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80)
- 2023(8104)
- 2022(6860)
- 2021(6277)
- 2020(5143)
- 2019(11214)
- 2018(11087)
- 2017(21032)
- 2016(11722)
- 2015(12354)
- 2014(11926)
- 2013(11703)
- 2012(10743)
- 2011(9753)
- 2010(9608)
- 2009(8968)
- 2008(8767)
- 2007(7872)
- 2006(7018)
- 2005(5966)
- 学科
- 济(46740)
- 经济(46690)
- 农(44495)
- 业(40088)
- 农业(29423)
- 管理(29303)
- 企(19355)
- 企业(19355)
- 方法(17083)
- 数学(15515)
- 数学方法(15415)
- 业经(15232)
- 环境(12738)
- 学(11112)
- 中国(10875)
- 财(10313)
- 贸(9851)
- 贸易(9850)
- 农业经济(9845)
- 易(9675)
- 发(9581)
- 制(9441)
- 地方(9418)
- 村(8915)
- 农村(8908)
- 及其(8275)
- 划(8262)
- 发展(7867)
- 展(7865)
- 技术(7835)
- 机构
- 学院(168284)
- 大学(162012)
- 济(69270)
- 经济(68137)
- 管理(62822)
- 农(62730)
- 研究(59107)
- 理学(56055)
- 理学院(55484)
- 管理学(54504)
- 管理学院(54261)
- 农业(48883)
- 中国(44522)
- 科学(41410)
- 业大(40668)
- 京(32730)
- 所(32236)
- 农业大学(30808)
- 研究所(30031)
- 中心(27752)
- 财(26373)
- 业(24700)
- 江(24614)
- 省(22764)
- 财经(21786)
- 科学院(21438)
- 经济管理(21162)
- 经(20065)
- 经济学(20005)
- 院(19940)
- 基金
- 项目(123896)
- 科学(96011)
- 基金(90554)
- 家(83403)
- 研究(82694)
- 国家(82625)
- 科学基金(68708)
- 社会(54186)
- 社会科(50972)
- 社会科学(50955)
- 省(50777)
- 基金项目(49521)
- 自然(46611)
- 自然科(45481)
- 自然科学(45466)
- 自然科学基金(44651)
- 划(41804)
- 资助(34739)
- 农(34683)
- 教育(34562)
- 编号(32057)
- 发(28132)
- 重点(28010)
- 业(26732)
- 部(26476)
- 创(26169)
- 计划(26044)
- 科研(24651)
- 创新(24531)
- 科技(24276)
共检索到2329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林小兵 武琳 王惠明 刘晖 郭乃嘉 张鸿燕 何波 黄欠如 周利军
采用大田试验,探讨不同用量土壤调理剂对镉污染农田土壤养分、质地、微团聚体、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等影响。试验设置T0、T1、T2、T3、T4和T5共6个处理,对应添加土壤调理剂0、1 500、3 000、4 500、6 000和7 500 kg·hm~(-2)。结果表明:施用土壤调理剂后增加了土壤pH值(0.66%~6.75%)、阳离子交换量(22.68%~64.45%)、碱解氮(7.94%~29.26%)和速效钾(0.28%~21.99%),而对土壤质地、有效磷、微团聚体组成影响较小;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环境,抑制了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土壤调理剂通过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环境,降低了土壤有效态镉(12.34%~24.78%)和糙米镉含量(7.69%~64.10%)。相关性表明:施用量与土壤pH值、阳离子交换量、碱解氮和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有效磷、脲酶和过氧化氢酶呈显著负相关,但与土壤有效态镉和糙米镉相关性不明显。综上,从镉污染修复效果、土壤环境影响及经济成本考虑,以T2 (3 000 kg·hm~(-2))处理效果最佳。
关键词:
镉 土壤调理剂 施用量 土壤环境 酶活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少华 潘荣庆 陆贵佳 何烨 蒋代华 黄智刚
【目的】探究不同矿物调理剂对广西镉(Cd)污染水田土壤性质及水稻Cd含量的影响,为利用水田生产安全稻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钙镁硅调理剂A和B、钙硅调理剂C和钙镁调理剂D(分别设为A、B、C和D处理),在广西某受Cd污染水田开展Cd污染大田修复治理试验,以不施用调理剂为对照(CK)。处理后于水稻成熟期测定土壤的pH、阳离子交换量(CEC)、总Cd和土壤有效态Cd含量及水稻根、茎、叶和籽粒的Cd含量,分析不同矿物调理剂对Cd污染水田土壤的修复治理效果及Cd在水稻各部位的残留状况,并对土壤总Cd含量、CEC和pH与有效态Cd含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施用矿物调理剂可显著提高Cd污染水田的土壤pH和CEC(P<0.05,下同),二者分别较CK提高15.0%~16.6%和20.4%~23.8%;可显著降低Cd污染水田的土壤有效态Cd含量,较CK下降14.0%~19.3%。施用矿物调理剂后水田的土壤有效态Cd含量与pH呈显著负相关,pH的对数ln(pH)值与土壤有效态Cd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4053;与CEC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6326;随着土壤pH和CEC的上升,土壤有效态Cd含量持续下降。施用矿物调理剂均可有效降低水稻根、茎、叶和籽粒的Cd含量及水稻地上部Cd的富集系数,其中,水稻籽粒的总Cd含量下降35.9%~50.2%,水稻地上部(茎、叶和籽粒)Cd的富集系数分别下降19.5%~33.5%、32.1%~44.9%和38.6%~52.6%。【结论】施用不同矿物调理剂均可显著提升水田土壤pH和CEC,从而降低土壤有效态Cd含量,抑制Cd从土壤向水稻根、茎、叶和籽粒迁移,有效降低水稻Cd含量,减少Cd在水稻地上部(茎、叶和籽粒)富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超 艾绍英 唐明灯 李林峰 王艳红 李义纯
【目的】探索施用调理剂对稻田土壤镉形态和水稻镉吸收的影响,为调理剂的田间应用提供指导。【方法】选取一种碱性矿物源复合材料作为供试调理剂,采用水稻盆栽试验动态取样方法,研究调理剂对不同生育时期稻田土壤镉形态及镉在植株体内迁移的影响。【结果】矿物调理剂有效提高土壤p H,降低土壤有效态镉(DTPA-Cd)含量,促进土壤镉的可利用态持续向难利用态或残渣态转化。矿物调理剂显著降低水稻根系、茎叶、谷壳和糙米镉含量,且其用量分别与水稻根系、茎叶、谷壳、糙米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水稻各部位镉含量与土壤DTPA-Cd、返青期土壤可交换态镉和孕穗期土壤可交换态镉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返青期土壤可氧化态镉和孕穗期土壤可还原态镉呈极显著负相关。不同生育时期水稻根系和茎叶中镉含量的显著不同,对照处理(CK)不同生育时期根系镉含量的大小顺序为:成熟期≈返青期>拔节期>分蘖期>孕穗期;茎叶镉含量的大小顺序为:返青期>成熟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成熟期时,与对照相比,矿物调理剂对水稻根系、茎叶、谷壳和糙米镉含量的最大降幅依次为92.0%、94.1%、86.3%、80.6%;当调理剂用量达到5 g·kg~(-1)土时,糙米镉含量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0.2mg·kg~(-1))。水稻各部位镉含量顺序为根系>>茎叶>>糙米>谷壳。由不同生育时期镉从根系向茎叶的转运系数可知,矿物调理剂对水稻生育前期镉的阻控效果优于生育后期。【结论】该调理剂可促进土壤中高活性镉向低活性转化,抑制水稻各器官对镉的吸收富集。
关键词:
矿物调理剂 镉 生物富集系数 转运系数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玉峰 毕艳孟 李国强 申磊
为探讨河北地区土壤环境对蚯蚓多样性的影响,采用挖掘法收集土壤与蚯蚓样品,蚯蚓个体清水洗净后放在吸水纸上吸干水分,称其鲜重,随后使用75%乙醇处死蚯蚓,全部个体保存于95%乙醇。个体形态鉴定依据《中国陆栖蚯蚓》。结果表明:在河北地区共记录12种蚯蚓,隶属于3科,6属。日本杜拉蚓(21.00条/m2)、天锡杜拉蚓(14.09条/m2)与梯形流蚓(16.91条/m2)为该地区优势种。各采样点蚯蚓密度是8216条/m2,蚯蚓总鲜重1.60530.12g/m2。玉米地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最大(0.84),杨树林最小(0
关键词:
蚯蚓 多样性 土壤环境 相关性 河北省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玉国 陈风琴 史秀娟
通过分析土壤环境污染现状、特点、危害,并针对重金属污染、化肥污染、农药污染及农膜污染提出了防治措施。由于土壤环境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区域性、不可逆性、累积性和难恢复性等特点,在研究治理已有的土壤环境污染问题的同时,要警惕新的土壤污染,对新的土壤污染应以"预防"为主。在加强管理的同时,积极研究土壤环境污染的控制与修复技术,并针对各个地区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合本地区的行之有效的修复措施。
关键词:
土壤 土壤环境污染 防治措施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范美蓉 罗琳 廖育林 魏建宏 孙玉桃 汤海涛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赤泥、石灰和海泡石对Cd污染土壤的改良效果和水稻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赤泥、石灰和海泡石均能有效促进土壤交换态Cd的稳定,有利于Cd的固定,其中以赤泥对Cd的钝化效果最佳;与对照相比,赤泥处理的水稻增产幅度较大,为11.41%,海泡石处理的水稻产量略有提高,石灰处理的水稻产量略有下降;不同改良剂均能增加水稻剑叶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及蒸腾速率,其中以施赤泥处理效果最好,分别比对照提高6.63%、8.59%、6.93%、11.95%、5.42%;不同改良剂处理水稻剑叶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添加赤泥更能缓解Cd污染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安中华 安琼
本文利用模糊聚类分析和多元统计分析,给出了求最优模糊聚类的方法和对基于重金属和有机氯的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聚类和分级的方法,并利用该聚类和分级的方法对太湖地区某市农田的土壤样进行聚类和分级。从聚类结果来看,本方法分类是将环境质量相近的土壤样分在同一类。从分类结果来看,绝大部分土壤样处于相对安全状态,适于一般农业经济产品的产生。本文所用方法有利于土壤环境质量研究的定量和数字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聂艳 周勇 雷文华 黄建武
集对分析是一种新的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其联系度概念具有鲜明的辨证性、完整性,使其成为处理不确定性问题的有效方法。农田土壤环境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因此拟引入集对分析理论,以江汉平原后湖农场为研究对象,应用单因子指数法和集对分析法对其农田土壤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9种单要素污染程度依次为Cd>Zn>As>Cu>DDT>Hg>Cr>Pb>HCH,Cd为主要污染元素,8个地块已受到Cd的轻度污染,土壤中的农药残留主要成分为滴滴涕;集对分析结果显示87.45%的农田是安全的,12.55%的农田处于轻污染状态。整体而言,江汉平原农田土壤环境质量属清洁和安全范围,符合发展现...
关键词:
农田 土壤环境质量 集对分析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鹏 王干
我国农田土壤污染形势严峻,现有关于农田土壤环境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分散、责任主体混乱。在未来制定的《土壤环境保护法》中,可根据现有土地权利体系,适当弱化人民政府的主体地位,强化农业生产经营者的主体地位,增加社会服务组织的主体地位,农田土壤污染防治以农业生产经营者为实施主体,以人民政府为监督主体,以社会服务组织为补充力量,在主体制度中明确权利(力)义务责任。为保证农田土壤污染防治法律主体制度的实施,国家应当从农业财政、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农资市场和农业保险五个方面给予政策配套支持。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周斌 黄道友 朱奇宏 饶中秀 刘守龙
以镉污染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以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主要酶活性及土壤真菌和细菌的种群结构为指标,采用熏蒸提取法、常规酶学分析和末端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T-RFLP)等方法,研究石灰(L)、钙镁磷肥(P)、海泡石(S)和腐植酸矿粉(H)4种钝化剂储备性施用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镉污染稻田储备性施用钝化剂对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碳(Cmi)c及磷酸酶和脲酶的活性均无显著影响,但施用石灰和海泡石可使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Nmi)c分别降低33.0%和33.8%,施用钙镁磷肥使Nmic增加44.9%;施用钝化剂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有限,仅海泡石处理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提高(增幅达19.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邓晓霞 黎其万 李茂萱 陈璐 张文波 杜丽娟 刘贤金 卢海燕 米艳华
【目的】本研究为稻米Cd污染阻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土壤调控剂T1(纳米活性炭+硅钾钙镁肥)、T2(火山石+钙镁磷肥)和Si(叶面硅肥)单一及组合共5种不同调控措施(T1、T2、Si、T1+Si、T2+Si)对云南个旧矿区稻田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效应及对稻米镉累积的影响。【结果】土壤调控措施均能提高土壤pH,T2处理调控效果最好,较对照提高0.80个单位;调控剂处理后,土壤酸可提取态Cd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残渣态有不同程度的增加,T1+Si处理对土壤酸可提取态调控效果最好,较对照降低了31.6%。经调控措施处理后水稻产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组合调控处理的增产效果优于单一调控措施,T1+Si、T2+Si组合处理较对照分别增加27.2%、29.7%。不同处理水稻根系Cd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茎叶中Cd含量有不同程度的上升,糙米中Cd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符合国家食品污染物限量标准(GB 2762-2012),其中T1+Si处理糙米中Cd含量较对照降低45.3%。【结论】采用纳米活性炭+硅钾钙镁肥基施以及在水稻灌浆期和抽穗期分别喷施叶面硅肥不仅可以有效修复个旧矿区镉污染土壤,而且可以明显降低糙米中镉的含量,提高矿区稻米安全质量。
关键词:
水稻土 土壤调控剂 硅 镉 水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赵 和丽萍 姚红胜 王丽 李丽娜 杨涛明 唐嫚 崔灿文
【目的】了解滇东土壤重金属高背景区不同农田利用方式对土壤和农作物镉、砷含量的影响及其存在的生态风险。【方法】以滇东土壤重金属高背景区农田土壤和作物为研究对象,通过162对土壤与农作物协同采样分析,研究旱地、蔬菜地和水-旱轮作地3种利用方式下镉、砷在土壤和农作物中的含量特征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调查区农用地土壤pH以中性偏碱为主,有机质含量10.8~118.0 g/kg。土壤镉含量分布为0.10~3.2 mg/kg,超筛选值比例为59.88%,超管制值比例为3.09%,砷含量分布为2.59~112.0 mg/kg,超筛选值比例为35.80%,超管制值比例为1.23%。土壤镉、砷活化率分别为0.162%~0.231%和0.013%~0.041%。相对于旱地和水-旱轮作地,蔬菜地土壤镉、砷活化率显著高于旱地。调查的稻谷、玉米、小麦、叶菜、芸薹类蔬菜、块根和块茎蔬菜、瓜果类蔬菜、豆类8个作物类别的可食部分镉、砷含量和富集系数均较低,仅有2个样品镉含量超过GB 2762-2017限值,超标率为1.23%。相比较而言,蔬菜地农作物可食部分的镉含量和镉富集系数显著高于旱地农作物;而水-旱轮作地农作物可食部分砷含量和砷富集系数显著高于旱地和蔬菜地。同一农田利用类型下,土壤镉活化率均显著高于砷活化率,农作物对镉的富集系数均显著高于砷富集系数。【结论】在滇东土壤重金属高背景区农田土壤镉、砷潜在生态风险等级属轻微风险。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魏岚 杨少海 邹献中 巫金龙 宁建凤
采用土壤盆栽试验,研究碱渣、菇渣、污泥、泥炭等土壤调理剂对酸性土壤的调节作用和对辣椒生长、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土壤调理剂均能提高土壤pH,降低酸性土壤交换性铝含量,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含量;均能降低酸性土壤活性铝对辣椒的毒害作用,提高辣椒品质,使辣椒根系鲜重、地上部鲜重和辣椒产量增加,辣椒根系鲜重与土壤交换性铝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其中以碱渣+菇渣处理的效果最显著,该处理辣椒叶片SPAD值、株高、根系鲜重、地上部鲜重、辣椒产量分别比不施土壤调理剂处理(对照)增加了17%、32%、244%、45%、189%,辣椒V-C、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是对照的1.78...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德西 何忠全 郭云建 刘富平 谢安详
为解决蔬菜基地土壤酸性化问题,恢复土壤的生产力,通过在韭菜酸性土壤上追施不同调理剂的小区试验,研究了BGA土壤调理剂、"田师傅"土壤调理剂和生石灰对土壤理化性质和韭菜生长发育的影响,评价不同土壤调理剂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调理剂对土壤pH的提高效果为生石灰>田师傅>BGA。BGA提高了土壤有效磷、有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弥补了酸性土壤中钙、镁和硼的缺乏;田师傅调理剂能疏松土壤,使土质黝黑,提高有效氮、磷和钾含量;生石灰处理能提高有效氮和磷含量,降低有效钾含量。3种调理剂对防治韭菜干尖效果明显,提高了韭菜株高、茎粗、叶长叶宽,从而显著提高韭菜的产量,但对光合指标和品质影响不大。因此,3种调理剂都可在...
关键词:
调理剂 酸性土壤 韭菜 干尖 产量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杨科璧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部分城市农田土壤及农作物重金属污染状况,并对土壤中与农作物中重金属污染物间的相互关系以及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进行了分析;还介绍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以及该技术的优点和局限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