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8)
2023(1417)
2022(1349)
2021(1164)
2020(1132)
2019(2396)
2018(2412)
2017(4010)
2016(2806)
2015(3039)
2014(2998)
2013(2956)
2012(2922)
2011(2713)
2010(2729)
2009(2441)
2008(2525)
2007(2343)
2006(1943)
2005(1776)
作者
(11672)
(10026)
(9901)
(9411)
(6308)
(5138)
(4433)
(4283)
(3814)
(3644)
(3620)
(3480)
(3477)
(3342)
(3338)
(3249)
(3140)
(2978)
(2928)
(2866)
(2836)
(2542)
(2497)
(2476)
(2457)
(2450)
(2370)
(2319)
(2302)
(2204)
学科
(4413)
经济(4410)
(4151)
管理(3971)
(3946)
(2721)
(2586)
企业(2586)
(1965)
(1909)
玉米(1891)
(1745)
中国(1741)
农业(1733)
玉蜀黍(1732)
(1732)
蜀黍(1732)
方法(1725)
水产(1656)
(1652)
贸易(1652)
(1611)
动物(1406)
数学(1397)
数学方法(1363)
(1311)
(1247)
动物学(1245)
地方(1223)
(1182)
机构
学院(39159)
大学(38237)
(20422)
研究(19865)
科学(17346)
农业(16940)
(13562)
业大(13232)
研究所(12881)
中国(12277)
农业大学(10537)
(9917)
(9886)
(9173)
(9121)
实验(8756)
(8697)
管理(8632)
实验室(8394)
经济(8308)
中心(8251)
科学院(8085)
重点(8001)
技术(7490)
理学(7198)
理学院(7003)
(6881)
(6682)
管理学(6626)
管理学院(6577)
基金
项目(30233)
(20786)
国家(20613)
科学(19946)
基金(18633)
研究(15353)
(13993)
科学基金(13939)
(12523)
自然(11740)
自然科(11441)
自然科学(11431)
自然科学基金(11208)
科技(10780)
计划(9984)
基金项目(9756)
(8745)
资助(8295)
重点(7883)
专项(7815)
(7781)
(7260)
教育(6875)
农业(6742)
科研(6487)
社会(6463)
技术(6374)
(6294)
创新(5992)
社会科(5940)
期刊
(19191)
学报(18326)
农业(13192)
科学(11990)
大学(11270)
学学(10985)
(9837)
经济(9837)
中国(9768)
(7862)
研究(7512)
业大(5953)
农业大学(5141)
中国农业(4229)
(4073)
教育(3997)
林业(3959)
自然(3505)
科技(3298)
自然科(3225)
自然科学(3225)
管理(2913)
农业科学(2741)
西南(2735)
农学(2697)
华北(2697)
科技大(2668)
科技大学(2668)
农林(2553)
(2553)
共检索到577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敏  周艳明  刘祥久  王金君  
采用8个典型玉米自交系及其组配的28个双列杂交组合(不含反交)为试材,对玉米自交系品质性状的遗传特性与产量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分含量、淀粉含量的狭义遗传力与广义遗传力差异较小,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影响,可以在早代进行表型混合选择;而蛋白质含量受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共同影响,其狭义遗传力与广义遗传力差异较大,以晚世代选择为好。各品质性状与产量均呈负相关,在同一组合中同时提高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和油分含量非常困难,选育专用型品种的育种策略是品质育种的有效途径。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宇  于海秋  李兴涛  依兵  蒋春姬  王晓磊  曹敏建  
以耐低钾玉米自交系90-21-3和低钾敏感玉米自交系D937及其F1、F2、BC1、BC2群体为试验材料,采用天然低钾大田种植,对玉米耐低钾的主要根系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总根长和根表面积的遗传率较高,其狭义遗传力分别为63.05%和44.47%,两性状均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存在主效基因作用。根体积、根平均直径、根干重和根含钾量的遗传率均较低,受环境影响较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汪燕芬  张培高  焦兰  田俊明  徐春霞  龙明丽  付思明  陈洪梅  
本研究选取7个热带、亚热带玉米自交系和5个改良后的温带玉米自交系采用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Ⅳ进行完全双列杂交组配,共配制66个杂交组合。以大面积推广杂交种云瑞6号为对照,对供试自交系不同性状进行配合力和对照优势等分析。结果表明改良后的温带玉米自交系YML582、YML5986和热带、亚热带玉米自交系CML166、YML46单株产量配合力高、综合性状优良,用它们作亲本较易组配出综合性状优良的杂交组合,育种潜力较大;杂交组合YML5986×YML46、YML1216×YML46、YML1071×CML486、YML1071×YML5986、YML582×YML46,综合性状优良,可作为苗头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江民  肖植文  李勃  伏成秀  张建华  刘艳芳  
文章通过对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自育与外引29个玉米自交系主要数量性状进行主成分和遗传距离分析,将参试自交系划分为8个类群,研究表明遗传距离能真实的反映出本院自育外引系的真实的遗传差异,为亲本的选配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按遗传距离等因素筛选出了6个自交系,供进一步育种使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邹成林  谭华  黄开健  黄爱花  翟瑞宁  莫润秀  韦新兴  杨萌  吕巨智  黄艳芬  
【目的】分析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玉米自交系和广西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和遗传效应,为广西合理利用热带玉米种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4个广西骨干玉米自交系SP221、先21A、桂39722和桂兆18421为测验种,采用NCII遗传交配设计,对24个热带玉米自交系(12个CIMMYT引进系和12个广西自选系)的10个农艺性状(株高、穗长、穗粗、穗行数、穗位高、行粒数、秃尖、百粒重、出籽率和单株产量)进行配合力测定和遗传效应分析,评价各自交系的利用潜力。【结果】在24个热带玉米自交系中,DTMA-191和QP103各农艺性状的GCA表现优良,杂交组合中SP221×D13032、先21A×CML460和先21A×D11231株高、穗长、穗粗、穗位高、行粒数、秃尖、百粒重、出籽率和单株产量的SCA表现优良。与12个CIMMYT玉米自交系各农艺性状的平均GCA相比,12个广西玉米自交系的秃尖表现较差,穗位高和百粒重表现较好。在所配制组合各农艺性状的SCA中,广西玉米自交系对提高单株产量和抑制秃尖具有明显优势,CIMMYT玉米自交系在降低穗位高和提高百粒重方面表现较好。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28个玉米自交系穗位高和秃尖的狭义遗传力分别为54.01%和52.46%,其他农艺性状的狭义遗传力均小于50.00%。【结论】玉米自交系DTMA-191和QP103各主要农艺性状综合表现优良,可作为重点利用自交系;杂交组合SP221×D13032、先21A×CML460和先21A×D11231的多数性状综合表现较好,可用于开展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在育种实践中,提高单株产量和改良秃尖应侧重利用广西玉米自交系,降低穗位高和提高百粒重应侧重利用CIMMYT玉米自交系。在热带玉米育种过程中穗位高和秃尖应进行早代选择,株高、穗长、穗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出籽率和单株产量应进行晚代选择。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高世斌  荣廷昭  李晚忱  潘光堂  
以3个新近选育和16个生产上常用骨干系总计19个玉米自交系为材料,比较它们在数量性状和AFLPs上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表型数量性状与AFLPs数据的两种聚类结果都与自交系系谱有较好的一致性,且AFLP的吻合程度较高,两种聚类结果都一致把19个自交系所组配的生产推广优势组合的双亲分在不同的组或亚组;其中新选系中的21-ES、A318与其他骨干系在数量性状与AFLPs上有较大差异,被单独聚为一类;各自交系间的数量性状和AFLPs的遗传距离与其F1的中亲优势值呈正相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施关正  赵致  张卫星  袁玉清  
在抗旱防雨棚内采用盆栽试验,设置正常供水和中度干旱胁迫对5个玉米自交系的11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正常供水环境下,玉米自交系的单穗粒重与功能叶叶面积、行粒数、穗长之间的遗传相关关系达到极显著水平,行粒数与单穗粒重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其次是功能叶叶面积;中度干旱胁迫环境下,玉米自交系的单穗粒重与功能叶叶面积之间的遗传相关关系达到极显著水平,与株高、行粒数之间达到显著水平,其中穗位高与单穗粒重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其次为功能叶叶面积、百粒重、行粒数。在育种实践中,加强对功能叶叶面积、行粒数等农艺性状的选择易获得高产优良自交系,在抗旱育种方面,除对这两个性状的选择外,还...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亚勤  杨华  邱正高  祁志云  袁亮  
利用14×10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NCⅡ),对24个玉米自交系的株高、穗位高等10个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和遗传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24个自交系中,09HN058、09HN074、09HN068、09HN071、09HN069、09HN075、09HN054、09HN072、09HN055、09HN056、09HN062、09HN061、09HN053、09HN063的产量GCA效应较高,是组配强优势杂交组合的优良自交系;09HN051×09HN074、09HN056×09HN071、09HN060×09HN069和09HN052×09HN068...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向道权  黄烈健  曹永国  戴景瑞  
利用主基因 -多基因遗传模型 ,以玉米杂交组合农大 3138的P1,P2 ,F1和F2∶3 家系为材料 ,联合分析了玉米产量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 :穗长、穗粗、穗重和单株粒重是由多基因模型控制 ;行粒数和千粒重检测到 1对完全显性主基因 ,穗行数和秃顶长存在 2对主效基因 ,而且穗行数的 2对主效基因之间存在互作效应。同时对不同方法计算出来的遗传率作了比较 ,认为存在主效基因的性状遗传率偏低的原因是由于基因的显性作用所致。讨论了不同产量性状的育种对策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孟昭东  张发军  丁照华  孙琦  汪黎明  郭庆法  王洪刚  
【目的】采用秃尖与不秃尖两种结实类型的育种材料分析玉米果穗秃尖性状的遗传特点。【方法】试验以不秃尖类型自交系lx01-3和秃尖类型自交系wx04-1及其F1、F2、BC1、BC2群体为试验材料,采用低密度种植以促进植株个体发育,分析各世代群体的果穗秃尖表现。【结果】F1代植株的果穗均为秃尖类型。果穗秃尖与不秃尖类型的分离比例在F2群体中为12.78﹕1,在BC1群体中为2.75﹕1。经卡方测验,符合2对基因间存在重叠作用的遗传特点。SPSS分析表明,F2群体中秃尖类型果穗的秃尖长度性状分布曲线呈明显的偏态分布。【结论】(1)结实类型是由2对存在重叠作用的基因所控制的质量性状。秃尖类型对不秃尖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岭  崔绍平  徐有  张动敏  
由8个亲本组成1/2P(P+1)双列杂交试验,采用Hayman等人的双列分析法,对叶长、叶宽、叶面积、叶角、叶向值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除叶面积存在显著的上位性效应外,其余4性状均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叶角、叶向值以加性效应为主;叶长、叶宽、叶面积显性效应起主要作用。叶角、叶向值以低值为部分显性,叶长、叶面积以高值为超显性。叶角的狭义遗传力较高。在88.7%左右,叶面积最低,为32.7%左右。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丰光  李妍妍  景希强  于兵  于洪波  卢秉生  王秀凤  姚永祥  
以2个株型不同的玉米自交系自330和PH4CV构成的6世代群体为材料,目测计数玉米不同群体雄穗分枝数量。通过P1、P2、F1、F2、B1和B2共6个世代联合分析法,以玉米雄穗分枝数为性状,研究控制玉米雄穗分枝性状的基因遗传分离规律。结果表明:该性状在F2分离世代群体呈双峰分布,B1和B2群体分离世代呈多峰分布,说明玉米雄穗分枝性状遗传为多基因数量性状控制,且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即C模型)。显性效应起主要作用,多基因遗传力较高,在74.83%~80.42%之间,若选择雄穗分枝较少的自交系必须从基础材料入手。这一研究结果为玉米雄穗分枝选择提供方法和理论依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白琪林  陈绍江  苏书文  高合明  郭新林  
以7份具有不同雄穗性状的玉米自交系为材料,采用Griffing方法4的双列杂交,估算了玉米雄穗主轴长度、分枝数、平均分枝长度、小穗着生密度和每穗小穗数5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和相应的遗传参数,并进行了性状间一般配合力相关分析。结果表明:5个雄穗性状一般配合力明显高于特殊配合力,基因累加效应占遗传主导地位;5个性状的h2B(%)分别为80 72,82 96,85 13,84 211,61 10;h2N(%)分别为60 92,66 11,44 62,67 20,38 96。性状间一般配合力效应相关分析发现,分枝数、小穗着生密度与每穗小穗数间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r=0 9347 ,r...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丰光  于兵  李妍妍  白向历  陈增齐  姚永祥  景希强  
以两个轴色不同的玉米自交系自330和PH4CV构成的六世代群体为材料,采用目测法将穗轴颜色分级,通过P1、P2、F1、F2、B1和B2六个世代联合分析法,研究控制玉米轴色性状的基因分离规律。结果表明,该性状在B1和F2群体轴色数值频率表现为W型分布,B2群体数值频率表现为偏正态分布,说明玉米轴色性状遗传为少数主基因控制,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两对主基因遗传模型(即B-1模型);两个主基因加性效应值分别为0.72和-0.82,说明育种值较高;显性效应值分别为0.745和0.13,说明基因a对基因b表现为显性效应;在上位性中,两对基因显性×显性效应值为-0.715,说明互作效应明显,显性效应起主要...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向春阳  杜锦  韩芸  孟宪刚  刘均革  
对适于饲用的高油玉米新组合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分析,有利于饲用高油玉米新品种的选育。试验于2007~2008年在天津市静海县良种场进行,利用NCⅡ设计,对25个杂交组合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一般配合力方差大小依次为:穗粗、单株鲜重、株高、穗行数、百粒重、穗位高、籽粒含油率、单株粒重、穗长和行粒数,特殊配合力方差大小依次为:行粒数、穗长、单株粒重、籽粒含油率、穗位高、百粒重、穗行数、株高、单株鲜重和穗粗。广义遗传率大小依次为:百粒重、穗长、单株粒重、单株鲜重、穗行数、穗位高、穗粗、籽粒含油率、行粒数和株高,狭义遗传率大小依次为:单株鲜重、百粒重、穗粗、穗行数、穗位高、单株粒重、穗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