作LP1+AA组和LP2+AA组。进行周期为8周的饲养试验,试验结束后对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结果显示:LP1+AA组大口黑鲈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保留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其他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发生显著性变化。随着蛋白水平降低肌肉和全鱼中粗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但LP1+AA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均无显著性变化。低蛋白日粮组试验鱼的肝体比显著下降,但LP1+AA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相比于对照组,LP2组和LP2+AA组试验鱼的肝脏活性氧水平和总抗氧化能力均发生显著性变化;LP1组试验鱼肝脏的总抗氧化能力显著性降低,但补充赖氨酸和蛋氨酸有明显的提高。降低大口黑鲈饲料中的蛋白水平(5%或10%)对肝脏中转氨酶的活性未产生显著影响;LP2组试验鱼血清中谷丙转氨酶活性发生显著变化,但在LP2试验组的基础上添加赖氨酸和蛋氨酸能起到改善作用,并且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饲料粗蛋白含量从46%降低至41%并补充适量赖氨酸、蛋氨酸,对大口黑鲈幼鱼生长性能没有显著影响;但饲料粗蛋白含量降低至36%并补充赖氨酸和蛋氨酸,不能有效缓解饲料粗蛋白水平过低对生长性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冯转东 廖瑞生 孙皓 刘欣平 陈拥军 向枭 谭北平 林仕梅
为评价酶解鸡浆在大口黑鲈健康养殖方面的功效,本实验用3.5%的鱼溶浆(SW)和酶解鸡浆(EC)分别等量替代基础饲料中的鱼粉,配制成3种等脂(EE 11.3%)实验饲料,在室内循环系统饲喂初始体质量为(9.25±0.13) g的大口黑鲈8周。结果显示,各处理组大口黑鲈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摄食率(FR)均无显著差异。EC组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抗炎细胞因子(TGF-β)和促炎细胞因子(IL-8)基因表达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基础饲料)和SW组。同其他处理组相比,添加酶解鸡浆后,肠道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zo-1和claudin-1)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而血清中二胺氧化酶(DAO)活性、D-乳酸(D-Lac)和脂多糖(LPS)含量显著降低。同时观察到酶解鸡浆会影响大口黑鲈肠道菌群的丰度(OTUs和Chao1),在属水平上增加潜在益生菌芽孢杆菌丰度,降低部分潜在有害菌如志贺氏菌属、不动杆菌属、弧菌属和支原体的丰度。进一步表型预测发现,添加酶解鸡浆会显著降低革兰氏阴性菌比例,增加革兰氏阳性菌比例。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酶解鸡浆不影响大口黑鲈的生长,还会增强肝脏的抗氧化能力和肠道物理屏障,改善肠道菌群。酶解鸡浆可作为大口黑鲈饲料的优质蛋白源。
关键词:
大口黑鲈 酶解鸡浆 抗氧化能力 肠道菌群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范秋丽 陈志龙 谭淑君 王君雁 茅沈丽 林泽铃 蒋守群
为研究小麦-豆粕-花生粕型基础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单宁复合蛋白对1~48日龄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血浆生化指标、免疫功能、抗氧化能力以及脂代谢的影响,540只初始体重为(40.33±0.05) g且健康状况良好的1日龄快大型麻黄肉公雏按照体重一致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饲粮),单宁复合蛋白1组(基础饲粮添加300 mg/kg单宁复合蛋白),单宁复合蛋白2组(基础饲粮添加500 mg/kg单宁复合蛋白)共3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试验期48 d。结果表明:1)不同处理组之间肉鸡生长性能差异不显著(P>0.05)。2)与对照组相比,单宁复合蛋白1、2组血浆中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和尿酸(U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且单宁复合蛋白2组血浆中葡萄糖(GLU)含量显著降低(P<0.05),单宁复合蛋白1组血浆中总胆红素(TBIL)含量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空肠黏膜中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在单宁复合蛋白1组中显著降低(P<0.05)。4)与对照组相比,单宁复合蛋白2组血浆中微量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同时,肝脏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5)与对照组相比,肝脏中雌二醇(E2)、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以及脂肪合成酶(FAS)活性在单宁复合蛋白1、2组中均显著降低(P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闫戈 顾晨 王承鑫 李世平 魏万红
为探究芡实(Euryale ferox)提取物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生长免疫的影响,本实验按照饲喂饲料芡实提取物的添加浓度分为对照组(0 g/kg)、0.5%芡实组(5 g/kg)、1%芡实组(10 g/kg)和2%芡实组(20 g/kg),连续投喂克氏原螯虾28 d,实验结束后测定克氏原螯虾的生长参数和嗜水气单胞菌攻毒后的存活率,并分析了抗氧化酶活、免疫相关酶活和相关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芡实提取物对克氏原螯虾的生长和嗜水气单胞菌攻毒后的存活率没有影响。与对照组相比,0.5%芡实饲喂显著增加了克氏原螯虾血清中的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而1%和2%芡实血清中的ACP活性显著降低,2%芡实组克氏原螯虾血清中的SOD活性显著增加。在肝胰腺中,0.5%芡实组克氏原螯虾的ACP活性也显著增加,但其它酶活没有显著变化。荧光定量PCR的结果显示,2%芡实显著增加了克氏原螯虾CypA和GPxs mRNA的表达,而Astacidin mRNA的表达在各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综上结果表明,芡实提取物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克氏原螯虾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而不影响其生长。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梅 练青平 倪蒙 郭爱环 原居林
为探究养殖过程中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inner-pond raceway aquaculture, IPRA)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抗氧化酶、消化酶、消化道组织结构及菌落结构的影响。实验将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的4条水槽设置为流水组2条和对照组2条,进行为期153 d的养殖实验,分别在养殖中期和末期测量大口黑鲈相关生长、生化指标及观察组织形态结构,并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消化道中的微生物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养殖中期,流水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肥满度低于对照静水组;至养殖末期,流水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肥满度持续下降,但成活率一直高于静水组。(2)养殖中期,流水组肝脏SOD和CAT显著高于静水组,流水组MDA显著低于静水组,流水组消化酶活性显著高于静水组;至养殖末期,抗氧化酶和消化酶均不同程度下降,但流水组SOD仍显著高于静水组,MDA显著低于静水组。(3)流水组大口黑鲈肠绒毛高度及密度均明显高于静水组,且养殖中期分泌消化酶较多,运动加强了肠道消化吸收功能。(4)养殖中期,流水养殖使大口黑鲈肠胃菌群的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明显增高,至养殖末期,流水组的肠胃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不断下降;养殖中期流水组和静水组胃分别为柔膜菌门和蓝细菌,静水组肠主要优势菌依次为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流水组肠主要优势菌依次为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至养殖后期时,流水组和静水组胃肠优势菌群均为柔膜菌门;而养殖水体的优势菌为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研究表明,IPRA模式下的持续运动会降低其生长指标,但能够提高其成活率,增强其免疫和消化能力,改善肠胃菌群结构,尤其是处于生长期效果更明显,而至养殖末期运动状态可能会打破肠道菌群平衡,引发疾病,应加强养殖管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养殖密度对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大口黑鲈抗氧化力、组织结构及应激基因表达的影响
低磷胁迫对麻竹幼苗叶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及抗氧化保护酶系统的影响
高碳水化合物饲料添加精氨酸对杂交鳢的生长性能、抗氧化酶活性、肝脏免疫反应及糖代谢相关基因的影响
植物甾醇对克氏原螯虾生长消化、肠肝形态及抗氧化和免疫水平的影响
不同湿度对肉鸡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酵母硒对围产后期奶牛抗氧化能力和免疫机能的影响
高碳水化合物水平日粮对异育银鲫生长、生理、免疫和肝脏超微结构的影响
胆碱对高脂胁迫的团头鲂肝脏抗氧化、组织结构和免疫力的影响
高脂或低蛋白日粮中添加发酵桑叶对大口黑鲈生长、代谢与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转食饲料对大口黑鲈幼鱼的存活率、抗氧化酶和消化酶活性及肠道菌群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