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91)
2023(6599)
2022(5510)
2021(4892)
2020(4070)
2019(8986)
2018(8552)
2017(15930)
2016(8864)
2015(9460)
2014(8946)
2013(8784)
2012(8159)
2011(7355)
2010(7067)
2009(6428)
2008(6217)
2007(5405)
2006(4702)
2005(4026)
作者
(30127)
(25033)
(24994)
(23180)
(15906)
(12358)
(11004)
(9987)
(9641)
(8655)
(8612)
(8328)
(8192)
(7994)
(7929)
(7807)
(7672)
(7564)
(7230)
(7206)
(6728)
(6206)
(5865)
(5800)
(5792)
(5593)
(5506)
(5428)
(5242)
(5198)
学科
(32576)
经济(32528)
管理(24463)
(23801)
(18329)
企业(18329)
方法(15757)
数学(14174)
数学方法(14050)
(9754)
(9480)
(9018)
中国(8423)
(8401)
贸易(8400)
(8164)
业经(7285)
农业(6842)
(5856)
技术(5717)
环境(5598)
(5421)
财务(5419)
财务管理(5406)
地方(5282)
企业财务(5155)
(4854)
(4854)
金融(4853)
(4846)
机构
大学(128497)
学院(126336)
(50355)
经济(49492)
研究(49259)
管理(45729)
理学(40693)
理学院(40174)
管理学(39308)
管理学院(39119)
(36629)
科学(35200)
中国(34700)
农业(29725)
业大(28343)
(27396)
(27358)
研究所(25692)
中心(21423)
(20426)
农业大学(19791)
(18158)
(17880)
财经(16927)
(16847)
北京(16803)
(16493)
科学院(16189)
(15934)
(15651)
基金
项目(96144)
科学(74013)
基金(71231)
(68099)
国家(67570)
研究(58140)
科学基金(55377)
自然(40200)
自然科(39309)
自然科学(39293)
自然科学基金(38650)
基金项目(38183)
社会(37740)
(37479)
社会科(35814)
社会科学(35801)
(33109)
资助(28659)
教育(25676)
重点(22495)
计划(22382)
科技(20476)
(20397)
(20387)
(20384)
科研(19914)
编号(19872)
(19282)
创新(19181)
(17428)
期刊
(48208)
经济(48208)
学报(34482)
(31862)
研究(31658)
科学(27544)
大学(24117)
学学(23437)
中国(23300)
农业(21516)
管理(15533)
(14716)
(12193)
业大(10559)
(9378)
金融(9378)
经济研究(9158)
农业大学(8985)
(8514)
财经(8230)
业经(8100)
科技(7793)
技术(7644)
教育(7556)
林业(7220)
(7051)
问题(6682)
中国农业(6583)
自然(6121)
(5824)
共检索到1758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玲玲  姜中武  宋来庆  刘美英  唐岩  孙燕霞  李元军  
为明确不同的砧穗组合对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2010-2012年连续3年研究4种苹果砧木对红将军苹果果实品质和香气成分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砧木嫁接对果实品质和香气成分均有影响。其中以八棱海棠砧单果质量最大,以MM106单果质量最小;M26中间砧果实的硬度、Vc含量及可滴定酸含量等指标均为最高;M26自根砧木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八棱海棠砧的最低;M26中间砧红将军的果实检测到的香气种类最多,M9自根砧果实中检测到的香气成分最低;以八棱海棠砧的红将军醇类和酯类含量最高,M9自根砧和M26自根砧红将军的酯类和醇类含量分别最低。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乜兰春  孙建设  陈华君  邹祥旺  
【目的】研究不同品种苹果果实的香气成分。【方法】利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TCT-GC-MS)分别测定了苹果不同品种未成熟无香气和成熟有香气果实的挥发性物质,并对不同品种果实的香气成分进行了探讨。【结果】未成熟苹果无香气果实的挥发性物质以己醛、2-己烯醛等为主;成熟苹果有香气果实的挥发性物质以酯类和某些醇类物质为主。富士苹果果实主要香气成分为丁酸乙酯、1-丁醇、乙酸3-甲基丁酯、乙酸乙酯和2-甲基丁酸乙酯。乙酸丁酯、乙酸3-甲基丁酯、乙酸丙酯、乙酸乙酯、1-丙醇、1-丁醇、2-甲基丁醇和2-甲基丁酸乙酯为新红星苹果果实的主要香气成分。乔纳金苹果主要香气物质有1-丙醇、乙酸丙酯、乙酸丁...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玲玲  王武  郑焕  陶建敏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单穗不同留果量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品质、香气物质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葡萄品种‘阳光玫瑰’为材料,花后1周进行疏果处理,单穗留果量分别为40粒(L40)、60粒(L60)、80粒(L80)。应用GC-MS定量定性分析不同发育阶段葡萄果实中香气成分及含量的变化,并应用qRT-PCR技术研究不同发育阶段果实香气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不同留果量处理对葡萄果实外观品质影响明显,L40处理穗形美观、果粒饱满、色泽均匀; L60处理果粒较小、穗形不紧凑; L80处理果实成熟不一致且杂含大小果。3个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差异不显著,L40处理的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余处理。在成熟期,C6化合物含量在L60处理果实中较高;而萜烯类物质总含量则在L40处理果实中最高,且单个萜烯物质如芳樟醇、香叶醇等其含量同样明显高于L60和L80处理。另外L40处理较其他处理其果实中各种萜烯物质含量下降更慢,某些萜烯类物质如顺式氧化芳樟醇、香茅醇保留时间更长。果实香气合成相关基因转录分析表明,葡萄醇脱氢酶基因(VvADH)转录表达与果实中醇类物质含量极显著相关。脱氧木酮糖-5-磷酸合成酶基因(VvDXS)转录表达受留果量处理影响明显,且与萜烯物质总量极显著相关。L40处理果实Vv DXS表达整体趋势高于其他处理。[结论]单穗留果量为40粒处理有利于葡萄果实发育后期香气物质积累及保存,可明显改善果实外观品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苑兆和  尹燕雷  李自峰  张可群  朱丽琴  李云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大青皮甜石榴整体果实、石榴皮和石榴籽汁的芳香物质,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定性定量分析,检测香气组分。石榴香气组分中以醛类和醇类为主,在石榴整体果实中占总峰面积的78.32%和14.52%,在石榴皮中占89.88%和4.70%,在石榴籽汁中占82.15%和9.78%。石榴中共检测出77种香气组分,其中石榴果实、果皮和籽汁中分别检测出42种、39种和43种。香气成分中共有的成分为18种,在果实、果皮和籽汁中分别占总峰面积的94.62%、95.59%和93.76%。2-己烯醛、己醛、3-己烯醛、(E,E)-2,4-己二烯醛为石榴的主要香气成分,在果实、果皮和籽汁分别占78.27%...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杨蕾  赵荻  胡渊渊  索金伟  喻卫武  吴家胜  娄和强  宋丽丽  
【目的】研究不同加工工艺(炒制和烘烤)的香榧Torreya grandis ‘Merrillii’种仁香气成分、油脂氧化和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揭示不同加工方式对香榧香气物质和油脂品质形成的影响,探讨香榧的最优烘烤工艺。【方法】比较炒制香榧(传统的炒制方式加工)、烘烤香榧(烘烤方式加工)和原料香榧(未加工前的原料)香气组分的差异,并测定3种香榧材料的酸价、过氧化值、总酚质量分数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明确适宜的香榧加工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设计以第1次烘烤时间、盐浸时间、第2次烘烤时间作为变量因子的单因素试验,结合种仁感官评价、过氧化值、酸价、总酚和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的测定,再通过Design-Expert软件对酸价和过氧化值响应面优化分析,明确最优的香榧烘烤加工工艺。【结果】萜烯类化合物为香榧香气主要物质,高达57.7%~70.5%;烘烤香榧的香气物质种类和总量均明显大于炒制香榧,且烘烤香榧种仁的油脂酸败程度明显低于炒制香榧。根据不同烘烤因子对感官评价和色度指标的影响试验,确定第1次烘烤的最佳时间为10~14 min (200℃),最佳盐浸时间为10~15 min,第2次烘烤的最佳时间为90~120 min (120℃)。【结论】烘烤方式加工的香榧种仁香气成分及油脂品质均明显优于炒制方式加工的香榧;香榧最佳烘烤条件为:先在200℃下烘烤12 min,再在20%质量分数盐溶液中浸泡10 min,最后在120℃下烘烤95 min。图3表4参29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杨蕾  赵荻  胡渊渊  索金伟  喻卫武  吴家胜  娄和强  宋丽丽  
【目的】研究不同加工工艺(炒制和烘烤)的香榧Torreya grandis ‘Merrillii’种仁香气成分、油脂氧化和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揭示不同加工方式对香榧香气物质和油脂品质形成的影响机制,探讨香榧的最优烘烤工艺。【方法】比较炒制香榧(传统的炒制方式加工)、烘烤香榧(烘烤方式加工)和原料香榧(未加工前的原料)香气组分的差异,并测定3种香榧材料的酸价、过氧化值、总酚含量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明确适宜的香榧加工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设计以第1次烘烤时间、盐浸时间、第2次烘烤时间作为变量因子的单因素试验,结合种仁感官评价、过氧化值、酸价、总酚和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的测定,再通过Design-Expert软件对酸价和过氧化值响应面优化分析,明确最优的香榧烘烤加工工艺。【结果】萜烯类化合物为香榧香气主要物质,高达57.7%~70.5%;烘烤香榧的香气物质种类和总量均明显大于炒制香榧,且烘烤香榧种仁的油脂酸败程度明显低于炒制香榧。根据不同烘烤因子对感官评价和色度指标的影响试验,发现第1次烘烤的最佳时间为10~14 min(200℃),最佳盐浸时间为10~15 min,第2次烘烤的最佳时间为90~120 min(120℃)。【结论】烘烤方式加工的香榧种仁香气成分及油脂品质均明显优于炒制方式加工的香榧;香榧最佳烘烤条件为:先在200℃下烘烤12 min,再在20%质量浓度盐溶液中浸泡10 min,最后在120℃下烘烤95 min。图3表4参29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晓磊  沈向  王磊  王庆菊  孙凡雅  康鸾  
【目的】研究不同海棠(Malussp.)品种果实的香气成分及果实成熟后挥发性物质的变化,为寻找苹果属物种中具有特异香气的种质提供有效的研究方法。【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技术,分别测定了‘Redsplender’、‘Strawberryparifit’、‘PinkSpire’、‘Radiant’、‘Sparkler’、‘Flame’等6个海棠品种成熟果实的挥发性物质,并对‘Redsplender’和‘Strawberryparifit’果实成熟后挥发性物质的变化进行了探讨。【结果】6个海棠品种成熟果实中共检测到37种挥发性物质,主要成分为醛类、酯类和醇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田晓彬  齐红岩  李岩  靳亚忠  刘文玮  徐晓飞  
【目的】明确不同砧木嫁接对薄皮甜瓜成熟期品质、主要香气组分和含量及相关酶活性与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薄皮甜瓜‘玉美人’为接穗,白籽南瓜‘圣砧1号’(G1)、‘甜砧2号’(G2)和厚皮甜瓜‘PG22HF1’(G3)为砧木,测定成熟果实的相关品质及香气合成关键酶活性,并对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和醇酰基转移酶(alcohol acyltransferase,AAT)的基因表达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3种砧木嫁接不同程度地延迟了果实成熟,表现为果实硬度大,果皮颜色退绿慢,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低,G2比自根果实延后2 d,而G1和G3延后程度更大。G2...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志龙  苏士莹  伊华林  
为筛选金柑栽培的适宜砧木,对广西阳朔金柑(Fortunella margariata)实生树及分别嫁接在金柑、枳和酸橘等砧木上的金柑树体生长势和果实品质的差异进行了为期2a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嫁接砧木不同,金柑果实品质及树体长势不同,其中金柑实生树植株较挺拔,果树产量最低,果皮最厚,单果质量、果实纵横比最小,果实固酸比最大,可滴定酸(TA)含量最低;本砧金柑的果实具有最大单果质量和最大横径,果皮亮度最差、颜色最浅,维生素C和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最低;嫁接在枳上的金柑具有最差砧穗亲和性、最薄果实果皮、最高TA含量、最低可食率等特性;以酸橘为砧木的金柑树体旺盛,产量最高,品质较好,果皮亮度...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美军  石雪晖  倪建军  
以南方应用较广的葡萄砧木5BB、SO4、贝达、3309C和8B嫁接红地球葡萄,研究砧木对红地球葡萄生长与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地球葡萄用5BB作砧,植株生长旺盛,萌芽率和结果率较高,果实品质好,硬度大,耐贮藏;用SO4作砧,红地球葡萄植株生长势中等,萌芽率和结果枝率均较高,果实硬度值最高,耐贮藏,果实品质好,风味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谢蜀豫  曹慕明  黄秋凤  李玮  张劲  黄羽  管敬喜  黄竟  黄灿  陈立  谢林君  陈国品  
【目的】明确有机肥、微生物肥与化肥配施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品质和香气物质组分的影响,为选择适宜的施肥方式生产优质葡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4年生设施栽培阳光玫瑰葡萄为试验材料,设有机肥+化肥(发酵羊粪15 000.00 kg/hm~2+过磷酸钙375.00 kg/hm~2)配施(T1)、有机肥+微生物肥+化肥(发酵羊粪5527.50 kg/hm~2+多肽海藻复混肥900.00 kg/hm~2+保根120 900.00 kg/hm~2+过磷酸钙375.00 kg/hm~2)配施(T2)两种基肥处理方式,以不施基肥为对照(CK),在果实成熟采收后分别测定各处理果穗穗长、穗重、产量、单果重、纵径、横径、色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果实硬度等性状指标,并利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C-IMS)分析葡萄果实的香气成分。【结果】与CK相比,T1处理和T2处理阳光玫瑰葡萄的穗形美观、果粒饱满、色泽均匀,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硬度提高,可滴定酸含量降低,庚醛、壬醛、辛醛和(E)-2-庚烯醛等醛类成分相对含量降低。其中,T2处理各性状表现较突出,果穗长度、穗重、产量、单果重、纵径、横径、L~*、a~*、b~*、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实硬度较CK分别显著提高21.14%、55.64%、146.18%、17.19%、5.28%、4.38%、2.95%、10.19%、10.64%、9.57%、10.60%和14.88%(P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曾艳鑫   宫昊楠   由春香   卢景生   高文胜   王小非  
【目的】探究在多主干树形整形条件下,不同砧木对‘瑞香红’苹果树体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瑞香红’苹果生产筛选适宜砧木和多主干树形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年生‘瑞香红’/青砧1号、‘瑞香红’/圆叶海棠、‘瑞香红’/M9T337为试材,结合多主干树形整形。于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对不同砧穗组合的树体结构、枝类组成、一年生枝生长、光合特性、矿质元素含量及果实品质进行测定分析。【结果】结果表明,‘瑞香红’/圆叶海棠苹果接穗的树高、亲和性、枝量、一年生枝生长量和光合特性都显著高于‘瑞香红’/青砧1号和‘瑞香红’/M9T337,营养生长旺盛。‘瑞香红’/青砧1号树体长势略低于‘瑞香红’/圆叶海棠,但高于‘瑞香红’/M9T337,能较好保持‘瑞香红’果形,硬度高、耐贮存,但单株结果量少、果实偏酸。‘瑞香红’/M9T337树体短枝占比高、树冠各部位营养生长均衡,且果实单株产量高、果实品质好。在春梢和秋梢生长期,3种砧穗组合新梢叶片的矿质元素含量存在差异。圆叶海棠和青砧1号接穗叶片的N、Mg、Fe、B及春梢生长期Mn、Zn含量均显著高于M9T337,而P、K、Mo、Cu及秋梢生长期Mn、Zn含量为M9T337高于圆叶海棠和青砧1号。【结论】M9T337砧木结合多主干树形整形的树体矮化效果最好,单株结果多、果实品质好,但树势弱、抗逆性差。圆叶海棠砧木亲和性高、长势旺盛,结合多主干树形整形密植效果好、抗逆性强、果实品质较好。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杰   王雨   李永红   田启航   刘国俭   陈湖   常瑞丰   王召元  
为探讨套袋对温室栽培桃果实品质及香气组分的影响,以温室栽培‘春雪’‘中桃红玉’桃为试材,设置外黄内黑双层袋套袋处理,以不套袋作为对照,采用常规测量方法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研究套袋处理下果实单果重、果皮色泽、可溶性糖、总糖、有机酸、总酸含量及果实中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不套袋)相比,套袋处理显著提高了果实的单果重和挥发性香气成分总含量,显著降低了葡萄糖、蔗糖及苹果酸含量,果糖、山梨醇、酒石酸和柠檬酸含量无显著变化。在桃果实中共检测出44种主要香气物质,分别为醛类、酯类、醇类、内酯类、萜类、烃类和酮类;其中,醛类物质含量最高,酯类、醇类和内酯类次之,萜类、烃类和酮类最低。套袋后,醛类、酮类及香气含量总量显著升高;己醛、Z-3-己烯醛、E-2-己烯醛、乙酸己酯和β-紫罗兰酮是‘春雪’‘中桃红玉’桃果实的主要呈香物质。综上,套袋可增加果实果个大小、改善果面色泽、改变糖酸组分含量、提高果实的挥发性香气含量,提升果实的外观质量、使得果实风味变得更加青香。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武圣江  曹高燚  蔡斌  蔡凯  赵宸楠  涂永高  潘文杰  谢已书  
以K326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生产管理模式(常规模式和有机模式)对烤后中上部烟叶中性和酸性香气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模式比常规模式烤后中上部烟叶中性香气成分和酸性香气成分含量明显偏高,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有机模式中部叶中性香气成分β–紫罗兰酮和二氢猕猴桃内酯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模式,但氧化异佛尔酮含量极显著低于常规模式。有机模式上部叶9种中性香气成分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模式,6种成分含量极显著高于常规模式。有机模式中部叶酸性香气物质癸酸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模式,丙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常规模式;有机模式上部叶苯乙酸、3–甲基戊酸和4–甲基戊酸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模式。有机模式上部叶类胡萝卜素类降解产物、西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圆  齐红岩  王宝驹  郭亮  苏欣  
研究不同甜瓜品种果实成熟过程中香气物质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提取不同品种甜瓜果实成熟过程中的香气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测定分析。4个甜瓜品种在花后25 d(未成熟时期)的芳香物质以醛类和醇类物质为主。花后30 d的果实是一个醛类和醇类物质向酯类物质转化的时期。花后35d是甜瓜果实的成熟期,香气成分以酯类物质为主,仅有少量的醛类和醇类物质。4个甜瓜品种在果实成熟期共有的芳香物质有6种,均为酯类物质,分别是乙酸己酯、乙酸苯甲酯、乙酸异丁酯、乙酸丁酯、乙酸-2-甲基丁酯、2,3-丁二醇双乙酸酯和十四酸异丙酯;它们特有的香气物质以及特征性酯类种类和含量均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