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37)
- 2023(4426)
- 2022(3920)
- 2021(3705)
- 2020(3342)
- 2019(7440)
- 2018(7338)
- 2017(13163)
- 2016(7855)
- 2015(8997)
- 2014(8870)
- 2013(8852)
- 2012(8544)
- 2011(7888)
- 2010(7936)
- 2009(7437)
- 2008(7429)
- 2007(6886)
- 2006(6148)
- 2005(5805)
- 学科
- 济(24384)
- 经济(24318)
- 管理(18449)
- 业(16616)
- 企(13206)
- 企业(13206)
- 学(11016)
- 方法(10240)
- 数学(8763)
- 数学方法(8575)
- 制(7777)
- 中国(7488)
- 农(7481)
- 财(7368)
- 体(5121)
- 业经(4952)
- 农业(4726)
- 银(4655)
- 银行(4603)
- 贸(4566)
- 贸易(4564)
- 融(4553)
- 金融(4552)
- 行(4459)
- 易(4441)
- 地方(4388)
- 理论(4197)
- 税(4067)
- 体制(4056)
- 度(4032)
- 机构
- 大学(117505)
- 学院(114148)
- 研究(51182)
- 济(38439)
- 科学(37575)
- 经济(37349)
- 中国(36298)
- 农(34966)
- 管理(34528)
- 所(30542)
- 理学(29020)
- 理学院(28538)
- 农业(28296)
- 研究所(28277)
- 管理学(27536)
- 管理学院(27352)
- 京(27187)
- 业大(25055)
- 中心(21778)
- 省(19642)
- 江(19369)
- 院(19232)
- 财(19205)
- 室(17946)
- 北京(17539)
- 农业大学(17498)
- 业(16367)
- 实验(16273)
- 科学院(16239)
- 实验室(15614)
- 基金
- 项目(80375)
- 科学(58840)
- 基金(55765)
- 家(55026)
- 国家(54590)
- 研究(49230)
- 科学基金(41669)
- 省(31848)
- 自然(31064)
- 自然科(30254)
- 自然科学(30236)
- 自然科学基金(29685)
- 划(29423)
- 基金项目(28405)
- 社会(27210)
- 社会科(25384)
- 社会科学(25375)
- 资助(24838)
- 教育(22204)
- 计划(20293)
- 重点(19917)
- 科技(19279)
- 编号(17862)
- 发(17520)
- 科研(16922)
- 部(16853)
- 创(15983)
- 农(15907)
- 成果(15890)
- 专项(15629)
共检索到1799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孔杰 栾生 罗坤 李旭鹏 孟宪红 曹宝祥 刘宁
为揭示不同盐度环境对凡纳滨对虾家系体质量和存活性状的影响,本研究标记来自72个家系的4348尾对虾,在盐度30(HS组)和盐度15(LS组)条件下混养60 d,分析体质量和存活性状的遗传参数以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结果显示,HS组的凡纳滨对虾平均体质量和存活率均高于LS组。估算体质量、存活性状遗传参数,结果显示HS和LS组体质量的遗传力估计值分别为0.51±0.08和0.30±0.07,属高遗传力;转换后存活性状遗传力估计值分别为0.22和0.39,也表现为中高遗传力水平。综合HS和LS组的数据,估算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均辉 栾生 罗坤 曹宝祥 陈宝龙 孟宪红 刘宁 孔杰
针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存活性状,本实验估算了零换水养殖模式下的遗传参数,分析该模式与大换水量养殖模式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genotype by environment interaction effect,g×e),为后续留种、配种方案制定等育种规划工作提供依据。通过人工授精技术,定向交尾建立了51个凡纳滨对虾全同胞家系。利用荧光标记识别家系,采用零换水养殖模式混养52 d后,测量并记录2个养殖池中的3822尾存活虾的体质量、体长及性别等信息。采用线性(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和remL算法,基于个体动物模型和父母本阈值模型估计生长和存活性状的方差组分和遗传力。结果显示,收获体质量和存活率具有...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段毓佳 谭建 栾生 罗坤 王宏杰 隋娟 孟宪红 孔杰
在水产养殖中,尤其是高密度养殖情况下,缺氧会短期内造成个体的大量死亡,从而影响生产效益。本研究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高抗和快大2个品系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高致死溶解氧(DO)胁迫的方式对2个品系各41个家系共计6 560尾幼虾进行低氧耐受性测试,统计高致死溶解氧水平下幼虾的存活性状,分析不同品系间及同一品系不同家系间耐低氧性状的差异,评估其遗传参数;对耐受性有显著差异的家系个体的鳃、肌肉、肝胰腺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并比较其细胞水平上的差异。结果显示,在0.3 mg/L低氧条件下,高抗品系和快大品系的家系半致死存活率SS_(50)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高抗品系SS_(50)为49.30%,快大品系SS_(50)为42.52%;家系间存活时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60%和45%。利用阈值性状动物模型,以半致死时的个体存活状态作为观测值(存活为1,死亡为0)估算的遗传参数为(0.345±0.031)~(0.378±0.029),经过转换后在连续变化的观测值尺度上的遗传力为(0.219±0.031)~(0.237±0.029),表现为中等遗传力水平。高抗品系中低氧耐受家系和低氧敏感家系的鳃、肌肉、肝胰腺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但不同的家系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逆生理特征差异,这可能与高抗不同家系抗逆耐受力强弱有关。不同家系间在低氧胁迫下的存活时间、生理特性差异以及各品系遗传力估算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对高致死溶解氧水平的耐受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具有选育的可行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金武 栾生 孔杰 罗坤 孟宪红 张天时 王清印
为预测和评估目标性状[收获体质量(BW),存活率(SR)和饲料摄入量(FI)]的遗传进展及经济效益,实验依据凡纳滨对虾多性状复合育种方案进行模拟选择了20个世代。此外,实验还利用选择指数理论,估计目标性状的选择反应、遗传进展以及育种目标;并对影响利润(RP)和效益成本比率(BCR)的生物学参数(遗传力、育种目标是否包括FI),经济学参数(对虾价格、饲料价格、贴现率、初投资、年费用)和运行参数(首次回报年份、扩繁效率)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基础参数值下,BW、SR和FI每个世代的选择反应分别为0.86 g,4.70%和1.54 g;育种方案执行20年产生的RP和BCR分别为862 747...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徐如卫 钱昭英 刘小林 路正 任晋东 杨福生
采用平衡巢式设计方法和人工授精技术,每个雄体配3个雌体,构建了18个父系半同胞家系和54个母系全同胞家系。分别测定了每个母系生长到5月龄60个全同胞个体的体质量、全长、体长、头胸甲长、头胸甲宽、头胸甲高、第一腹节背高、第三腹节背高和第一腹节背宽9个生长性状,应用数量遗传学原理,采用方差和协方差分析的方法,估算了5月龄凡纳滨对虾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及各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及表型相关。结果表明,利用父系半同胞组内相关法估计的遗传力是凡纳滨对虾各生长性状遗传力的无偏估计值。其中,体质量、全长、体长、头胸甲长、头胸甲宽、头胸甲高、第一腹节背高、第三腹节背高和第一腹节背宽狭义遗传力的估计值分别为0.460、0....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王兴强 曹梅 马甡 董双林 阎斌伦
研究了盐度(0·5、5、10、15、20、25、30和35)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平均初始湿重0·776~0.781g)存活、生长和能量收支的影响。实验周期45d。结果表明,(1)对虾特定生长率、摄食量、饲料转换效率和吸收效率均以20盐度最高,而存活率以35盐度最高;(2)在0.5盐度下,对虾特定生长率、摄食量和吸收效率均最低。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郝登春 栾生 曹宝祥 郭聚涛 罗坤 陈宝龙 孟宪红 许圣钰 孔杰
准确估计育种目标性状的遗传参数,评估其改良潜力,是制定育种方案、进行选择育种工作的重要前提条件。本研究对100个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家系15000尾仔虾个体进行淡化和低盐养殖实验,分析了2个阶段家系间存活率的差异,并进一步估计存活性状的遗传力。结果显示,2个阶段存活率范围分别为19.3%100.00%和11.86%99.22%,平均存活率分别为66.7%和67.5%。家系幼虾期总体存活率为6.67%90.67%,平均存活率为46.91%。统计分析显示,2个阶段家系间存活率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淡化实验 存活率 遗传力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朱相燕 孟宪红 代平 孔杰 栾生 曹家旺 谭建 邢群
为探讨选育零鱼粉需求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品种的可能性,解决目前鱼粉短缺、饲料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本研究在零鱼粉饲料(蛋白含量占38%)和高鱼粉饲料(鱼粉含量占25%,蛋白含量占42%)饲喂条件下进行凡纳滨对虾饲料利用效率相关性状的遗传评估。选择30个家系进行40 d的单尾饲养实验,发现饲喂高鱼粉饲料的对虾的平均增重率(62.00%)和平均饲料效率比(124.00%)明显高于饲喂零鱼粉饲料(23.50%和49.40%)。对虾摄食量和增重率在零鱼粉饲料和高鱼粉饲料饲喂下的遗传力在0.458±0.140到0.699±0.155之间,饲料效率比在零鱼粉饲料和高鱼粉饲料饲喂下的遗传力分别为0.186±0.098和0.341±0.110。由于没有剖分出共同环境效应,遗传力都存在一定程度高估,因此,零鱼粉饲料饲喂下的饲料效率比的遗传变异并不高。摄食量和增重率在2种饲料间的遗传相关分别为0.580±0.171和0.676±0.155,表示这2个性状存在中等的基因型与饲料互作效应。饲料效率比在2种饲料间的遗传相关仅为0.299±0.304,表示该性状存在严重的基因型与饲料互作效应。综上结果来看,使用零鱼粉饲料不利于凡纳滨对虾的养殖效益及选育工作的开展。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和怡婧 李旭鹏 栾生 孔杰 曹宝祥 罗坤 谭建 曹家旺 陈宝龙 代平 邢群 刘绵宇 强光峰 刘杨 隋娟 孟宪红
为开展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和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抗性复合选育,本研究以凡纳滨对虾59个核心育种群家系1 770尾77~94日龄的个体为实验材料,利用两性状动物模型、公母畜阈值模型评估在WSSV感染情况下,凡纳滨对虾体长、抗WSSV存活时间和家系WSSV半致死存活率的遗传力和遗传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体长、抗WSSV存活时间和家系WSSV半致死存活率遗传力估计值分别为0.17±0.05、0.18±0.05和0.14±0.05,均属于中等遗传力水平,且均与0差异极显著(P<0.01)。凡纳滨对虾体长与抗WSSV存活时间性状的遗传相关系数为0.15±0.20,与家系WSSV半致死存活率性状的遗传相关系数为0.25±0.22,上述遗传相关与0差异不显著(P>0.05);抗WSSV存活时间性状与家系WSSV半致死存活率性状的遗传相关系数为0.96±0.03,遗传相关与1差异不显著(P>0.05),为高度正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在该育种群体中,凡纳滨对虾生长与WSSV抗性可根据育种需要,通过赋值制定综合选择指数,进行多性状复合选育。此外,为优化每代育种的操作过程,可选用家系WSSV半致死存活率作为WSSV抗性的指标性状。本研究为开展凡纳滨对虾生长和WSSV抗性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撑。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申玉春 陈作洲 刘丽 李再亮 吴灶和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以初始体质量为(2.01±0.02)g的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投喂不同蛋白水平饲料,实验周期30 d,研究了盐度和饲料蛋白水平对凡纳滨对虾蜕壳和生长的影响。实验采用5×3析因设计,盐度梯度设置为6、12、18、24、30五个水平,饲料蛋白水平梯度设置为30%、36%、42%三个水平。结果表明:(1)对虾蜕壳相对增重率呈现出随盐度上升而降低的变化趋势,以盐度为6时蜕壳相对增重率为最高。盐度和饲料蛋白水平及其交互作用对实验对虾蜕壳相对增重率影响差异显著(P<0.05);对虾的特定生长率随盐度升高而上升,盐度和饲料蛋白水平对特定生长率影响差异显著(P<0.05),其交互作用对特定生...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盐度 营养 蜕壳 生长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戴习林 张立田 臧维玲 邓平平 邹卫丽 丁福江
采取L49(78)安排7水平Ca2+、Mg2+、盐度正交试验,开展60d凡纳滨对虾养殖试验,通过比较凡纳滨对虾成活率、日均增长值、日均增重量及鲜味氨基酸含量,分析养殖水体中Ca2+、Mg2+、盐度三因子对凡纳滨对虾存活、生长及虾体风味的影响;采取L8(27)安排2水平Ca2+、Mg2+、盐度正交试验,分析养殖水体中Ca2+、Mg2+、盐度三因子间交互作用对凡纳滨对虾存活、生长及虾体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体中Ca2+、Mg2+、盐度对成活率和虾体鲜味氨基酸都有显著影响(P<0.05),Ca2+、Mg2+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具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Mg2+对成活率影响最大,Ca2+对生长影...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和怡婧 刘绵宇 栾生 孔杰 李旭鹏 曹宝祥 罗坤 谭建 曹家旺 代平 强光峰 王照欣 隋娟 孟宪红
本研究基于55K SNP液相芯片“黄海芯1号”分型信息估计了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生长和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抗性的遗传参数,以期为育种芯片在凡纳对虾多性状复合新品种选育中的应用提供数据。对凡纳对虾59个家系,共计1 770尾个体进行WSSV感染测试;根据家系内个体抗WSSV存活时间均匀选取590尾个体,利用55K SNP液相芯片进行分型,复合系谱和基因型信息构建H矩阵及个体动物模型和父母本模型,基于H矩阵估计凡纳对虾感染WSSV后体长、个体抗WSSV存活时间和家系WSSV半致死存活率的遗传力和遗传相关。结果显示,凡纳对虾体长、个体抗WSSV存活时间遗传力分别为0.21±0.06、0.22±0.16,为中等遗传力水平,家系WSSV半致死存活率和0.16±0.06,为低等遗传力水平;经五折交叉验证,基于H矩阵的体长遗传力预测准确性较A矩阵提高18.12%,预测偏差无明显差别;抗WSSV存活时间遗传力预测准确性较A矩阵无明显差别,预测偏差较大;家系半致死存活率遗传力预测准确性较A矩阵降低29.07%,预测偏差较大。基于两性状动物模型,估计凡纳对虾体长与个体抗WSSV存活时间、家系WSSV半致死存活率遗传相关分别为0.13±0.20和0.30±0.22,与0无显著差异(P>0.05);个体抗WSSV存活时间与家系WSSV半致死存活率的遗传相关为0.95±0.03,与1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显示,利用芯片开展凡纳对虾生长的遗传评估可有效提高评估的准确性;WSSV抗性性状的评估可能受分型个体选择等因素影响,预测准确性无明显提升;个体抗WSSV存活时间在准确性和预测偏差等方面均优于家系抗WSSV半致死存活率的评估结果。在抗WSSV存活时间和家系半致死存活率高度相关的情况下,可考虑将抗WSSV存活时间作为基因组选择的目标性状。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和怡婧 刘绵宇 栾生 孔杰 李旭鹏 曹宝祥 罗坤 谭建 曹家旺 代平 强光峰 王照欣 隋娟 孟宪红
本研究基于55K SNP液相芯片“黄海芯1号”分型信息估计了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生长和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抗性的遗传参数,以期为育种芯片在凡纳对虾多性状复合新品种选育中的应用提供数据。对凡纳对虾59个家系,共计1 770尾个体进行WSSV感染测试;根据家系内个体抗WSSV存活时间均匀选取590尾个体,利用55K SNP液相芯片进行分型,复合系谱和基因型信息构建H矩阵及个体动物模型和父母本模型,基于H矩阵估计凡纳对虾感染WSSV后体长、个体抗WSSV存活时间和家系WSSV半致死存活率的遗传力和遗传相关。结果显示,凡纳对虾体长、个体抗WSSV存活时间遗传力分别为0.21±0.06、0.22±0.16,为中等遗传力水平,家系WSSV半致死存活率和0.16±0.06,为低等遗传力水平;经五折交叉验证,基于H矩阵的体长遗传力预测准确性较A矩阵提高18.12%,预测偏差无明显差别;抗WSSV存活时间遗传力预测准确性较A矩阵无明显差别,预测偏差较大;家系半致死存活率遗传力预测准确性较A矩阵降低29.07%,预测偏差较大。基于两性状动物模型,估计凡纳对虾体长与个体抗WSSV存活时间、家系WSSV半致死存活率遗传相关分别为0.13±0.20和0.30±0.22,与0无显著差异(P>0.05);个体抗WSSV存活时间与家系WSSV半致死存活率的遗传相关为0.95±0.03,与1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显示,利用芯片开展凡纳对虾生长的遗传评估可有效提高评估的准确性;WSSV抗性性状的评估可能受分型个体选择等因素影响,预测准确性无明显提升;个体抗WSSV存活时间在准确性和预测偏差等方面均优于家系抗WSSV半致死存活率的评估结果。在抗WSSV存活时间和家系半致死存活率高度相关的情况下,可考虑将抗WSSV存活时间作为基因组选择的目标性状。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林薇 李雪男 谢金平 冯奇飞 王昌宇 戴习林
不同盐度和温度下亚硝酸盐和氨氮的毒性不一致,为了研究亚硝酸盐、氨氮、盐度及温度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共胁迫的影响,进行35 d的四因素三水平[亚硝酸盐浓度(0.05、0.5、5 mg/L)、氨氮浓度(0.2、0.9、4 mg/L)、盐度(0.5‰、15‰、30‰)和温度(20、25、30℃)]正交试验。结果显示,随亚硝酸盐和氨氮浓度的增加,存活率、体长日增长值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丙二醛(MDA)、尿素氮(BUN)和血氨(AMM)含量显著升高(P<0.05),肝胰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随盐度的增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降低(P<0.05);体长日增长值、体重日增长值、SOD、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升高(P<0.05)。随温度的增加,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BUN、AMM含量、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亚硝酸盐和盐度的交互作用对存活率影响最大,盐度对体长和体质量日增长值影响最大,氨氮对MDA含量影响最大,亚硝酸盐对BUN和AMM含量及SOD活性影响最大,亚硝酸盐和氨氮的交互作用对ALT、AST及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影响最大,亚硝酸盐和温度的交互作用对AKP活性影响最大。研究表明盐度与亚硝酸盐和氨氮与亚硝酸盐间的交互作用在ALT和AST活性方面产生协同作用,低盐下亚硝酸盐的毒性影响起主导作用。共胁迫下机体的抗氧化能力主要受外环境中亚硝酸盐和氨氮含量影响,且20℃时的抗氧化能力较弱。亚硝酸盐和氨氮、盐度、温度间的交互作用相比于单因子对凡纳滨对虾的影响更大。本研究可以为凡纳滨对虾的健康可持续产业提供可靠的实验基础,在养殖过程中应控制亚硝酸盐低于0.5 mg/L,氨氮低于0.9 mg/L,水温低于30℃。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共胁迫 血清生化指标 抗氧化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袁路 蔡生力
研究了3种不同温度和盐度对凡纳滨对虾精荚再生和精子质量的影响。通过称量精荚以及采用染色或显微镜观察养殖在不同温、盐度条件下的雄虾的精子数量和正常率来评价精子质量。结果表明:随着实验养殖时间的延长和精荚再生次数的增加,26℃组的精子质量明显好于22℃组和30℃组,30℃组的活精子数由第1次再生的14.0×106个下降到4.3×106个,畸形精子百分率由6.1%增加到56.6%。温度越高,蜕皮周期越短,精荚再生时间也越短,但精子质量下降也很迅速。盐度30组的精荚重量显著高于盐度5组和15组,但盐度15的精子总数和活精子数却显著高于盐度5组和30组,随着时间的延长,3组盐度的畸形精子百分率都有所增加...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温度 盐度 精荚 精子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