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23)
- 2023(5953)
- 2022(4991)
- 2021(4467)
- 2020(3708)
- 2019(8033)
- 2018(7758)
- 2017(14046)
- 2016(8076)
- 2015(8416)
- 2014(8077)
- 2013(7833)
- 2012(7121)
- 2011(6345)
- 2010(5910)
- 2009(5373)
- 2008(5294)
- 2007(4417)
- 2006(3696)
- 2005(3008)
- 学科
- 济(26693)
- 经济(26660)
- 管理(21538)
- 业(20989)
- 企(15971)
- 企业(15971)
- 方法(13731)
- 数学(12515)
- 数学方法(12411)
- 学(9592)
- 农(8357)
- 财(7850)
- 贸(7287)
- 贸易(7287)
- 易(7126)
- 环境(6629)
- 中国(6220)
- 业经(6126)
- 农业(5872)
- 务(5170)
- 财务(5164)
- 财务管理(5159)
- 技术(5082)
- 企业财务(4938)
- 划(4637)
- 制(4456)
- 产业(4146)
- 壤(4053)
- 土壤(4039)
- 出(3891)
- 机构
- 大学(114498)
- 学院(114410)
- 研究(43668)
- 济(42162)
- 经济(41485)
- 管理(40113)
- 农(37558)
- 理学(36178)
- 理学院(35716)
- 管理学(34822)
- 管理学院(34662)
- 科学(33791)
- 农业(30700)
- 中国(29782)
- 业大(29254)
- 所(25203)
- 京(24114)
- 研究所(24031)
- 农业大学(20783)
- 中心(18838)
- 室(16920)
- 财(16754)
- 省(16415)
- 实验(16356)
- 业(16297)
- 江(16103)
- 实验室(15663)
- 院(15612)
- 科学院(15560)
- 重点(14856)
- 基金
- 项目(91371)
- 科学(69440)
- 基金(67410)
- 家(65467)
- 国家(65004)
- 科学基金(52781)
- 研究(52239)
- 自然(39384)
- 自然科(38496)
- 自然科学(38477)
- 自然科学基金(37808)
- 基金项目(36649)
- 省(36444)
- 社会(33487)
- 社会科(31811)
- 社会科学(31801)
- 划(31784)
- 资助(26847)
- 教育(22891)
- 计划(22547)
- 重点(21660)
- 科技(21348)
- 创(19179)
- 科研(19165)
- 发(19151)
- 部(18779)
- 业(18470)
- 创新(18128)
- 专项(17151)
- 编号(17135)
共检索到1478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少华 潘荣庆 陆贵佳 何烨 蒋代华 黄智刚
【目的】探究不同矿物调理剂对广西镉(Cd)污染水田土壤性质及水稻Cd含量的影响,为利用水田生产安全稻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钙镁硅调理剂A和B、钙硅调理剂C和钙镁调理剂D(分别设为A、B、C和D处理),在广西某受Cd污染水田开展Cd污染大田修复治理试验,以不施用调理剂为对照(CK)。处理后于水稻成熟期测定土壤的pH、阳离子交换量(CEC)、总Cd和土壤有效态Cd含量及水稻根、茎、叶和籽粒的Cd含量,分析不同矿物调理剂对Cd污染水田土壤的修复治理效果及Cd在水稻各部位的残留状况,并对土壤总Cd含量、CEC和pH与有效态Cd含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施用矿物调理剂可显著提高Cd污染水田的土壤pH和CEC(P<0.05,下同),二者分别较CK提高15.0%~16.6%和20.4%~23.8%;可显著降低Cd污染水田的土壤有效态Cd含量,较CK下降14.0%~19.3%。施用矿物调理剂后水田的土壤有效态Cd含量与pH呈显著负相关,pH的对数ln(pH)值与土壤有效态Cd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4053;与CEC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6326;随着土壤pH和CEC的上升,土壤有效态Cd含量持续下降。施用矿物调理剂均可有效降低水稻根、茎、叶和籽粒的Cd含量及水稻地上部Cd的富集系数,其中,水稻籽粒的总Cd含量下降35.9%~50.2%,水稻地上部(茎、叶和籽粒)Cd的富集系数分别下降19.5%~33.5%、32.1%~44.9%和38.6%~52.6%。【结论】施用不同矿物调理剂均可显著提升水田土壤pH和CEC,从而降低土壤有效态Cd含量,抑制Cd从土壤向水稻根、茎、叶和籽粒迁移,有效降低水稻Cd含量,减少Cd在水稻地上部(茎、叶和籽粒)富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谢运河 纪雄辉 田发祥 吴家梅 官迪 魏维
旨在探明氮肥减量配施土壤调理剂对水稻生长和Cd吸收的影响,为Cd污染稻田的安全利用与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利用Cd污染稻田,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氮肥减量配施碱性缓释肥、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肥对水稻产量和C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碱性缓释肥、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菌肥的水稻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7.42%(P<0.05),8.59%(P<0.05)和4.59%,氮肥减量20%配施碱性缓释肥、生物有机肥的水稻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5.55%和7.61%(P<0.05),而氮肥减量20%配施微生物菌肥的水稻产量仅比对照降低2.48%,无显著差异,表明在氮肥一次性基施条件下实行氮肥减量20%可行。施用碱性缓释...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超 艾绍英 唐明灯 李林峰 王艳红 李义纯
【目的】探索施用调理剂对稻田土壤镉形态和水稻镉吸收的影响,为调理剂的田间应用提供指导。【方法】选取一种碱性矿物源复合材料作为供试调理剂,采用水稻盆栽试验动态取样方法,研究调理剂对不同生育时期稻田土壤镉形态及镉在植株体内迁移的影响。【结果】矿物调理剂有效提高土壤p H,降低土壤有效态镉(DTPA-Cd)含量,促进土壤镉的可利用态持续向难利用态或残渣态转化。矿物调理剂显著降低水稻根系、茎叶、谷壳和糙米镉含量,且其用量分别与水稻根系、茎叶、谷壳、糙米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水稻各部位镉含量与土壤DTPA-Cd、返青期土壤可交换态镉和孕穗期土壤可交换态镉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返青期土壤可氧化态镉和孕穗期土壤可还原态镉呈极显著负相关。不同生育时期水稻根系和茎叶中镉含量的显著不同,对照处理(CK)不同生育时期根系镉含量的大小顺序为:成熟期≈返青期>拔节期>分蘖期>孕穗期;茎叶镉含量的大小顺序为:返青期>成熟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成熟期时,与对照相比,矿物调理剂对水稻根系、茎叶、谷壳和糙米镉含量的最大降幅依次为92.0%、94.1%、86.3%、80.6%;当调理剂用量达到5 g·kg~(-1)土时,糙米镉含量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0.2mg·kg~(-1))。水稻各部位镉含量顺序为根系>>茎叶>>糙米>谷壳。由不同生育时期镉从根系向茎叶的转运系数可知,矿物调理剂对水稻生育前期镉的阻控效果优于生育后期。【结论】该调理剂可促进土壤中高活性镉向低活性转化,抑制水稻各器官对镉的吸收富集。
关键词:
矿物调理剂 镉 生物富集系数 转运系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曹柯萌 贾夏 张春燕 王璐 张宁静 高云峰 王子威
[目的]探究CO_2浓度升高与Cd污染耦合对刺槐幼苗根围土壤黄酮积累的影响,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矿区植被恢复及场地污染修复提供参考。[方法]先将供试土壤用CdSO_4·8H_2O处理,使土壤中Cd含量分别为0,0.45,4.5 mg/kg,放置暗处平衡5个月后,将Cd处理的土壤装盆,以刺槐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大气CO_2浓度和高浓度CO_2处理45,90,135 d后根围土壤及茎干、根系的总黄酮、槲皮素以及茎干和根系C、N、Cd含量,分析根围土壤总黄酮与茎干和根系总黄酮、C、N、Cd含量和C/N的相关性。[结果]当土壤中Cd含量为0mg/kg时,与大气CO_2浓度处理相比,高浓度CO_2处理根围土壤槲皮素含量显著增加(P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静 袁继超 蔡光泽 彭音 巩发永
检测了凉山州多种农产品和对应土壤的Cd、Cu的含量,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表明,凉山州土壤Cd、Cu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除苦荞外,各类农产品Cd含量受土壤中Cd含量影响明显,各类农产品不存在Cu含量污染;土壤与各类农产品Cd、Cu含量关系不存在明显的正相关。
关键词:
Cu Cd 污染 内梅罗污染指数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沛琦 胡学礼 赵明辉 胡尊红 杨谨 刘旭云 李文昌
【目的】通过研究螯合剂(EDTA)协同外源激素(IAA、ABA)对蓖麻富集Cd的强化效果,以期提高蓖麻对镉(Cd)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方法】本研究以滇蓖2号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探究螯合剂(EDTA)和植物激素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施用对Cd污染土壤的蓖麻株高、地下部干重、地上部干重、Cd吸收及土壤Cd提取率的影响。【结果】单独添加IAA或ABA均能促进蓖麻的生长,使其生物量较对照分别增加18.35%和5.79%,单独添加EDTA能够抑制蓖麻的生长,使其生物量较对照减少22.30%。EDTA和植物激素单施与配施对蓖麻各器官Cd含量和积累量的影响不同。与对照相比,单施EDTA、IAA及EDTA与IAA、ABA配施均显著提高了蓖麻体内的Cd含量及积累量,其中表现最好的为EDTA与10 mg/kg IAA配施,其根、茎、叶的Cd含量较对照分别提高105.90%、76.15%和524.74%,蓖麻整株的Cd积累量较对照提高329.63%。施用EDTA和植物激素对蓖麻各器官Cd的转运系数也有不同影响。EDTA单施及EDTA与IAA、ABA配施均可以提高蓖麻对土壤中Cd的提取效率,其中EDTA与10 mg/kg IAA配施时提取效率最高,为1.16%。【结论】在修复Cd污染土壤中,外源激素协同螯合剂可以强化蓖麻对土壤中Cd的富集、移除效果。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洋 阳树英 夏栋舟 丁玮
【目的】比较两品种苣苋草对Cd、Pb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的差异性,寻找对Cd、Pb胁迫抗性较强的品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Cd、Pb单一及复合胁迫下‘R104’和‘K472’两品种苣苋草的生物量,Cd、Pb积累特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两品种苣苋草的生物量在单一Cd胁迫时下降,在低浓度Pb(2.5 g·kg~(-1))胁迫时上升,在高浓度Pb(10.0 g·kg~(-1))胁迫时下降,在Cd、Pb复合胁迫时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Cd、Pb单一胁迫下,苣苋草的Cd、Pb含量随着相应元素胁迫浓度的增大而上升;Cd、Pb复合胁迫下,苣苋草的Cd、Pb含量随着另一元素胁迫浓度的增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随着Cd、Pb单一及复合胁迫浓度的增大,苣苋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逐渐上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抑制效应。Cd、Pb交互作用在苣苋草生物量和SOD活性上总体表现为复合胁迫>单一胁迫;在植物重金属含量上表现为:低浓度Cd与Pb互为促进作用,高浓度Cd与Pb互为拮抗作用。【结论】苣苋草主要通过提高POD活性和维持CAT活性来抵抗Cd、Pb胁迫;‘R104’的抗性大于‘K472’,表明‘R104’更适合在重金属Pb污染的土壤区域推广种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林小兵 武琳 王惠明 刘晖 郭乃嘉 张鸿燕 何波 黄欠如 周利军
采用大田试验,探讨不同用量土壤调理剂对镉污染农田土壤养分、质地、微团聚体、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等影响。试验设置T0、T1、T2、T3、T4和T5共6个处理,对应添加土壤调理剂0、1 500、3 000、4 500、6 000和7 500 kg·hm~(-2)。结果表明:施用土壤调理剂后增加了土壤pH值(0.66%~6.75%)、阳离子交换量(22.68%~64.45%)、碱解氮(7.94%~29.26%)和速效钾(0.28%~21.99%),而对土壤质地、有效磷、微团聚体组成影响较小;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环境,抑制了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土壤调理剂通过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环境,降低了土壤有效态镉(12.34%~24.78%)和糙米镉含量(7.69%~64.10%)。相关性表明:施用量与土壤pH值、阳离子交换量、碱解氮和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有效磷、脲酶和过氧化氢酶呈显著负相关,但与土壤有效态镉和糙米镉相关性不明显。综上,从镉污染修复效果、土壤环境影响及经济成本考虑,以T2 (3 000 kg·hm~(-2))处理效果最佳。
关键词:
镉 土壤调理剂 施用量 土壤环境 酶活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范贝贝 彭宇涛 潘成杰 张邦喜 丁帅 刘艳丽 慕康国 陈清
为改良酸性土壤、降低重金属活性和提高酸性土壤生产力,采用盆栽试验,探究硅钙钾镁肥(T1)、矿物调理剂A(T2)和矿物调理剂B(T3)降低土壤酸度的效果和对菠菜Cd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10 g/kg的矿物调理剂均能显著提高土壤pH,降低土壤交换性Al~(3+),使土壤酸度降低,矿物调理剂B的效果最优(T3)。施用矿物调理剂显著促进了菠菜的生长,T1、T2和T3处理使植株鲜重分别增加13.8、15.9和15.9倍。T2和T3处理使土壤DTPA-Cd含量分别降低41.6%和41.0%,菠菜植株Cd浓度分别降低48.9%和50.9%。此外,T2和T3处理也抑制了菠菜对Cd的累积,菠菜生物富集系数分别降低49.1%和50.9%。综上,以硅酸盐矿物、牡蛎壳粉和白云石为主要原材料制备的矿物调理剂在改良酸性土壤和降低镉的生物有效性方面具有更大的潜力。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范美蓉 罗琳 廖育林 魏建宏 孙玉桃 汤海涛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赤泥、石灰和海泡石对Cd污染土壤的改良效果和水稻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赤泥、石灰和海泡石均能有效促进土壤交换态Cd的稳定,有利于Cd的固定,其中以赤泥对Cd的钝化效果最佳;与对照相比,赤泥处理的水稻增产幅度较大,为11.41%,海泡石处理的水稻产量略有提高,石灰处理的水稻产量略有下降;不同改良剂均能增加水稻剑叶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及蒸腾速率,其中以施赤泥处理效果最好,分别比对照提高6.63%、8.59%、6.93%、11.95%、5.42%;不同改良剂处理水稻剑叶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添加赤泥更能缓解Cd污染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贾夏 周春娟 董岁明
【目的】研究Pb2+含量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规定的Ⅱ类土壤环境基准值(300.0mg/kg)时,其对Cd2+污染下冬小麦幼苗根系过氧化物(POD)同工酶表达的影响,为正确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条件下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在不同含量Cd2+和Pb2+/Cd2+污染条件下培育冬小麦幼苗,待幼苗生长3周、7周和12周时,采集冬小麦幼苗根系,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分析低含量Pb2+对Cd2+污染下冬小麦幼苗根系POD同工酶的影响。【结果】在幼苗生长的3周、7周和12周3个阶段中,土壤Cd2+污染对冬小麦根系PO...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徐万强 孙世友 侯利敏 茹淑华 张国印 王凌
为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通过室内盆栽模拟试验,研究有机、无机钝化剂及组合对小白菜的生长、土壤重金属Pb和Cd有效性及小白菜体内Pb和C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无机钝化剂组合对小白菜的生长均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以加入鸡粪处理效果最明显。与对照(不添加任何钝化剂)相比,所有钝化剂组合处理均明显降低土壤有效态Pb和Cd含量,其中活性炭+磷矿粉组合效果最好,土壤有效态Pb和Cd含量分别降低80.60%和49.21%;其次是鸡粪+磷矿粉组合,土壤有效态Pb和Cd含量分别降低76.16%和36.78%。与对照相
关键词:
复合钝化剂 污染土壤 铅 镉 小白菜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宋长春 刘涛 仲崇超 谭肖英 张电光 刘璐璐 雷锡俊 罗智
黄颡鱼具有良好的口感以及营养价值。食用黄颡鱼可以补充人体所必需的矿物元素。为了探究鱼类不同组织中矿物元素的含量,实验以养殖黄颡鱼为对象,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了黄颡鱼18个组织(心脏、肝脏、脑、脾脏、肾脏、肌肉、脂肪、前肠、中后肠、眼睛、鳃、尾鳍、鱼鳔、骨骼、胃、皮肤、血液、全鱼)中7种矿物元素(Ca、Mg、Zn、Fe、Cu、Mn和Se)的含量与分布。结果显示,Ca在骨骼、鳃、尾鳍和肌肉中占比较高,而且在尾鳍和骨骼中含量最高,在脂肪组织中含量最低;Mg在骨骼和肌肉中占比较高,而且在骨骼和尾鳍中含量最高,在眼睛中含量最低;Zn在骨骼、肌肉、皮肤和眼睛中占比较高,而且在眼睛中含量最高,在脂肪组织中含量最低;Fe在骨骼、血液和肌肉中占比较高,而在血液中含量最高,在脂肪组织中含量最低;Cu在骨骼、肌肉和肝脏中占比较高,而且在肾脏和肝脏中含量较高,而在脂肪和眼睛中含量最低;Mn在骨骼和肌肉中占比较高,而且在骨骼和尾鳍中含量较高,在眼睛和脂肪中含量较低;Se在肌肉、骨骼、皮肤和肝脏中占比较高,而且在脾脏、肝脏、肾脏和前肠中含量较高,在肌肉和脂肪中含量较低。结果发现黄颡鱼体内含有丰富的矿物元素(Ca、Mg、Zn、Fe、Cu、Mn、Se),而且在不同组织中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本研究采用ICP-MS的方法,阐明黄颡鱼不同组织中矿物元素(Ca、Mg、Zn、Fe、Cu、Mn和Se)的分布及含量,为黄颡鱼矿物元素营养价值的判定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同时也对其他鱼类中矿物元素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丹 谢宗强 樊大勇 熊高明 张爱英
为揭示水位涨落形成系列淹水梯度对消落带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论文采集三峡水库忠县消落带土壤,分析了不同淹水深度土壤Cu、Zn、Cr、Cd含量,并探讨了这些重金属元素物质来源及其与三峡水库水位涨落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淹水深度下消落带土壤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长期淹水土壤Cu、Zn、Cd含量远远高于短期淹水和未淹水土壤,Cr则在不同淹水深度略有变化;2)除Cr相对独立外,不同淹水深度下土壤SOM、p H与土壤Cu、Zn、Cd含量密切相关,但p H、SOM间仅有微弱的相关关系;3)因子分析中因子1和因子2对Cu、Zn、Cr、Cd的累计贡献率为93.47%,Cu、Zn、Cd在第一轴载荷值为0.962、0.967、0.925,Cr在第二轴载荷值为0.998。研究发现:1)重金属输入来源和流向异质性是决定不同淹水深度Cu、Zn、Cr、Cd含量差异的重要原因,长期淹水显著增加了土壤Cu、Zn、Cd含量,但对Cr效应并不明显;2)区域土壤内Cr主要来源为自然源的土壤侵蚀和母岩风化,Cu、Zn、Cd来源于人为输入的库岸输入和长江上游来水悬浮颗粒沉积,应引起足够重视。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传红 韩金 程虎 韩建刚
全球变暖及人为活动加速影响下,重金属对湿地生态系统反硝化(Den)的影响研究备受关注,但目前有关不同覆被类型下低剂量重金属的效应评估还很不充分。以崇明东滩湿地为例,采集光滩、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3种覆被下的土壤样品,外源添加不同剂量(0、0.05、0.1、0.3、0.5、1.0、3.0和5.0 mg·kg~(-1))的Cd,借助~(15)N同位素示踪技术观测土壤Den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芦苇覆被下土壤Den速率(9.2±0.3μg·kg~(-1)·h~(-1))>互花米草(4.7±0.5μg·kg~(-1)·h~(-1))。Cd的添加导致两种植被下土壤Den速率均显著降低(P<0.05)。这表明,低剂量Cd的存在并未改变NO_3~--N对Den过程的主导。
关键词:
低剂量 镉 反硝化 滨海湿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