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8)
- 2023(1559)
- 2022(1489)
- 2021(1317)
- 2020(1120)
- 2019(2542)
- 2018(2473)
- 2017(4110)
- 2016(2554)
- 2015(2775)
- 2014(2694)
- 2013(2724)
- 2012(2632)
- 2011(2505)
- 2010(2398)
- 2009(2087)
- 2008(2094)
- 2007(1780)
- 2006(1447)
- 2005(1275)
- 学科
- 济(8103)
- 经济(8098)
- 方法(4785)
- 数学(4499)
- 数学方法(4453)
- 学(4305)
- 业(4162)
- 管理(4136)
- 企(3066)
- 企业(3066)
- 中国(2055)
- 农(1729)
- 财(1642)
- 水产(1382)
- 业经(1353)
- 地方(1323)
- 农业(1316)
- 草(1301)
- 环境(1260)
- 壤(1234)
- 土壤(1231)
- 技术(1206)
- 动物(1170)
- 贸(1123)
- 贸易(1122)
- 制(1104)
- 易(1069)
- 及其(1066)
- 和(1066)
- 物(998)
- 机构
- 大学(38028)
- 学院(37647)
- 研究(18725)
- 农(17004)
- 科学(15884)
- 农业(14108)
- 所(12029)
- 业大(11755)
- 研究所(11514)
- 济(11491)
- 中国(11433)
- 经济(11244)
- 管理(9331)
- 农业大学(9069)
- 室(8605)
- 京(8542)
- 省(8370)
- 理学(8365)
- 实验(8324)
- 理学院(8211)
- 实验室(8041)
- 业(7962)
- 管理学(7779)
- 管理学院(7732)
- 重点(7660)
- 中心(7378)
- 科学院(7202)
- 院(6638)
- 技术(6046)
- 江(5683)
共检索到514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超 谢子发 史宏志 刘国顺 王涛 陈志华 马琳 杨兴有 鲁喜梅
采用气相色谱仪对我国不同产区白肋烟及四川省不同白肋烟品种调制后烟叶的生物碱组成和含量、烟碱转化株和烟碱转化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白肋烟烟碱转化率显著高于其他产区,四川主栽品种宣汉-5存在严重的烟碱转化问题,其中种植面积较大的窄叶类型的转化株率高达96.0%,平均烟碱转化率为34.8%。达白1号烟碱转化问题相对较小,3个地点的转化株率分别为18.0%,18.0%和52.0%,平均烟碱转化率分别为3.5%,3.1%和14.3%,在经过改良后,有较高利用价值。鄂烟1号和TN90群体中也不同程度存在转化株。新配制的杂交种达白3号和达所24烟碱转化问题突出,转化株率达100%,需要进行系统选择...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史宏志 谢子发 李超 刘国顺 王涛 陈志华 马琳 李广永 鲁喜梅
采用气相色谱仪对我国不同产区白肋烟及四川不同品种调制后烟叶的生物碱组成和含量、烟碱转化株比例和烟碱转化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白肋烟烟碱转化率显著高于其它产区,四川主栽品种宣汉-5存在严重的烟碱转化问题,其中种植面积较大的窄叶型品种的转化株比例高达96.0%,平均烟碱转化率为34.8%,宽叶型品种也较高。达白1号烟碱转化问题相对较小,3个地点的转化株比例分别为18.0%、18.0%和52.0%,平均烟碱转化率分别为3.5%、3.1%和14.3%,在经过改良后,有较高利用价值。鄂烟1号和TN90群体中也不同程度存在转化株。新配制的杂交种达白3号和达所24烟碱转化问题突出,转化株比例达1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超 史宏志 谢子发 杨兴有 马琳 刘国顺
对我国白肋烟主栽品种单株调制后烟叶样品的生物碱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种均表现为烟碱含量变异性较小,其次为新烟草碱和假木贼碱,降烟碱含量株间变异性最大。达白一号和TN90的烟碱和总生物碱含量株间分布集中,烟碱含量变异系数分别为14.51%和19.33%,其次为鄂烟一号。达所24和宣汉-5株间变异性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34.80%和36.57%。达白一号和TN90降烟碱含量正常,株间变异小,烟碱转化率低,分别为3.53%和2.54%;宣汉-5、达所24和鄂烟一号的降烟碱含量异常增高,平均烟碱转化率分别为34.80%;26.46%;11.20%,烟碱转化问题严重。达白一号和TN90生物碱含量和...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史宏志 李进平 李宗平 L.P.Bush 王昌军 刘国顺
【目的和方法】本研究针对中国白肋烟主栽杂交种鄂烟1号烟碱转化株比例和烟碱转化率高的问题,采用转化株早期诱导鉴定和选择技术对其亲本进行了改良,配置出改良杂交种LC-1和LC-2,并探讨了其增质减害效果。【结果】经过3代定向选择后亲本材料B21的转化株比例由70.7%降低到0.0%~0.5%;B37由10.9%降低到0.0%~0.5%。两个改良鄂烟1号(2005年)的总转化株比例分别为5.0%和11.6%,分别比对照常规鄂烟1号的45.0%降低约9倍和4倍;混合样品的烟碱转化率分别为2.14%和3.13%,比对照的10.65%分别降低4倍和2.4倍;总TSNA含量分别比常规种降低86.7%和102...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蓝月 周迪 赵园园 秦艳青 王俊 李晶晶 雷云康 周骏 史宏志
【目的】明确四川主要雪茄烟品种烟碱向降烟碱转化程度和烟碱转化率的株间分布,并对烟碱转化率高的雪茄品种进行品种纯化,以优化四川雪茄烟叶生物碱组成,实现雪茄烟叶增质减害。【方法】以四川雪茄品种德雪1号、德雪3号、德雪4号、德雪5号、德雪7号和什烟1号为试验材料,测定分析各供试品种中部叶的生物碱和TSNAs含量,并通过烟碱转化株的早期诱导鉴别对四川主栽品种(德雪4号、德雪7号和什烟1号)进行纯化改良。【结果】(1)四川雪茄系列品种的生物碱组成和含量差异较大,且不同品种雪茄烟叶的烟碱转化率株间分布差异较大。其中,德雪5号存在严重的烟碱转化问题,转化株比例为100%,且所有转化株皆为高转化株。什烟1号群体中存在大量的烟碱转化株,其中低转化株居多,占群体总数的37.9%,平均烟碱转化率为18.91%。德雪1号和德雪3号的烟碱转化问题较小,且所有转化株皆为低转化株。德雪4号和德雪7号群体的转化株比例分别为48%和30%。(2)在对德雪4号、德雪7号和什烟1号3个品种转化株早期诱导鉴定的基础上,严格选择非转化株进行自交,得到相应的纯化种。与对应的常规品种相比,纯化种雪茄烟叶降烟碱含量和烟碱转化率显著降低,N-亚硝基降烟碱(NNN)含量和烟草特有亚硝胺(Tobacco specific N-nitrosamines, TSNAs)总量显著下降,其中德雪7号的NNN含量由2615.27 ng/g降低至442.67 ng/g, TSNAs总量由3602.46 ng/g降低至1327.24 ng/g,德雪4号和什烟1号的NNN含量分别由3235.76和3940.32 ng/g降低至945.32和1315.40 ng/g, TSNAs总量分别由5658.51和6669.89 ng/g降低至2889.81和2840.12 ng/g。各纯化种烟叶感官质量得到改善。【结论】四川雪茄品种不同程度存在烟碱转化问题,通过转化株早期诱导鉴定,选择非转化株自交进行品种纯化,可显著降低雪茄烟叶烟碱转化率和TSNAs含量,提高烟叶品质和安全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史宏志 于建军 刘国顺 Bush L P 江凯
以白肋烟为材料研究了采用乙烯利处理对烟碱转化株进行早期鉴定的有效性以及取样时间和部位对鉴定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乙烯利处理早期鉴定的转化株包括了所有调制后自然形成的转化株,还可以鉴别出一些在正常晾制条件下不能有效鉴别的低转化株;早期测定的烟碱转化率一般高于烟叶自然晾制后的烟碱转化率,有利于提高鉴定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根据鉴定结果将非转化株、低转化株和高转化株分别自交留种,后代群体分别有8.6%,59.8%和100%的转化株,表明鉴定方法是有效的,且通过转化株的鉴别和清除可以对品种进行有效改良。对转化株的鉴定从苗期到开花前都可以进行,移栽后4~6周取样测定更利于大批量处理和检测。不同部位叶片都可用...
关键词:
烟草 烟碱 降烟碱 转化株 乙烯利 鉴定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史宏志 凌爱芬 刘国顺 魏跃伟 李超
采用GC/MS对白肋烟不同烟碱转化程度烟叶的中性和碱性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烟碱转化导致烟叶中性和碱性挥发性成分组成比例发生变化,一些重要香气成分如巨豆三烯酮和β-大马酮含量降低,而一些糖和氨基酸类降解产物糠醛、糠醇含量增加,胺类的吲哚含量增加显著。烟碱转化还导致碱性成分中的麦斯明含量大幅度增加。不同烟碱转化率样品的新植二烯、茄酮等香气成分含量差异较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史宏志 李超 谢子发 陈志华 杨兴有 刘国顺 王涛
于2007年设置品种试验并在不同产地取样对我国白肋烟主要品种各叶位烟叶的生物碱和总氮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达白1号和TN90生物碱含量相对较为适宜,生物碱组成合理,降烟碱含量较低,烟碱转化率低于6%的国际限制性标准。鄂烟1号烟碱含量相对适宜,但总生物碱含量偏高,降烟碱含量和烟碱转化率较高。宣汉-5和达所24总生物碱水平较高,但烟碱转化导致烟碱含量偏低,降烟碱含量增高,烟碱转化率大幅度超过限量标准,且下部叶和脚叶氮碱比过高。不同叶位烟叶生物碱含量有显著差异,一般表现为随叶位的升高烟碱和总生物碱含量增高,但顶叶和上部叶差别较小。我国白肋烟部位间烟碱含量差异较大,上部叶烟碱含量偏高是突出问题...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孔雯 先锋 李长影 王家昕 李晓华
以烟碱为唯一碳源,从湖北省襄樊烟草种植地中分离得到1株烟碱降解菌,命名为DBA5。经常规的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分析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为烟碱节杆菌属(Arthrobacter nicotianae)。当烟碱质量浓度为4.0 g/L时,培养48 h烟碱降解率为93.32%,生长旺盛。当烟碱质量浓度为5.0g/L时,培养48 h烟碱降解率为65.10%。当烟碱质量浓度高于6.0 g/L时,DBA5菌株生长和烟碱降解均呈下降趋势,烟碱降解率低于7.56%。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苏丹 林智慧 王雪仁 封磊 宋萍 韩晓刚 李航 游凯 刘洁 黄楠
为了解决烟草上部烟叶中烟碱含量偏高的行业问题以及应对烟碱污染的环境治理,从福建三明烟区的烟草植株中筛选得到1株具有高效降烟碱特性的内生菌Y5,对其生长、降烟碱特性以及代谢途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能够以烟碱为唯一碳源、氮源。经菌株形态和16S rDNA序列分析,菌株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利用Slogistic模型对菌株生长情况拟合得到菌株Y5的生长延迟期为7.5h,最大比生长速率μ_(max)为0.0396 h~(-1)。烟碱浓度为0.5~2.0g·L~(-1)时菌株生长良好;pH为5.0~8.0时菌株具有较高的降解活性;接种量对菌株最终的降解率无显著影响。该菌株在烟碱浓度为0.5g·L~(-1)的无机盐培养基中,15 h内能够基本完全降解烟碱。菌株Y5降解烟碱的中间产物主要为尼古提林、脱甲基尼古丁、可铁宁、3-丙酰基吡啶和5-pyridin-3-yloxolan-2-one等物质,与已报道的假单胞菌属的吡咯烷途径不同。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章镇 孙爱君 房经贵 盛炳成
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手段 ,将来自发根农杆菌的rolC基因转化到烟草 (Nicotianatabacum )植株的基因组 ,并借助GUS组织化学法 ,PCR扩增法和Southern杂交进行了鉴定证实。rolC基因改变转基因烟草植株某些性状的特点 ,如植株高度变矮、花冠变小、雄蕊变短等 ,还发现rolC基因具有延迟转基因烟草植株花期的作用
关键词:
烟草 农杆菌 rolC基因 转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柴家荣 黄成江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顶空分离前处理方法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鉴定技术,对TN90,KY907,KY908,K26,TN86,KY8959等6个白肋烟品种的香气前体物降解产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品种间香气前体物分解转化的产物成分含量差异较明显,含量差异大于成分种类差异;不同含量的关键香气物质成分相同.综合各品种香气物成分含量及评吸结果,烟叶品质TN90最好,TN86和KY907次之,KY8959与KY908第三,K26较差.
关键词:
白肋烟 香气前体物 品种 烟叶品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沈广材 史宏志 杨兴有 周开旭 谢子发 张定贵 靳冬梅 侯涛
以四川白肋烟中熟品种"达白1号"和早熟品种"KY14×L8"为材料对不同海拔高度(700,1000和1300 m)下烟叶生长和晾制期间的温湿度及有效积温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早熟品种在各海拔的生育天数短于中熟品种,中、早熟品种在700 m的晾制时间差异不显著,在其它两个海拔KY14×L8的晾制天数短于达白一号。中、早熟品种在海拔1300 m生育和晾制时间都长于700和1000 m。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中、早熟品种各生育期和相同晾制时间内的平均温度逐渐降低,相对湿度逐渐增加。早熟品种收获期提早,在晾制期间温度高,晾制过程相对较快,在高海拔地区适应性较强。中熟品种达白一号在海拔700 m生长...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柴家荣 雷丽萍 汪安云 夏振远 子宏伟 管仕军
采用改进后的Arnon法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探索不同白肋烟品种叶绿体色素及相关致香物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成熟时品种间叶绿素含量0.623~0.735 mg/g,变异系数7.07%;类胡萝卜素含量0.169~0.217 mg/g,变异系数11.82%;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比值2.887~4.336,变异系数18.07%;不同品种间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比值差异>类胡萝卜素>叶绿素。调制后品种间叶绿素裂解的产物含量148.12~230.01 mg/g,变异系数17.39%;类胡萝卜素类降解产物含量53.036~91.344 mg/g,变异系数23.33%;品种间类胡萝卜素类降解产物含量差异>叶...
关键词:
白肋烟 品种 叶绿体色素 致香物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穆婷婷 张福耀 李志华 刘璋 田岗
探索不同生育期叶面喷施外源硒对谷子品质指标、籽粒硒含量的影响,明确谷子外源硒的最佳施用期,为富硒谷子的栽培种植提供科学依据。以3个不同生态型谷子,春谷长农35、夏谷冀谷20、抗除草剂杂交谷晋谷50为试验材料,田间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喷施清水为对照(CK),在苗期、抽穗期、灌浆期叶面喷施Na2Se O367. 84 g/hm2,研究各关键生育期在喷硒条件下,谷子不同生态型品种的品质性状、籽粒硒含量以及硒的累积、转运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生育期叶面喷硒处理均可以改善谷子品质,参试品种尤以灌浆期喷施硒对谷子品质性状改善最佳,晋谷50、冀谷20、长农35的赖氨酸含量分别增加0. 03,0. 05,0. 02百分点,叶酸含量增幅分别为2. 4%,7. 5%,5. 5%,灌浆期喷硒处理粗蛋白与对照间差异达到极显著(P 抽穗期>苗期>对照(CK),灌浆期喷硒处理谷子籽粒硒含量平均增加0. 250 mg/kg,是对照的8. 0~9. 9倍;灌浆期为提高谷子有机硒转化率和籽粒硒利用率的关键时期。晋谷50、冀谷20和长农35灌浆期喷硒处理后的有机硒转化率分别比对照提高13,13,10百分点,且与对照间差异显著(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