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61)
- 2023(5231)
- 2022(4351)
- 2021(3844)
- 2020(3181)
- 2019(6919)
- 2018(6556)
- 2017(12092)
- 2016(6784)
- 2015(6923)
- 2014(6584)
- 2013(6288)
- 2012(5637)
- 2011(5042)
- 2010(4681)
- 2009(4285)
- 2008(4150)
- 2007(3379)
- 2006(2799)
- 2005(2229)
- 学科
- 济(23320)
- 经济(23290)
- 业(18672)
- 管理(18492)
- 企(14210)
- 企业(14210)
- 方法(11883)
- 数学(10903)
- 数学方法(10842)
- 农(7362)
- 学(7108)
- 财(6778)
- 贸(6503)
- 贸易(6503)
- 易(6363)
- 中国(5667)
- 业经(5476)
- 农业(5235)
- 技术(4652)
- 环境(4504)
- 务(4350)
- 财务(4349)
- 财务管理(4344)
- 企业财务(4147)
- 制(3853)
- 壤(3845)
- 土壤(3831)
- 产业(3774)
- 划(3590)
- 出(3441)
- 机构
- 大学(94794)
- 学院(94646)
- 济(36802)
- 经济(36255)
- 管理(35219)
- 研究(34374)
- 理学(31997)
- 理学院(31614)
- 管理学(30995)
- 管理学院(30858)
- 农(28507)
- 科学(25648)
- 中国(23740)
- 农业(23216)
- 业大(22689)
- 京(19196)
- 所(19072)
- 研究所(18226)
- 农业大学(15933)
- 中心(14934)
- 财(14421)
- 江(12651)
- 室(12591)
- 财经(12502)
- 院(12337)
- 实验(12156)
- 业(12050)
- 科学院(11992)
- 省(11986)
- 实验室(11628)
- 基金
- 项目(75680)
- 科学(58442)
- 基金(56468)
- 家(54215)
- 国家(53801)
- 研究(44835)
- 科学基金(44296)
- 自然(32253)
- 自然科(31554)
- 自然科学(31541)
- 自然科学基金(31017)
- 基金项目(30940)
- 社会(29715)
- 省(29644)
- 社会科(28264)
- 社会科学(28255)
- 划(26149)
- 资助(21781)
- 教育(19585)
- 计划(17914)
- 重点(17719)
- 科技(16551)
- 创(16332)
- 发(15875)
- 科研(15724)
- 部(15674)
- 业(15365)
- 创新(15359)
- 编号(15078)
- 农(13897)
共检索到1198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蓓蓓 邵明安 王全九
【目的】研究碎石种类对土壤入渗过程的影响,为土石混合介质中水分运动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内蒙古锡林郭勒旗马家塔露天煤矿复垦区及陕西神木六道沟碎石流域,利用盘式吸渗仪,通过设置3种负压(-1.47,-0.3和0kPa),分析不同负压条件下,砾石、料浆石、煤矸石3种土石混合介质的入渗过程。【结果】不同负压条件下,含碎石土壤的初始入渗速率均在负压为-1.47kPa时最大,且随负压的增加初始入渗速率降低;同一负压条件下,稳定入渗率随砾石含量的增加而减小;而随料浆石和煤矸石含量的增加,稳定入渗率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分别在料浆石含量为200g/kg及煤矸石含量为600g/kg时达到最小。【...
关键词:
土壤入渗 碎石量 砾石 料浆石 煤矸石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珍 王小燕 李馨欣
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对6种不同碎石含量(0,5%,10%,20%,30%,40%)的土壤侵蚀产流产沙的过程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碎石含量对径流流速的影响不显著,随着碎石含量的增加,平均径流流速呈减小的趋势。碎石含量对坡面侵蚀径流含沙率影响显著(F=30.076,P<0.05),随着碎石含量的增加,径流含沙率呈降低的趋势。累积产沙量与降雨历时具有对数相关关系,碎石含量为5%时相关性最大,碎石含量越大累积产沙量递增速率越小。土壤中碎石混合通过改变土壤的物质组成和结构,增强土壤的抗蚀性和抗冲性,随着碎石含量的增加,土壤流失量逐渐减少,土壤侵蚀速率显著降低。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周蓓蓓 姜艳丽 邵明安 温明霞
论文基于田间坡地人工模拟降雨实验,分析了料浆石覆盖及嵌入对入渗过程的影响,对比了其入渗速率及拟合参数的变化趋势。其结果表明,随料浆石覆盖度及料浆石嵌入含量的增加,入渗补给系数逐渐减小,且后者对其影响显著;料浆石嵌入小区的平均入渗速率及稳定入渗速率随料浆石含量的增加而缓慢减小。Kostiakov入渗经验公式和Ph ilip方程均可以对降雨入渗过程进行描述。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择福 洪玲霞
由达西定理和能量守恒原理推导了土壤水分入渗的数学模型,水平土柱法实测了模型中的基本运动参数:土壤水分扩散率D(θ),推求了土壤水分非饱和导水率K(,经过计算机用有限差分法模拟了六块不同林地的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实地试验检验了模拟结果。结果表明计算的累积入渗量和入渗率与实测值非常一致。经过模拟结果绘制的入渗时水分随时间变化的剖面图,形象地反映了不同林地的土壤水分入渗的全过程。
关键词:
土壤水分入渗,动态模拟,不同林地类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绍光 李燕南 王沙生
对杨树无性系I-214(Populuseuramericanacv,‘I-214’)、健杨(Populus×euramericanaGuinircv.robusta)、中东杨(P.berolinensis)和群众杨(P.‘popularis35-44’)1年生插条苗进行盆栽试验,发现它们对空气和土壤干旱的耐性存在很大差异,其中Berolinensis对空气干旱的耐性最强,对土壤水湿的耐性最弱;Italica和Robusta对土壤干旱反应敏感,当田间持水量(FFC)降至40%时,净光合速率(Pn)已显著降低,严重干旱(30%FFC)时,苗木下部1/4叶片脱落,同时,上部叶面积生长受到很大抑制;B...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目兴 杜文正 张海林
利用环刀入渗法,观测了三峡库区山地不同海拔地段森林土壤的入渗过程,对比分析了典型林型下土壤各发生层的入渗率和常用入渗模型的适宜性。结果表明:不同林型下土壤入渗能力的差异在各发生层内表现不一致;腐殖质层和淋溶淀积层的入渗率差异相似,温性落叶阔叶林山地棕壤<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山地黄棕壤山地黄棕壤>山地黄壤,黄壤母质风化度低,土壤密度大,渗透性能较差;同一林型土壤的不同发生层相比较,山地棕壤和山地黄棕壤的入渗能力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腐殖质层<淋溶淀积层<母质层,而山地黄壤则呈相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丁康 徐学选 陈文媛 Shahmir Ali Kalhoro
黄土塬塬坡的水土流失一直是一个重要热点问题而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长武塬边坡的刺槐、侧柏和草地3种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5月测定了3类样地030 cm土壤的水稳性团聚体组成、有机碳含量(SOC)及土壤稳定入渗率(SIR)等土壤物理性质,探讨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团聚体和入渗特征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刺槐林地表层030 c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平均质量直径(MWD)、分形维数(D)、SOC及SIR的测定结果为:2.63 mm、2.60、5.62 g/kg和10.40 mm/min;侧柏林地分别为3.67 m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道想 林鹏 丁鹏 李果 陈涛 余卓憬
该文基于群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利用箱线图和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析,通过Python语言编程计算各决策层相关参数,建立多准则群决策模型,破除了调研问卷数据可靠性不足及AHP一致性检验难通过的弊端。该文依托中国西南地区某水电站深厚覆盖地基振冲碎石桩处理工程,研究了碎石桩填料方案比选决策,结果表明:项目建设的不同参与方对不同的技术路线偏好不同,设计人员和科研工作者更倾向于选择创新性强的技术路线,而业主、施工和监理更倾向于比较成熟可靠的方案。根据决策结果,现场开发了一种智能上料装置和方法,可用于解决振冲碎石桩施工面临的填料数量和品质不精准难题,提高了深厚覆盖地基振冲碎石桩的施工质量水平。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晓艺 苏正安 马菁 杨鸿琨 何周窈 周涛
为查明河北省坝上与坝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入渗能力,选择张北县(坝上风蚀区)和阳原县(坝下水蚀区)作为典型研究区,采用微型圆盘入渗仪测量土壤入渗特性,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阳原县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渗透性能表现为:高盖度草地>低盖度草地>耕地>林地,张北县表现为:草地>耕地>灌木林地>防护林地;(2)不同入渗模型拟合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Philip模型拟合效果最佳;(3)土壤初始入渗速率、稳定入渗速率、稳定入渗时间与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总孔隙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该区草地土壤入渗能力最强,后期开展生态工程建设时应更加重视草地涵养水源的作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芳 张康康 谷思诚 刘婷 袁金展 胡立勇
通过盆栽方式进行水稻秸秆炭、水稻谷壳炭、果木木炭等3种生物质炭比较试验,每盆土壤15kg,参照大田用量模式设置了5、10、20、40t/hm2 4个秸秆炭水平,20、40t/hm2 2个谷壳炭与木炭水平,研究不同处理对水稻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生物质炭在一定范围内都能促进水稻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以秸秆炭效果最好。不同秸秆炭施用量比较,干物质量和产量呈先增后降趋势,在20t/hm2时达到最高,生物量较不施炭对照提高51.45%,谷粒产量增加72.55%。施用谷壳炭以40t/hm2效果较好,产量提高60.52%。施用20t/hm2木炭有提高地上部生物量与产量的作用,但增加至40t/hm2则明显降低。适量施用生物质炭能够增加土壤中速效氮磷钾和总养分含量,以秸秆炭效果最好,谷壳炭次之,木炭最差。木炭的碳含量高达74.28%,过量施用显著降低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对水稻生长不利。
关键词:
生物质炭 水稻 生长 产量 土壤养分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生 张守攻 姚小华 任华东
在贵州省普定县喀斯特石漠化地区通过调查分析,对3种土地不同利用方式(Ⅰ封山育林地、Ⅱ退耕还林地、Ⅲ农耕地)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土壤种子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方式的不同对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土壤种子库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土壤容重、土壤毛管孔隙度随土壤扰动的加剧而下降,表现为Ⅰ>Ⅱ>Ⅲ;土壤总孔隙度与非毛管孔隙度呈现出随土壤扰动程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表现为Ⅲ>Ⅱ>Ⅰ;不同层次之间容重的变异较小,土壤质地比较均一;Ⅱ土壤有机质低于类型Ⅲ和Ⅰ;Ⅰ初步形成了林地环境,林地土壤表现出良性转变。随土壤深度的增加,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表现出减少的趋势,土壤扰动降低了土壤化学性质层次间变异。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丰 帖西宁 杨潇 王瑞 刘晶 张天福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与理论分析,探究4种不同土壤初始含水率条件下深层坑渗灌土壤水分运动规律。结果表明:初始含水率对入渗特性有显著影响。相同入渗时间,初始含水率越大,累积入渗量越小,入渗率也越小;而湿润锋运移距离随初始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加;初始含水率越大,湿润体也越大,且相同位置的含水率也越大。建立了改进的Kostiakov入渗模型,以及初始含水率与湿润锋运移距离的幂函数关系,对所建模型进行验证,精度较高。
关键词:
土壤初始含水率 深层坑渗灌 入渗 湿润锋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涛 张建丰 杨艳芬 程慧娟 李剑
为了揭示土壤容重对深层坑渗灌入渗量的影响规律,通过室内均质土模拟试验,采用非线性回归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了以土壤容重为参数深层坑渗灌的Kostiakov和Philip改进模型,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入渗时间相同时,入渗量随着土壤容重的增大而减小;Kostiakov入渗模型和Philip入渗模型都适用于模拟深层坑深灌的入渗过程,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建立的2个改进模型计算精度均很高,效率系数分别为99.7%和99.9%。相比较而言,深层坑渗灌的Philip模型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计算精度较高且模拟效果好,可作为计算深层坑渗灌入渗量的有效模型。
关键词:
土壤容重 入渗量 入渗模型 模型效率系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任杰 沈振中 杨杰 赵坚
【目的】研究辐射与低温水入渗条件下土壤水分和温度特性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研究如何改善水库下游河岸带生态环境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中细砂为代表性土样,利用自主研制的试验系统装置,设置3种辐射温度(无辐射、30和40℃),分析了在低温水入渗(水温10℃、入渗水头25cm)和不同辐射温度作用下土壤内部水分和温度的动态变化特性。【结果】砂土湿润锋的垂直距离和稳定入渗率随辐射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辐射热流增加,土壤表层温度升高,温度梯度增大,表面向内部的传热量增加,土壤内部温度升高;辐射温度为40℃时,土壤内部温度梯度大,且整体平均温度较无辐射时要高。有无辐射热流,低温水的入渗均会对土壤内部温度和水分分布...
关键词:
辐射 低温水 入渗 土壤水分 土壤温度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白文波 李茂松 赵虹瑞 刘布春 武永峰 宋吉青
【目的】水分在田间的入渗过程是发展节水型农业的重要依据之一,比较研究保水剂对土壤积水入渗特征及其变化过程的影响,以期为保水剂的研发和大田合理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模拟大田积水入渗过程,分别层施(L)和混施(M)不同浓度(0、0.2%、0.4%和0.6%)的2种保水剂——日本触媒(JP)和德国巴斯夫(BF),比较分析保水剂对土壤水分垂直入渗的3个特征量:累积入渗量、入渗速率和稳定入渗率的影响。【结果】2种保水剂对土壤水分累积入渗量和入渗速率的影响具有稳定性和一致性。同时,层施和混施保水剂都能不同程度地增加土壤入渗;不同的是,层施保水剂对土壤入渗增加的效应是有限的,JP以浓度0.2%,BF以0...
关键词:
节水农业 保水剂 积水入渗 入渗速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