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65)
2023(5669)
2022(5137)
2021(4688)
2020(4292)
2019(10197)
2018(10069)
2017(19960)
2016(11439)
2015(12748)
2014(12979)
2013(13139)
2012(12556)
2011(11483)
2010(11629)
2009(10887)
2008(11053)
2007(10216)
2006(8635)
2005(7735)
作者
(36832)
(31043)
(30872)
(29520)
(19530)
(15167)
(14257)
(12342)
(11562)
(11056)
(10472)
(10324)
(10218)
(9959)
(9959)
(9832)
(9793)
(9254)
(9000)
(8956)
(8164)
(7789)
(7778)
(7226)
(6974)
(6974)
(6968)
(6903)
(6407)
(6322)
学科
(49420)
经济(49382)
(28949)
管理(28375)
方法(25627)
数学(23181)
数学方法(22982)
(22914)
企业(22914)
(13152)
(12929)
(12593)
中国(11469)
地方(10147)
(9327)
(9197)
贸易(9196)
(8909)
业经(8681)
农业(8426)
(8224)
财务(8211)
财务管理(8187)
企业财务(7766)
(7198)
(6937)
银行(6897)
(6754)
金融(6751)
(6511)
机构
大学(171585)
学院(170478)
(68471)
经济(67022)
管理(60889)
研究(60748)
理学(52821)
理学院(52131)
管理学(51079)
管理学院(50777)
中国(43574)
科学(41742)
(39937)
(36128)
(33612)
农业(32201)
业大(31819)
研究所(31065)
(30338)
中心(27402)
(26069)
财经(24562)
北京(22386)
(22213)
经济学(21840)
(21558)
师范(21210)
农业大学(21113)
(21090)
(20297)
基金
项目(115114)
科学(87691)
基金(81980)
研究(76889)
(74097)
国家(73543)
科学基金(60462)
社会(46874)
(46472)
社会科(44424)
社会科学(44405)
基金项目(43912)
自然(41328)
自然科(40345)
自然科学(40319)
自然科学基金(39612)
(39438)
教育(35767)
资助(34536)
编号(30510)
重点(27041)
(25349)
(25278)
成果(24846)
计划(24218)
(23462)
科研(23017)
科技(22266)
创新(22157)
课题(21628)
期刊
(71734)
经济(71734)
研究(44926)
学报(36567)
(35568)
科学(29512)
中国(29175)
大学(25650)
学学(24656)
(24392)
农业(23543)
管理(19455)
技术(13749)
教育(13608)
(13178)
金融(13178)
(12903)
财经(12450)
经济研究(11816)
业经(11661)
(10688)
问题(10431)
(10138)
业大(9631)
技术经济(8988)
统计(8603)
科技(8271)
农业大学(8248)
商业(8060)
理论(7966)
共检索到2405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雪  接伟光  蔡柏岩  
以3个不同生境黄檗菌根为研究对象,采用酸性品红染色法分析黄檗根系AM真菌侵染情况;利用PCR-DGGE技术并结合DGGE图谱分析、DNA测序及系统发育分析,研究黄檗菌根AM真菌菌群组成及多样性,揭示不同生境黄檗AM真菌菌群动态变化规律,为黄檗菌根功能菌群的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不同生境黄檗根系与AM真菌均能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并且侵染率、DGGE图谱条带丰度和优势度存在差异。城市人工林地区菌根的侵染率、丰度、优势度、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天然次生林和天然原始林,且天然原始林地区菌根各项检测指标最低。DGGE条带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全部序列可分为4类菌群,即球囊霉属、盾孢囊霉属、多孢囊霉属和肉盘...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汪茜  宋娟  李冬萍  陈廷速  覃晓娟  车江旅  
【目的】分析健康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和患病生姜样地根际土壤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 AM)真菌群落组成,为利用微生态调控手段进行姜瘟病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广西桂林、柳州和百色三地姜田的健康和患病生姜根际土壤样品10个(健康生姜土壤样品为KJJ2_S、BMJ1_S、LCJ1_S、FGJ_S和NGJ_S,患病生姜土壤样品为KJB2_S、BMB1_S、LCB1_S、FGB_S和NGB_S),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其AM真菌的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结合冗余分析(RDA)明确AM真菌群落结构与土壤养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在97%相似度水平下,所有患病生姜土壤样品的操作分类单元(OTU)数和Chao 1指数均高于健康生姜土壤样品;健康生姜土壤样品的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高于患病生姜土壤样品,即健康生姜土壤样品AM真菌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患病生姜土壤样品。在群落组成方面,在属分类水平上,312个OTUs被分为类球囊霉属(Paraglomus)、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球囊霉属(Glomus)、球囊霉纲未分类属(unclassified_c_Glomeromycetes)和其他类别。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速效P含量对AM真菌群落组成具有显著影响(P0.05);Heatmap图分析结果表明,Paraglomus与有效P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健康生姜样地和患病生姜样地土壤的AM真菌群落组成存在明显差异,患姜瘟病生姜根际土壤AM真菌的OTUs数和丰度均高于健康生姜根际土壤,但其多样性低于健康生姜根际土壤;不同采样点生姜根际土壤AM真菌的优势种属存在差异,其多样性、丰度及群落组成结构主要受有效P含量影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郭静微   魏真真   代英   王毛   李伟   袁方柯   陈玉林   马玉兰   泽仁措   肖敏  
【目的】揭示若尔盖国家自然公园四川片区不同生境下土壤细菌的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方法】以若尔盖国家公园四川片区不同生境下的5种土壤(沼泽土、亚高山草甸土、草甸土、褐土和风沙土)为研究对象,借助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并讨论土壤理化性质与菌群结构的关系。【结果】①在土壤细菌分类研究中,共鉴定出36个门,其中优势菌群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②在不同土壤细菌α-多样性分析中,亚高山草甸土(YGS)的Chao1、Observed Species、Shannon和Simpson指数均为最高,表明该土壤中细菌群落数量和多样性最高。③在不同土壤细菌β-多样性分析中,褐土(HT)、沼泽土(ZZT)、亚高山草甸土(YGS)以及风沙土(ST)相互高度重叠,表明该地区这4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组成相似,而草甸土(CD)土壤细菌群落具有显著差异(P<0.05)。④对不同生境的RDA冗余分析中,放线菌门与土壤pH呈正相关;变形菌门与土壤pH和全钾(TK)呈正相关;厚壁菌门与有机质(SOM)、全氮(TN)、全磷(TP)和含水量(MC)显著正相关。【结论】本研究揭示了若尔盖自然公园四川片区不同生境下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结构的差异性以及多样性,以及这些差异与环境因子的强相关性。该结果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的理解,同时也为土壤生态系统的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钟睿  周晓蓉  张稚钦  夏超  李娜娜  张兴旭  
本研究通过根系染色和根际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孢子形态学鉴定分析了榆中栽培(内生真菌感染,endophyte-infected,E+;无内生真菌感染,endophyte-free,E-)和野生条件下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根系丛枝菌根侵染率、根际土壤中孢子密度以及AMF的多样性。结果表明,栽培条件AMF侵染率显著高于野生条件(P<0.05)。栽培条件下,甘肃内生真菌(Epichlo3gansuensis)对醉马草AM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刘雅洁  王玉丹  曹红月  王琦玲  李海薇  阚佳莹  杨春雪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 AM)真菌作为专性寄生菌,可与植物共生并发挥生态功能,为探究植物根系结构特征对AM真菌多样性的影响,以东北林业大学校园内的二月兰(Orychophragmus violaceus)、八宝景天(Sedum spectabile)、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和肥皂草(Saponaria officinals)为材料,分析4种植物的根长、表面积、投影面积、平均直径、总体积、根尖数、分枝数和交叉数,测定根围土的理化性质,分离根围土中的孢子并进行形态鉴定。结果表明:4种植物根围共鉴定到AM真菌6属27种,其中狼尾草根围鉴定出5属15种,为共生AM真菌种最丰富的植物,波罗的海内养囊霉(Entrophospora baltica)分布于每种植物的根围土中,对不同植物根围AM真菌多样性的影响较小。根系特征影响了植物根围AM真菌的分布,且根表面积和投影面积所发挥的影响力最大。研究结果可为了解AM真菌多样性与植物根系特征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方燕  唐明  孙学广  屈庆秋  
【目的】探讨不同气候条件下AM真菌资源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方法】以陕西宁陕、横山的刺槐和小叶杨为材料,分析不同气候条件下植物根际土壤中丛枝菌根(AM)真菌的种属分布,以及土壤因子与其侵染率和孢子密度的关系。【结果】(1)在宁陕、横山的刺槐和小叶杨根际土壤中共分离鉴定出AM真菌22种,分别隶属于球囊霉属(Glomus)、原囊霉属(Archaeospora)、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巨孢囊霉属(Gigaspora)和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其中球囊霉属(Glomus)为优势属。宁陕、横山小叶杨和刺槐根际土壤中鉴定出的AM真菌种类数目分别为13,13和18,19...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邓杰  李芳  古丽君  段廷玉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试验材料,分别单独接种幼套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根内球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和这两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 AM)真菌的混合菌剂,并设定pH分别为6.48、5.0和3.0共3个梯度,探究不同pH条件下AM真菌对苗期苜蓿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H的降低,苜蓿株高、叶片数、叶绿素含量、净光和速率,以及磷(P)吸收和生物量等显著降低,而MDA浓度显著增加。AM真菌的存在可以缓解酸胁迫对植物造成的伤害,与未接种AM真菌处理相比,接种AM真菌的处理均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植物生长、 P吸收以及光合作用的进行,并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丙二醛(MDA)浓度,增加植物生物量的积累。其中,以混合接种效果最好,苜蓿株高、叶片数,叶绿素含量、净光和速率、总P含量和生物量分别提高195.53%、332.57%、89.65%、167.42%、915.01%和97.70%(P <0.05)。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蒙程  陆妮  柴琦  
本研究设定4个pH梯度(4.43,5.06,6.43和7.16),设置了接种AMF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dicae)、同时接种AMF和根瘤菌以及不接菌处理分析温室不同pH处理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和根瘤菌(rhizobia)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酸胁迫抑制了紫花苜蓿的生长,使其株高降低了1.27%10.13%,地上生物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任春光  苏文文  饶念贤  龙云川  王加国  李苇洁  
【目的】探究猕猴桃苗不同生长时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及土壤养分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研究猕猴桃苗不同生长阶段(生长前期、速生期、生长后期)的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及其多样性。运用CANOCO和R语言软件对土壤细菌群落与土壤环境因子间关系进行RDA和相关性热图分析。【结果】随着猕猴桃苗不断生长,土壤pH值、速效N、速效P均出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速效K则随着猕猴桃苗生长逐渐降低;高通量测序共得到25822个细菌OTUs,分属于28门53纲172科226属,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35.84%)、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17.69 %)、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12.6 %)是猕猴桃苗不同生长时期土壤的优势菌门;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在猕猴桃生长初期与速生期和生长后期有显著差异;不同生长时期相对丰富度大于1 %的菌门中,Cyanobacteria随着猕猴桃苗不断生长而逐渐减少,Actinobacteria、Latescibacteria、Acidobacteria的相对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结论】猕猴桃苗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和根际土壤养分发生变化受猕猴桃苗不同生长时期的影响,土壤根际主要养分和pH值是影响土壤根际细菌群落结构比例变化的重要因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韩佩良  汪兴  高贵  
为探明菌根化烟苗在烤烟生长中的应用效果,笔者研究了兴烟一号的常规生产烟苗与菌根化烟苗不同生长期的农艺性状、抗病性、主要经济性状。结果表明:移栽40 d和打顶后5 d的菌根化烟苗株高、茎围、叶片数均大于常规育苗组,菌根化烟苗最大叶长在栽后40 d内小于常规生产烟苗,而打顶5 d后,菌根化烟苗叶长大于常规烟苗;最大叶宽则是菌根化的烟苗均大于常规生产的烟苗;接种Gm01和Gm02菌根化烟株的抗病(花叶病、黑胫病)性均大于常规育苗组;菌根化烟苗均能提高烤烟产量、上等烟比例、均价、产值以及对病虫害的抗性,但是不同的菌剂作用效果不同,接种Gm01的烟苗要优于Gm02的烟苗。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琴  邹凯  陈爱佳  郭雪  刘学端  梁伊丽  
以湖南省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长的9株(3组)不同树龄银杏为研究对象,应用Illumina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银杏叶片组织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结果表明:银杏叶片内生真菌群落的多样性、群落结构与组成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且随着树龄的增加,叶片内生真菌群落结构差异增大;子囊菌门(Ascomycota)为绝对优势菌门;曲霉属(Aspergillus)、假丝酵母属(Candida)、球腔菌属(Mycosphaerella)等真菌为银杏叶内生真菌群落优势菌属;通过对银杏叶黄酮含量进行检测,发现不同树龄银杏叶的黄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且随着树龄的增加,3种黄酮醇苷(槲皮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含量均呈递减趋势;进一步分析表明,黄酮类化合物作为重要环境因子,可能通过影响优势菌门子囊菌中优势菌属的定殖与生长对内生真菌群落的形成与变化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朝江  王世清  高春燕  李慧  夏伟伟  
为明确太岁中真菌菌群结构及分离真菌菌株存在的真实性,在太岁组织不同层次重复取样,采用热溶解膜过滤法处理后提取DNA,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并进一步将从太岁中分离的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与测序结果中的同属OTU做相似性比对.结果表明:供试太岁所含真菌多样性丰富,包括12个门56个目146个属;真菌分布不均匀,内层多样性高于外层;相对丰度≥1%的内外层共有属分别是以土壤为生境的虫草属(Cordyceps)、曲霉科未分类属(unclassified Aspergillaceae)、踝节菌属(Talaromyces),占比之和为11.13%~25.19%;分离的腐皮镰刀菌在测序数据中能比对到相似性为100%的OTU802.可见,太岁中真菌不存在共同优势菌群,对太岁形成作用有限,但能印证其生境为土层;太岁中腐皮镰刀菌及一些常见真菌真实存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罗园园  郝鲜俊  张铠珏  
【目的】本文筛选出优质AM真菌,来提高矿区土壤肥力与磷素有效性。【方法】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了山西省介休市金山坡煤矿矿区复垦土壤中分别接种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G.i)、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G.m)、幼套球囊霉(Glomus etunicatum,G.e)与不接种丛枝菌根真菌(No inoculation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us,NAMF)对矿区废弃土壤中玉米侵染效应、Olsen-P含量及Hedley磷形态的影响。【结果】接种G.m显著提高了根系丛枝丰富度、侵染率和侵染密度,促进菌丝结构与孢子的形成与生长。同时接种G.m显著提高了土壤Olsen-P、H_2O-P、NaHCO_3-P、NaOH-P含量;可见,接种G.m促进了土壤中不同形态磷的形成,土壤养分活化,提高了土壤的磷素利用率。HCl-P与残渣磷结构稳定,接种AMF对较不接菌处理无明显差异。结合菌根侵染与土壤中有效磷,Hedley磷形态中各组分磷含量,得出在煤矿区废弃土壤中,接种不同的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us,AMF)对玉米侵染效应与Hedley磷形态中各组分含量的贡献各不相同,接种G.m对玉米侵染效应和Hedley磷形态各组分的贡献最大。【结论】接种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G.m)对玉米侵染效应及Olsen-P含量具有显著影响,且接种G.m处理H_2O-Po、NaHCO_3-P、NaOH-P较不接种处理(N.i)差异显著,4个处理对H_2O-Pi无显著差异,而HCl-P与残渣磷不接种处理(N.i)较接种G.m处理差异显著。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黄雨轩  李晓跃  张林平  林宇岚  吴斐  张扬  胡冬南  
【目的】探究油茶根际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s, AM)真菌群落对不同季节、土层和品种的响应,为油茶菌根生物技术的研发和集约化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年生的油茶为研究对象,采集3个季节2个土层5个品种的油茶根际土,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油茶根际AM真菌多样性与群落组成。【结果】在集约化经营模式下,油茶能与AM真菌形成共生关系,AM真菌对油茶的侵染率受季节和油茶品种的影响。油茶根际土壤中共检测到4目8科9属AM真菌,相对丰度最高的为球囊霉属Glomus(58.50%),其次是类球囊霉属Paraglomus(19.43%)和近明球囊霉属Claroideoglomus(3.28%)。秋季油茶根际AM真菌丰富度和多样性显著高于春季和夏季,且春季最低;0~20 cm土层油茶根际AM真菌丰富度高于20~40 cm土层,而其多样性低于20~40 cm土层。品种对油茶根际AM真菌的丰富度没有显著影响,对AM真菌的多样性指数Shannon有显著影响。相似性分析(Anosim)表明,季节对AM真菌群落结构没有显著影响,土层和品种显著影响AM真菌群落结构。除HS和GW1、GW1和GW2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外,其他2个品种之间油茶根际AM真菌群落结构有显著差异。RDA分析表明,NH_4~+与优势属Glomus、Paraglomus丰度呈正相关,NH_4~+和pH值是影响油茶根际AM真菌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结论】季节、土层和品种对AM真菌α多样性有显著影响,不同季节AM真菌群落结构没有显著差异,油茶品种和土层深度显著影响油茶根际AM真菌群落结构,NH_4~+和pH值是主要影响因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金莲  黄振瑞  车江旅  谭裕模  王维赞  李冬萍  龙艳艳  卢文祥  李松  陈廷速  
为了探讨在酸性赤红壤条件下,大田甘蔗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菌剂对甘蔗根际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种群以及对甘蔗生长的影响,进行酸性赤红壤大田甘蔗接种AM菌剂的试验,初步分析其对根际土壤理化性质、AM真菌种群结构及其对甘蔗生长的效应。结果表明:施AM菌剂能促进甘蔗根系对养分的吸收,特别是对钾的吸收;提高土壤的p H值。原土壤存在4种不同类型的土著AM真菌:A.sp.1、A.sp.2、G.sp.4和G.sp.5,施用AM菌剂和化肥分别影响G.sp.5和A.sp.2种群。此外,凡施复合肥的处理,在根系中检测到较多的DSE有隔菌丝和微菌核。大田甘蔗施用AM菌剂,能增加甘蔗有效茎数,提高产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