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27)
- 2023(11912)
- 2022(10727)
- 2021(10103)
- 2020(8365)
- 2019(18987)
- 2018(19065)
- 2017(36360)
- 2016(19966)
- 2015(22203)
- 2014(21752)
- 2013(21137)
- 2012(18912)
- 2011(16973)
- 2010(16697)
- 2009(15442)
- 2008(14432)
- 2007(12235)
- 2006(10483)
- 2005(8806)
- 学科
- 济(70494)
- 经济(70418)
- 管理(56777)
- 业(50807)
- 企(43083)
- 企业(43083)
- 方法(34092)
- 数学(29346)
- 数学方法(28923)
- 农(19717)
- 学(17977)
- 财(17883)
- 中国(17687)
- 业经(16166)
- 环境(15981)
- 地方(14637)
- 理论(13189)
- 贸(13005)
- 贸易(12999)
- 和(12757)
- 农业(12667)
- 易(12610)
- 划(12300)
- 务(11893)
- 财务(11818)
- 财务管理(11801)
- 制(11709)
- 技术(11584)
- 企业财务(11114)
- 教育(10357)
- 机构
- 学院(271173)
- 大学(269677)
- 管理(107330)
- 济(97782)
- 经济(95439)
- 理学(94170)
- 理学院(93167)
- 管理学(91237)
- 管理学院(90802)
- 研究(87690)
- 中国(62260)
- 科学(59280)
- 京(56943)
- 农(47489)
- 业大(45095)
- 所(44380)
- 财(43418)
- 研究所(41091)
- 中心(39495)
- 江(37821)
- 农业(37703)
- 范(35908)
- 财经(35674)
- 师范(35508)
- 北京(35346)
- 经(32391)
- 院(32211)
- 州(31459)
- 技术(30798)
- 师范大学(28440)
- 基金
- 项目(195801)
- 科学(151715)
- 研究(140175)
- 基金(139594)
- 家(123133)
- 国家(122091)
- 科学基金(104005)
- 社会(85322)
- 社会科(80661)
- 社会科学(80638)
- 省(78498)
- 基金项目(74869)
- 自然(70013)
- 自然科(68345)
- 自然科学(68328)
- 自然科学基金(67054)
- 划(65891)
- 教育(64281)
- 编号(58167)
- 资助(57550)
- 成果(46017)
- 重点(43824)
- 发(41505)
- 部(41409)
- 创(40834)
- 课题(39644)
- 创新(38004)
- 科研(37971)
- 计划(36910)
- 项目编号(36018)
共检索到3742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方轲 王辉 尹令实
絮凝是一种高效、低廉的生猪养殖场沼液处理技术,其处理效果受环境温度影响显著。为深入研究环境温度对猪场沼液的絮凝效果及处理工艺参数影响,本研究通过室内模拟试验,优化了低温(2~9℃)、中温(11~17℃)和高温(29~36℃)3种环境温度条件下的絮凝工艺参数,并探寻最佳絮凝效果及最优工艺参数值。结果表明:随着环境温度升高,絮凝剂投加量及搅拌速度的最优取值越小,p H的最优取值越大;中温条件下的最佳絮凝效果优于低温和高温。3种环境温度条件下聚合氯化铝(PAC)投加量、聚丙烯酰胺(PAM)投加量、pH值和搅拌速度的最优值分别为,低温(7.24 g/L、96.91 mg/L、6.41、381.84 r/min),中温(5.12 g/L、77.61 mg/L、7.22、322.29 r/min),高温(2.93 g/L、21.99 mg/L、8.38、287.62 r/min),与原工艺相比,絮凝剂成本分别可降低6.57元/t、14.33元/t和20.88元/t。验证发现最优工艺对应的总磷、总氮和浊度去除率分别可达82.58%、86.81%和51.86%以上,研究结果可在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为猪场沼液絮凝处理工艺提供科学指导。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文润 呼世斌 周文娟
【目的】针对养猪场废水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NH3-N)含量高的特点,采用厌氧生物滤池(AF)联合曝气生物滤池(BAF)处理工艺,研究其对废水中COD和NH3-N的去除效果,为养殖废水处理提供一种新的工艺。【方法】以来自陕西杨凌本香集团某养猪场的废水为研究对象,以COD和NH3-N含量及其去除率为测定指标,在AF、BAF反应器分别成功启动后,确定其最佳运行参数,并在此基础上研究AF-BAF工艺对废水COD和NH3-N的去除效果。【结果】AF和BAF反应器分别经89和25d运行后成功启动。最佳运行工艺条件为:AF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8h;BAF气水比为7,HRT为10h。猪场废水经A...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肖艳春 黄婧 陈彪
本文应用铅离子印迹膜和设计的滤除装置,对沼液Pb(Ⅱ)进行滤除实验。研究了渗析时间(t)、跨膜压差(ΔP)、搅拌速率(ω)三因素对铅离子通量和去除率的影响,并应用L9(33)正交试验设计,对滤除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与吸附剂吸附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三因素对沼液中Pb(Ⅱ)去除率的影响顺序为:搅拌速率>跨膜压差>渗析时间。该装置的最佳滤除工艺参数为:搅拌速率=70 r/min、ΔP=0.20 MPa、t=50 min,此时沼液中Pb(Ⅱ)去除率达99%,处理后沼液中Pb(Ⅱ)为0.007 mg/L。耦合化学清洗+超声清洗污染后的铅离子印迹膜,铅离子通量基本恢复到新膜的通量(平均恢复率达98%),提升了铅离子印迹膜再生利用水平。该滤除工艺克服了吸附剂吸附法的不足,为沼液安全肥用提供一种新工艺和新技术。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肖艳春 黄婧 陈彪
本文应用铅离子印迹膜和设计的滤除装置,对沼液Pb(Ⅱ)进行滤除实验。研究了渗析时间(t)、跨膜压差(ΔP)、搅拌速率(ω)三因素对铅离子通量和去除率的影响,并应用L9(33)正交试验设计,对滤除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与吸附剂吸附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三因素对沼液中Pb(Ⅱ)去除率的影响顺序为:搅拌速率>跨膜压差>渗析时间。该装置的最佳滤除工艺参数为:搅拌速率=70 r/min、ΔP=0.20 MPa、t=50 min,此时沼液中Pb(Ⅱ)去除率达99%,处理后沼液中Pb(Ⅱ)为0.007 mg/L。耦合化学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佳豪 胡宝娥 肖雅 李攀 彭靖靖 艾平
为提高规模化养殖场的沼气工程中沼液增值化利用水平,本研究对低碳氮比(C/N)沼液采用葡萄糖碳源添加进行沼液本土微生物富集培养,以实现沼液废水处理和养分回收增值化利用。对初始C/N为1.5的猪场沼液分别添加2、4、6、8和10 g/L的葡萄糖碳源,碳源添加后OD_(600)均呈先升后降趋势,且在第2~3天达到最大值,葡萄糖碳源添加量为6 g/L时总蛋白增长率(145.8%)为各组最高。综合经济性,选取最佳沼液本土微生物富集培养条件为葡萄糖添加量6 g/L、处理时间为2 d,此时沼液的总氮和总磷去除率分别为66.1%、77.5%,同时通过沼液本土微生物富集增加生产了2.44 g/L的生物干质量和0.72 g/L的总蛋白,回收了29.0%的总氮和59.7%的总磷。研究结果表明,沼液本土微生物富集培养可有效用于沼液氮磷养分回收,获得微生物干质量和蛋白增长,同时可作为沼液深度处理的预处理手段。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佳豪 胡宝娥 肖雅 李攀 彭靖靖 艾平
为提高规模化养殖场的沼气工程中沼液增值化利用水平,本研究对低碳氮比(C/N)沼液采用葡萄糖碳源添加进行沼液本土微生物富集培养,以实现沼液废水处理和养分回收增值化利用。对初始C/N为1.5的猪场沼液分别添加2、4、6、8和10 g/L的葡萄糖碳源,碳源添加后OD600均呈先升后降趋势,且在第2~3天达到最大值,葡萄糖碳源添加量为6 g/L时总蛋白增长率(145.8%)为各组最高。综合经济性,选取最佳沼液本土微生物富集培养条件为葡萄糖添加量6 g/L、处理时间2 d,此时沼液的总氮和总磷去除率分别为66.1%、77.5%,同时通过沼液本土微生物富集增加生产了2.44 g/L的生物干质量和0.72 g/L的总蛋白,回收了29.0%的总氮和59.7%的总磷。研究结果表明,沼液本土微生物富集培养可有效用于沼液氮磷养分回收,获得微生物干质量和蛋白增长,同时可作为沼液深度处理的预处理手段。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范士琦 郭慧 张倩 王果 杜春莹 薛洋 李云
为研究宰杀后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在不同环境温度下冰藏过程的品质变化和保鲜时间,测定了不同环境温度冰藏黄颡鱼肌肉的质构指标、pH、硫代巴比妥酸(TBA)、高铁肌红蛋白(MetMb)、挥发性盐基氮(TVB-N)、营养成分(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的含量,并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了黄颡鱼肌肉微生物菌群的变化。结果显示:15、27、33℃温度下冰藏黄颡鱼肌肉各质构指标均随时间延长而下降。各温度组TBA、TVB-N和MetMb含量随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三组的TVB-N和MetMb含量在12 h冰藏期间均没有超过国家标准限值,15℃组TVB-N含量始终处于一级鲜度标准。各温度组肌肉营养成分中粗脂肪、粗灰分和水分含量随冰藏时间延长而有所下降。微生物组分析表明在冰藏期间,三个温度组的黄颡鱼肌肉均未产生有害病原菌微生物。研究表明,宰杀后的黄颡鱼33℃时冰藏保鲜时长为4 h, 27℃时冰藏保鲜时长为6 h, 15℃时冰藏保鲜时长可达12 h。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学兵 乔娟 李谷成
文章在测算16个主产省生猪污染排放量的基础上,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构建Malmquist-Luen berger生产率指数,分析了环境约束下中国2001~2011年大规模猪场生产率增长及其成分。实证结果表明:环境约束对中国大规模猪场生产率测度有一定的影响,环境约束下的全要素生产率主要受技术进步率影响,技术效率变化较为平缓;相比沿海优势区和东北优势区,西南优势区和中部优势区在环境技术效率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玉梅 乔娟
利用针对北京郊区的244个养猪场(户)的调查数据,运用计划行为理论,选取Logit模型分析养猪场(户)环境治理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养猪场(户)整体的环境保护意识较弱、信息获取能力有限;政府补贴对养猪场(户)的环境治理行为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在环境治理方面,规模化养殖场优于小规模养殖户。提出:政府应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加强相关培训,加大对环境治理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建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萌 沈祥成 郭熙保 何慧芹 齐振宏 邬兰娅
我国A猪场环境污染事件引发了公众对养猪业"畜产公害"问题的广泛关注和深度思考。文章基于A猪场环境污染事件,分析了A猪场环境污染事件发生的背景、危害及原因;探索了养猪业生态环境价值补偿的框架及基本环节;提出了进行养猪业生态环境价值补偿的对策措施:确立养猪业生态环境价值补偿的主体;加快制定生态环境价值补偿标准;采用多种形式的生态补偿模式;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有选择性的补偿方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萌 沈祥成 郭熙保 何慧芹 齐振宏 邬兰娅
我国A猪场环境污染事件引发了公众对养猪业"畜产公害"问题的广泛关注和深度思考。文章基于A猪场环境污染事件,分析了A猪场环境污染事件发生的背景、危害及原因;探索了养猪业生态环境价值补偿的框架及基本环节;提出了进行养猪业生态环境价值补偿的对策措施:确立养猪业生态环境价值补偿的主体;加快制定生态环境价值补偿标准;采用多种形式的生态补偿模式;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有选择性的补偿方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邬振江 颜成 杨德坤 梁剑茹 王电站 周立祥
[目的]本文通过现场调研代表性餐厨垃圾处理厂沼液处理工艺的生化效果,为已建成或待建的餐厨垃圾处理厂沼液达标处理工艺的选择或优化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河北省某大型餐厨垃圾处理厂沼液净化工艺"二相固液分离→气浮→混凝沉淀→生化处理→膜处理"为对象,通过测定该系统各单元出水水质指标,分析现行处理工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工艺改进建议。[结果]该餐厨沼液是一种高悬浮固体(SS)(26 400 mg·L~(-1))、高化学需氧量(COD)(29 440 mg·L~(-1))、高氨氮(3 512 mg·L~(-1))、高磷(433 mg·L~(-1))和高盐分(14 100 mg·L~(-1))的有机废水,由于其高浓度的污染负荷(特别是SS与NH~+_4-N)使现行工艺各单元对污染物(NH~+_4-N、TN、COD)的消减效果均很差,经过常规物化与生化处理后,NH~+_4-N、COD、TN、总磷(TP)和SS累积去除率分别为74.5%、89.5%、67.7%、97.7%和97.1%,其最终出水含量分别是895、3 100、1 246、9.89和760 mg·L~(-1),分别是设计出水标准的29.8、10.3、17.8、2.0和3.3倍,色度高达200(呈红褐色)。[结论]该工艺因生化单元内微生物活性极低甚至丧失活性,基本没有发挥正常降解COD和脱氮除磷的作用。SS和氨氮等去除不理想导致生化池进水污染负荷较高,是生化效果差的主要原因。为提高现行工艺特别是生化单元的净化效果,需彻底去除进水SS和大幅降低NH~+_4-N浓度,适当扩大生化池容积,提高沼液的可生化性,恢复生化池菌密度及活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蕊 须晖 马健 李天来
针对湿帘风机温室试验对通过湿帘后空气温度测量困难的问题,设计屏蔽送风式、屏蔽非送风式和非屏蔽式3种测量方法,通过试验对3种测量方式的准确性及误差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屏蔽非送风式的测量结果受湿帘液滴附着影响较小,测量结果准确可靠;屏蔽送风式测量值较真实值小,误差范围为0.1~3.2℃;非屏蔽式测量方式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误差范围-2.7~3.9℃,波动范围较大。
关键词:
温室 湿帘风机 温度 测量方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淑兰 吴晓芙 胡曰利 邓光联
研究了基于3种饲料植物空心菜、水稻和水葫芦处理体系中猪场厌氧废液的pH值变化规律以及其与其它水质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植物生长,各处理体系中废水pH值总体呈下降趋势,在处理第15天时,空心菜和水稻处理体系中废水pH值从起初8.22降至约为7,水葫芦处理体系中pH值则降为5;随着处理时间增加,pH值变化量增大,COD、NH4+-N、TN、TP去除率也在提高.
关键词:
环境科学 猪场废水 pH值 饲料植物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万灵 韩鲁佳 王唯涌
以水为提取溶剂,对热絮凝法提取苜蓿中叶蛋白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分别考察了加水倍量、打浆时间、苜蓿汁液pH、保温时间和温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对工艺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保温10 min蛋白提取率达24.4%;随着苜蓿汁液pH的增大,叶蛋白中蛋白提取率和质量分数总体上呈下降趋势:pH为3时提取率最高,为23.3%,pH为6(原浆)时质量分数最高,为61.5%;pH对叶蛋白中叶黄素质量分数有显著影响,pH为6时叶黄素质量分数最高,为1 022.1μg/g,碱性时次之,酸性最小。综合考虑的优化工艺参数为:温度90℃、pH6、打浆时间3 min、加水倍量2.5...
关键词:
叶蛋白 叶黄素 苜蓿 提取工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