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81)
2023(5371)
2022(4468)
2021(3983)
2020(3290)
2019(7211)
2018(6835)
2017(12549)
2016(7098)
2015(7316)
2014(6951)
2013(6710)
2012(5990)
2011(5357)
2010(5058)
2009(4543)
2008(4384)
2007(3630)
2006(3018)
2005(2422)
作者
(24012)
(20062)
(19966)
(18549)
(12564)
(10005)
(8695)
(8162)
(7536)
(6878)
(6762)
(6614)
(6507)
(6460)
(6263)
(6159)
(6045)
(6025)
(5767)
(5627)
(5419)
(4935)
(4683)
(4652)
(4487)
(4438)
(4382)
(4362)
(4247)
(4070)
学科
(23843)
经济(23813)
(19076)
管理(18935)
(14484)
企业(14484)
方法(12212)
数学(11202)
数学方法(11136)
(7655)
(7122)
(6894)
(6598)
贸易(6598)
(6459)
中国(5758)
业经(5545)
农业(5304)
技术(4731)
环境(4654)
(4402)
财务(4401)
财务管理(4394)
企业财务(4195)
产业(3962)
(3918)
(3700)
地方(3493)
(3481)
(3430)
机构
大学(99138)
学院(98922)
(38185)
经济(37611)
研究(36668)
管理(36524)
理学(33187)
理学院(32769)
管理学(32105)
管理学院(31965)
(31300)
科学(27727)
农业(25666)
中国(25447)
业大(24382)
(20781)
(19949)
研究所(19805)
农业大学(17343)
中心(16007)
(14878)
(13677)
(13591)
(13501)
(13346)
实验(13143)
(13127)
财经(12846)
科学院(12645)
实验室(12566)
基金
项目(78925)
科学(60496)
基金(58509)
(56429)
国家(55994)
研究(46408)
科学基金(45800)
自然(33449)
自然科(32716)
自然科学(32699)
自然科学基金(32149)
基金项目(32011)
(31453)
社会(30486)
社会科(28996)
社会科学(28987)
(27509)
资助(22848)
教育(20207)
计划(19141)
重点(18360)
科技(17788)
(17018)
(16707)
(16687)
科研(16555)
(16337)
创新(16022)
编号(15578)
(15300)
期刊
(33587)
经济(33587)
学报(28927)
(26916)
科学(22253)
研究(20819)
大学(19683)
学学(19414)
农业(18184)
中国(15666)
管理(11049)
(10687)
(10266)
业大(9082)
农业大学(7871)
(7053)
科技(6465)
经济研究(6451)
业经(6394)
财经(5987)
(5863)
金融(5863)
中国农业(5736)
林业(5591)
技术(5435)
自然(5190)
(5082)
问题(4969)
商业(4953)
资源(4696)
共检索到1271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周丽平  袁亮  赵秉强  李燕婷  林治安  
【目的】我国风化煤腐殖酸储量丰富,腐殖酸含有多种活性官能团,其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当腐殖酸施于土壤时,根系对腐殖酸的响应是促进植物生长的最初动力。因此,研究腐殖酸对玉米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机制,可为风化煤腐殖酸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作物的增产提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霍格兰营养液溶液培养试验,供试玉米品种为郑单958,待玉米幼苗长至两叶一心时移到营养液培养盆钵中缓苗1 d,外源添加不同添加量(0、5、10、15和20 mg C·L~(-1))腐殖酸,研究其对玉米生物量、根冠比、根系形态以及根部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1)腐殖酸可显著增加玉米根系和地上部干物质量、根冠比、根系活力和根系TTC还原总量,较对照分别平均提高42.31%、19.33%、18.18%、46.54%和81.01%。(2)腐殖酸可改善玉米根系的形态,其处理玉米总根长、总根数量、根体积、根表面积和平均直径分别比对照平均提高13.51%、16.74%、69.62%、14.68%和49.28%。(3)添加腐殖酸可增加玉米根系的轴根数、轴根长度和侧根数,腐殖酸处理分别比对照提高16.28%、21.65%和16.80%。(4)随腐殖酸添加量的增加,对玉米根系生长的促进作用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以中等浓度(10 mg C·L~(-1))腐殖酸对玉米根系的作用效果最明显,其根干物质量和根系活力分别比对照提高了69.36%和69.07%。(5)腐殖酸处理(尤其是10 mg C·L~(-1))可有效增加玉米根系糖类、碳水化合物、脂类物质、蛋白质、多肽和氨基酸类物质等的含量。【结论】添加腐殖酸可明显增加玉米干物质量和根系活力,增加根冠比,改善根系形态,有效增加玉米根系主要化学组分的含量。本试验条件下,中等浓度(10 mg C·L~(-1))的腐殖酸对玉米根系的促进作用最好。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周丽平  袁亮  赵秉强  李燕婷  
【目的】腐殖酸的结构复杂,功能多样,研究腐殖酸对玉米根系生长的直接和间接效应,揭示腐殖酸对玉米根系调控的机制,可为腐殖酸肥料增效剂的进一步开发与应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郑单958作为供试玉米品种,采用霍格兰营养液培养玉米育苗,将玉米根系分根设计,处理分别为CK-左对照侧(CK-C1)、CK-右对照侧(CK-C2)、HA-未施侧(HA-C)、HA-施用侧(HA-T)、OHA3-未施侧(OHA3-C)、OHA3-施用侧(OHA3-T)、OHA6-未施侧(OHA6-C)和OHA6-施用侧(OHA6-T)8个处理。研究其对玉米生物量、根系活力、根系形态以及不同器官主要化学组分的影响。【结果】(1)分根单侧施用腐殖酸显著增加玉米施用侧和未施侧的根鲜重,与对照相比,施用侧提高21.9%—78.6%,未施侧提高27.9%—49.3%;(2)添加腐殖酸显著增加玉米施用侧和未施侧的根系活力和TTC还原总量。与对照相比,OHA6-施用侧处理的玉米根系活力和根系TTC还原总量提高幅度最大,分别提高76.9%和216.9%,HA-施用侧和OHA3-施用侧处理与对照相比,玉米根系活力分别提高59.8%和35.1%, OHA6-未施侧、HA-未施侧和OHA3-未施侧处理与对照相比,玉米根系活力分别提高62.2%、53.6%和25.5%;(3)添加腐殖酸处理显著增加玉米未施侧和施用侧的根体积、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根长度和根数量;(4)分根单侧施用腐殖酸可有效增加玉米根系酯类化合物、蛋白质类物质、氨基酸类物质、核酸纤维素和多糖的含量,腐殖酸处理的施用侧较未施侧相比,更有利于玉米根系碳水化合物的积累,而腐殖酸处理下的未施侧更有利于玉米根系核酸的积累。各腐殖酸处理的玉米施用侧和未施侧地上部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明显高于空白处理。【结论】分根单侧施用腐殖酸可增加玉米根鲜重、根干重、根系活力和根系TTC还原总量,且腐殖酸施用侧的作用效果优于未施侧,单侧施用腐殖酸处理的整株根系生长也优于两侧均未施腐殖酸的对照处理。因此,腐殖酸对玉米根系生长既存在直接效应又存在间接效应,且直接效应大于间接效应。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裴瑞杰  袁天佑  王俊忠  胡娜  李雅男  
【目的】研究施用腐殖酸对夏玉米产量、氮肥利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为提高氮肥的增产效益,减少氮肥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在河南潮土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制度下,于2014年始在河南省博爱县开展田间定位试验,共设置单施磷钾肥、常规施肥、常规施肥+腐殖酸、常规施肥减氮15%+腐殖酸、常规施肥减氮30%+腐殖酸5个处理。研究不同氮肥运筹下夏玉米植株生长状况、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氮素吸收、累积及分配、氮肥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单施磷钾肥处理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茎粗、穗长、穗粗、叶面积指数分别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侯淑艳  窦森  刘建新  曲晓晶  
【目的】研究不同培养温度下玉米秸秆分解期间土壤有机碳(SOC)、水溶性物质(WSS)、可提取腐殖物质(HE)、胡敏酸(HA)和富里酸(FA)含量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室内培养试验,以不添加玉米秸秆为对照,将添加玉米秸秆的土壤于10,25,40,55℃培养360d,研究温度对玉米秸秆腐解期间(0~360d)土壤有机碳(SOC)、水溶性物质(WSS)、可提取腐殖物质(HE)、胡敏酸(HA)和富里酸(FA)含量及可提取腐殖物质中HA相对比例(PQ)的影响。【结果】在同一培养温度和时间下,随着培养时间延长,玉米秸秆处理土壤SOC和WSS的含量总体降低,HE和FA含量总体则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祥波  李玉玺  范嘉妍  雷琬莹  姜岩  梁红  王帅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腐殖质组成的分析,评价玉米单作及间作白三叶在不同施氮水平下对白浆土培肥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法,通过4个施氮水平(140、175、200和225 kg·hm~(-2))的设置,以不施肥为对照,比较玉米单作及间作白三叶2种栽培模式对白浆土总有机碳(TOC)含量、水溶性物质碳(C_(WSS))含量、可提取腐殖酸碳(C_(HE))含量、胡敏酸碳(C_(HA))含量、胡敏酸(HA)碱溶液E_4/E_6、胡富比(C_(HA)/C_(FA))及胡敏素碳(C_(Hu))含量的影响,明确对白浆土培肥效果最佳的玉米栽培模式。[结果]与拔节期相比,玉米灌浆期单作栽培模式仅在施氮水平225 kg·hm~(-2)时才能使白浆土TOC含量增加,而玉米间作白三叶栽培模式的4个施氮水平处理中白浆土TOC和C_(HE)含量均增加。与CK相比,间作模式下较低施氮水平更有助于TOC含量的保蓄,其中,施氮量为140和175 kg·hm~(-2)时对C_(HE)的促进效果较好;相同施氮水平下,相对于单作模式,间作白三叶栽培显著降低C_(WSS)的消耗;玉米单作栽培模式下,140、175和200 kg·hm~(-2)的施氮量促使HA分子结构简单化,而增施氮量为225 kg·hm~(-2)后可促使HA分子芳构化程度增加;间作白三叶栽培模式更易促进C_(HA)/C_(FA)的降低,施氮量为175 kg·hm~(-2)时白浆土C_(HA)/C_(FA)的降低幅度最大,C_(HA)向C_(FA)转化优先以结构简单的分子进行,使留下的HA分子结构均向复杂化方向进行;玉米间作白三叶栽培模式在较低施氮水平下(140和175 kg·hm~(-2))有利于C_(Hu)的矿化和分解,而在较高施氮水平下(225 kg·hm~(-2))更有利于C_(Hu)的形成和累积。[结论]玉米间作白三叶,在140 kg·hm~(-2)的施氮水平下更有助于白浆土TOC含量的保蓄以及C_(HE)含量增加,同时显著降低C_(WSS)的消耗,促进C_(Hu)的矿化和分解,并且该模式能够促进白浆土C_(HA)向C_(FA)的转换,使余下的HA分子结构更加复杂。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景建元  袁亮  张水勤  李燕婷  赵秉强  
【目的】比较腐殖酸磷肥中的腐殖酸(PHA)与常规腐殖酸(HA)对肥料磷迁移、Ca~(2+)及磷酸盐吸附特征的差异,明晰腐殖酸在磷肥增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在实验室分别制备腐殖酸、腐殖酸磷肥及普通磷肥,利用腐殖酸"碱溶酸析"的原理,通过调节腐殖酸磷肥溶液pH分离得到PHA。研究磷肥配施两种添加量的HA和PHA对肥料磷迁移状况的影响,HA和PHA的配施量分别为施磷量的0.5%与5%,代号分别为0.5HA+P、0.5PHA+P、5HA+P及5PHA+P,同时设置单施磷肥(P)及不施肥(CK)两个处理。并通过HA和PHA对Ca~(2+)及磷酸盐的吸附特征解释二者对肥料磷迁移存在差异的原因。【结果】HA和PHA配施磷肥,肥料磷的迁移距离与迁移量均高于P处理:P处理肥料磷可以迁移到距施肥层垂直距离42 mm处,而配施HA和PHA处理可以分别到达距施肥层46与50 mm处,这与HA和PHA对土壤Ca~(2+)存在较高的吸附容量,进而减少土壤对磷的固定有关。距施肥层42 mm以后,土壤速效磷总量占总施磷量的累积百分数基本趋于不变,且0.5HA+P≈5PHA+P>5HA+P>0.5PHA+P>P处理。PHA对肥料磷迁移的促进作用会随其添加量的提高而增强,而提高HA用量反而会减弱其对肥料磷迁移的促进作用,这与PHA移动性强于HA,对磷酸盐的吸附弱于HA有关。HA与PHA对Ca~(2+)的吸附均是膜扩散与颗粒内扩散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是与HA相比,Ca~(2+)向PHA颗粒表面扩散的难度降低,在PHA颗粒内部扩散的难度变大。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HA或PHA和Ca~(2+)的等温吸附曲线,HA对Ca~(2+)理论最大吸附量高于PHA,然而PHA对Ca~(2+)的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结论】腐殖酸磷肥中的腐殖酸与普通腐殖酸均对Ca~(2+)存在一定的吸附能力,因此均可以促进肥料磷的迁移,但是磷肥配施腐殖酸磷肥中的腐殖酸,肥料磷的迁移距离大于常规腐殖酸,这可能是腐殖酸磷肥中腐殖酸增效磷肥的一个原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福建  杨青华  
在盆栽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丁二酸浸种对玉米根系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丁二酸浸种可明显促进玉米根系生长,增加根系生物量,改善根部性状;明显抑制根系膜脂过氧化作用,增强根系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丁二酸适宜浸种浓度为200~400 mg/L。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许静  齐德生  
通过体外试验,将腐殖酸钠(humic acid sodium)与不同吸附剂进行复合,并进行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脱毒效果研究,筛选出对ZEN吸附效果最佳的复合剂,并对构成复合剂的2种吸附剂比例进行研究,选出最佳比例,在本研究中称为最佳复合剂G,进一步研究反应体系不同因素(缓冲液pH、温度、处理时间、复合剂G的添加量、玉米赤霉烯酮的初始浓度、碱解析)对复合剂G吸附ZEN的影响。结果显示,1)试验中几种吸附剂中,腐殖酸钠与活性炭(active carbon)复合之后,脱毒效果高达95.17%,解析率约为4.94%,单独使用腐殖酸钠吸附ZEN的脱毒率为79.53%,通过腐殖酸钠与活性炭复合,其脱毒效果更好,并且复合剂G与ZEN形成的复合物非常稳定;2)在37℃条件下添加0.15%的复合剂G,在1 h内达到吸附平衡,随着溶液的pH升高,吸附率逐渐升高,pH在7~8之间时达到最高;3)ZEN初始浓度对复合剂G吸附ZEN有显著影响(P <0.05),其等温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潮海  李胜利  王群  侯松  荆棘  
采用池栽方式对轻壤土、中壤土和轻粘土上玉米根系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质地土壤对玉米根系的形态、分布、生长具有很大影响。玉米根系弯曲度、平均根径的大小均为轻粘土>中壤土>轻壤土,轻壤土中玉米根系上部有更多的支根但下部支根较少;拔节期,玉米根系的垂直和水平分布在轻壤土中范围最广,轻粘土中最小。大喇叭口期之后3种质地土壤玉米根系的分布范围无明显差异。轻壤土、中壤土、轻粘土随着土壤中物理性粘粒的增加,根量在上层土壤中所占的比例加大。轻壤土中玉米根系生长表现为“早发早衰”,拔节期前,根系生长速率大于中壤土和轻粘土,吐丝期根量达到最大值,之后开始衰老。轻粘土玉米的根系则呈现出“晚发晚衰”,拔节期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启现  王璞  杨相勇  翟志席  王秀玲  申丽霞  
以郑单 958为材料 (9株·m- 2 ,每次施氮 90kg·ha- 1) ,研究了不施氮、基施氮、基施氮 + 10叶展追氮和基施氮 +吐丝期追氮共 4个处理对吐丝后 17d玉米单株根系形态、分布及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氮增加了 0~13 0cm土层中根系干重、长度、根长密度、表面积和根系活力 ,其中基施氮 +吐丝期追氮根重、根长、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为 2 6.0g、53 8.6m、0 .3 9cm·cm- 3 和 879.6cm2 ,比不施氮分别增加 2 7.5%、6.6%、5.4%和 9.7% ;不施氮根重和根表面积在上层土 (0~ 40cm)中分布比例为 75%和 87% ,施氮提高...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姝媚   李腾   张赛   徐洁   隋鹏  
为探明不同土壤温度对玉米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以‘郑单958’为材料,采用新型土壤增温设备进行盆栽试验,在玉米苗期分别设置25.0(CK)、27.5(T_1)、30.0(T_2)、32.5(T_3)和35.0(T_4)℃5个土壤温度处理,持续处理10 d,测定玉米苗期根系形态、拓扑结构以及各径级根系构型等参数。结果表明,与25.0℃(CK)相比,27.5℃的土壤温度处理可使玉米苗期的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分枝数、根尖数和分形维数均显著增加;随着温度的持续增加,增温对根系的生长发育逐渐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土壤温度达35.0℃时,上述6个指标均显著降低。土壤温度<30.0℃时,土壤温度的升高导致细根(≤0.5 mm)长度、表面积和体积占总根系的比例均显著升高,在30.0℃的土壤温度下,细根长度、表面积和体积分别占总根系的84.00%、64.79%和31.89%。当土壤温度升至35.0℃时,细根长度、表面积和体积占比均显著降低,而中等根(0.5~1.0 mm)和粗根(>1.0 mm)的占比均显著升高。当土壤温度为27.5℃时,玉米苗期的地上部干重和地下部干重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887 8 g和0.460 5 g,此时根冠比也达到最小值,为0.474 7。通过拟合土壤温度与玉米幼苗性状曲线可知,27.3~28.7℃的土壤温度最适于玉米苗期的生长。综上,土壤温度在25.0~30.0℃时,随着土壤温度的升高,玉米幼苗根系随之加长,细根占比增加,植株干重也随之增大,同时保持较低的根冠比;当土壤温度≥30℃,玉米根系生长受限,玉米幼苗细根占比减少,同时根冠比增加。土壤温度达到35℃时,玉米幼苗生长受到严重抑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廖兴刚  胡明瑜  孟泽彬  罗倩  白文钦  
【目的】绿僵菌(Metarhizium spp.)是我国及全世界应用较广泛且研究较多的一类昆虫病原真菌,除能寄生杀死靶标昆虫外,部分绿僵菌菌株能够在植物根部定殖并促进宿主植物生长。通过探明不同绿僵菌菌株促进宿主植物生长能力的强弱,为进一步开发兼具杀虫与促进植物生长的新型真菌制剂奠定基础。【方法】以贵州省主要粮食作物玉米为材料,通过检测不同来源绿僵菌菌株在玉米根部的定殖能力和促进植株生长能力,筛选对玉米生长增效的绿僵菌菌株。【结果】M.robertsii(Mr2575,Mr23和Mr1046)、M.anisopliae(Ma808,Ma932和Ma939)、M.brunneum(Mb820,Mb1187和Mb2974)及M.acridum(Mac324)等绿僵菌均能定殖玉米根部,但Mac324与Mb1187定殖能力最弱;除此2个菌株外其余绿僵菌菌株均显著促进宿主玉米植株的营养生长。其中,菌株Mb820、Ma939对玉米幼苗叶片发育增效最高达42.8%,Mr23对玉米茎秆生长增效最高达15.7%。所有测试菌株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叶片叶绿素合成无影响。【结论】菌株Mr23、Ma939和Mb820促进宿主植株生长的能力较优,可作为候选菌株进一步进行毒力测试从而筛选出具有良好杀虫与植物生长增效于一体的绿僵菌生防菌株。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熊伟仡  徐开未  刘明鹏  肖华  裴丽珍  彭丹丹  陈远学  
【目的】明确不同施氮量下春玉米产量形成的光合机制,分析不同施氮量对氮肥利用率、土壤氮素盈余量等的影响,为当地合理施用氮肥,促进春玉米高产高效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玉米品种仲玉3号为试验材料,分别于2019、2020年在四川农业大学雅安试验农场的肥效长期定位试验地进行田间试验,设置5个供氮水平,分别为0(不施氮)、90 kg·hm~(-2)(低氮)、180 kg·hm~(-2)(适量氮)、270 kg·hm~(-2)(农民习惯施氮)、360 kg·hm~(-2)(高氮),记为N0、N1、N2、N3、N4。于拔节期、吐丝期和灌浆期测定叶面积,分别计算叶面积指数、光合势;于灌浆期测定穗位叶净光合速率等光合参数以及吐丝期、灌浆期测定叶绿素含量;吐丝期、灌浆期、收获期测定地上部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收获时测定产量,分析各部位氮含量,计算土壤氮素盈余量、春玉米氮素利用效率和施氮经济效益。【结果】(1)春玉米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先升后持平,2019、2020两年都是N2处理的产量最高,平均为9 746kg·hm~(-2),相较于N0、N1处理分别增产179%、28.7%(P<0.05),继续增施氮肥,氮肥表观利用率则显著下降,N3、N4处理氮肥表观利用率相较于N2处理分别降低32.9%和48.1%(P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胜群  宋凤斌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别于孕穗期、灌浆期和籽粒成熟期测定了田间生长玉米的第6,7,8和9层次生根中的16种主要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玉米同一品种不同层次的次生根中各氨基酸含量差异达极显著,不同品种相同层次的次生根中各氨基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在所测的不同类型根中游离氨基酸的总量在各层次生根中的顺序为:第9层次生根>第8层次生根>第6层次生根>第7层次生根。在所测根系的16种游离氨基酸中,谷氨酸(Glu),脯氨酸(Pro),丙氨酸(Ala)和天冬氨酸(Asp)含量高,占总量的50%以上;赖氨酸(Lys)和甲硫氨酸(Met)含量低。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清梅  江鲁华  赵自仙  高祥扩  鲁用强  冯素芬  李国平  吕涛  赵辉  
文章以高油玉米珍油玉3号为试验材料,研究施肥条件对该品种氨基酸组分和脂肪酸组分的影响。通过2年的施肥试验,施肥条件为氮磷钾水平Ⅳ(复合肥562.5 kg/hm2,尿素750 kg/hm2)时氨基酸组分产量、脂肪酸组分产量与最大值间均无显著差异,珍油玉3号的籽粒产量为12827 kg/hm2,氨基酸总产量为1082.38 kg/hm2,饱和脂肪酸总量为164.54 kg/hm2,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为933.64 kg/hm2,此施肥条件可定为珍油玉3号高产优质生产的指导施肥条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