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26)
- 2023(11060)
- 2022(10009)
- 2021(9448)
- 2020(8014)
- 2019(18002)
- 2018(18165)
- 2017(34508)
- 2016(19001)
- 2015(21119)
- 2014(20732)
- 2013(20259)
- 2012(18226)
- 2011(16256)
- 2010(16014)
- 2009(14842)
- 2008(13855)
- 2007(11761)
- 2006(10060)
- 2005(8439)
- 学科
- 济(66438)
- 经济(66361)
- 管理(51907)
- 业(48250)
- 企(40834)
- 企业(40834)
- 方法(32408)
- 数学(27830)
- 数学方法(27491)
- 农(18213)
- 学(17285)
- 中国(16969)
- 财(16914)
- 业经(15372)
- 地方(13552)
- 贸(12558)
- 贸易(12550)
- 理论(12490)
- 易(12172)
- 农业(12094)
- 和(11800)
- 制(11606)
- 务(11237)
- 环境(11199)
- 财务(11172)
- 财务管理(11152)
- 技术(10940)
- 企业财务(10493)
- 教育(10034)
- 银(9823)
- 机构
- 学院(257169)
- 大学(256233)
- 管理(101824)
- 济(91969)
- 经济(89715)
- 理学(89016)
- 理学院(88045)
- 管理学(86285)
- 管理学院(85864)
- 研究(84410)
- 中国(60243)
- 科学(57259)
- 京(54444)
- 农(46264)
- 业大(43450)
- 所(43263)
- 财(40945)
- 研究所(40054)
- 中心(37793)
- 农业(36690)
- 江(36127)
- 北京(33965)
- 范(33960)
- 师范(33599)
- 财经(33568)
- 院(30876)
- 经(30507)
- 州(30115)
- 技术(29334)
- 师范大学(26990)
- 基金
- 项目(185726)
- 科学(143498)
- 研究(132789)
- 基金(131974)
- 家(116859)
- 国家(115906)
- 科学基金(98122)
- 社会(79777)
- 社会科(75341)
- 社会科学(75322)
- 省(74294)
- 基金项目(71126)
- 自然(66493)
- 自然科(64911)
- 自然科学(64890)
- 自然科学基金(63661)
- 划(62913)
- 教育(60845)
- 编号(55310)
- 资助(54119)
- 成果(43858)
- 重点(41828)
- 发(39421)
- 部(39240)
- 创(38856)
- 课题(37795)
- 创新(36175)
- 科研(36164)
- 计划(35536)
- 项目编号(34306)
共检索到3570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烈保 刘德荣 马永林 王莘夫 钟决胜 宋立天
选择生产中常用的日本防土壤侵蚀剂在深圳市的 10种不同生境条件下 ,进行了防土壤侵蚀剂使用效果对比试验 .获取了不同生境条件下的防土壤侵蚀剂的适宜用量及坡度、坡面结构、坡长和坡向与适宜用量的关系 ,为大面积实施液压喷播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
生境 土壤侵蚀剂 适宜用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建勋 郑粉莉 江忠善 张勋昌
为了更全面地评价WEPP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该文通过建立模型数据库,利用WEPP分别模拟了坡长为10、20、30和40 m的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并用实测径流和侵蚀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10、20、30和40 m 4个坡长条件下,WEPP模型对降雨、每年和多年平均径流量模拟的Nash-Sutcliffe有效性(ME)分别为0.915、0.879和-0.056,对单场降雨、每年和多年平均土壤侵蚀量模拟的ME分别为0.853、0.758和-0.456,多年平均的ME为负值可能是由小样本计算造成的。WEPP模型对单场降雨和每年径流量和侵蚀量模拟效果较好。尽管WEPP模型对多年平均径流量和土壤侵...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强 张秋良 代海燕 郭鑫
该文以内蒙古大青山6种植被为对象,在不考虑林冠层作用的条件下,于2006—2007年用人工降雨方法,以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为指标,研究不同植被条件下地表的产流产沙状况,并就降雨因子、坡度、凋落物、地被物、土壤等因子与产流产沙的相关性进行探讨,以期为大青山生态环境建设和植被恢复与保护提供依据。结果表明:①4种林地间凋落物特性和土壤物理特性差别较大,白桦山杨林的减流减沙功能最好,落叶松林次之,油松林最差;②6种植被的水土保持功能不同,差别较大,产沙量大小依次为油松林>未封育荒草坡地>落叶松林>虎榛子林>已封育荒草坡地>白桦山杨林,油松林的产沙量是白桦山杨林的21.8倍;③坡度、降雨强度和降雨量对产流...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旭晖 R.D.Hill 夏锦慧
为探索通过施用肥料加快香根草生长,促进生物篱形成,作为防治土壤侵蚀的措施,自1995年开始,开展了本项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农耕地种植香根草,施肥无明显效果。如在农耕地繁殖普根本苗,需要施用化肥时,以做追肥为宜。在济薄的坡地种植香根草,施用肥料有明显的效果,并以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效果较佳。化肥中如缺乏磷肥,将严重影响香根革的生长;在氮磷钾配合施用时,分次施用较移栽时全部一次施入为好。在瘦坡地施肥,有利于香根草篱的形成,对水土流失的控制有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
香根草 施肥 土壤侵蚀 水土保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史培军 刘宝元 张科利 金争平
在综合评述了国内外土壤侵蚀研究的最新进展基础上,综述了我们在内蒙古准格尔旗皇甫川流域和陕西安塞大南沟流域的研究成果,并进一步提出了探讨人类活动(主要是土地利用方式和水平)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机理及过程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土壤侵蚀 过程与模型 人类活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朱洪芬 杨营 毕如田
土壤侵蚀作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本研究在GIS支持下,应用TM遥感影像提取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的相关信息,快速获得了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地面坡度、植被盖度、特殊侵蚀类型等土壤侵蚀因子空间信息,采用叠加分析法研究了繁峙县不同土地利用状况的土壤侵蚀规律。基于国家水利部制定的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快速完成了繁峙县土壤侵蚀强度的判定与分析。结果表明:繁峙县坡度大部分集中在5~15°之间,5°~15°坡度带土壤侵蚀面积最大,侵蚀面积约为2 255.37km2,约占整个繁峙县总面积的77.44%,但是这类土壤侵蚀程度较低,水土流失较少。25°以上侵蚀面积占总侵蚀面积的13.12%。中...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蔡强国,刘纪根
土壤侵蚀模型作为了解土壤侵蚀过程与强度,掌握土地资源发展动态,指导人们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管理和维持人类长期生存环境的重要技术工具,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本文总结了中国土壤侵蚀模型的主要成果,对经验统计模型、物理成因模型、国外模型在我国的应用方面作了详细的介绍。在总结和评价中国土壤侵蚀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土壤侵蚀模型应该注重的发展方向:(1)注重土壤侵蚀模型的理论研究,将从以侵蚀因子为基础的侵蚀预报向侵蚀过程的量化研究和理论完善,研究各侵蚀因子及其交互作用对侵蚀过程的影响,泥沙在复杂坡面以及不同流域尺度间的分散、输移和沉积作用;(2)加强对重力侵蚀、洞穴侵蚀机制的研究,加强对大中流域侵蚀模型的研究;(3)充分利用先进的RS、GIS技术,为侵蚀模型的研究提供大量的数据源,以利于对土壤侵蚀模型的检验。
关键词:
土壤侵蚀模型 主要成果 发展方向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朱连奇 冯文峰 朱文博
随着地球信息科学的进步与发展,"3S"技术成为土壤侵蚀研究的有效工具。本文介绍了"3S"技术在土壤侵蚀研究中应用的途径和使用的限制条件,在对大量研究文献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国外学者利用"3S"技术主要集中在全球和区域土壤侵蚀调查、土壤侵蚀的生态效应等2个方面。而国内学者主要开展了区域土壤侵蚀调查、土壤侵蚀动态研究和土壤侵蚀模式的构建等3个方面的工作。指出目前和GIS技术结合应用最为广泛的土壤侵蚀模式是USLE和RUSLE,这两个模式都是基于统计的经验模式,缺乏充足的实测资料,精度不高;利用"3S"技术对于区域土壤侵蚀因子的研究缺乏与综合评价方法或模型间的协调。展望未来"3S"技术在土壤侵蚀研究中应用的可能趋势。
关键词:
3S技术 土壤侵蚀 动态监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佳华 姚凤梅
利用遥感、GIS和灰色预测模型研究了中国南方典型区土壤侵蚀的状况 .结果表明 ,从 1958— 1988年 ,兴国县的水土流失面积和侵蚀量分别下降了 19 0 9%和 43 0 5% ;灰色预测显示无明显侵蚀区水土流失面积由 1988年的818 0 4km达到 1995年的 12 76 69km2 ;总侵蚀量由 60 7 2 1× 10 4 t a下降到 472 12× 10 4 t a .比较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产沙模数显示 ,林地的产沙模数最小 ,为 177 16~ 187 75t (km2 ·a) ,裸地最大 ,为 10 62 6 76~ 112 65 48t (km2 ·a) .由此...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喜山 兰再平 张博 马可 胡海姿
对世界银行贷款"贫困地区林业发展项目"8个项目省(区)新建经济林和垦复竹林地中设置的11个土壤侵蚀定位观测点,连续5年(2001—2005年)观测得到的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各经济林地和竹林地在造林或垦复后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土壤侵蚀,在11个观测点中,6个观测点发生了微度土壤侵蚀或轻度土壤侵蚀,位于黄土地貌区的3个观测点土壤侵蚀强度较大,个别年份受高强度侵蚀性降雨的影响,发生了强度土壤侵蚀。梯田类整地方式的经济林地观测点土壤侵蚀量较小,水平带及穴状整地方式观测点的土壤侵蚀较为严重;造林后连续间作的经济林每年均发生土壤侵蚀,侵蚀模数随年度无明显变化,对于前4年进行间作,然后停止间作的经济...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勤科 李锐
区域土壤侵蚀与环境研究,是在比较大的中间尺度和较长的时间尺度上,对土壤侵蚀发生发展过程、土壤侵蚀因子、土壤侵蚀定量评价方法,以及土壤侵蚀治理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研究的科学与技术体系。该领域的研究,即能直接为国家水土保持宏观决策提供支持,又能揭示土壤侵蚀的宏观规律,并于全球变化研究相联系。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主要概括四个方面,包括:①区域土壤侵蚀因子研究,是为认识土壤侵蚀环境特征和进行土壤侵蚀定量评价的基础,②区域土壤侵蚀评价研究,包括调查制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等,是该研究服务于水土保持实践的基本途径;③水土保持的环境效应研究,是从另外一个视角对土壤侵蚀环境与水土流失及其治理关系的认识。是确切评估水...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郑永春,王世杰,欧阳自远
土壤侵蚀导致土地退化、农产品产量和品质下降、水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 ,引起各方面的广泛关注 ,而且这个问题随着持续增长的人口压力和农业生产方式深刻变革的影响而日益严重。由于目前广泛使用的高差法、遥感研究法、RUSLE、野外调查法、水土流失监测点法等土壤侵蚀研究方法存在着一些不足 ,因此 ,核素地球化学示踪法、稀土元素示踪法、土壤地球化学指标法等地球化学示踪方法应运而生 ,在土壤侵蚀研究中发挥其独特作用。在比较了各种传统的土壤侵蚀研究方法的优势和不足的基础上 ,作者认为 :1 137Cs、 2 10 Pb可用于研究 30、 40年左右平均土壤侵蚀速率 ,7Be可用于示踪季节性土壤侵蚀和一次降雨事件的土粒运移 ,并说明这些核素的示踪原理和侵蚀速率的定量依据 ;2人为施放稀土元素 ( REE)示踪法适合定量一次或多次降雨事件的侵蚀速率 ,可用于土壤侵蚀理论的研究 ,尤其适合于室内模拟实验的研究 ;3土壤磁化率法和土壤理化性质指标法研究土壤侵蚀是一种处于起步阶段的侵蚀研究方法 ,适用于土壤质量退化研究 ,但要用于土壤侵蚀研究特别是侵蚀速率的定量研究还很不成熟。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素红 李森 吴波 严平 魏兴琥
据2005年10月的野外调查及对TM卫星影像解译分析结果,研究了粤北不同程度的石漠化地区、不同利用类型土地的137Cs区域分布以及土壤侵蚀速率特征。结果表明:粤北石漠化地区土壤137Cs活度的平均值为(6.54±0.57)Bq·kg-1,土壤中137Cs水平随石漠化程度增加有先降低然后升高的趋势,表明在重度石漠化阶段,过高的基岩裸露率导致其周围土壤对137Cs的集中吸附,137Cs在某些沉积小环境内逐渐富集。研究区137Cs背景值为(1 433.60±131.40)Bq·m-2,低于北半球的平均值,137Cs剖面分布基本符合指数分布,最高值出现在2 4 cm深度范围内。在轻度、中度石漠化地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吕明辉 王红亚 蔡运龙
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的土壤侵蚀问题倍受关注。本文针对喀斯特地区的土壤侵蚀研究现状,从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的格局研究、机理研究和生态恢复研究三个方面,综合论述了近几十年来有关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研究成果和进展。对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的区划、分类和分级研究进行归纳,将机理研究从自然因素和自然过程、人文因素和人文过程两个角度进行总结,阐述了喀斯特地区受损土地的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指出目前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关键词:
西南地区 喀斯特 土壤侵蚀 石漠化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丽娟 毕淑芹 袁丽金 薛宝民 张金柱
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方法,研究河北太行山南段低山丘陵片麻岩褐土区3种土地利用方式(草地、坡耕地、刺槐林)土壤侵蚀与养分流失规律,分析土壤养分流失的空间变化以及养分流失与土壤侵蚀的关系,比较流失泥沙中的养分含量与表土和径流中的养分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流失泥沙中的养分含量明显高于径流中的养分含量,也明显高于雨前表土中的养分含量,具有较大的养分富集比;土壤中流失的养分与流失泥沙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养分流失 土地利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