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81)
- 2023(6201)
- 2022(5356)
- 2021(4876)
- 2020(4006)
- 2019(8353)
- 2018(8536)
- 2017(14819)
- 2016(8325)
- 2015(8690)
- 2014(7899)
- 2013(7439)
- 2012(6393)
- 2011(5806)
- 2010(5882)
- 2009(5542)
- 2008(5074)
- 2007(4456)
- 2006(3919)
- 2005(3280)
- 学科
- 济(22438)
- 经济(22419)
- 管理(20826)
- 业(16176)
- 企(12800)
- 企业(12800)
- 学(9551)
- 环境(9509)
- 农(9351)
- 方法(7239)
- 中国(6717)
- 业经(6490)
- 生态(6345)
- 农业(6193)
- 财(5926)
- 地方(5893)
- 数学(5855)
- 数学方法(5731)
- 划(5287)
- 和(5088)
- 资源(4766)
- 贸(4704)
- 贸易(4701)
- 制(4573)
- 易(4547)
- 发(4477)
- 理论(4434)
- 税(4137)
- 壤(3862)
- 土壤(3849)
- 机构
- 学院(105082)
- 大学(100007)
- 研究(39789)
- 管理(34382)
- 济(33153)
- 经济(32197)
- 科学(29694)
- 理学(29306)
- 理学院(28899)
- 中国(28511)
- 管理学(28050)
- 管理学院(27902)
- 农(25327)
- 所(21728)
- 京(21643)
- 业大(20531)
- 研究所(20359)
- 农业(20148)
- 中心(18019)
- 江(16564)
- 财(15558)
- 院(15208)
- 省(15034)
- 范(14900)
- 师范(14689)
- 技术(14011)
- 科学院(13518)
- 州(13447)
- 北京(13369)
- 室(13168)
- 基金
- 项目(78287)
- 科学(59799)
- 基金(54280)
- 研究(53152)
- 家(51188)
- 国家(50833)
- 科学基金(41247)
- 省(32606)
- 社会(31112)
- 社会科(29351)
- 社会科学(29342)
- 基金项目(29119)
- 自然(28829)
- 划(28424)
- 自然科(28024)
- 自然科学(28011)
- 自然科学基金(27441)
- 教育(23498)
- 编号(21733)
- 资助(20926)
- 重点(19525)
- 发(18243)
- 计划(17523)
- 创(16439)
- 科技(16247)
- 成果(16170)
- 课题(15752)
- 科研(15630)
- 创新(15437)
- 部(15139)
共检索到1516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郭静 姚孝友 刘霞 张光灿 袁利 禇兴彬
为探索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对土壤水文物理性质的改良作用,研究了鲁中山区4种生态修复措施对土壤结构、土壤储水量和土壤入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各种修复措施对土壤水文物理性状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具体表现在:土壤中细粒物质平均提高了9.44%,砂粒降低了9.45%;孔隙数量平均增多1.7%,土壤密度平均减小0.63g.cm-3;土壤储水量平均增加了6.8 mm;土壤稳渗速率平均提高了1.32 mm.min-1。②4种修复措施对土壤物理性状的改良程度不同,改良作用最大的是荒坡造林,其次是疏林补植和梯田封育,最小的是荒坡封禁。③霍顿(Horton)入渗模型和通用经验入渗模型都能较好地反映研究区内4种生...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刘根 岳翰林 陈雨志 汪富资 李先宝 代智蓝 李德欢 李思雨 卫万荣
探究不同修复措施短期内对高原高速公路边坡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可以有效指导高原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为了比较3种高速公路边坡修复措施(自然恢复、补播草种+覆土处理、草皮回铺)的效果,测定了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3种边坡修复措施处理和对照样地土壤有机碳(SOC)、全氮(STN)、全磷(STP)和全钾(STK)含量。结果表明:短期内,草皮回铺修复措施下的大部分化学计量特征,如SOC、STN和STP含量、SOC:STN、SOC:STP、SOC:STK、STN:STP、STN:STK和STP:STK均显著高于其他修复措施处理(P <0.05)。从土壤肥力角度出发采用土壤质量指数(SQI)对本研究所涉及的3种修复措施的修复效果进行评价,草皮回铺修复措施下的SQI高于其他两种修复措施的SQI,可见,草皮回铺修复措施是短期内高原地区公路边坡修复最佳的修复措施。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蕊 马红彬 贾希洋 周瑶 宿婷婷 李维军 蔡育蓉
开展土壤种子库的研究对草原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以宁夏黄土丘陵区典型草原放牧草地(对照F0)、15年封育(F15),水平沟整地1年后(S1)、3年后(S3)、6年后(S6)、10年后(S10)和15年后(S15)的草地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0-5、5-10和10-15cm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大小、物种多样性及其与地上植被的相似性进行了研究,对种子库特征与土壤因子进行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1)植物种类以S1最多,F15次之,F0和S10较少;随着水平沟恢复年限增加,种子库植物种类无明显变化规律,但种子库主要植物由一年生草本向多年生草本转变。2)土壤种子库密度以F15、S3和S15较高,F0最低;土壤种子库密度具有表聚特征;随着水平沟恢复年限的增加,种子库总密度呈现出上升-下降-上升变化。3)土壤种子库丰富度、优势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在处理间无明显变化规律;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相似性系数为0.38~0.55,相似性总体较低,相对而言,F15年相似性最高、S3次之,S10与S15最低。4)CCA表明,土壤速效钾、全磷和土壤含水率是影响该区土壤种子库分布的主要因子。研究认为,与放牧草地相比,水平沟整地措施能使典型草原土壤种子库物种种类和密度出现一定程度的增加,但作用仍低于草地长期封育。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孙波 吴瑛 周大荣 彭华 李嫦燕 饶蓉 张守文 宋德荣 郭振刚 吴佳海
复合改良措施对促进退化天然草地生态系统恢复至关重要。为探明不同复合改良措施对喀斯特山区退化天然草地的改良效果,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理化分析和高通量测序等手段,分析施肥(OF)+打孔(LD)+补播(CS)(OLC)、施肥+绵羊宿营(SC)+补播(OSC)、施肥+切根(CR)+补播(OCC)、无改良对照(CK)处理下喀斯特山区退化天然草地土壤性质和植被特征差异。结果表明:1)相较CK,3种改良处理的土壤全氮(TN)、全钾(TK)、速效钾(AK)均显著提高(P<0.05),铵态氮(NH_(4)~(+)-N)和硝态氮(NO_(3)~(-)-N)显著降低(P<0.05),土壤脲酶(S-UE)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微生物生物量磷(MBP)含量有一定提升,但差异不显著(P>0.05)。2)相较CK,3种改良处理的真菌丰富度Chao指数显著提高(P<0.05),而细菌Simpson指数显著降低(P<0.05)。3)相较CK,3种改良处理的物种丰富度、产草量(青)和豆科牧草比例均显著提高(P<0.05),杂类草牧草比例极显著降低(P<0.01)。综上所知,3种改良处理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退化天然草地的土壤肥力、草群结构和产草量,但在今后推广实践中还需综合考虑最佳施肥量、补播量和人工投入成本等因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冬梅 池宝亮 黄学芳 张健
试验研究了不同农田管理措施下旱地玉米的土壤水分特征。结果表明,秸秆整秆全覆盖、微孔地膜覆盖较秸秆粉碎还田和常规种植能提高土壤水分,增加降水的入渗深度,减少土壤耗水量,其顺序为秸秆整秆全覆盖>微孔地膜覆盖>秸秆粉碎还田>常规种植。受基础土壤水分不同和降雨较少的影响,玉米生育前期不同农田管理措施土壤水分差异不大,8月份充足的降水后,各措施充分显示了其蓄水保墒的作用,其中,9月份秸秆整秆全覆盖0~120 cm土壤贮水量为248.2 mm,较常规种植增加32.1 mm;降水入渗深度为120 cm,较常规种植增加25 cm。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农田管理措施 旱地 玉米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蒋芳市 黄炎和 林金石 钟炳林 岳辉 李德成
为了探讨生物治理措施对强度红壤侵蚀区土壤质量的影响,对以草促林和乔灌混交2种治理措施下的土壤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强度红壤侵蚀群落治理24 a后,土壤的结构、渗透性、蓄水性能、养分特征、微生物性质及其抗侵蚀能力得到了改善,但土壤养分的恢复程度不高,养分的恢复滞后于物理性质的恢复;质量综合指数分析显示,以草促林治理群落的土壤质量综合指数为0.38,恢复程度较低,乔灌混交治理群落达到了0.80,恢复程度较高;2种治理措施下土壤质量的恢复程度差异较大,体现了不同治理措施恢复效果的差异.
关键词:
土壤侵蚀 治理措施 生态恢复 土壤质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魏鹏 柯梅 康帅 侯钰荣 李超 兰吉勇 徐俊 张荟荟
【目的】砂铁矿区的核心问题是土壤环境的恶化,故修复砂铁矿时,要兼顾恢复植被、土壤及土壤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土壤微生物。【方法】为明晰砂铁矿区最适宜的植被修复措施,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以准噶尔荒漠东北部青河县砂铁矿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修复措施下土壤养分差异及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征,探讨最适宜砂铁矿区修复措施。【结果】不同处理下土壤养分含量有显著差异,其中D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 B> E> C> A;在土壤细菌门水平,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和绿弯菌门是其主要类群,相对丰度均超过75%,但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在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均表现为D处理土壤细菌多样性最高,>E> C> A> B;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全钾主要影响D处理土壤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土壤全氮主要影响B处理土壤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土壤全磷主要影响E处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结论】综合得出半灌木+灌木+多年生草本+一年生草本混播(D)以及围栏封育(E)是最有效的砂铁矿区生态修复措施。为加快修复进程可以为D处理添加有机质和钾肥,E处理添加磷肥。
关键词:
砂铁矿 土壤养分 土壤细菌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磊 苏芳莉 郭成久 洪运亮 宋玉亮
在生态修复的基础上,对土壤进行了物理和化学性质的系统测试,应用灰色关联度法对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选择了容重、孔隙度、砂砾含量、田间持水率、有机质、水解性氮、速效磷、速效钾、pH值等项目作为评价指标。不同修复模式土壤质量综合评价值由大到小依次为:未干扰群落(CK2)>油松+荆条群落(C1)>刺槐群落(C3)>果树群落(C4)>杨树群落(C2)>未修复群落(CK1)。研究结果表明:乔灌木混交林生态修复效果最为接近为干扰群落,建议兴隆小流域生态修复模式应采用乔木和灌木混交的模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谭秋锦 宋同清 曾馥平 彭晚霞 杨钙仁 杜虎
结合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对峡谷型喀斯特水田(ST)、旱地(HD)、草地(CD)、灌丛(GC)、人工林(RGL)、次生林(CSL)6类生态系统进行研究,探讨不同生态系统土壤养分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1)除全钾含量外,6类生态系统土壤养分含量均随土层增加而减少,土壤pH与之相反;(2)与全球不同生态系统土壤的平均水平相比,峡谷型喀斯特不同生态系统的碳氮比、碳磷比、碳钾比、磷钾比和氮磷比均较低;(3)不同生态系统土壤养分含量差异显著,不同生态系统的化学计量差异也显著,土壤肥力的总体趋势为次生林>人工林>水田>旱地>灌丛>草地。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生态系统土壤养分的限制因子不同,应制定不同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洁 莫明浩 宋月君 陈晓安
根据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2001~2008年不同处理措施柑橘林地径流小区的降雨产流产沙的定位观测资料及2010年土壤含水量测试数据,分析了坡面尺度水土保持植物措施下柑橘林地的产流产沙及土壤水分的特征,研究了狗牙根带状覆盖、狗牙根全园覆盖、果园清耕3种措施下的蓄水保土效应。结果表明:有草被覆盖的柑橘林小区的产流产沙量明显小于柑橘清耕小区,狗牙根带状覆盖小区减流减沙效果最好,减流率为98.21%,减沙率为99.84%。在大部分土层深度,草被带状覆盖下的土壤水分含量最高,均大于清耕措施,而全园覆盖由于植物蒸腾耗水量大水分含量反而低于带状覆盖。条带植草是防治柑橘林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具有明显的减流...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永柳 罗义航
通过中高海拔地区不同栽培模式的经济效益比较,因地制宜,科学安排高优农业的栽培模式,推广农业新技术,发展高优农业途径,提高稻田综合效益。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珍明 张清海 林绍霞 崔斗斗 林昌虎
为了解不同生态环境下贵州鸟王茶产地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及其含量的剖面特征,为鸟王茶高产优质栽培提供基础依据,采用室内分析测试技术和室外实地考察,对鸟王茶产地土壤和剖面土壤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不同生态环境中土壤微量元素全量平均含量差别很大,野生茶园的全Fe和全Zn含量最高,分别是39 646和6131 mg/kg,天然林地的全Mn、全Cu和全Mo的含量最高,分别是163.92、13.22和1.23 mg/kg;野生茶园的有效Fe、有效Mn、有效Zn和有效B含量最高,分别是148.47、31.12、5.46和0.32 mg/kg,天然林地的有效Cu含量最高,为1.32 mg/kg;土壤微量元素全量剖面...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杰 张杨珠 曾希柏
通过大豆盆栽试验,研究几种肥料配比和调理剂施用对不同母质发育的侵蚀红壤的培肥效应.结果表明,1)与施用NPK化肥相比,土壤调理剂2号的施用可以提高旱地红壤的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减轻因施用化肥带来的土壤酸化,提高大豆对肥料氮、钾的利用率,增加作物生物量,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施用有机肥可以较快地提高土壤速效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大豆对肥料氮、磷、钾的利用率和土壤微生物活度,施用有机肥或土壤调理剂是提高红壤旱地肥力较好的技术措施.2)3种母质发育的红壤相比较,第四纪红土红壤速效养分较高,板岩发育的红壤植物氮磷肥利用率较高,而花岗岩发育的红壤植物钾肥利用率较低,应重视板岩发育红壤和花岗岩发育...
关键词:
施肥措施 侵蚀红壤 有机肥 土壤调理剂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彩莲 刘波 杨莹 秦迎春
为了强化龙葵修复高镉污染土壤的能力,研究化控措施对超积累植物龙葵修复镉污染土壤能力的影响。在含量为100 mg/kg的镉污染土壤上,采用盆栽试验方法,通过浸种和叶面喷施相结合的处理方式,研究了质量浓度为5、10、20、40 mg/L的二烷氨基乙醇羧酸酯(DA-6)对龙葵各器官吸收和富集镉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组处理均能够促进龙葵对镉的吸收和累积,其中20 mg/L时作用最显著,提高了苗期和成熟期的根、茎、叶和果实质量,同时也增加了镉浓度,使得成熟期根、茎、叶的镉提取量增加了46.33%、28.93%和41.28%(P
关键词:
镉 龙葵 化控措施 DA-6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仲崇庆 王进欣 邢伟 张维康
以盐城国家珍禽自然保护区盐沼湿地为例,分析了不同植被带土壤中全氮(TN)、全磷(TP)和有机质(OM)的剖面变化特征,探讨了盐沼植被和水文条件对TN、TP和OM剖面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植被带土壤中TN、TP和OM含量变化显著,其中,互花米草带中的TN和OM含量最高,分别为(0.96±0.09)g/kg和(17.26±0.80)g/kg;光滩中TN和OM含量最低,分别为(0.07±0.01)g/kg和(0.98±0.13)g/kg,而光滩中TP含量最高,为(0.98±0.03)g/kg。不同植被对土壤TN、TP和OM等养分的转化、吸收、累积过程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另外,由人工围堰和淡水补给...
关键词:
盐沼 植被 水文条件 全氮 全磷 有机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