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45)
2023(3038)
2022(2639)
2021(2479)
2020(2227)
2019(5112)
2018(5157)
2017(9219)
2016(5483)
2015(5895)
2014(5943)
2013(5724)
2012(5102)
2011(4759)
2010(4989)
2009(4555)
2008(4441)
2007(3745)
2006(3235)
2005(2742)
作者
(19057)
(16209)
(15997)
(14897)
(9963)
(7857)
(6980)
(6520)
(5999)
(5636)
(5548)
(5301)
(5218)
(5159)
(5134)
(4995)
(4834)
(4770)
(4523)
(4503)
(4339)
(4140)
(3854)
(3820)
(3707)
(3586)
(3569)
(3565)
(3502)
(3334)
学科
(22511)
经济(22503)
管理(14900)
方法(14432)
数学(13514)
数学方法(13207)
(11078)
(9400)
企业(9400)
环境(8446)
(7133)
生态(5819)
(4763)
(4578)
资源(4022)
地方(3875)
(3799)
理论(3715)
中国(3624)
业经(3369)
农业(3149)
规划(3139)
(3104)
环境规划(3023)
(2810)
技术(2808)
(2381)
贸易(2380)
(2315)
(2313)
机构
学院(78979)
大学(77417)
研究(29770)
管理(27709)
(25998)
经济(25438)
理学(24823)
理学院(24496)
科学(24100)
(23542)
管理学(23480)
管理学院(23374)
中国(19305)
业大(19118)
农业(18928)
(17369)
(16801)
研究所(16542)
中心(12916)
农业大学(12548)
(11567)
(11333)
(11247)
科学院(11067)
实验(10762)
北京(10428)
(10412)
实验室(10377)
(10366)
技术(10118)
基金
项目(62250)
科学(47230)
基金(44363)
(42933)
国家(42695)
研究(36665)
科学基金(34493)
(26479)
自然(26068)
自然科(25386)
自然科学(25376)
自然科学基金(24873)
基金项目(23310)
(22926)
社会(21690)
社会科(20596)
社会科学(20589)
资助(19396)
教育(16963)
计划(15706)
重点(15263)
科技(15078)
(13502)
(12848)
编号(12813)
科研(12655)
(12279)
创新(12073)
专项(11275)
(10904)
期刊
(24827)
经济(24827)
学报(22793)
(21158)
科学(17209)
研究(15295)
大学(14908)
学学(14624)
农业(14530)
中国(13460)
管理(9373)
(8904)
业大(7045)
技术(6427)
林业(6299)
(6278)
统计(6161)
(5648)
资源(5634)
农业大学(5606)
科技(5553)
教育(5316)
(5305)
决策(5140)
中国农业(4851)
自然(4627)
业经(4149)
技术经济(3943)
生态(3815)
经济研究(3583)
共检索到1031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季书勤  吕印谱  宋保谦  
对春型、过渡型、冬型小麦品种 ,在秋春播条件下从播种到生理拔节的天数及其温光因子的分析 ,结果表明 :在春型品种生育前期 ,相对较高的温度可以缩短播种到生理拔节的天数 ;过渡型品种生育前期需要 15d以上 8℃以下的低温条件 ,在具备了所要求的低温条件后 ,相对较高的温度也可缩短播种到生理拔节的天数 ;冬型品种生育前期需要相对较低的温度条件和较多的低温天数。据此提出了过渡型品种在河南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利用价值 ;春型品种应注意播期不宜过早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季书勤  吕印谱  宋保谦  
通过 7个不同生态型的小麦品种在郑州 4a 16个春、秋播期中的生育表现 ,提出了不同生态型品种在不同播期中的主茎叶片数 ,主茎叶龄等指标。如在秋播条件下的主茎叶片数春性品种为 12片 ,半冬性品种 13片 ,冬性品种 14片 ;主茎生长锥伸长时叶龄春性品种为 3片左右 ,半冬性品种为 4片左右 ,冬性品种为 5片左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季书勤  王绍中  曹广才  吴东兵  张成琦  
1988~1990年,将河南省的过渡型小麦品种在北京、郑州、贵阳三个试点播种.结果表明:依北、中、南的顺序,参试品种的全生育期天数逐渐减少,地点间差异极显著.全生育期天数与播种到生理拔节的天数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播种~生理拔节~抽穗~成熟这三个生育阶段在北京、郑州表现“长~短~短”的特点,在贵阳则表现“短~长~短”的特点.从播种至抽穗,对日长无严格要求.播种~生理拔节、生理拔节~抽穗,都受温光互作的影响,其天数多少都和“平均光温积”呈极显著负相关.抽穗~成熟,在适温范围内,其天数与平均日均温呈极显著负相关.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卫星  江海东  
对小麦品种的春化作用、光周期反应及其与发育进程的关系进行了量化分析和动态模拟。发育速率首先取决于春化进程和光周期效应的互作.春化完成后主要受光周期的调节。温度的影响以每日热效应来计算,与发育速率互作形成每日生理效应。生理效应的积累获得发育生理时间或发育天数,满足一定的生理时间即可到达某个发育阶段。利用不同类型小麦品种与不同播期的多个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发现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和适用性。模型对不同发育阶段的预测标准差分别为二棱期6.1 d、顶小穗形成期4.5 d、抽穗期3.6 d。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洪亮  马瑞昆  刘恩财  贾秀领  侯立白  张全国  
以8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在不同的供水条件下,研究了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参数对供水的反应。结果表明,不同的灌水处理下籽粒千粒重差异显著,旱区和灌2水的节水区的籽粒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和灌浆中期灌浆速率等均高于灌4水区,从而千粒重高于灌4水区。不同品种籽粒灌浆的不同特性参数对供水反应不同,但灌浆阶段的前期、中期和后期粒重积累量的比例大体一致,约为0.21,0.61和0.18。说明参试品种的前中后期籽粒积累与灌水无直接关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邹茜  邵源梅  黄平  李华慧  辜琼瑶  郭咏梅  李少明  
【目的】研究不同生态型低AC稻米蒸煮和食味品质特性。【方法】对21份不同海拔种植的低AC稻米的蒸煮理化指标和RVA谱特征值进行测定,分析籼、粳稻低AC米的蒸煮和食味品质特性,以及各食味品质指标间的相关性;比较不同生态型低AC籼米蒸煮和食味品质特性差异,分析不同海拔种植条件下各食味品质指标间的相关特点。【结果】籼、粳低AC稻米的食味品质指标中,仅PAT和ASV的差异性分别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蒸煮理化指标间相关均不显著,而RVA谱特征值间相关较大,并与部分蒸煮理化指标相关显著。不同生态型低AC籼米的AC、FC和SBV存在显著性差异,受环境影响较大;随着种植海拔的降低,温度升高,AC和SBV降低,米饭变软变粘;不同生态型低AC籼米PKV、BDV和CSV相关性均表现一致,仅在遮放籼稻的AC与RVA谱部分特征值间有极显著相关性。【结论】低AC籼米GT显著大于粳米,其食味品质略优于粳米。低AC稻米蒸煮和食味品质特性主要由支链淀粉差异引起,RVA谱特征值中决定食味品质的关键指标是PKV,PKV越高,米饭更软更粘;GT较低,达到PKV所需的时间较短。不同生态型低AC稻米品种,种植海拔越低,AC越低,食味品质理化指标以及RVA谱特征值间的关系越密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正卓  刘桂华  范成五  吴科堰  秦松  
【目的】探明不同生态型鱼腥草对Cd胁迫的响应及适应策略,为研究Cd胁迫伤害植物机理及Cd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贵阳市乌当区、安顺市平坝区及毕节市七星关区3个典型主产区的鱼腥草为材料,采用砂培盆栽试验方式,进行CdCl_2浓度分别为0(CK)、0.25、0.5、1.0、2.0及5.0 mg/kg的Cd胁迫60 d培养试验,分析鱼腥草生长情况、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结果】当Cd胁迫浓度为5.0 mg/kg时,贵阳市乌当区、安顺市平坝区及毕节市七星关区鱼腥草地上部、地下部鲜重和生物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地上部鲜重分别降低40.97%、38.85%、38.15%,地下部鲜重分别降低26.54%、317.93%、28.64%,生物量分别降低33.19%、29.13%、33.13%;Cd胁迫处理的根冠比整体呈上升趋势;3种生态型鱼腥草抗氧化酶SOD、POD活性随Cd胁迫浓度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CAT的活性整体呈升高趋势;叶片SPAD值总体呈下降趋势,在5.0 mg/kg处理下显著降低,幅度为14.56%~52.20%。【结论】3种生态型鱼腥草对Cd的抗性存在一定的差异,综合抗性表现为平坝产地>七星关产地>乌当产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臧贺藏  曹廷杰  张杰  赵晴  邸佳颖  张建涛  庄家煜  陈丹丹  刘海礁  郑国清  李国强  
为了评价不同生态条件下小麦新品种产量在基因型与环境互作中的丰产性、适应性和稳定性,于2018-2020年在河南省商丘市、洛阳市和新乡市3个地点参加河南省区域试验,以参试的8个小麦育成品种为材料,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和GGE双标图分析了小麦新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方差分析表明,年份、地点、品种及其互作中除了年份×品种以外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P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汪宜萱  刘敏英  李艳芳  原宗英  杜恩强  
1991年在河北农业大学温室用1989年从山西省南部中熟冬麦区、中部晚熟冬麦区、北部春麦区的13个县(市)的不同生态区采集的181个叶锈菌菌株与山西省的33个生产品种、后备品种及亲本材料研究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区叶锈菌群体具有不同的毒性.例如丰抗13在各生态区表现的抗、感反应不一致,即使在表现抗病的地区,其抗性也不一致.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惠吉  王华  高丽红  
测定了在18℃的生长箱内培养的5个白菜同源四倍体及2个二倍体品种子叶期幼苗的过氧化物酶(PER)、酯酶(EST)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显示,耐寒生态型四倍体品种的PER和EST比相应二倍体品种增加1~2条特有的酶带,SOD谱带无显著的差异;耐热四倍体品种则相反,3种酶带皆较二倍体品种减少1或2条。对3种酶进行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相同生态型和染色体倍数相同的品种归为同类,与按表型分类的结果基本一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玲丽  王辉  孙道杰  冯毅  闵东红  李学军  
比较了大穗型和多穗型小麦品种的光合生理特性。结果表明 ,与多穗型品种豫麦 4 9相比 ,大穗型品种鲁麦 91 - 3具有较好的光合源和光合能力 ,在整个灌浆期旗叶具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 ,灌浆中后期旗叶叶绿素含量较高 ,叶面积系数 (L AI)衰减迟缓 ,叶片功能期较长。进一步提高大穗品种产量潜力的途径是 ,在保持或适当提高生物学产量的同时 ,较大幅度提高收获指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艳阳  张洪程  蒋达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选用强筋小麦9356、中筋小麦扬麦158和弱筋小麦宁麦9号为供试材料,研究了播期对不同筋型小麦品种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和品种对小麦淀粉糊化特性均有极显著影响,最终黏度、回复值和糊化温度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播期和品种的互作效应。3个供试品种的峰值黏度、低谷黏度、稀懈值、最终黏度、回复值和峰值时间随播期推迟呈显著或极显著增加,但参数的变化幅度不同。强、中筋小麦的淀粉糊化特性与弱筋小麦的淀粉糊化特性有明显的区别,强筋和中筋小麦的淀粉糊化特性受播期的影响较弱筋小麦大。峰值黏度、低谷黏度、稀懈值、最终黏度与播种至成熟期降雨量均呈负相关,与开花至成熟期的降雨量均呈负相关,与开花至成熟期的日均温...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兆龙  曹卫星  戴廷波  周琴  
以 97鉴 1、扬麦 15 8和河南 86 79为代表基因型 ,研究了特大穗型、大穗型和小穗型小麦品种在小花发育与结实特性上的差异。结果显示 ,小麦小花的分化动态符合二次曲线方程模式 ,小花的退化动态符合一次方程模式 ,不同穗型品种在方程参数上有明显区别。特大穗型小麦小花分化速率快 ,每穗分化小花数多 ,形成的可孕小花数和结实粒数最多。不同穗型小麦的小穗结实率、小花结实率和可孕花结实率均为穗型越大 ,结实率越高 ,其中以可孕花结实率的级差最为明显。不同穗型小麦的强势位小花在结实特性上差异较小 ,但弱势位小花依穗型不同有明显的级差。特大穗型和大穗型小麦在幼穗分化后期输入穗中的干物质相对较多 ,穗...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玲丽  王辉  孙道杰  冯毅  
 以多穗型、中穗型和大穗型3种类型9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对高产小麦品种光合特性及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陕西关中灌区生产条件下,高产小麦品种与丰产品种相比,其光合性能在小麦生育后期具有明显的优势:灌浆期叶面积系数(LAI)和叶绿素(Chl(a+b))含量一直维持较高水平;旗叶丙二醛(MDA)增长速率和净光合速率(Pn)下降速率明显小于丰产品种。旗叶Pn与Chl(a+b)呈较高的正相关,与MDA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千粒重、穗粒数、穗粒重及产量均与灌浆后期旗叶的Chl(a+b)含量、Pn及叶面积持续期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后期MD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刘蕾蕾  周国模  宋照亮  高培军  李自民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