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82)
- 2023(7276)
- 2022(6108)
- 2021(5535)
- 2020(4646)
- 2019(10133)
- 2018(9782)
- 2017(17837)
- 2016(10040)
- 2015(10713)
- 2014(10383)
- 2013(10055)
- 2012(9137)
- 2011(8372)
- 2010(8154)
- 2009(7663)
- 2008(7531)
- 2007(6498)
- 2006(5671)
- 2005(4976)
- 学科
- 济(35708)
- 经济(35630)
- 管理(30027)
- 业(25973)
- 企(20260)
- 企业(20260)
- 方法(15895)
- 数学(14104)
- 数学方法(13965)
- 农(11587)
- 学(11157)
- 环境(11074)
- 财(9951)
- 中国(9029)
- 制(8418)
- 业经(8388)
- 贸(8017)
- 贸易(8016)
- 易(7832)
- 农业(7724)
- 划(6978)
- 生态(6461)
- 地方(6399)
- 技术(6094)
- 银(5876)
- 银行(5814)
- 体(5796)
- 融(5759)
- 金融(5758)
- 和(5709)
- 机构
- 大学(145700)
- 学院(144892)
- 济(55656)
- 经济(54653)
- 研究(53247)
- 管理(52522)
- 理学(46570)
- 理学院(45973)
- 管理学(44991)
- 管理学院(44763)
- 科学(38312)
- 农(38081)
- 中国(37723)
- 业大(31458)
- 京(30614)
- 农业(30427)
- 所(28961)
- 研究所(27163)
- 财(24418)
- 中心(23480)
- 农业大学(20889)
- 江(20690)
- 财经(19927)
- 院(19439)
- 北京(18836)
- 省(18659)
- 经(18198)
- 科学院(17412)
- 范(17281)
- 经济学(17153)
- 基金
- 项目(109326)
- 科学(84117)
- 基金(80343)
- 家(75605)
- 国家(75028)
- 研究(68607)
- 科学基金(61796)
- 社会(44850)
- 基金项目(43484)
- 自然(43431)
- 省(42988)
- 社会科(42487)
- 社会科学(42475)
- 自然科(42317)
- 自然科学(42297)
- 自然科学基金(41565)
- 划(37094)
- 资助(31465)
- 教育(29907)
- 重点(25438)
- 编号(24046)
- 计划(23969)
- 发(22914)
- 部(22748)
- 创(22738)
- 科技(22124)
- 科研(21981)
- 创新(21407)
- 业(19898)
- 国家社会(19396)
共检索到1982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薛小平 潘文杰 陈伟 徐增汉 李章海
为比较不同生态条件对烟叶腺毛分布密度的影响,为烤烟的区域化种植提供相关理论依据,在开阳县、威宁县和天柱县3地进行了换土植烟试验,在烟叶成熟时采用便携式数码显微镜对腺毛分布密度进行观测。结果表明,中海拔黄壤植烟烟叶腺毛平均分布密度以威宁试验点最高,天柱试验点次之,开阳试验点最低,其中开阳试验点的3个部位腺毛密度的差异最大,威宁试验点次之,天柱试验点最小;高海拔黄棕壤植烟烟叶腺毛平均分布密度差异不大,开阳试验点略高于威宁试验点;低海拔黄壤植烟烟叶腺毛平均分布密度差异较大,开阳试验点远大于天柱试验点。
关键词:
生态条件 土壤 烟叶 腺毛密度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鹏飞 周冀衡 张建平 杨虹琦 肖志新
为了弄清不同烤烟品种腺毛密度与腺毛分泌物含量的关系,对10个烤烟品种在成熟过程中的腺毛密度进行了统计,采用气相色谱定量检测了叶面分泌物中主要致香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烤烟品种的叶面分泌物组分中,以西柏三烯二醇的含量最高,是其最主要的成分;烤烟各品种间及各品种在成熟过程的不同时期的叶面分泌能力不同;随着烟叶的成熟腺毛数量逐渐减少,叶面分泌物含量逐渐增加;叶片腺毛数量与分泌物中主要致香成分含量之间并不一定正相关,腺毛自身分泌能力的强弱是影响表面致香成分含量的关键.
关键词:
烤烟 成熟期 腺毛 叶面分泌物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鹏飞 周冀衡 邵岩 杨虹琦 李永平 朱列书 马文广
为提供优质烤烟新品种选育中提高香气质和香气量的依据,对中国11个烤烟品种定型叶片的腺毛密度和在成熟过程变化的规律进行了跟踪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烤烟品种的长柄腺毛、短柄腺毛和无头腺毛的比率存在较大的差异;各烤烟品种上表皮腺毛的密度均低于下表皮,上表皮腺毛的无头腺毛所占比率高于下表皮,并且随着烟叶进入适熟期,叶片表面腺毛和腺头的萎缩、衰老、脱落的速率也随之加快,这种变化在不同品种间的差异十分明显.
关键词:
烤烟 成熟 腺毛 形态 密度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我国烟叶香气质量与国外优质烟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如何应用现代农业技术,挖掘优质资源,创造新型种质,实现品种多样化,以适应不同卷烟工业企业对不同生态区不同香气类型烤烟的需求,是当前烤烟科技创新的首要任务。研究表明,烟叶表面的香精油、树脂和蜡质类物质(生产上将这些混合物称为"烟油")与烟叶香气密切相关,它们均是叶面腺毛的分泌物。因此,一定程度上来说,烟叶腺毛数量越多,则香气物质越多,对烟叶的外在品质和内在质量的改善作用也越大。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志新 罗建蓉 陈学军 张晨东
对不同香料烟品种及其杂交F1代的烟叶腺毛密度差异研究表明,各品种间烟叶腺毛密度差异较大,巴斯玛4号烟叶腺毛密度最大,为68.2根.mm-2,显著高于其他组合,说明适宜在该试验地区种植并可作育种亲本加以利用.杂交组合后代中,柯玛蒂尼巴斯玛×伊兹密尔多叶和巴斯玛15号×伊兹密尔多叶组合的F1代总腺毛密度和长柄腺毛密度均显著高于亲本,可继续选育.
关键词:
香料烟 品种 腺毛密度 杂交组合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易克 徐向丽 卢秀萍 王勇 周冀衡 朱卫平 陶聪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研究烤烟烟叶长柄腺毛和短柄腺毛的形态发育过程.结果表明,烤烟烟叶长柄腺毛和短柄腺毛原始细胞均来源于原表皮,都经过两次平周分裂形成1个基细胞、1个柄细胞和1个顶细胞,两者的发生和早期发育相同,在以后的发育中,由于柄细胞和分泌细胞的不同分裂方式分别形成长柄单细胞腺头腺毛、长柄多细胞腺头腺毛和短柄多细胞腺头腺毛.
关键词:
烤烟 腺毛 形态发育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危跃 邢云飞 刘旭东 覃飚
以‘古巴7号’雪茄烟中部叶为材料,测定3种编烟密度(30、35和40片/m)下雪茄烟叶的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和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结果表明:随着编烟密度的增加,雪茄烟叶单叶质量、叶片厚度和叶质重逐渐降低,含梗率、拉力和平衡含水率烟碱含量则逐渐增加;当编烟密度为35片/m时,蛋白质含量最低,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最高;当编烟密度从30片/m增加至35片/m时,烟叶新植二烯含量逐渐升高,当编烟密度从35片/m提高至40片/m时,其含量降低45.74%,导致烟叶的中性致香物质总量也降低;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也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综上,编烟密度为35片/m时,雪茄烟叶的物理特性较好,化学成分较协调,中性致香物质含量较高,有利于雪茄烟叶品质的形成。
关键词:
雪茄烟叶 编烟密度 烟叶品质 怀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危跃 邢云飞 刘旭东 覃飚
以‘古巴7号’雪茄烟中部叶为材料,测定3种编烟密度(30、35和40片/m)下雪茄烟叶的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和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结果表明:随着编烟密度的增加,雪茄烟叶单叶质量、叶片厚度和叶质重逐渐降低,含梗率、拉力和平衡含水率烟碱含量则逐渐增加;当编烟密度为35片/m时,蛋白质含量最低,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最高;当编烟密度从30片/m增加至35片/m时,烟叶新植二烯含量逐渐升高,当编烟密度从35片/m提高至40片/m时,其含量降低45.74%,导致烟叶的中性致香物质总量也降低;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也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综上,编烟密度为35片/m时,雪茄烟叶的物理特性较好,化学成分较协调,中性致香物质含量较高,有利于雪茄烟叶品质的形成。
关键词:
雪茄烟叶 编烟密度 烟叶品质 怀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师建玲 崔英静 夏威 刘水龙 马召 唐晓清 王康才 李宇峰 顾斌杰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MeJA)及不同处理时间对荆芥次生代谢的影响,为优化荆芥栽培技术、提高其药用品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测定4个MeJA处理浓度(0、50、100、250μmol·L~(-1))和6个处理时间(0、6、24、72、120、168 h)下荆芥抗氧化物质含量、抗氧化能力、腺毛密度以及腺毛分泌物等指标,初步确定有利于其药用品质提升的最佳浓度和处理时间组合。[结果]MeJA处理的荆芥叶片总酚、总黄酮含量增加,抗氧化活性增强,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50μmol·L~(-1)MeJA处理120 h时达到峰值。荧光显微镜下荆芥叶表皮腺毛在不同波长条件有不同响应,头状腺毛和盾状腺毛分别在紫外光(512~542 nm)和蓝光(435~485 nm)下具有荧光现象。50μmol·L~(-1) MeJA处理的荆芥叶片头状腺毛和盾状腺毛密度显著增加。MeJA处理对荆芥腺毛分泌物各组分所占比例影响较大,其中单萜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增加,倍半萜类含量下降。胡薄荷酮相对含量在50μmol·L~(-1)MeJA处理72 h以及250μmol·L~(-1) MeJA处理120 h时较对照均显著增加,薄荷酮含量变化与胡薄荷酮呈相反趋势。D-柠檬烯在MeJA处理后相对含量下降。[结论]MeJA能有效调控荆芥挥发性成分萜类化合物的代谢,提高植株抗氧化能力,以50μmol·L~(-1)MeJA处理120 h效果最优。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汤浪涛 周冀衡 张一杨 黄勇 谢燕
分析了云南省曲靖烟区气候因素、土壤养分状况及所产烟叶化学成分特点,结果表明:曲靖烟区具有无霜期长,大于10℃积温高,大田期气温适宜,日照充足,降雨充沛等特点。植烟土壤养分含量存在较大的变异;pH值适宜,有机质含量丰富,具有较强的保肥能力;氮、钾含量较高,速效磷含量丰缺各半;多数中微量元素含量丰富,但钙镁比、钾钙比不合理,影响了烟株对镁和钾的吸收利用,且有效硼、有效钼含量偏低,应注意追施硼肥和钼肥。曲靖烟叶两糖含量较高,总氮、烟碱含量适中,钾、氯含量不高,组成比例协调,基本符合优质烟叶标准。
关键词:
曲靖烟区 气候因素 土壤因素 化学成分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江豪 陈朝阳 王建明 高文霞
云烟85种植密度、打顶时期试验表明,烟株按110cm×50cm移栽、含蕾打顶,烟叶产量、产值最高,上等烟比例、上中等烟比例居第3位,烟碱含量较适中,化学成分较协调,符合卷烟工业配方需求;烟株按110cm×50cm移栽、现蕾打顶,烟叶产量、产值居第2位,上中等烟比例最高,但烟叶烟碱含量显著偏高,居第2位,卷烟工业的可用性较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马波波 王梦雅 王娟 符云鹏 侯振武 代晓燕 郭世英
为了探讨晒红烟种植密度对烟田群体内光照强度、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当地主栽品种大叶黄为供试材料,设置3个不同种植密度处理。结果表明,随着行距的加大、种植密度的降低,晒红烟群体内光照强度增加,中、下部烟叶光照强度增加明显,T3处理较对照增幅分别达6.77%~36.22%,23.14%~81.49%;随密度降低,晒红烟叶面积系数、群体产量显著降低,T3处理分别较对照降低12.38%,4.44%;个体产量显著升高(21.43%~35.71%),1,2级烟叶比例增加(16.17%~23.57%,16.56%~22.92%);烟叶产值以密度为20 510株/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随密度降低,晒红烟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耿召良 李继新 冯勇刚 张婕 向章敏 葛永辉 周淑平 蔡凯 朱显灵
【目的】分析生态条件和种质因素对烤烟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为低危害烟叶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贵州道真县、威宁县、盘县和天柱县采集K326、云烟87和贵烟1号3个烟草品种的C3F和B2F等级烟叶初烤样品,测定不同烟叶样本有机酸类、生物碱、多酚类、甾醇类物质等主要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分析烤烟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品种和地区差异性。【结果】同一地区3个品种(系)间的有机酸和生物碱含量差异不显著;道真县和盘县不同品种间烟叶多酚类物质含量、威宁县和盘县不同品种间烟叶甾醇类物质含量的差异均不显著;威宁县、天柱县不同品种间烟叶多酚类物质含量和道真县、天柱县不同品种间烟叶甾醇类物质含量的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凯 于洁 葛生珍 郑海凤 陈波 何文高 宗学凤 吕俊 马浩 李钠钾 王三根
为了解彭水山地烟叶的光合特性,设置种植密度和留叶数2个试验因素,以烤烟(Nicotiana tobacum L.)品种云烟97为材料,于2012年研究了不同栽培技术对烤烟烟叶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A1B1(种植密度为13 500株/hm2、留叶数14片/株)处理下,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等均处于最大值,而胞间CO2浓度在A3B3(种植密度为19 500株/hm2、留叶数22片/株)处理下达到最大值。而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在A2B1(种植密度为16 500株/hm2、留叶数14片/株)处理下最小。尽管叶绿素相对含量在不同处理下表现出不同的变化,但处理间没有达到显著性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延兵 秦岭 王润丰 陈二影 尹秀波 刘玉芹 张素梅 丛新军 李国瑜 王乐政 管延安
【目的】谷子籽粒产量是谷子生产最重要指标之一。气候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巨大,研究山东地区不同生态条件下气候因素的变化对谷子产量的影响,解析不同生态条件下育成谷子品种籽粒产量的变化规律,为优质特色谷子品种选育及生产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华北夏谷区选育的8个优质、特色谷子新品种,2016—2017年种植在山东省不同生态条件下的5个试点,成熟收获后测定谷子籽粒产量,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利用Duncan方法检测籽粒产量差异显著性;利用Pearson方法对谷子产量和谷子生育期间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年份、地点×年份、地点×品种对谷子籽粒产量影响极显著(P<0.01),品种、品种×年份、地点×品种×年份对籽粒产量影响显著(P0.05);与生育期总平均气温显著正相关(P0.05);与6月中旬、6月下旬苗期降雨量负相关(P>0.05),与7月下旬至8月中旬孕穗至开花期的降雨量负相关(P>0.05);与9月中下旬灌浆中后期光照时间正相关(P>0.05)。【结论】山东地区不同年份、地点、品种、地点×年份、地点×品种等因素对谷子产量影响有较大影响;不同年份、不同地点的气温和降水是影响谷子产量的重要原因,谷子全生育期平均气温升高提高了谷子籽粒产量;苗期、抽穗开花期降雨多对谷子产量有不利影响。不同年份、不同地点品种产量存在较大差异,济谷20、济谷22、济绿谷1号、济糯谷2号、中谷2号等品种在山东地区不同生态条件下有较好的丰产性和稳定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