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007)
2023(17453)
2022(15081)
2021(13939)
2020(11647)
2019(26558)
2018(26510)
2017(50302)
2016(27513)
2015(30854)
2014(30932)
2013(30842)
2012(28981)
2011(26510)
2010(26675)
2009(24528)
2008(23638)
2007(20966)
2006(18859)
2005(17068)
作者
(83582)
(69395)
(68775)
(65597)
(44464)
(33473)
(31214)
(27330)
(26655)
(24973)
(23725)
(23640)
(22586)
(22166)
(21616)
(21487)
(20552)
(20456)
(19927)
(19823)
(17494)
(17331)
(16896)
(16040)
(15764)
(15564)
(15404)
(15366)
(14191)
(13754)
学科
(126596)
经济(126468)
管理(74294)
(68389)
(54134)
企业(54134)
方法(46745)
数学(39970)
数学方法(39540)
中国(35382)
地方(33372)
(32347)
(29708)
业经(26863)
(24581)
农业(22325)
环境(20872)
(20281)
(19330)
贸易(19312)
(18595)
理论(18587)
(18522)
地方经济(17965)
(17712)
金融(17708)
(17458)
银行(17385)
(16894)
技术(16883)
机构
大学(395804)
学院(393870)
(159332)
经济(155637)
管理(148200)
研究(146139)
理学(126736)
理学院(125143)
管理学(122843)
管理学院(122169)
中国(107116)
科学(93097)
(87308)
(75999)
(72534)
(70166)
研究所(69310)
中心(64433)
业大(62296)
(60665)
农业(56718)
北京(55804)
财经(55298)
(55010)
师范(54408)
(53436)
(50107)
(49186)
经济学(47562)
(46498)
基金
项目(266461)
科学(207086)
研究(191005)
基金(190063)
(168169)
国家(166737)
科学基金(140580)
社会(118872)
社会科(112290)
社会科学(112255)
(105889)
基金项目(101386)
自然(92480)
自然科(90185)
自然科学(90160)
(89200)
自然科学基金(88513)
教育(86405)
资助(78097)
编号(77132)
成果(62880)
(61112)
重点(60488)
(57284)
课题(54864)
(54499)
创新(50899)
科研(50656)
计划(49371)
国家社会(48139)
期刊
(189026)
经济(189026)
研究(121635)
中国(83607)
学报(68400)
(66345)
科学(62329)
管理(55819)
(51222)
大学(50377)
学学(47371)
农业(45637)
教育(45118)
(34943)
金融(34943)
技术(34247)
业经(30076)
经济研究(29752)
财经(27008)
问题(25166)
(23994)
(23220)
图书(21428)
技术经济(19817)
科技(19679)
资源(19637)
(18595)
现代(18251)
理论(18043)
业大(17407)
共检索到6056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郭瑞敏  千怀遂  张灵  李明霞  
城市化过程往往具有阶段性,不同用地规模、等级或区域的城市用地扩张,具有不同的阶段性,它们与连续性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有显著的差别。论文以广东省2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对象1995—2010年生态位值的变化情况,将21个城市分为4个等级,结合4种方法从不同角度对不同等级城市用地扩张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城市扩张和经济发展关系的方法应该基于完全市场化的基本假设,而且需要应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综合诊断。生态位的方法能够恰当地区分城市扩张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级别,不同生态位的城市用地扩张和经济发展具有不同的关联机制。大部分高生态城市用地扩张和经济发展符合库兹涅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丹  张鹏岩  周志民  李颜颜  何坚坚  
城市发展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城市化过程往往具有阶段性,主要通过城市扩张与经济发展表现出来。基于生态位理论,结合库兹涅茨曲线、协整检验及Granger因果分析和脱钩关系等方法对2004—2015年河南省18个地级市城市用地扩张与经济发展的协整性与因果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河南省城市生态位呈核心-边缘趋势向外围扩展;(2)除平顶山市、安阳市、濮阳市和南阳市的城市用地扩张与经济发展关系不明显外,其余城市均呈"U"型或倒"U"型的库兹涅茨曲线关系;(3)河南省城市用地扩张与经济发展间的协调性在一定程度上受社会体制、政府政策、决策等的影响;(4)河南省18个地市均不存在衰弱性脱钩现象,除2015年的许昌外其余城市的城市用地扩张与经济发展间均不存在弱复钩现象。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可  徐唐奇  李平  张安录  
城市用地扩张与土地财政现象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两者存在耦合关系。利用中国大陆地区264个城市2002-2011年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提升,城市用地规模与土地财政收入呈递增趋势,组内差距扩大,两者具有相关性;城市用地扩张对土地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城市用地扩张都是土地财政收入增长的GranGer原因,但仅在全面工业化阶段存在反向关系。在现有制度设计下,城市用地扩张增加了土地供给,但仍满足不了城市因经济发展、城市化与工业化产生的用地需求,是土地财政产生的根本原因,土地财政的增长是城市用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健  汪应宏  陈晨  单林春  彭山桂  魏海霞  
本文以广东省为例,利用2007-2012年设区市层面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因果检验及回归分析等计量经济学分析工具,实证分析了地方政府竞争对城市用地扩张的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竞争对城市用地扩张的影响是通过如下四层逻辑关系进行传导的:1地方政府进行竞争的过程中,存在工业用地低价出让的行为;2地方政府工业用地低价出让具备引资功能;3资本净流入存在如下溢出效应: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经济增长、人口聚集、商住用地出让金增加;4资本流入的溢出效应对城市用地扩张具有明显正向作用。基于以上逻辑关系,认为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经济增长、人口聚集、商住用地出让金增加等溢出效应是城市用地扩张的表层原因,根本原因...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舒帮荣  朱建军  李永乐  曲艺  雍新琴  
研究目的:基于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对1987—2011年中国大陆31个省份进行经济发展阶段划分,采用计量工具分析经济增长、城市人口增加、产业结构调整及固定资产投资对城市用地扩张的影响,为城市用地扩张差别化调控提供决策支持。研究方法:统计与计量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推进,城市用地扩张速度不断加快;在传统经济发展阶段,城市人口增加对城市用地扩张影响最大,而固定资产投资对其无显著影响;在工业化初期,固定资产投资及经济增长成为主导因素,城市人口增长对城市用地扩张的影响力下降;在全面工业化阶段,经济增长成为城市用地扩张的首要驱动力,而固定资产投资则变为影响最小的负向作用因子。研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舒帮荣  李永乐  曲艺  梅艳  雍新琴  
以太仓市为例,采用扩张速度与强度指数、重心坐标、灰色关联度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从规模及空间角度分析了1989—2008年太仓市区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城镇用地扩张特征、动力及其作用效果。结果表明:①不同阶段太仓市区城镇用地扩张强度不同,扩张速度不断加快,且其重心由前两时段向东北东移动变为第三时段向北东北移动;②固定资产投资、二三产增加值、二三产比重及二三产劳动力是研究区城镇用地规模扩张的主要动力,但主导动力从1995—2001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及二三产增加值变为了2001—2008年的二三产增加值及二三产劳动力,而耕地稀缺指数及粮食单产对城镇用地规模扩张影响较小;③除与主要河流的距离外,各潜在空间动力对城镇用地空间扩张均有影响,但不同阶段其动力组合、主导动力及各因素作用强度存在差异。为引导城镇用地合理扩张,应从规模及空间角度系统分析不同阶段城镇用地扩张动力,动态把握其作用机理。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勇  高羽洁  
协调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是一个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淮河生态经济带2006~2020年2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引入脱钩指数模型,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考察淮河生态经济带城市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间的耦合关系。结果显示:淮河生态经济带城市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大体上呈现出强脱钩、弱脱钩、增长连结、增长负脱钩4种状态,其中以弱脱钩状态为主;纵向视角,城市经济增长对建设用地的依赖程度相较于前期有所降低,近两年的城市脱钩状态呈现向强脱钩和增长负脱钩两级发展的微弱态势;横向视角,区域发展不平衡,城市间脱钩状态差异显著。基于测算结果,将25个城市归类为脱钩理想型、脱钩一般型和脱钩不理想型三类脱钩城市。在上述分析基础上,认为城市应该坚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合理界定城市边界,加快人口城镇化进程,持续减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贾首杰  陈英  张仁陟  裴婷婷  
基于生态足迹方法计算河南省1991—2012年能源足迹,选取修正后的人均GDP、建成区面积和能源足迹作为分析指标,利用脱钩分析法对河南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能源足迹和城市扩张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河南省1991—2012年能源足迹和城市扩张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总体经历了弱脱钩、扩张连接、扩张负脱钩、扩张连接、弱脱钩、弱强脱钩的过程,呈现由畸形状态向可持续发展状态过渡的变化趋势,说明河南省在近年发展中逐渐摆脱以牺牲生态环境和建设用地为代价的发展方式。河南省的经济发展虽然正逐渐和资源投入脱钩,但是当前依然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资源短缺和人地矛盾加剧问题仍然会长期存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庆  陈利根  任辉  
为综合考察建设用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长株潭地区为例,结合脱钩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建设用地扩张与二三产业GDP增长之间的脱/复钩关系,分析建设用地扩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对脱钩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2002—2010年间,长株潭地区的建设用地扩张与二三产业GDP之间的关系一直处于扩张性复钩状态,即存在着明显的耦合关系。对长株潭地区二三产业GDP的建设用地弹性系数和增长源泉分析表明,建设用地扩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体现得并不明显,但通过区域横向对比发现,株洲市和湘潭市的建设用地弹性系数明显高于经济相对较发达的长沙市。随着经济质量的改进和发展阶段的提升,建设用地扩张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趋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皮永华,徐少君,潘文安  
以往的研究中很少突出区位条件对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影响。文章以浙江省“各县市”为样本,运用单位根检验、OLS等方法从区位条件角度对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区位条件影响了经济发展过程,但对城市化则无显著影响。最后对研究的不足之处进行了说明。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潘向亚  
本文基于2001-2021年我国流通业及各省统计年鉴数据,采用MS-VAR模型和GMM实证方法探究二者的互动机制。研究发现:国内商贸流通业发展与内需扩张的周期性波动具有同步性特征;商贸流通业规模与消费水平波动整体均较平稳,扩张阶段的波动强度较收缩阶段稍弱;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内需扩张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中部、西部地区该作用存在一定滞后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刁承泰  葛永军  黄京鸿  
对城市用地与城市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作了实证分析和理论探讨。抓住用地规模和用地结构两条主线 ,分析重庆市城市发展与城市用地之间的互动关系 :城市经济发展和投资规模膨胀拉动了城市用地规模的增大 ,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则促进了城市用地结构和空间布局结构的逐步优化 ;城市用地总量的适当增加和用地结构的优化支持了城市的发展和人居环境的改善。在此基础上 ,认为城市用地与城市发展之间应保持良性互动关系 ,其判断标准是城市用地综合效益的逐步提高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郭瑞敏  千怀遂  李明霞  梁圆  
本文基于广州市1987年-2010年的建成区面积和第二、三产业GDP的统计数据,应用协整分析、库兹涅茨曲线和"脱钩"理论对建成区面积扩张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并得到两者之间的协整方程,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两者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通过误差修正模型发现修正系数为负,符合误差修正机制。通过对建成区面积和第二、三产业GDP之关系的库兹涅茨曲线研究,结果表明两者的坐标曲线呈倒"U"型。进一步对建成区面积扩张和第二、三产业GDP进行总量脱钩研究,探究不同发展阶段城市扩张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欧阳晓  李勇辉  徐帆  陈建设  黄梅  
城市用地扩张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交互作用是城市群城市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要素流动的映射表现,系统地构建其交互作用机制,对于丰富城市群扩张理论和优化城市群空间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构建城市群城市用地扩张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交互作用框架,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揭示二元之间的交互作用,并将共生理论引入城市群扩张研究中,从城市开发和生态保护二元共生视角提出研究城市用地扩张的新思路。研究表明:(1)城市群城市用地扩张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存在较强的交互作用,整体上表现出阶段性特征。(2)由自然、经济社会和空间三个维度构成的"驱动—协调—约束"共生机制是实现城市用地扩张与生态环境保护共生发展的动力机制。生态环境保护通过分区管控、治理修复与城市用地扩张方面的监测预警、城市更新形成多维交互作用,最终实现二者的共生发展。(3)基于共生机制框架提出城市群城市用地扩张与生态环境保护二元共生发展的对策建议,从而形成高效集约、生态安全、宜居宜业的城市群国土空间结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雅楠  王成新  
文章以1991-2015年山东省城市建设用地和地区生产总值数据为基础,运用计量分析方法研究两者之间的动态关联,结果表明:两者存在正相关的长期均衡关系,城市建设用地每扩张1%,GDP就会增长1.83%;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城市建设用地的变化是经济增长的原因,但不能证明经济增长是建设用地扩张的原因。城市建设用地对经济增长一个标准差的影响具有连续波动的正效应,且作用力较大;经济增长对城市建设用地一个标准差冲击的反应微弱,甚至出现负向效应。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对经济增长的解释度达到67.26%;而经济增长对城市建设用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