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732)
- 2023(1801)
- 2022(1551)
- 2021(1488)
- 2020(1248)
- 2019(3061)
- 2018(2947)
- 2017(4842)
- 2016(2890)
- 2015(3274)
- 2014(3317)
- 2013(3364)
- 2012(3206)
- 2011(3005)
- 2010(2971)
- 2009(2683)
- 2008(2747)
- 2007(2432)
- 2006(2064)
- 2005(1916)
- 学科
- 济(10733)
- 经济(10728)
- 业(5440)
- 地方(5224)
- 管理(5054)
- 学(4170)
- 企(3871)
- 企业(3871)
- 方法(3654)
- 农(3594)
- 贸(3118)
- 贸易(3111)
- 易(3004)
- 数学(2940)
- 数学方法(2909)
- 农业(2596)
- 地方经济(2538)
- 业经(2382)
- 中国(2333)
- 环境(2228)
- 和(1937)
- 麦(1865)
- 生态(1826)
- 划(1666)
- 小麦(1621)
- 资源(1503)
- 壤(1455)
- 土壤(1450)
- 制(1429)
- 关系(1313)
- 机构
- 学院(44667)
- 大学(42968)
- 研究(21528)
- 农(18198)
- 科学(17666)
- 农业(14712)
- 济(13807)
- 中国(13684)
- 经济(13463)
- 所(13226)
- 管理(12735)
- 研究所(12513)
- 业大(12330)
- 理学(10716)
- 理学院(10504)
- 管理学(10171)
- 管理学院(10105)
- 京(9949)
- 农业大学(9204)
- 省(9106)
- 科学院(9080)
- 中心(8729)
- 业(8584)
- 室(8312)
- 实验(7855)
- 院(7547)
- 实验室(7527)
- 重点(7215)
- 江(6975)
- 资源(6518)
共检索到649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冉 杨蔚 任健 王文 许文花 田健帆 刘莉 马向丽
为筛选出适宜云南迪庆高寒牧区种植的优质青贮燕麦(Avena sativa)品种,本研究以11个饲用燕麦品种为材料,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普达措国家公园进行生育期观测、常规青贮,60 d后测定青贮发酵品质及营养成分,并对比青贮前后营养品质差异,以期为云南省西北部高寒地区饲草缺乏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结果表明:1) 11个燕麦品种在迪庆州高寒牧区均能完成生育期,最高干草产量可达17 060.93 kg·hm~(-2)。2)青贮料开罐后,感官评价总分均在16分以上;8个燕麦品种具有较好的发酵品质,以‘ESK’的乳酸含量最高(P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闫琦 张世挺 赵长明 刘培培 张娇娇 王跃华 魏海燕 王宪举 吕世奇 丁路明
为筛选高寒牧区产量高、营养价值高的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和袋装青贮方法,研究了3个本地菊芋品种(菊芋17号、菊芋47号、菊芋119号)的利用价值和青贮潜力。结果表明,1)品种间地上生物量、株高均差异极显著(P<0.01)。参试品种119号株高最高,地上生物量最大。2)品种间青贮pH和有机酸含量均呈极显著差异(P0.05);119号乙酸、丙酸含量最高,分别为0.71%、0.60%。3)品种间干物质(DM)、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灰分(Ash)、相对饲用价值(RFV)均差异显著(P0.05);119号NDF、ADF含量显著低于17号和47号(P<0.05);119号RFV为170.63,较17号、47号分别高出15.8%、17.6%。综合各品种干物质产量、相对饲用价值、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品质,菊芋119号作为青贮饲料在高寒地区具有较大的潜在推广利用价值。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崔雄雄 侯扶江 常生华 王召锋
在我国青藏高原高寒牧区,栽培草地种植主要以燕麦(Avena sativa)为主,但当地现有的品种产草量较低,缺乏高产优质的燕麦品种。为了进一步提高高寒牧区燕麦产量和品质,满足当地的生产需要,于2013-2016年期间从青海省引进燕麦新品种"林纳"在碌曲县进行试验种植,并和当地现有品种"陇燕1号"的农艺性状及营养价值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林纳"燕麦生育期短,成熟快;其鲜、干草产量显著高于当地现有燕麦品种"陇燕1号"(P0.05);而粗脂肪(EE)含量显著高于当地品种(P<0.05);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低于当地品种,其中,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差异显著(P<0.05)。总之,"林纳"燕麦的生产力和营养品质均优于当地品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可作为该地区乃至整个高寒牧区的优质燕麦品种推广种植。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肖雪君 周青平 陈有军 杜忠 柏晓玲 田莉华 彭先琴
播种量是保障牧草高产质优的一个重要方面,合理的播种量除取决于牧草品种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外,还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为探明适合川西北高寒牧区自然气候条件下林纳燕麦(Avena sativa cv.LENA)的最适播种量,本研究设置了120(A)、165(B)、210(C)、255(D)、300(E)和345kg·hm(-2)(F)共6个播种量,分析播种量对林纳燕麦生产性能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种量的增加,林纳燕麦物候期表现出了提前的趋势,在出苗期不明显,但在其它生育期较明显;播种量对燕麦的株高无显著影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刘彦培 薛世明 蔡明 张博琰 段佳鑫 侯洁琼 徐驰 匡崇义 吴梦霞 高月娥 袁福锦 张美艳
为挖掘迪庆藏族自治州冬春季饲草供给来源和探究适宜与青贮玉米(Zea mays)轮作的饲草种植模式,本研究在香格里拉小中甸地区开展了11个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ck)和3个黑麦(Secale cereale)品种的秋播引种试验。主要通过株高、产量、抗逆性和营养品质来评价供试小黑麦的生产表现。结果表明:1)供试小黑麦和黑麦品种在产量和抗逆性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P <0.05)。3)通过饲草产量、抗逆性和全株营养品质的综合评价,初步得出适合在迪庆高寒地区秋播种植的小黑麦品种有冀饲2号、优能、冀饲3号、甘农2号和中饲1048,可与夏播青贮玉米形成轮作体系。迪庆高海拔高寒地区秋播小黑麦可有效利用冬闲田,与夏播青贮玉米形成轮作体系,由原来的"一年一熟"种植模式转变成"二年三熟"的种植模式,为当地牦牛养殖的饲草全年均衡供应提供了优质饲草来源,缓解了迪庆高海拔高寒地区草畜矛盾。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婷 杨雪娇 张越利 王红俊 杨云贵
【目的】研究燕麦品种及其与全株玉米(Zea mays)质量比对混合青贮料营养成分及品质的影响,以筛选出青贮效果较好的燕麦品种及燕麦与玉米的最佳混合青贮模式。【方法】以3个燕麦品种白燕2号、白燕7号和白燕8号为研究对象,每个品种分别按燕麦与玉米鲜质量比0∶1,3∶7,5∶5,7∶3和1∶0混贮,共设置15个处理,常温贮存90d后开封,测定青贮饲料的营养成分和pH值、氨态氮(NH3-N)、挥发性脂肪酸(VAF)等指标。【结果】(1)白燕8号燕麦与玉米质量比为7∶3的处理粗蛋白(CP)、粗脂肪(EE)、粗灰分(CA)、无氮浸出物(NFE)含量较高,水分和粗纤维(CF)含量较低,因此青贮后的营养成分最...
关键词:
燕麦品种 混合比例 青贮品质 营养成分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彭先琴 周青平 刘文辉 魏小星 田莉华 陈有军 王沛
为筛选适宜在川西北地区种植的优良燕麦(Avena sativa)品种,对国内外6个燕麦品种(青海444、青引1号、林纳、定燕2号、讴歌、莫妮卡)的生育期、株高、茎粗、产草量、鲜干比、茎叶穗构成及营养成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除定燕2号外,其余5个燕麦品种均能完成生育期,其中青海444和青引1号生育期最短,分别为130和133d。供试燕麦的株高在81.53~90.54cm,品种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莫妮卡的茎粗最大,为4.35mm;青引1号最小,为3.32mm。林纳干草产量最高,达到10 448.52kg·hm-2;而青引1号最低,仅8 554.81kg·hm-2。青海444和青引1号鲜干比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5)。林纳的叶和穗重量占总干物质量的比例最高。林纳粗蛋白含量最高,为7.82%;定燕2号最低,为5.83%。青引1号粗脂肪含量最高,为2.93%;讴歌最低,为2.48%。粗灰分、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高的品种是青海444,分别为4.60%、35.57%和63.27%;含量最低的定燕2号则分别为3.76%、32.00%和54.47%。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品种林纳和莫妮卡最适宜在该区域推广种植。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史志强 裴亚斌 徐强 刘汉成 田新会 杜文华
通过研究甘农2号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ck ‘Gannong No. 2’)与3种箭筈豌豆(Vicia sativa)的最佳混播组分和混播比例,采取裂区设计,主区为混播组分,副区为混播比例。试验测定了3个箭筈豌豆(Vicia sativa)品种绿箭1号(‘Lvjian No.1’)、绿箭2号(‘Lvjian No.2’)、绿箭431 (‘Lvjian 431’)与甘农2号小黑麦在不同混播比例(0:100、20:80、30:70、40:60、50:50、60:40、70:30、80:20、100:0)下的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结果表明,混播组分间,绿箭431和甘农2号小黑麦混播时的干草产量较高,营养价值较好,综合评价值最高(0.941 6);混播比例间,50:50混播处理混播效果最佳。交互作用表明,绿箭431和甘农2号小黑麦以50:50的比例混播时干草产量最高(11.15 t·hm~(-2)),粗蛋白含量为13.25%,营养适中,综合评价值最高(0.832 1),混播效果最好。本研究为甘南高寒牧区禾–豆混播草的科学建植和管理,抗灾保畜、提升草地生产力和生态保障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梁新亮 王丽 谢云龙 李万宏 李发弟 乐祥鹏
本研究测定了在高寒地区舍饲条件下杜泊羊♂×湖羊♀(杜湖)、澳洲白羊♂×湖羊♀(澳湖)和特克塞尔羊♂×湖羊♀(特湖)3种不同杂交组合F1代羔羊早期生长性能,采用Gompertz模型和Logistic模型拟合了3种杂交组合F1代羔羊的早期生长过程,比较分析了3组杂交羔羊的生长观测值和模型估计值,进而评估其杂种优势。结果表明,两种模型拟合度(R2)都在0.980以上,Gompertz模型对生长拟合效果优于Logistic模型。杜湖和澳湖F1代的拐点日龄和拐点体重小于特湖组;杜湖F1、澳湖F11~3月龄公、母羔的累积生长极显著大于特湖F1公、母羔(P<0.01);特湖F1代从5月龄开始,公、母羔累积生长显著高于杜湖、澳湖F1代公、母羔(P<0.05),特湖F1代杂种优势显著。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公羊与湖羊杂交一代体重增长规律,为湖羊杂交一代在西北高寒牧区的科学饲养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雪雁 巴建军
牧民是牧区最基本的生产单元,其生产经营行为不仅影响着牧区经济发展,而且影响着牧区草地资源的利用状态。通过对甘南牧区牧民生产经营行为的调查,研究发现:(1)牧民的投资规模小、增长缓慢,且以生活性投资为主;(2)牧民的生产经营信息来源具有很大的局限性;(3)牧民生产、销售各自为营,缺乏合作;(4)牧民贫困程度严重,但对未来增收充满信心;(5)牧民更加期望用新增加的收入提高自身或子女素质和扩大生产。进一步的定量分析,发现牧民收入与牧民投资行为、生产行为高度相关,但与牧民市场交易行为弱相关。基于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牧民 生产经营行为 牧民收入 甘南牧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茹振钢 冯素伟 李淦
黄淮麦区是中国冬小麦的主产区和高产区,对中国小麦生产以及国家粮食安全起着重要作用。针对中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以及耕地资源非农化、耕地利用非粮化的发展现状,指出未来提高小麦总产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单产。要充分挖掘小麦高产潜力,培育高产品种是进一步提高单产的重要途径。文章根据黄淮麦区的生产条件及生态特点,分析不同时期高产品种产量结构的发展变化趋势,指出在大田条件下实现小麦高产潜力,千粒重与穗粒数并重是小麦新品种的发展方向。并从机械化生产对品种的要求出发,探讨了黄淮麦区小麦高产品种的高产空间与创育思路,提出进一步挖掘黄淮麦区小麦品种高产潜力的有效途径:(1)小麦高产潜力的实现,应重新认识和定位穗光...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肖燕子 辛晓平 徐丽君 孙林 王伟 周天荣 乌仁其其格
在燕麦(Avena sativa)青贮饲料中添加乳酸菌和纤维素酶添加剂,分析测定不同添加剂发酵60 d后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和化学成分,探索不同类型添加剂对呼伦贝尔地区燕麦青贮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乳酸菌添加剂处理组燕麦青贮饲料中乳酸含量最高,为6.78%,显著高于无添加对照(P <0.05)。研究结果表明,改善呼伦贝尔地区燕麦青贮饲料青贮品质的最佳添加剂为乳酸菌添加剂。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边多 李春 杨秀海 边巴次仁 李林
以藏西北高寒牧区为研究区域,综合利用NOAA、MODIS卫星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气象资料、社会统计资料并结合GIS技术,对藏西北高寒牧区的草地状况和退化机理作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藏西北高寒牧区草地覆盖度等级呈正态分布,且中等偏下略多,地表植被总体上比较稀疏;②2005年区域内的草地退化总面积为14.19×104km2,占区域天然草地总面积的39.64%,其中轻度退化面积最多,占退化总面积的65.96%,其次是中度和重度退化,分别占25.20%和8.84%;③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一是与近年来该区域的气候变化有关,二是草地超载率达到59.18%,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地退化和沙化现象也越来越严重,...
关键词:
草地退化 遥感监测 机理分析 高寒牧区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王录仓 李巍 王生荣
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乡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基础教育的载体--学校布局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合作市位于青藏高原的边缘,由于传统游牧经济和深厚藏传佛教文化的影响,致使人口和居民点具有高度的离散性,导致广大牧区中小学分布极不均匀,城乡之间、乡村之间教育发展差异大,办学条件有限,教师整体素质低。而牧区中小学整合必须密切结合城镇化建设、"异地搬迁工程"、"游牧民定居工程"和人口分布与变化趋势,按照"合理化、规模化、效益化"的思路,分步实施,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促进新增教育资源向城区和乡所在地集中。
关键词:
牧区 中小学整合 甘南州合作市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刘慢 刘文辉 刘凯强 贾志锋 梁国玲
为明确青藏高原高寒地区施用氮、磷、钾肥对‘青引1号’燕麦(Avena sativa‘Qingyin No.1’)种子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以‘青引1号’燕麦为研究对象,在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分别设置氮磷钾单施试验,其中氮肥水平为(N_0、N_(30)、N_(45)、N_(60)、N_(75)、N_(90)和N_(105))、磷肥水平为(P_0、P_(15)、P_(30)、P_(45)、P_(60)、P_(75)和P_(90))、钾肥水平为(K_0、K_(10)、K_(20)、K_(30)、K_(40)、K_(50)和K_(60))。以确定最佳施肥水平,明确不同肥料对燕麦种子增产的效果,完善该品种在种子生产过程中的肥料管理技术,为青海地区燕麦种子生产中肥料的施用配比提供科学指导。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分别以60、60和50kg·hm~(-2)处理时种子产量最高,分别达4 358.6、6 285.0和6 729.1 kg·hm~(-2),以钾肥对燕麦种子增产效果最为明显;氮肥可显著提高燕麦小穗数、穗长和千粒重,磷肥可促进燕麦有效分蘖、粒宽和单序籽粒重增加,而钾肥则有助于有效分蘖数、粒长、粒宽、单序籽粒重和千粒重提升;氮、磷、钾肥单施水平下以粒宽和小穗数对种子产量直接效应最大,小花数和粒宽通过对其他产量性状的间接作用对种子产量产生增益效果。高寒地区‘青引1号’燕麦种子生产中,钾肥的施用可有效提高‘青引1号’燕麦种子产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