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96)
- 2023(6265)
- 2022(5214)
- 2021(4525)
- 2020(3439)
- 2019(7936)
- 2018(7599)
- 2017(13931)
- 2016(7965)
- 2015(8804)
- 2014(8546)
- 2013(8778)
- 2012(8370)
- 2011(7740)
- 2010(7550)
- 2009(6343)
- 2008(6234)
- 2007(5503)
- 2006(4959)
- 2005(4404)
- 学科
- 济(32478)
- 经济(32446)
- 管理(21197)
- 业(18093)
- 方法(13909)
- 企(13500)
- 企业(13500)
- 学(12893)
- 数学(12309)
- 数学方法(12164)
- 环境(11092)
- 农(8626)
- 中国(8360)
- 业经(6828)
- 地方(6759)
- 财(6533)
- 和(6340)
- 划(6289)
- 农业(5967)
- 贸(5846)
- 贸易(5840)
- 易(5651)
- 资源(5446)
- 制(5006)
- 生态(4911)
- 发(4761)
- 经济学(4319)
- 规划(4279)
- 环境规划(4161)
- 税(4083)
- 机构
- 大学(117880)
- 学院(116348)
- 研究(50896)
- 济(45329)
- 经济(44414)
- 管理(38996)
- 科学(37163)
- 中国(36294)
- 理学(33792)
- 理学院(33267)
- 农(32998)
- 管理学(32328)
- 管理学院(32172)
- 所(28671)
- 京(26905)
- 研究所(26860)
- 农业(26685)
- 业大(25288)
- 中心(21926)
- 院(19152)
- 财(18555)
- 江(18500)
- 省(17828)
- 室(17118)
- 科学院(17070)
- 农业大学(17014)
- 北京(16771)
- 实验(15800)
- 研究院(15429)
- 范(15425)
- 基金
- 项目(88067)
- 科学(67989)
- 基金(64550)
- 家(62608)
- 国家(62205)
- 研究(53770)
- 科学基金(50135)
- 自然(36557)
- 自然科(35719)
- 自然科学(35705)
- 自然科学基金(35064)
- 省(34531)
- 基金项目(33954)
- 社会(33360)
- 社会科(31727)
- 社会科学(31717)
- 划(31084)
- 资助(26615)
- 教育(23258)
- 重点(21919)
- 计划(21031)
- 发(20343)
- 科技(19591)
- 编号(18460)
- 部(18350)
- 科研(18231)
- 创(17770)
- 创新(16924)
- 业(16450)
- 专项(16228)
共检索到1728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宝华 刘广路 范少辉 杜满义 苏文会
以南亚热带中心分布区的毛竹林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生产力水平(Ⅰ:30 000±1 000 kg·hm-2a-1;Ⅱ:34 000±1 000 kg·hm-2a-1;Ⅲ:37 000±1 000 kg·hm-2a-1;Ⅳ:42 000±1 000 kg·hm-2a-1;Ⅴ:47 000±1 000 kg·hm-2a-1)毛竹林植被和土壤的碳、氮、磷含量及计量特征,探讨生产力水平对毛竹林及土壤碳、氮、磷分布格局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力水平对毛竹林植被碳和磷元素在不同器官间分配比例的影响较小,对氮素分配比例的影响较大;除竹叶碳元素分配比例在不同生产力水平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外(P<0....
关键词:
毛竹林 碳 氮 磷 分配格局 计量参数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健 郭倩 孙一铭 林丛 蔡丽平 张厚喜
为探讨海拔对毛竹林土壤养分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揭示C、N、P元素的生物地理化学循环规律,采用方差分析与冗余分析(RDA)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武夷山不同海拔高度毛竹林土壤C、N、P元素的垂直分布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1)武夷山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的均值分别为(48.97±18.88)、(4.63±1.75)和(0.40±0.18) g·kg~(-1),土壤碳氮比、碳磷比、氮磷比的均值分别为10.98±2.93、133.73±53.43和12.55±4.73.(2)随着海拔的上升,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呈上升趋势,土壤碳磷比、氮磷比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土壤全磷含量、碳氮比未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规律.(3)pH与土壤全磷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土壤氮磷比、碳磷比呈负相关关系;容重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呈负相关关系;砂粒与土壤全磷含量呈负相关关系.(4)海拔和pH是影响毛竹林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变化的主导因子,其解释率分别为41.50%和27.6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高志勤 傅懋毅
应用定位研究法探明位于浙江省富阳市春建乡不同结构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林土壤0~10,10~30和30~50 cm等3个层次有机碳和全氮质量分数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垦复毛竹纯林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季节变化(12.9~38.9 g.kg-1)秋冬高于春夏,而未垦复毛竹纯林却与之相反,即春夏高于秋冬季节,变幅为7.5~31.2 g.kg-1;毛竹与木荷Schima superba混交林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7.5~40.2 g.kg-1)冬季最高春季最低,表现出与毛竹纯林不同的变化特征。垦复毛竹纯林土壤全氮质量分数(0.8~2.4 g.kg-1)夏季最高春季最低,未...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马雅莉 高荣 刘喜东 肖建明 郭锦梅 齐昆 赵学庆 冯娜 张晨晨 李剑 杨涛 乔江波 石长春
【目的】以白于山区困难立地为例,探究不同植物群落的土壤碳氮磷空间分布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垂直分布规律,探明白于山区不同植物群落的土壤养分特征,为该区生态治理及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荒草地、苜蓿Medicago sativa草地、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大果榆Ulmus macrocarpa、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乔灌林地为研究对象,分析5种典型植物群落0~6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特征的差异性。【结果】1)白于山区不同植物群落的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具有表聚效应,表现出乔木林地(油松、大果榆)>灌木林地(沙棘)>草地(荒草地、苜蓿草地)的规律。2)植物群落类型及土层深度对土壤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均会产生一定影响,二者交互效应不显著,限制程度为植被群落>土层深度。3)土壤C、N、P、C/P、N/P远低于全国平均值,C/N均接近或高于我国陆地土壤和森林土壤的平均值,表明相对于其他元素来讲,土壤P元素相对充足,且该地区土壤有机碳固持能力较低,植物生长过程中更易受N元素限制。4)N与N/P,C与N/P、C/P的相关关系极显著(P C。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启民 杨迪蝶 沈允钢 邱国雄
本文就毛竹中产林和丰产林的初级生产力作了阐述,结果表明,竹林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增加主要来自于新长成的竹株。新竹多,竹林初级生产力的增加就多;另一方面,1~3年生毛竹竹壁密度的增加,对毛竹林生物量的增加也有一定的影响。而地下竹鞭与竹根的生物量与竹林的立地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土壤集约管理、水肥条件好的竹林中,地下部分的生物量所占比例小,且随着管理水平降低,土壤条件变差,地下部分生物量所占比例就增加。
关键词:
毛竹林 生物量 初级生产力 竹壁密度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国模 姜培坤
利用标准样方法研究毛竹林碳密度和碳贮量以及空间分布。结果表明 :毛竹不同器官碳密度波动在0 4 6 83~ 0 5 2 10g·g- 1 ,按碳密度高低排列依次为竹根 >竹秆 >竹蔸 >竹枝 >竹鞭 >竹叶 ;碳贮量在毛竹不同器官中的分配以竹秆占比例最大 ,为 5 0 97% ,其次为竹根 ,占 19 79% ,占比例最小的是竹叶 ,仅占 4 87% ;毛竹林生态系统中碳总贮量为 10 6 36 2t·hm- 2 ,其中植被层 34 2 31t·hm- 2 ,占了 32 18% ,枯落物和土壤层 (0~ 6 0cm) 72 131t·hm- 2 ,占了 6 7 82 % ;毛竹林...
关键词:
毛竹 碳密度 碳贮量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广路 范少辉 郭宝华 杜满义
应用典型样方法对不同经营方式和经营持续时间的毛竹林碳氮贮量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肥降低毛竹林系统碳氮贮量,垦复增加毛竹林系统碳氮贮量。两种经营模式毛竹林系统碳氮贮量的分布格局均以土壤层最大,植被层次之。其中,碳贮量土壤层占63.25%~86.32%,植被层占13.17%~35.15%;氮贮量土壤层占94.44%~98.15%,植被层占1.62%~5.12%。施肥、垦复对竹林系统碳氮贮量的影响主要通过对土壤层碳氮贮量的改变来实现。不同经营时间毛竹林土壤碳氮贮量排列顺序不同,施肥毛竹林土壤碳贮量的排列顺序为对照>施肥13 a>施肥5 a,氮贮量的排列顺序为对照>施肥5 a>施肥13 a;...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高国龙 杜华强 韩凝 徐小军 孙少波 李雪建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Relief f特征优选的面向对象分类方法,为解决面向对象森林资源遥感分类提供参考。【方法】以SPOT5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以浙江省安吉县山川乡为研究区,通过影像分割,选取8个地物类别的370个对象样本,并设置SPOT5影像每个波段的8个灰度共生矩阵纹理、每个波段及NDVi的平均值和标准差等42个对象特征。利用Relief f算法对设置的42个对象特征进行优选,采用面向对象的最近邻方法提取研究区毛竹林分布信息。为了比较基于最优特征的面向对象的分类结果,另采用CART决策树方法在相同的分割参数和训练样本前提下,通过样本构建决策树分类规则,对研究区进行分类并提取竹林信息。...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汪雪 周国模 徐小军 于亚妮 李楠
碳通量监测结果是评价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的重要数据基础。涡度相关法作为目前最可靠的通量观测技术,在精度上具有优势,但观测范围局限于通量贡献区,无法实现大区域的森林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监测。为了研究无线传感网络在生态监测中的应用,探寻一种大尺度净初级生产力估算的方法 ,在安吉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通量观测塔附近部署无线传感网,采集2015年1月至9月的太阳辐射、气温和湿度等气象数据。在对光能利用率(light use effi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丽景 葛宏立
通过集成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卫星影像数据与地面通量台站的观测数据,基于遥感的植被光合模型(VPM),估测了浙江省安吉县山川乡2011年的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总初级生产力(PGP)。研究表明:VPM模型估测的PGP(PGPVPM)在季节变化趋势上和通量站点数据获得的PGP(PGPobs)保持一致,VPM模型估算的2011年毛竹林总初级生产力为1 848.54 g·m-2,通量塔数据获得的2011年毛竹林总初级生产力为1 899.69 g·m-2,相对误差为2.69%。在全年累积总量上接近,但是估测值和观测值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是在生长季节,PGPVP...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楼一平 盛炜彤 萧江华
以世界各国森林长期立地生产力研究为背景,结合我国毛竹林经营和研究情况,对毛竹林长期立地生产力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研究策略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尝试构建了研究这一问题的技术路线和系统框架。提出使用时序法、回溯法和长期定位观测相结合的技术方法克服“长期”研究的时间跨度,研究长期立地生产力对经营措施的干扰反应,并试用立地分类和评价、专家系统和计算机模拟模型等技术方法评价和预测经营措施对长期立地生产力的作用规律,为通过改变现行经营措施调控长期立地生产力提供理论和技术。以竹林生态系统理论研究为基础,探索在林分结构和林下植被以及林地土壤管理方面的生态系统管理技术,降低现有经营措施对竹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多样性...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郑泽睿 施拥军 周国模 陈婷 杨一 裴晶晶
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空间结构是毛竹生长过程的重要因子,是提高竹林质量,优化经营水平的重要参考依据。利用聚集指数和Ripley’s K(d)函数,分析从2009-2013年毛竹碳汇林成林初期空间分布格局年际变化特征及匀栽、丛栽栽植方式对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5 a造林年限间,2种栽植方式下的新竹与活立竹的空间分布格局均呈聚集分布;(2)丛栽栽植毛竹林新竹聚集指数变动范围为0.380.76,活立竹聚集指数变动范围为0.450.60;匀栽栽植毛竹林新竹聚集指数变动范围为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吴家森 周国模 钱新标 杨芳 吴学敏
对不同经营类型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氮、磷、钾、钙、镁等5种营养元素的质量分数和林地土壤的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氮、磷、钾、钙、镁等5种营养元素在不同经营类型毛竹的不同器官中质量分数大小均表现为叶>枝>秆;在叶中各营养元素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氮>钾>镁>钙>磷;在枝中为:钾>氮>镁>磷>钙;在秆中为:钾>氮>镁>钙>磷。毛竹叶、枝、秆中部分营养元素质量分数与土壤养分质量分数的相关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集约经营下,毛竹林地上部分5种营养元素贮藏总量为519.60 kg.hm-2,粗放经营下为422.44 kg.hm-2。表4参13
关键词:
毛竹 营养元素 器官 经营类型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育锋 吴玱 李舒惠 彭晚霞 杜虎 刘永贤 兰秀 宋敏
对广西幼龄林(1 a)、中龄林(2 a)、近熟林(3 a)、成熟林(5 a)、过熟林(8 a)桉树人工林的叶、枝、干、根的C、N、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分配格局进行研究,幵探讨两者随林龄的变化及其相互间的兲系。结果表明:桉树各器官有机碳含量差异不显著,有机碳含量随林龄变化不显著;叶片中N、P元素含量相对较高,各器官N/P随着林龄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较于其他器官,桉树叶表现出较高的C/P和较低的C/N、N/P;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桉树叶片N/P均小于14,表明桉树在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生长过程受到N的限制。
关键词:
桉树 生态化学计量 分配格局 林龄 广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