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03)
- 2023(14092)
- 2022(12404)
- 2021(11706)
- 2020(9933)
- 2019(22209)
- 2018(22329)
- 2017(42197)
- 2016(22926)
- 2015(25466)
- 2014(24790)
- 2013(24356)
- 2012(22059)
- 2011(19959)
- 2010(19999)
- 2009(18345)
- 2008(17496)
- 2007(15243)
- 2006(13238)
- 2005(11236)
- 学科
- 济(84956)
- 经济(84863)
- 管理(69510)
- 业(66149)
- 企(57574)
- 企业(57574)
- 方法(38774)
- 数学(32363)
- 数学方法(31960)
- 中国(23140)
- 农(22356)
- 财(21023)
- 业经(20632)
- 技术(20341)
- 学(20225)
- 地方(17452)
- 理论(16733)
- 贸(16048)
- 贸易(16036)
- 易(15523)
- 制(15495)
- 农业(14942)
- 和(14839)
- 技术管理(13946)
- 务(13455)
- 财务(13391)
- 财务管理(13372)
- 银(13164)
- 划(13129)
- 银行(13109)
- 机构
- 大学(313932)
- 学院(313492)
- 管理(126423)
- 济(119305)
- 经济(116579)
- 理学(109862)
- 理学院(108645)
- 管理学(106652)
- 管理学院(106102)
- 研究(104391)
- 中国(75307)
- 京(66638)
- 科学(66443)
- 财(53207)
- 所(52418)
- 农(50355)
- 业大(48101)
- 研究所(47992)
- 中心(46759)
- 江(45355)
- 财经(42922)
- 范(42372)
- 师范(41977)
- 北京(41775)
- 农业(39587)
- 经(38950)
- 院(38261)
- 州(37324)
- 技术(34668)
- 经济学(34120)
- 基金
- 项目(219572)
- 科学(172506)
- 研究(160948)
- 基金(157488)
- 家(137864)
- 国家(136687)
- 科学基金(117401)
- 社会(99649)
- 社会科(94262)
- 社会科学(94239)
- 省(87496)
- 基金项目(84209)
- 自然(77127)
- 自然科(75391)
- 自然科学(75371)
- 教育(74043)
- 自然科学基金(74033)
- 划(73372)
- 编号(66385)
- 资助(63558)
- 成果(53844)
- 创(49841)
- 重点(49035)
- 部(47146)
- 发(46813)
- 创新(45745)
- 课题(45629)
- 项目编号(41708)
- 科研(41623)
- 大学(40626)
- 期刊
- 济(130300)
- 经济(130300)
- 研究(90299)
- 中国(60719)
- 学报(51158)
- 管理(48224)
- 科学(46914)
- 农(45616)
- 教育(39936)
- 财(39302)
- 大学(38000)
- 学学(35516)
- 农业(31981)
- 技术(27687)
- 融(24008)
- 金融(24008)
- 业经(22641)
- 经济研究(21060)
- 财经(19938)
- 图书(18938)
- 科技(18098)
- 业(17387)
- 经(17048)
- 问题(16009)
- 技术经济(15575)
- 理论(15408)
- 商业(14340)
- 版(14297)
- 实践(14278)
- 践(14278)
共检索到4536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景东 党兴华
本文主要研究了在不同知识位势下,内部知识共享和外部市场获取两种知识获取方式对突变创新的影响。根据对西安市高新区103家高技术企业的调查研究,对相关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认为当企业在知识宽度足够"宽"的时候,对突变创新影响大的是企业内部知识共享能力,当企业的知识深度足够"深"的时候,对突变创新影响大的是企业外部知识获取能力。所以本研究对于进行突变创新的企业,在了解自身知识宽度和深度的同时,是加强内部知识共享还是强化从外部获取异质知识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
知识位势 知识获取方式 突变创新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雪锋 徐芳宁 揭上锋
网络为企业提供了有形的、无形的资源利益,进而影响企业的创新能力。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在企业网络中,通过网络嵌入性获取更多的知识、能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在现有网络嵌入性、不同属性知识、创新能力等相关理论与文献的研究基础上,从网络嵌入性的四个维度:网络关系强度、网络关系稳定性、网络中心性和网络居间性,分析了网络嵌入性对企业创新能力产生影响的假设,全面地研究了它们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过程,为企业提高创新能力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网络嵌入性 知识获取 企业创新能力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金凤 张博 冯立杰 翟雪琪
知识获取作为影响技术创新的关键环节,决定着创新的效率与成败。本文在分析已有知识获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技术创新的知识体系结构,进而依据技术创新过程中的知识获取特点,从知识的识别和转化、知识的转移和共享、知识的流动等方面系统研究了知识获取的路径,为技术创新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有利于在提高企业知识获取效率的同时加快其技术创新步伐,以达到最大化组织价值之目的。
关键词:
技术创新 知识体系 知识获取路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征驰 张晓换 石庆书
从创新企业面临的专用性知识获取困境出发,分析了"进入权"对外部企业专用性知识投资的激励效果,揭示了创新任务间知识关联对进入权授予模式的影响。针对创新任务间存在的"替代性""累加性""互补性"三种知识关联类型分别建立相应的生产函数,在合作博弈框架下探讨了创新企业的最优进入权安排。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杨玉红 倪宁
运用突变理论刻画组织合法性的复杂动态机制,建立一个比传统线性模型更符合现实情况的理论模型。该模型探索了组织采取操纵策略后所表现出来的合法性的动态变化,描述了操纵策略与合法性水平之间的复杂动态关系。基于这个研究框架,未来的实证研究将有可能逐步揭示出合法化策略发挥作用的过程中突破合法性门槛的影响参数有些什么。在方法论上的贡献在于,为管理学中关乎复杂动态机制的理论如何迈向可实证的模型探索出了一条值得参考的思路。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吕冲冲 杨建君 李民祥
构建了领导风格对突变创新影响机制的理论模型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变革型领导风格通过强化组织内部的知识共享进而对突变创新有促进作用;交易型领导风格会抑制组织内部的知识共享最终不利于企业的突变创新;正式控制会弱化变革型领导和知识共享之间的正向作用,但会强化交易型领导风格和知识共享之间的负向关系。
关键词:
领导风格 知识共享 突变创新 正式控制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戴万亮 路文玲 徐可 杨皎平
较高的网络权力意味着外部资源获取便利,但其是否有助于企业技术创新并未达成共识。基于社会网络理论,以知识获取为中介变量,以企业间信任关系和知识整合能力为调节变量,构建一个两阶段被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以检验网络权力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与边界条件。结果表明:①网络权力显著正向影响技术创新;②网络权力显著正向影响知识获取,知识获取则对技术创新产生倒U型影响,知识获取在网络权力影响技术创新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③企业间信任关系有助于企业通过网络权力获取外部知识,知识整合能力有助于企业将获取的外部知识转化为技术创新。对于管理者而言,可以从关系网络治理和内外兼修两个方面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与绩效。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海花 杜梅 孙芹 李玉
信息化与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成为个体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之一。以中国情境下上海319位企业成员为调查样本,基于资源依赖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考察任务互依性、目标互依性、奖励互依性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机制路径,检验知识获取的中介作用和任务冲突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任务互依性、目标互依性、奖励互依性对知识获取有显著正向作用;知识获取对员工创新行为有显著正向作用;知识获取在任务互依性、目标互依性、奖励互依性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任务冲突在目标互依性与知识获取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任务冲突调节知识获取在目标互依性与员工创新行为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在高任务冲突情境下,该中介作用更显著。研究结果拓展了中国情境下员工创新行为理论体系,能够为企业管理者寻求更多管理策略提供指导。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熊捷 孙道银
技术知识获取是产学研合作的重要环节,而企业社会资本是企业获取科研机构技术知识的重要促进因素。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产学研合作管理实践,构建了企业各维度社会资本对技术知识获取及产品创新绩效影响的理论模型。通过对151家北京地区知识密集型高新技术企业的问卷调查,验证了企业社会资本、技术知识获取、产品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论逻辑。研究结果表明:显性技术知识获取与隐性技术知识获取的影响因素存在一定差异,关系数量、关系强度以及共享目标对显性技术知识获取有显著正向影响;关系强度、信任及共享目标对隐性技术知识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显性技术知识获取及隐性技术知识获取对技术创新能力都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技术创新能力和隐性技术知识获取对产品创新绩效都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显性技术知识对产品创新绩效影响不明显。我们建议产品创新导向的企业在与科研机构合作过程中,要更加注重隐性技术知识的获取,并通过强化关系强度、信任、共享目标等措施促进隐性技术知识获取进而提高产品创新绩效。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蔺丽英
为不断满足用户各种新的需求以及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图书馆需要采取不同知识获取模式从外部吸收新知识进行服务创新。不同服务知识获取模式会给图书馆带来不同的服务创新绩效,该过程受到图书馆信息处理能力的较大影响。通过文献回顾和分析发现,目前图书馆服务知识获取模式主要有三种:即共同合作模式、服务技术引进模式和外部信息利用模式。以信息处理能力作为调节变量,从变量间理论命题设计出发,通过建立图书馆服务知识获取模式对图书馆服务创新绩效的影响模型,给出相关分析和结论,为促进图书馆服务创新提供有益理论参考。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熊捷 孙道银
技术知识获取是产学研合作的重要环节,而企业社会资本是企业获取科研机构技术知识的重要促进因素。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产学研合作管理实践,构建了企业各维度社会资本对技术知识获取及产品创新绩效影响的理论模型。通过对151家北京地区知识密集型高新技术企业的问卷调查,验证了企业社会资本、技术知识获取、产品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论逻辑。研究结果表明:显性技术知识获取与隐性技术知识获取的影响因素存在一定差异,关系数量、关系强度以及共享目标对显性技术知识获取有显著正向影响;关系强度、信任及共享目标对隐性技术知识产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杨晓娜 彭灿 李瑞雪
开放式创新作为一种新型创新模式,为隐性知识获取提供通道,对提升企业突破性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理论分析及对中原经济区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研究,得到如下发现:内向型开放式创新对技能型隐性知识获取有正向影响,外向型开放式创新对认知型隐性知识获取有正向影响;技能型和认知型隐性知识获取对突破性创新能力均有正向影响;技能型隐性知识获取在内向型开放式创新和突破性创新能力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认知型隐性知识获取在外向型开放式创新和突破性创新能力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志远 张路通 赵雁海
在回顾创业导向、关系嵌入和客户知识获取理论,理清三者内在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关系研究的理论模型;通过213家企业调研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创业导向、关系嵌入与客户知识获取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关系嵌入的强度越高,客户知识的获取速度越快、获取深度越大,关系嵌入强度以调节变量的形式影响着企业客户知识的获取。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向阳 卢艳秋 赵英鑫
构建知识获取、路径依赖、渐进式创新和突破式创新之间的关系模型,运用SPSS和LISREL软件对收集的248份有效问卷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企业的创新路径为知识获取—渐进式创新—突破式创新,知识获取对渐进式创新具有显著的影响,而对突破式创新的直接影响不显著;同时路径依赖对知识获取与企业渐进式创新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这为我国企业通过获取外部信息培育和发展创新能力提供了新的证据和启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大丽 江媛 孙道银
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02—2015年的面板数据,探究产学研合作、国内技术购买、国外技术引进3种知识获取方式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以及吸收能力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从各省份看,3种知识获取方式对区域创新能力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吸收能力在产学研合作、国内技术购买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关系中均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在国外技术引进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关系中具有完全中介作用;从省份组群看,3种知识获取方式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差异,中创新能力组群中的吸收能力在产学研合作、国内技术购买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均具有部分中介作用,而高、低创新能力组群中的吸收能力在各知识获取方式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均不存在中介作用。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策略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