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15)
- 2023(7284)
- 2022(6627)
- 2021(6003)
- 2020(5482)
- 2019(12739)
- 2018(12539)
- 2017(24385)
- 2016(13655)
- 2015(15532)
- 2014(15763)
- 2013(15738)
- 2012(15248)
- 2011(13855)
- 2010(13906)
- 2009(13224)
- 2008(13240)
- 2007(12180)
- 2006(10542)
- 2005(9462)
- 学科
- 济(59222)
- 经济(59158)
- 管理(38557)
- 业(35870)
- 方法(30114)
- 企(28680)
- 企业(28680)
- 数学(26929)
- 数学方法(26691)
- 学(15837)
- 农(15464)
- 财(15456)
- 中国(13796)
- 环境(12831)
- 地方(12116)
- 贸(10864)
- 贸易(10861)
- 易(10546)
- 业经(10329)
- 农业(10146)
- 制(10005)
- 务(9544)
- 财务(9530)
- 财务管理(9502)
- 划(9262)
- 和(9175)
- 企业财务(9017)
- 融(8078)
- 金融(8075)
- 银(8067)
- 机构
- 大学(208025)
- 学院(205620)
- 济(83009)
- 经济(81256)
- 研究(76215)
- 管理(73483)
- 理学(63393)
- 理学院(62627)
- 管理学(61370)
- 管理学院(61035)
- 中国(55060)
- 科学(51637)
- 农(48863)
- 京(44953)
- 所(42474)
- 农业(39682)
- 研究所(39128)
- 业大(38464)
- 财(36792)
- 中心(34293)
- 江(32048)
- 财经(29445)
- 北京(28033)
- 经(26676)
- 院(26543)
- 经济学(26090)
- 范(25803)
- 农业大学(25685)
- 师范(25376)
- 省(25261)
- 基金
- 项目(139292)
- 科学(106173)
- 基金(99824)
- 研究(92394)
- 家(91516)
- 国家(90823)
- 科学基金(74080)
- 社会(56831)
- 省(55377)
- 社会科(53709)
- 社会科学(53686)
- 基金项目(52961)
- 自然(51159)
- 自然科(49915)
- 自然科学(49891)
- 自然科学基金(49001)
- 划(47729)
- 教育(42433)
- 资助(42401)
- 编号(35953)
- 重点(32820)
- 部(30612)
- 发(30571)
- 计划(29695)
- 成果(29258)
- 创(28279)
- 科研(28129)
- 科技(26831)
- 创新(26660)
- 课题(25725)
共检索到2998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姚晓云 李清 刘进 姜树坤 杨生龙 王嘉宇 徐正进
【目的】水稻株高和穗长是影响水稻产量的2个重要因素,选育长穗大粒和株高适中的品种将对水稻的增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株高和穗长进行多环境QTL分析,鉴定稳定表达的株高和穗长的主效QTL,增加对株高和穗长遗传行为的了解,为水稻株型育种提供参考。【方法】首先,以辽宁省超级粳稻品种沈农265和云南省的地方粳稻品种丽江新团黑谷杂交衍生的粳-粳交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lines,RILs)群体为试验材料,采用QTL Ici Mapping v3.0软件基于完备复合区间作图法在多环境条件下(沈阳,2011;海南,2012年;沈阳,2013年)对株高和穗长进行QTL分析;其次,基...
关键词:
水稻 株高 穗长 数量性状基因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姚晓云 范淑秀 邹国兴 吴延寿 陈春莲 熊运华 刘进 王嘉宇 徐正进
为了揭示不同氮素环境下株高和叶片性状的分子遗传基础,鉴定新的环境钝感的主效QTL。以丰锦和中优早8杂交衍生的籼粳交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为试验材料,在不同氮素水平下对株高和叶片性状进行QTL分析。不同施氮水平双亲的株高和叶片性状存在明显变化,中优早8对氮素响应程度明显高于丰锦,不同施氮水平株高和叶片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力。共检测到38个相关性状的QTL,分布于10条染色体上的17个染色体区域,仅9个QTL在不同供氮水平下稳定表达,氮素水平差值性状相关QTL主要分布在第7,8,11号染色体上。检测到2个新的环境钝感的主效QTL簇qPHLW7和qFLWA10,位于第7染色体的多效性QTL簇qPHLW7,具有明显的调控株高、叶长和叶宽的功能;位于第10染色体上的主效QTL簇qFLWA10参与调控剑叶宽和剑叶面积,具有明显的延伸叶片宽度和面积的功能。共检测到23对互作QTL,上位性互作是调控株高和叶片性状的重要遗传组成,且主效QTL参与上位性互作效应。检测到9个环境钝感表达的主效QTL,其中主效QTL簇qPHLW7和qFLWA10是调控叶片和株高性状的2个关键染色体区域,相关研究为后续探究奠定了基础。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文俊 王令强 何予卿
利用一个共同亲本构建的2个重组自交系群体对控制水稻株高和抽穗期进行基因定位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个群体共定位到11个控制抽穗期的数量性状位点(QTLs)和11个株高QTLs。控制抽穗期的主效QTL在珍汕97/南洋占群体内位于第7染色体RM500-RM445标记之间;在珍汕97/德陇208群体内定位于第7染色体RMRG4499-RM445标记之间。而控制株高的主效QTL在2个群体中分别定位于第1染色体RM472-RM104之间和第7染色体MRG4499-RM445之间。比较定位结果发现,抽穗期主效QTL在2个群体内都被定位于第7染色体中部位置并且有共同标记RM445,很有可能是同一个基因。说明...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范桂枝 蔡庆生 王春明 万建民 朱建国
【目的】了解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水稻穗部性状遗传表达的影响,为今后合理筛选育种材料提供依据。【方法】以粳稻Asominori与籼稻IR24所衍生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s)为材料,在已构建的染色体置换系遗传图谱的基础上,对比分析水稻穗部性状在FACE(约570μmolCO_2·mol-1)和正常大气CO_2浓度(约370μmolCO_2·mol-1)下的变化及其LOD≥3.0时的数量性状位点(QTL)。【结果】FACE下,Asominori和IR24的穗长、一次枝梗数、每穗总粒数、瘪粒数、结实率和着粒密度的表型值均高于对照;而Asominori和IR24所衍生的CSSLs的穗部性状对CO...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金波 徐波 李建红 李健 刘艳 周振玲 杨波 迟铭 宋兆强 卢百关 方兆伟 王宝祥 徐大勇
为探明杂交水稻株高和每穗颖花数的遗传规律,以2个大穗高秆籼稻恢复系WHR2和DSBao、1个矮秆籼稻恢复系矮93为试验材料,配制2个杂交组合WHR2×矮93、DSBao×矮93,由此产生的P_1、P_2、F_1、B_1、B_2和F_2 6个世代群体,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株高和每穗颖花数2个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和每穗颖花数性状的遗传模型均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根据遗传模型,对模型中成分分布进行拟合,真实地再现性状的次数分布规律。同时发现,2个性状
关键词:
水稻 株高 每穗颖花数 遗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洛淼 孙健 赵宏伟 王敬国 刘化龙 邹德堂
【目的】水稻抽穗期、结实率、千粒重和单株粒重跟产量密切相关,且受低温影响较大。在冷水胁迫下检测控制水稻抽穗期、结实率、千粒重和单株粒重的QTL,为水稻孕穗期耐冷遗传机制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粳稻优质品种东农422和耐冷品种空育131为亲本构建的190个重组自交系解析表型变异,构建了覆盖12条染色体,155个SSR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连续3年在水稻孕穗期进行冷水灌溉处理,考察始穗期、齐穗期、结实率、千粒重和单株粒重5个性状,利用SPSS18.0和GGEbiPLoT进行表型分析,利用QTLnETwoRk2.0,采用逐步联合分析法定位和性状相关的QTL,用超几何函数评价QTL间的相...
关键词:
水稻 冷水胁迫 抽穗期 产量性状 QTL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韩龙植 乔永利 张三元 曹桂兰 叶昌荣 徐福荣 戴陆园 芮钟斗 高熙宗
以籼粳交密阳23/吉冷1号200个F2:3家系作为作图群体,在北京(正常生长环境)、昆明(自然低温胁迫)、公主岭(冷水胁迫)、韩国春川(正常生长环境和冷水胁迫)等5种不同生长环境下进行了水稻秆长、穗长、穗粒数和穗抽出度等主要农艺性状的异地鉴定,并利用SSR标记进行了上述农艺性状的QTL分析。检测结果表明,5种不同环境下检测到与上述农艺性状相关的QTL共44个,分布于除第9染色体外的11条染色体上。qCL1a、qCL1b、qCL5a、qCL6b、qPL1a、qPL3a、qPL6b、qPL6c、qPL7b、qSP8b、qSP1c、qSP11a、qSP12和qPE1至少在2种不同生长环境下均检测到,...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贾小丽 苗利国 林红梅 林文雄
利用由穗型差异大的水稻品种密阳46和FJCD建立的一个包含130个株系的F10重组自交系,测定其在福建武夷山和莆田环境下的粒宽,并进行QTL定位和互作研究.结果表明,10个加性QTL和4个位点存在显著的加性×环境互作效应以及1对加加上位性效应.QTL定位分析获得的10个加性QTL,位于2、5、6、7号染色体,对表型变异贡献率为0.44%-20.49%,其中qGW-5-2和qGW-6-9单个QTL贡献率分别达14.99%和20.49%.环境互作分析获得4个GE互作位点,分布在水稻5、6、7号染色体上,均为微效QTL.在莆田环境下,与粒宽相关的1对QTL存在加加上位性效应,且对表型变异贡献率达33...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姜树坤 黄成 徐正进 陈温福
【目的】通过比较控制株高及其构成因素的QTL与赤霉素和油菜素内酯合成及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的关系,为明确株高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沈农265和丽江新团黑谷杂交构建的粳-粳交重组自交系为作图群体,对水稻株高及其构成因素进行QTL定位,并与控制赤霉素和油菜素内酯合成及信号转导的相关基因进行比对分析。【结果】RILs群体的株高及各个构成因素均呈正态分布。株高与各构成因素间呈正相关。相邻的构成因素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而相距较远的构成因素间的相关性减弱甚至负相关,进一步分析表明,株高主要受倒1和倒4节间长度的影响。共检测到21个控制株高及其构成因素的QTL,分布在第1、2、3、5、6、7、...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春元 范淑秀 刘进 朱琳 杨绮文 刘丹 马殿荣 王嘉宇
穗部性状与水稻品种的丰产潜力密切相关,而抽穗期是决定水稻品种能否在一个地区种植的决定因素,了解穗部性状和抽穗期的遗传基础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对水稻高产育种具有重要意义。以粳稻笹锦和籼稻北陆129杂交、回交衍生的回交重组自交系(BILs)群体为试验材料,对抽穗期和穗部相关性状进行QTL分析。结果表明,抽穗期和穗粒数在亲本间存在显著的差异,且抽穗期与结实率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检测到8个控制抽穗期的QTL,其中qHD3、qHD7和qHD8在2年中都被检测到,贡献率介于7.03%27.48%之间,具有较强的延长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索艺宁 张春可 于乔乔 张恩源 谢冬微 冷月 王亮 孙健
在盐、碱胁迫条件下,分析水稻苗期的根数和根长并定位其QTL位点,为水稻的耐盐性和耐碱性的遗传机制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基础。以盐碱敏感水稻品种东农425与强耐盐碱水稻品种长白10为亲本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IL)为作图群体,在盐胁迫140 mmol/L的NaCl和碱胁迫0. 15%Na_2CO_3的处理条件下,以正常浇灌为对照,进行水稻苗期时根数和根长的测定,利用QTL IciMapping v3. 3软件的完备区间作图法(ICIM)分别对盐、碱胁迫和对照条件下水稻的根数和根长进行QTL分析。检测到18个加性效应QTL,在第1,2,3,4,5,7,8,9和10染色体上,LOD值为2. 01~3. 35,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6. 02%~20. 06%。自然条件下,检测到4个与根数相关的QTL,qNRN7-2贡献率最大,为12. 46%,未检测到根长相关的QTL。在盐胁迫下,共检测到5个与根长、根数相关的QTL,qSRN3的贡献率最大,为20. 06%。在碱胁迫下,共检测到与根数和根长相关的3个QTL,qARN2的贡献率为12. 99%; qARL3和qARL5的贡献率分别为7. 04%和8. 88%。共检测到4个自然条件与盐胁迫差值的根数和根长相关的QTL,其中,qNSRN8-2和qN-SRL1贡献率较大,分别为14. 01%和14. 12%。在自然条件与碱胁迫的差值条件下,共检测到2个与根长、根数相关的QTL,分布在3,10号染色体上;检测到1个与根数相关的QTL,位于3号染色体上的qN-ARN3,贡献率为6. 02%;检测到1个与根长相关的QTL,位于10号染色体上的qN-ARL10,贡献率为7. 45%。在盐胁迫和碱胁迫条件下,水稻苗期的根数和根长都受到明显影响,相对于盐胁迫,水稻对碱胁迫更为敏感。
关键词:
水稻 盐胁迫 碱胁迫 根数 根长 QTL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雪仁 梁康迳 林文雄 陈志雄 梁义元 郭玉春 李亚娟
采用数量性状的加性—显性发育遗传模型分析了按 NC 交配设计的两套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株高的发育遗传规律 .结果表明 ,株高在不同发育阶段均受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的共同控制 ,分蘖期以加性效应为主 ,抽穗期以显性效应为主 .随着发育进程的推进 ,抽穗期的杂种优势最强 .另外 ,株高在整个发育时期易受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 ,该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株高性状的表现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孔会利 刘文俊 王令强 高冠军 何予卿
利用珍汕97B与南阳占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s)构建了以珍汕97B为背景的近等基因系(near isogenic line,NILs)BC3F2,通过对其320株随机分离小群体的研究,发现Qph1同时具有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其可解释的遗传变异达71.28%,局部QTL连锁分析把该QTL定位于2.1cM、180.2kb的RM6333-RM11961区间内;进一步发展6 000株大群体,筛选出230株极端隐性重组单株,利用重叠作图法将Qph1进一步精细定位于距离约为90kb的SSR标记SHL4和InDel(Insertl Deletion)标记HL13...
关键词:
水稻 株高 QTL 近等基因系 精细定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振华 郭梁 朱玉君 樊叶杨 庄杰云
【目的】通过分析控制不同定位群体水稻抽穗期、株高和产量性状表现的QTL,挖掘同时控制株高与产量性状且对抽穗期影响小的QTL区间,为水稻高产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杂交稻恢复系密阳46作为共同父本,分别与保持系协青早B和珍汕97B配组,构建2个籼籼交重组自交系群体,在同一地点多年种植,对不同群体抽穗期和株高相关的QTL定位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共定位到12个抽穗期QTL和11个株高QTL,其中2个抽穗期QTL在2个群体中都能检测到,分别位于第6染色体短臂和第7染色体长臂近着丝粒区域。通过与前期相同群体产量性状QTL定位结果比较,发现6个多效性区间,其中,1个同时控制抽穗期、株高和产量性状,3个同...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何坤辉 常立国 崔婷婷 渠建洲 郭东伟 徐淑兔 张兴华 张仁和 薛吉全 刘建超
【目的】通过对玉米株高和穗位高进行多环境的QTL分析,寻找能够稳定表达的株高和穗位高主效QTL,以为玉米理想株型的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优良玉米自交系许178×K12衍生的150个F7代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s)群体为试验材料。首先,从maize Gdb中选取495个ssr标记进行亲本间多态性筛选,利用具有多态性的标记进行群体基因型分析,使用map maKer V3.0软件划分标记的连锁群并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其次,采用ici mappinG V4.0软件的完备区间作图法(incLusiVe composiTe inTerVaL mappi...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