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43)
2023(2150)
2022(1731)
2021(1333)
2020(1005)
2019(2159)
2018(2164)
2017(3584)
2016(2565)
2015(2663)
2014(2751)
2013(2872)
2012(2862)
2011(2771)
2010(2584)
2009(1815)
2008(1780)
2007(1553)
2006(1270)
2005(1103)
作者
(11862)
(10088)
(10030)
(9060)
(6111)
(5112)
(4231)
(4164)
(3772)
(3586)
(3548)
(3437)
(3424)
(3258)
(3222)
(3203)
(3114)
(3102)
(2948)
(2883)
(2789)
(2658)
(2464)
(2413)
(2314)
(2292)
(2290)
(2274)
(2263)
(2242)
学科
环境(8232)
管理(7121)
(6709)
经济(6707)
(6634)
(3419)
规划(3158)
环境规划(3136)
(3060)
资源(2935)
生态(2773)
方法(2759)
数学(2565)
数学方法(2517)
(2394)
企业(2394)
(2380)
经济学(2209)
环境经济(1967)
(1872)
(1802)
生物(1776)
(1645)
小麦(1623)
部门(1602)
门环(1597)
(1566)
土壤(1562)
水产(1525)
(1511)
机构
学院(38055)
大学(37476)
(20997)
研究(18486)
科学(17439)
农业(17289)
业大(14266)
(12365)
研究所(11878)
农业大学(11320)
中国(10876)
(10556)
实验(10392)
实验室(10078)
(9833)
重点(9503)
(9215)
(8996)
经济(8969)
管理(8613)
(8315)
科学院(8025)
理学(7682)
理学院(7477)
中心(7473)
技术(7185)
管理学(7080)
管理学院(7055)
(6117)
(5981)
基金
项目(32669)
(24507)
国家(24390)
科学(23314)
基金(23004)
科学基金(18351)
自然(15803)
自然科(15416)
自然科学(15400)
自然科学基金(15089)
(15042)
研究(14599)
(13326)
基金项目(12180)
科技(11337)
计划(11232)
资助(9267)
重点(8535)
专项(8429)
(8263)
(7816)
(7568)
科研(7287)
社会(7091)
(6950)
创新(6742)
社会科(6713)
社会科学(6711)
农业(6489)
技术(6358)
期刊
学报(19899)
(19763)
农业(13265)
科学(13232)
大学(12394)
学学(12343)
中国(7937)
(7794)
经济(7794)
(7566)
业大(6943)
农业大学(6175)
研究(4995)
中国农业(4806)
(4302)
自然(4221)
林业(3966)
自然科(3777)
自然科学(3777)
科技(3684)
农业科学(3219)
农林(3170)
(3170)
农学(3077)
华北(3077)
科技大(3077)
科技大学(3077)
管理(2679)
西南(2604)
(2380)
共检索到503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余永廷  谢媛媛  黄丽丽  康振生  
利用改进的MS液体培养基,通过改变碳、氮源组合,分别在振荡培养小麦全蚀病菌7,14,21 d时(26℃,150 r/min),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比色法测定培养滤液中的β-1,3-葡聚糖酶活性。结果表明,培养基中分别以小麦茎秆、叶片,玉米茎秆、叶片和根系为碳源与不同氮源组合,培养滤液中β-1,3-葡聚糖酶活性有明显差异,其中以小麦叶片为碳源时酶活性最高,以玉米根系为碳源时酶活性较低,但两者之间酶活性无明显差异。培养基中加入有机氮时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加入无机氮,但两种有机氮培养基中的酶活性变化趋势完全不同。以牛肉膏为氮源时,在小麦全蚀病菌培养7 d时培养滤液中的酶活性最高,且酶活性随病...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何媛媛  于哲  王海英  王惠  黄丽丽  
【目的】探索苹果树腐烂病菌致病力与胞外果胶酶的关系,筛选最佳产酶的碳、氮源,为揭示该病菌致病机理提供依据。【方法】用MS培养基培养苹果树腐烂病菌野生型菌株03-8及其2个突变体(致病力增强突变体X907,致病力丧失突变体T1)菌株,于5,10,15和20 d时取样,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比色法测定其培养滤液中果胶酶的活性,探讨致病力与酶活性的关系。以野生型菌株03-8为供试菌株,改变MS培养基中的碳(葡萄糖、麦芽糖、根皮苷、果胶、可溶性淀粉)、氮(硫酸铵、牛肉膏、蛋白胨、酵母膏、L-天门冬酰胺)源培养03-8菌株,于5,10,15和20 d时取样,分别测定各培养滤液中果胶酶的活性,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何媛媛  于哲  王海英  黄丽丽  王惠  
【目的】探索苹果树腐烂病菌致病力与胞外果胶酶的关系,筛选最佳产酶的碳、氮源,为揭示该病菌致病机理提供依据。【方法】用MS培养基培养苹果树腐烂病菌野生型菌株03-8及其2个突变体(致病力增强突变体X907,致病力丧失突变体T1)菌株,于5,10,15和20d取样,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比色法测定其培养滤液中果胶酶的活性,探讨致病力与酶活性的关系。以野生型菌株03-8为供试菌株,改变MS培养基中的碳(葡萄糖、麦芽糖、根皮苷、果胶、可溶性淀粉)、氮(硫酸铵、牛肉膏、蛋白胨、酵母膏、L-天门冬酰胺)源培养03-8菌株,于5,10,15和20d取样,分别测定各培养滤液中果胶酶的活性,确定最佳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正坪  王立新  李荣禧  杜微  索凤兰  
对巴彦淖尔盟地区采集分离的小麦全蚀病菌 ,进行形态、培养性状、致病性测定等方面的研究 ,初步鉴定该地区小麦全蚀病菌为顶囊壳属禾顶囊壳小麦变种 (Gaeumannomycesgraminisvar .triticiJ .Walker)。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魏国荣  黄丽丽  高小宁  乔宏萍  康振生  
应用从小麦根部分离到的荧光假单孢杆菌株hw-5,以不同的浓度采用种子包衣、菌悬液浸种和土壤浇灌3种方法处理种子,研究该菌株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这3种方法处理过的小麦种子,在苗期均对小麦全蚀病表现出一定的抗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乔宏萍  黄丽丽  王伟伟  高小宁  康振生  
从新疆保护地蔬菜和棉田采集的土样中分离筛选对小麦全蚀病具有拮抗作用的放线菌,结果发现,7个土样中分离到的放线菌菌株数有明显的差异,菌株数从1.0×104~1.0×105cfu/g。测定纯化得到的30株不同菌株对小麦全蚀病菌的抑制试验,有12株表现出不同的抑制效果,其中XG1的抑菌圈达到8.84mm。12株放线菌中有8株的发酵滤液对小麦全蚀菌的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其中XC2,XA5和XF5的抑制效果达到80%以上。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XA5对小麦全蚀病在幼苗茎基部症状的控制作用达到59.2%,且幼苗的根长、株高以及株鲜重、干重与发病对照相比都有所增长,其中XC2处理的幼苗最明显,根长、株高、根...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董建力  惠红霞  黄丽丽  王敬东  朱永兴  陈孝  叶兴国  
【目的】为小麦抗全蚀病育种提供更有效的抗病鉴定方法和便于利用的抗源材料。【方法】以感病小麦品种宁春4号为供试材料,将小麦全蚀病(G.graminis var tritici)菌种制成菌饼或菌粒,设菌饼法、菌粒法、菌粒+菌饼法和空白对照4个处理,调查统计病根率、严重度和病茎率,用于筛选有效的抗病鉴定方法;选择22个遗传背景不同的小麦材料,采用优选出的抗病鉴定方法对其进行抗性鉴定,筛选便于利用的抗源材料。【结果】菌饼+菌粒法对宁春4号的致病力明显高于菌饼法和菌粒法,其病根率、严重度和病茎率分别达到100.0%,57.3%和28.6%。22个遗传背景不同的小麦材料间抗病性差异较大,其中小麦-簇毛麦易...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荣玮  王金凤  李钊  王爱云  杜丽璞  叶兴国  魏学宁  张增艳  
【目的】全蚀病是小麦的毁灭性病害。创制转PvPGIP2和TaLTP5双价基因小麦,分析外源PvPGIP2和TaLTP5在转基因小麦中的遗传与表达情况,选育抗全蚀病的转基因小麦新种质。【方法】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了PvPGIP2和TaLTP5双价表达转基因载体pA25-PvPGIP2-TaLTP5,利用基因枪介导法将该载体转入小麦品种扬麦18,采用PCR、RT-PCR与qRT-PCR方法分析转基因小麦T0—T4植株中目的基因及其表达量,并对T3和T4逐株进行全蚀病接种与抗性鉴定。【结果】创制并选育出稳定的抗全蚀病转PvPGIP2和TaLTP5小麦株系6个。PvPGIP2和TaLTP5能够在这6个...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明祖  韩群营  付艳平  肖炎农  
1998年从湖北省潜江市采集小麦全蚀病株 ,分离获致病菌。根据对病菌形态、生理特性和对不同寄主致病力研究结果 ,认为潜江的小麦全蚀病菌为禾顶囊壳菌小麦变种 (Gaeumannomycesgraminisvar .tritici)。这一致病变种在湖北发生为首次报道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毓妹  李寒冰  毕铭照  王志  张娜  杨文香  刘大群  
小麦纹枯病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难防病害之一,寻找安全高效防治途径是控制该病害的一项任务。内生细菌的筛选与应用是生物防治中的热点之一,为筛选获得对小麦纹枯病菌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丰富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方法,采用涂布平板法从小麦植株中分离内生菌,并通过抑菌圈法和平板对峙培养法筛选得到对小麦纹枯病菌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菌株。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8株内生菌菌株中,有4株菌株对小麦纹枯病菌有拮抗作用,其中W-1的抑菌效果最好;用其发酵液处理小麦纹枯病菌,导致菌丝形态畸形、消融,甚至断裂;发酵液处理的小麦生长正常,且该菌株可以在小麦植株中稳定定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杜文超  刘昌来  董汉松  
核黄素是一种植物抗病性激发子,能够激发植物的防御反应使植物对病原菌起到抗性作用。为研究核黄素诱导小麦对白粉菌抗性,利用不同浓度的核黄素(0,5,10,15,25μmol/L)处理小麦幼苗植株,12 h后接种白粉菌,结果表明,核黄素处理的小麦幼苗叶片中H2O2短时间内有显著的积累,小麦发病情况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叶片中诱导产生的H2O2量与核黄素的浓度有关,但不同浓度处理诱导植株产生的抗病性没有差异。在喷施核黄素的小麦上接种小麦白粉病菌同时加入H2O2清除剂CAT,核黄素诱导小麦抗病性消失。试验结果表明核黄素能够诱导小麦增强对抵抗白粉病菌的侵染能力,核黄素诱导小麦对白粉病菌的抗性依赖于H2O2。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保通  冯小军  商鸿生  高照良  李强  王文彦  李高宝  王芳  
通过大量试验调查,分析了陕西省小麦全蚀病发生分布情况,并将其划分为4个不同区域:渭北旱塬老病区、洛河渭河滩灌溉地新病区、秦岭北麓早塬轻发病区和关中西部灌区零星病区,研究了轮作倒茬年限、轮作作物种类等对小麦全蚀病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不同种类作物轮作后对小麦全蚀病的控制效果不同,以非禾本科蔬菜类作物轮作效果最佳;轮作1年对小麦全蚀病有很好的控制效果,之后控制效果逐年降低。并提出了“1+1”短期轮作防治小麦全蚀病的技术措施,经推广后对小麦全蚀病白穗率的控制效果达95%以上,轮作后小麦全蚀病白穗率由85%降低至3%-5%。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占鸿  肖悦岩  孙月海  赵美琦  曾士迈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永真  杜双田  车进  常昕  江微  王崇鼎  
【目的】探讨不同碳源、氮源对羊肚菌菌丝生长的作用。【方法】以羊肚菌M-4菌株为供试材料,以该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的菌落长势、直径,菌丝生长速率、生长指数为指标,考察15种碳源、27种氮源对羊肚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羊肚菌具有较广的碳源及氮源谱,其对15种碳源和27种氮源均能利用,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氮源为尿素时,菌丝长势较好,菌丝生长速率和菌丝生长指数分别为10.84,10.26 mm/d和54.20,51.30;羊肚菌对复合氮源、氨基酸、铵盐利用较差;在含不同碳源、氮源的培养基上,羊肚菌菌丝生长曲线差异较大。【结论】羊肚菌生长的最佳碳源、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尿素。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袁保京  张日俊  
为寻找适合灵芝胞外糖肽(EPSP)液体深层发酵工艺商业化生产的经济高效的培养基原料,在摇瓶水平上比较研究了不同类型的碳源和氮源(各6种)对灵芝胞外糖肽(EPSP)产量的影响。试验表明:玉米粉是最适合灵芝EPSP生产((2.664±0.801)g/L)和菌丝生长((4.559±0.150)g/L)的碳源;尿素是最适合灵芝EPSP生产((0.636±0.040)g/L)的氮源,豆粕粉则是最适合灵芝菌丝生长的氮源((2.222±0.256)g/L);玉米粉与豆粕粉组合是最适合灵芝EPSP生产((4.366±0.434)g/L)的碳氮源组合。本研究结果可为灵芝EPSP液体深层发酵工艺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