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56)
- 2023(13710)
- 2022(12062)
- 2021(11171)
- 2020(9493)
- 2019(21784)
- 2018(21665)
- 2017(42473)
- 2016(23004)
- 2015(25906)
- 2014(25871)
- 2013(25744)
- 2012(23785)
- 2011(21435)
- 2010(21333)
- 2009(19440)
- 2008(18968)
- 2007(16674)
- 2006(14778)
- 2005(12604)
- 学科
- 济(96403)
- 经济(96280)
- 业(68847)
- 管理(61071)
- 农(48925)
- 企(46615)
- 企业(46615)
- 方法(43843)
- 数学(39005)
- 数学方法(38665)
- 农业(32585)
- 业经(23495)
- 中国(23106)
- 地方(22669)
- 财(22569)
- 学(20599)
- 制(17497)
- 贸(16481)
- 贸易(16471)
- 易(15962)
- 环境(14802)
- 技术(14333)
- 务(13952)
- 财务(13892)
- 财务管理(13859)
- 银(13389)
- 银行(13336)
- 企业财务(13244)
- 发(13240)
- 和(13001)
- 机构
- 学院(327441)
- 大学(324931)
- 管理(131593)
- 济(130374)
- 经济(127586)
- 理学(114802)
- 理学院(113557)
- 管理学(111645)
- 管理学院(111071)
- 研究(110174)
- 中国(82429)
- 农(75375)
- 科学(71334)
- 京(68160)
- 业大(58631)
- 农业(58248)
- 财(56858)
- 所(56209)
- 研究所(51598)
- 中心(51337)
- 江(48157)
- 财经(46137)
- 北京(42315)
- 范(42233)
- 经(42229)
- 师范(41839)
- 院(39260)
- 州(38768)
- 经济学(37879)
- 省(37363)
- 基金
- 项目(232593)
- 科学(181850)
- 基金(168441)
- 研究(167412)
- 家(148231)
- 国家(146992)
- 科学基金(125470)
- 社会(104740)
- 社会科(98920)
- 社会科学(98891)
- 省(92708)
- 基金项目(90806)
- 自然(83249)
- 自然科(81172)
- 自然科学(81152)
- 自然科学基金(79703)
- 划(76801)
- 教育(74399)
- 编号(68907)
- 资助(68746)
- 成果(54098)
- 重点(51885)
- 部(50961)
- 发(50198)
- 创(47710)
- 课题(46169)
- 科研(44685)
- 创新(44549)
- 计划(42784)
- 国家社会(42722)
- 期刊
- 济(143020)
- 经济(143020)
- 研究(90855)
- 农(75297)
- 中国(60849)
- 学报(57608)
- 科学(51686)
- 农业(51225)
- 大学(43180)
- 管理(41835)
- 学学(41210)
- 财(40488)
- 融(30233)
- 金融(30233)
- 教育(30043)
- 业经(28799)
- 技术(25898)
- 业(24627)
- 财经(21427)
- 问题(20212)
- 经济研究(20108)
- 经(18042)
- 版(17624)
- 资源(17161)
- 科技(16636)
- 业大(16295)
- 理论(15938)
- 图书(15731)
- 技术经济(15491)
- 农村(14781)
共检索到4696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晶渝 杨庆媛
研究目的:基于云南省休耕试点区的农户调研数据,定量测算不同生计资产配置的农户休耕前后的福利变化。研究方法:生计资产量化法,模糊评价法。研究结果:(1)研究区总样本的农户福利水平未有明显提升,且不同生计资产配置的休耕农户福利水平变化状况存在差异。休耕后资产富裕型农户的福利水平整体提升幅度最大,除心理状况有所下降外,经济状况、社会保障、景观环境都有所改善;资产均衡型农户的福利水平整体未有明显提升,资产缺乏型农户的福利水平整体有所下降,两类农户除景观环境有所改善外,经济状况、社会保障、心理状况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休耕后农户间的福利水平分化进一步加剧,休耕农户福利水平分布特征呈现出生计资产总值越大、福利水平峰值出现的区间越趋后的特征。研究结论:为缩小不同休耕农户间的福利差异,促进休耕农户福利的均衡发展,建议政府在现有经济补偿的基础上探索补偿对象差异化、补偿方式复合化的补偿方案。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伊多 杨庆媛 曾黎 杨人豪 刘素花
[目的]文章依据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和平乡县调研数据,分析不同生计资本对休耕农户受偿方式选择的影响,探讨影响休耕区域农户选择不同补偿方式的生计条件及其影响程度。[方法]问卷调查法,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农户对休耕补偿方式有多样化的诉求,货币补偿是休耕农户首选的补偿方式,占样本农户的69. 35%,但选择其他补偿方式的农户也占接近3%;农户受偿方式选择受到多种因素综合影响,(1)货币补偿方式的影响因素最多,均为正向影响,实物补偿方式的影响因素最为复杂,存在两方面的影响因素,综合补偿方式的影响因素最少,仅有3项;(2)金融资本对农户受偿方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人力资本,而社会资本对农户受偿方式选择的影响不明显。[结论](1)丰富休耕补偿方式,通过多样化的休耕补偿方式选择,提高农户休耕积极性;(2)改善休耕农户生计状况,重点加强农户较薄弱部分生计状况,提升农户对休耕政策的认可程度。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谢先雄 赵敏娟 康健 蔡瑜
首次利用中国西北生态退化休耕试点政策这样一个准实验,运用得分倾向匹配方法评估了休耕的“双赢”效应及其政策异质性,并进一步检验了其促进农户增收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总体看,休耕政策能实现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与促进农户增收的双赢目标,休耕使当地农业生态环境综合水平提升了4.40%,使农户总收入提高了18.10%。(2)休耕改善了当地耕地板结盐渍化、土壤沙化、生物多样性、耕地污染和耕地肥力,但对改善耕地干旱缺水、水土流失和耕作条件并无效果。(3)休耕主要通过经济补偿的直接机制和挤出农户非农就业时间来增加非农收入的间接机制来促进农户增收。(4)休耕的“双赢”效应在参与程度和管护模式上均存在异质性,随着参与程度提高,“双赢”效应呈现递增趋势,但仅中、高参与程度组效应显著;两种管护模式均能够实现“双赢”效应,但能参与管护组则效应更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庆媛 曾黎 廖俊儒 杨人豪 陈伊多
以云南省594户调研样本为例,在相对收入理论指引下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对休耕农户和非休耕农户进行特征匹配,通过对比农户的家庭经济福利评估休耕经济补偿绩效,并进一步论证休耕经济补偿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现阶段休耕经济补偿导致农业收入减少16.53%,尽管非农收入能够提升8.15%,但家庭人均纯收入总体减少了14.07%,在一定程度上会挫伤农户参与休耕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影响休耕制度的可持续性。(2)回归分析发现,人力资本和村庄特征对休耕经济补偿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休耕决策变量、社会资本和物质资本会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中以家庭有效劳动力比和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为代表的人力资本是休耕经济补偿绩效的关键影响因子。为提升休耕经济补偿绩效,文章从提升补偿标准,丰富休耕补偿方式,释放农业劳动力以及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四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谭永忠 练款 俞振宁
研究目的:利用湖南茶陵县247户农户调查数据,分析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式休耕中农户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为完善休耕制度和提升制度绩效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基于顾客满意度指数(CSI)模型理论,构建耕地休耕农户满意度指数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1)超过75%农户对参与休耕总体评价为满意,但农户对政府形象和政策功能的认识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2)农户参与休耕满意度主要受到政府形象、农户期望、政策认知和感知价值的影响,除农户期望对农户满意度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外,其余潜变量均对农户满意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3)农户期望与感知价值对农户满意度的影响较大,具体分析表明直接的经济利益以及农户对休耕后耕地直接经济价值和非市场价值提升的感知是影响农户休耕满意度的最主要因素。研究结论:政府需要完善休耕实施过程,树立良好政府形象;加大休耕宣传力度,提升农户政策认知;建立长期休耕试点规划,稳定农户休耕预期;确保农户收入不降低,权益不受损。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关江华 黄朝禧 胡银根
在已有研究农户家庭生计资产和家庭福利理论的基础上,采用农户生计资产量化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通过对武汉城市圈典型区域宅基地流转农户家庭的实证研究,分析了宅基地流转对被流转农户的家庭福利影响。运用生计资产量化分析法,研究了被流转农户的家庭生计资产配置,得出农户的家庭生计资产分值,将农户划分为资产缺乏型农户和资产均衡性农户。在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及家庭福利评价框架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研究宅基地流转对不同生计资产配置的农户家庭福利影响,研究表明,从总体和资产均衡型农户家庭来看,宅基地流转有助于被流转农户的家庭福利的改善和提高,其模糊指数分别为0.533和0.547,高于流转前设定的模糊状态0.5...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丹 杨文杰 巩前文
理论分析农户休耕行为及其意愿决策机理的基础上,构建Probit模型,采用重金属污染区湖南省长沙市和株洲市部分休耕试点农户入户调研的243个样本,实证分析农户休耕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差异性。研究表明:1)被调查者的年龄、耕地离家距离、耕地等级和对休耕政策认同程度对农户休耕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劳动力人数占总人数比例、休耕前农业收入占总收入比例和休耕补偿期望偏差对农户休耕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2)不同年龄段、不同家庭劳动力占比、不同耕地离家距离和不同休耕政策认同程度限定下,影响农户休耕意愿的因素具有差异性。其中,对休耕政策认同限定下女性农户的休耕意愿比男性农户低,且农户年龄越大越愿意休耕;家庭劳动力人数占总人数比例在50%及以下的农户受教育程度与休耕意愿呈现正向影响;农户家庭特征和对休耕政策的认知是在大多数限定条件下影响农户休耕意愿的重要因素。重金属污染区农户休耕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差异性分析结论将为制定政策调动农户休耕积极性和完善耕地休耕制度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石飞 杨庆媛 王成 江娟丽 胡蓉
耕地休耕制度是落实“藏粮于地”战略的重要举措,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立足于探索耕地休耕空间配置的内涵和技术方法,以此解决因休耕地错配而导致休耕的效率和效益受损问题。以生态严重退化地区、国家第一批休耕试点的贵州省松桃县为例,采用基于休耕目标的耕地健康综合评价法诊断识别休耕地,并按照休耕要求优选休耕地。结果表明:(1)广义上的耕地休耕空间配置的内涵本质,就是将休耕规模、休耕区域、休耕时序和休耕技术模式进行优化组合,实现对休耕地的“定量、定位、定序、定术”宏观调控。(2)休耕区域空间布局的重要基础是基于耕地健康综合评价的休耕地诊断识别,耕地健康程度由耕地质量目标和耕地产能目标共同决定;休耕区域空间布局的核心内容是空间约束,以集中连片作为主要约束条件。(3)松桃县耕地健康程度一般,休耕潜力较大且旱地明显比水田休耕潜力大,适度休耕为主、优先休耕为辅。(4)水田休耕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北部、西部和南部乡镇,旱地休耕区域全县皆有分布,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乡镇。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龙玉琴 王成 邓春 王钟书 刘素花 陈思
耕地休耕是实现中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措施的重要举措。农户作为耕地休耕的直接执行者与受益主体,合理引导不同类型农户参与耕地休耕有利于耕地休耕制度试点的稳妥推进。本文基于河北省邢台市农户调查数据,在农户类型划分基础上辨析不同类型农户的耕地休耕意愿,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不同类型农户耕地休耕意愿的影响因素,据此提出针对性的建议。研究表明:邢台市农户兼业行为较为普遍,农户对耕地休耕的意愿较强,但不同类型农户对耕地休耕意愿有所差异,且影响因素包括共同因素和差异性因素两类。共同影响因素包括年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龙玉琴 王成 邓春 王钟书 刘素花 陈思
耕地休耕是实现中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措施的重要举措。农户作为耕地休耕的直接执行者与受益主体,合理引导不同类型农户参与耕地休耕有利于耕地休耕制度试点的稳妥推进。本文基于河北省邢台市农户调查数据,在农户类型划分基础上辨析不同类型农户的耕地休耕意愿,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不同类型农户耕地休耕意愿的影响因素,据此提出针对性的建议。研究表明:邢台市农户兼业行为较为普遍,农户对耕地休耕的意愿较强,但不同类型农户对耕地休耕意愿有所差异,且影响因素包括共同因素和差异性因素两类。共同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小麦库存是否充足及休耕补助核算方式满意度;纯农业型农户受抚养未成年数量、农业劳动力数量、其他收入比例及村干部态度等差异性因素影响,且抚养未成年数量影响程度最为显著;Ⅰ兼农业型农户休耕意愿受耕地质量、灌溉难易程度、所在村乡镇企业数量及村庄距离集镇远近等差异性因素影响;Ⅱ兼农业型农户休耕意愿的差异性影响因素包括非农务工收入比例、地块破碎度及灌溉难易程度;耕地是否转出是影响非农业型农户耕地休耕意愿的差异性因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盼 阎建忠 杨柳 王晶滢
近年来,中国耕地的不合理利用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为此国家提出"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这一重要举措。劳动力是农业的主要生产要素,归纳总结农户休耕和劳动力转移的情况,准确掌握休耕面积对劳动力转移产生的影响,对进一步推动国家轮作休耕政策、现代化发展和城镇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基于此,利用河北、甘肃、云南三省六县1542户农户家庭的相关调研数据,对农户休耕、劳动力转移等情况进行了分析,并运用Tobit回归模型定量分析农户休耕面积对劳动力转移数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农户休耕比例与户均休耕面积存在差异,且休耕比例与户均休耕面积大小均为甘肃省>云南省>河北省。(2)研究区内有62.97%的家庭存在劳动力转移现象,且休耕农户劳动力转移数量远超未休耕农户。(3)核心变量休耕面积对劳动力转移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控制变量中,农户家庭总人口、户主性别、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医疗支出、住宅距公路距离和劳均工资对劳动力转移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家庭抚养比则对劳动力转移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杨文杰 巩前文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休耕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布局,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绿色转型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基于对地下水漏斗区(河北)、重金属污染区(湖南)、西南石漠化区(贵州、云南)、西北生态严重退化区(甘肃)等4大典型试点区域的调研,从休耕参与主体、实施技术路径、休耕补偿机制等方面比较归纳了具有区域特色的休耕治理方法。同时,研究发现各休耕试点区域实践中普遍存在经营主体参与不足、参与主体与补偿对象错位、补偿方式单一及缺乏有效监管等问题。为保障休耕试点的有序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俞振宁 谭永忠 练款 吴次芳
本文引入制度可信度概念,从农户认知视角对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式休耕制度可信度进行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农户休耕制度可信度认知理论模型,并利用湖南省茶陵县247个农户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农户休耕制度可信度认知模型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农户的休耕制度可信度认知主要受到其政府执行认知、制度预期和制度功能认知的影响。农户的政府执行认知正向影响其制度预期和制度可信度认知;农户的制度预期负向影响其制度可信度认知,并在政府执行认知与制度可信度认知之间起到部分中介效应;农户的制度功能认知正向影响其制度可信度认知。研究结果还表明,目前主要存在洪涝灾害应急机制缺失、配套资金缺失、规模经营农户退出经营、治理措施不到位和农户对补偿不满意等矛盾,降低了农户的政府执行认知。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吴芸紫 刘章勇 蒋哲 杨梅
为揭示休耕对农田生态系统植物群落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以稻-麦连作和稻-休耕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田内、田埂和沟渠3种生境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1)稻-麦连作系统植物由28科58属64种组成,多年生植物占39.1%;休耕系统植物由32科68属76种组成,多年生植物占52.6%;2)休耕显著提高了物种丰富度(P=0.021)和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P=0.006),但是稻-麦连作和稻-休耕系统之间的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没有显著差异(P=0.318,P=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柳荻 胡振通 柳金昊
休耕是实施“藏粮于地”战略、落实耕地保护政策、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探究休耕生态补偿政策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对于评估和完善休耕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华北平原地下水超采区为例,运用330个农户样本的调研数据,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分位数回归法,分析休耕生态补偿对休耕农户收入的影响及其对不同收入水平休耕农户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1)休耕生态补偿对休耕农户收入整体上具有正向影响,家庭人均收入水平提高约24%;农户主要通过增加非农就业来增加间接收入实现增收,而无法实现非农就业的休耕农户收入会减少。(2)休耕生态补偿对不同收入水平的休耕农户收入影响存在差异,对中等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农户群体的家庭收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低收入、中等偏上和高收入农户群体的家庭收入影响不显著。(3)农户家庭人均收入水平受到农户自身特征的影响,家庭平均受教育程度、平均健康程度、村干部家庭、外出务工劳动力、耕地面积、租入耕地、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对农户家庭人均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完善休耕生态补偿制度,需要充分尊重农户休耕意愿,着力解决休耕区域剩余劳动力再就业的问题,对于低收入水平的休耕农户,可以提供公益性岗位等特殊就业渠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农户对土地功能的认知研究——基于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的实证调查
气候变化感知对农户生计策略的影响——基于云南省农村居民调查数据
云南省农户工资性收入比例偏低问题的实证研究——基于农户理性选择行为的分析
云南省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研究
基于云南省900份农户残膜回收意愿问卷的SEM实证研究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户生计的影响——基于江西、福建、辽宁和云南4省的实证研究
生态旅游发展如何影响农户收入——云南省国家公园的实证分析
微型金融发展对农户生计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来自秦巴山片区的证据
西部退耕还林农户农业生产效率持续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以云南省鹤庆县为例
分税制以来公共财政资金配置效率的测度与分解——基于云南省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