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73)
- 2023(5885)
- 2022(4896)
- 2021(4373)
- 2020(3688)
- 2019(7993)
- 2018(7562)
- 2017(13788)
- 2016(7764)
- 2015(8033)
- 2014(7768)
- 2013(7501)
- 2012(6723)
- 2011(6136)
- 2010(5713)
- 2009(5285)
- 2008(5057)
- 2007(4203)
- 2006(3561)
- 2005(2873)
- 学科
- 济(26625)
- 经济(26594)
- 业(21096)
- 管理(20523)
- 企(15842)
- 企业(15842)
- 方法(13662)
- 数学(12498)
- 数学方法(12412)
- 农(8864)
- 学(7816)
- 财(7605)
- 贸(6983)
- 贸易(6982)
- 易(6831)
- 中国(6336)
- 农业(6283)
- 业经(6031)
- 技术(5049)
- 环境(4963)
- 务(4922)
- 财务(4918)
- 财务管理(4912)
- 企业财务(4697)
- 制(4285)
- 产业(3981)
- 划(3967)
- 银(3928)
- 地方(3877)
- 银行(3866)
- 机构
- 大学(109957)
- 学院(109834)
- 研究(41718)
- 济(41592)
- 经济(40925)
- 管理(39196)
- 农(35810)
- 理学(35491)
- 理学院(35025)
- 管理学(34238)
- 管理学院(34085)
- 科学(31804)
- 农业(29274)
- 中国(28346)
- 业大(27457)
- 所(23881)
- 研究所(22711)
- 京(22557)
- 农业大学(19672)
- 中心(18199)
- 财(16388)
- 业(15631)
- 省(15566)
- 室(15560)
- 江(15085)
- 实验(14992)
- 科学院(14930)
- 院(14634)
- 实验室(14367)
- 财经(13978)
- 基金
- 项目(87306)
- 科学(66536)
- 基金(64544)
- 家(62529)
- 国家(62063)
- 研究(50614)
- 科学基金(50538)
- 自然(37197)
- 自然科(36404)
- 自然科学(36386)
- 自然科学基金(35774)
- 基金项目(34988)
- 省(34893)
- 社会(32801)
- 社会科(31167)
- 社会科学(31157)
- 划(30499)
- 资助(25475)
- 教育(22190)
- 计划(21429)
- 重点(20548)
- 科技(20144)
- 创(18649)
- 发(18253)
- 业(18180)
- 科研(18164)
- 部(18028)
- 创新(17577)
- 农(16882)
- 编号(16850)
共检索到1428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肖珊珊 张翼飞 杨克军 明立伟 杜嘉瑞 徐荣琼 孙逸珊 李伟庆 李桂彬 李泽松 李佳宇
【目的】针对我国高纬度寒冷地区玉米收获期籽粒含水率普遍偏高,制约机械粒收技术高效推广应用的关键问题,本研究在大田条件下,将不同熟期玉米品种按一定比例间作,以期明确不同熟期品种间作对春玉米籽粒灌浆、脱水特性及产量的调控效应。【方法】以生育期长短不同的品种郑单 958(ZD958)、先玉 335(XY335)和益农玉 10(YNY10)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生育期长的品种与生育期短的品种间作,即 ZD958 与 YNY10 间作(Z‖Y)、XY335 与 YNY10 间作(X‖Y)2 个水平;设置 6 种间作幅宽(行数)比例,即 6:6、4:4、2:2、1:1、0:1、1:0,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组合条件下玉米籽粒灌浆、脱水特性及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随间作比例的减小,生育期长的品种生理成熟和收获期的籽粒含水率降低,生理成熟前、生理成熟后的籽粒平均脱水速率及总脱水速率呈加快趋势,平均灌浆速率(G_(mean))、籽粒最大灌浆速率(G_(max))、灌浆速率达到最大值的粒重(W_(max))逐渐增加,灌浆速率达到最大时需要的天数(T_(max))、籽粒活跃灌浆期(D)逐渐缩短,产量和百粒重增加明显(P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晓慧 张磊 刘双利 曹玉军 魏雯雯 刘春光 王永军 边少锋 王立春
【目的】明确目前东北地区主推不同熟期春玉米品种粒重形成过程的籽粒灌浆特性,为玉米籽粒发育调控和熟期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东北区40个不同熟期的高产春玉米品种。在同一环境条件下,采用60 000株/hm2大田种植。调查各品种出苗至成熟的生育天数,依据生育期对不同品种的熟期进行分类,研究不同熟期品种产量和百粒重的差异;运用Logistic模型解析不同熟期品种的籽粒灌浆过程,分析积累起始势、灌浆速率、灌浆时间等籽粒灌浆参数及其与产量相关性。【结果】依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标准,东北地区目前主推的玉米高产品种按生育期长短可分为中熟(I)、中晚熟(II)、晚熟(III)和超晚熟(IV)4类,其中晚熟品...
关键词:
春玉米 熟期 籽粒灌浆 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璐璐 明博 高尚 谢瑞芝 侯鹏 王克如 李少昆
【目的】当前,玉米收获期籽粒含水率普遍偏高,限制了中国机械粒收技术的推广应用。玉米籽粒授粉后,灌浆与脱水过程相伴,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明确,本研究通过对不同玉米品种籽粒脱水和灌浆过程的系统观测,明确其籽粒脱水和灌浆特征,探讨二者间的关系,为适宜机械粒收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提供支持。【方法】试验于2015—2016年在河南新乡进行,累计选用22个供试玉米品种,统一授粉。2015年自授粉后26 d开始至11月14日止、2016年自授粉后11 d开始至10月17日止,连续测定籽粒含水率(MC)、含水量(M)、干重(DW)与鲜重(FW)的动态变化,建立这些指标与授粉后积温(T)之间的回归方程,以此明确籽粒脱水和灌浆特征,并结合籽粒脱水、灌浆参数的相关分析结果,探讨这两个过程的关系。【结果】玉米籽粒含水率、含水量、干重及鲜重的动态变化与授粉后积温均有极显著的非线性关系。22个参试玉米品种籽粒含水率与授粉后积温的关系符合Logistic Power模型。授粉后,参试品种含水率降至28%需要积温1 126—1 646℃·d,平均1 357℃·d;含水率降至25%需要积温1 218—1 810℃·d,平均1 480℃·d。综合分析籽粒干物质和含水量的变化动态,籽粒含水率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籽粒建成至线性灌浆期结束为止,干物质的快速积累是含水率快速下降的主导因素;第二阶段自线性灌浆期结束至籽粒收获,含水率下降的主导因素转化为籽粒水分的持续散失。相关分析显示,玉米灌浆期天数、积温与生理成熟期籽粒含水率在2015年达到极显著负相关,2016年相关性不显著;不同品种生理成熟前、后及总脱水速率与灌浆速率之间相关性不显著。【结论】籽粒含水率与授粉后积温建立的Logistic Power回归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稳定性。籽粒含水率的变化由籽粒灌浆和籽粒脱水两个关键因素分阶段主导,评价适宜机械粒收的品种,不仅要注意籽粒灌浆特性和熟期,还要关注籽粒脱水特性的选择。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龙玲 徐开未 胡月秋 蒋帆 周元 莫太相 陈远学
[目的] 探究增加种植密度对川中丘陵区春玉米籽粒灌浆和脱水特性的影响,旨在为解析四川盆地春玉米密植高产宜机收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7和2018年两年,在川中丘陵区农业大县中江县开展田间试验,以全国耐密品种郑单958(ZD958)和西南耐密宜机收品种仲玉3号(ZY3)为试验材料,2017年设置5.25、6.00、6.75、7.50、8.25万株·hm~(-2) 5个密度处理,2018年设置4.50、6.00、7.50、9.00万株·hm~(-2) 4个密度处理,测定籽粒灌浆和含水量动态变化,以评价增加种植密度对两种耐密春玉米的籽粒灌浆和脱水特性的影响。[结果](1)籽粒平均灌浆速率和收获期百粒干物质量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降低变化趋势,密度每增加0.75万株·hm~(-2),ZD958和ZY3籽粒灌浆速率分别平均减少1.66%和3.36%,百粒质量分别平均减少1.66%和3.32%;密植效应对玉米籽粒灌浆中后期的干物质积累影响较大。(2)ZD958和ZY3从吐丝到生理成熟时所需有效积温分别为1 133和1 074.7℃,到收获期所需有效积温分别为1 316和1 279.5℃,均表现为ZD958>ZY3。(3)两品种生理成熟时籽粒含水量均在30%以上;达到适宜机收条件的籽粒含水量28%和25%时所需有效积温因密度增加而增加,密度每增加0.75万株·hm~(-2),ZD958平均增加26.98和35.95℃,ZY3平均增加5.35和19.65℃;ZY3总脱水速率较ZD958大,到达适宜机收的时间较ZD958短。(4)收获期百粒质量、籽粒总脱水速率、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率均与有效积温呈显著或者极显著正相关,而生理成熟期和收获期籽粒含水量与有效积温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 种植密度增加会导致玉米籽粒灌浆性能及脱水速率降低,品种间密度效应存在差异,适宜密植可获高产,ZD958为6.75万株·hm~(-2)时籽粒灌浆性能最好,产量最高为10 419.00 kg·hm~(-2),ZY3为6.00万株·hm~(-2)时籽粒灌浆性能最好,产量为9 861 kg·hm~(-2),6.7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为10949.45 kg·hm~(-2);ZY3与ZD958相比,籽粒灌浆及脱水速率受密度影响小,到达生理成熟及适宜机收条件所需灌浆期有效积温低,总脱水速率快,更适合作为川中丘陵区密植宜机收品种推广。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岳海旺 卜俊周 魏建伟 陈淑萍 彭海成 谢俊良 李洁 郭安强
【目的】明确黄淮海北部地区不同熟期夏玉米品种灌浆和脱水特性的差异,为该地区筛选适宜熟期机收玉米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黄淮海北部地区3个不同熟期的夏玉米品种,在同一密度水平下,研究不同品种灌浆过程中百粒干重、百粒鲜重、灌浆速率以及脱水速率的差异,运用Logistics方程对灌浆前、中、后期进行了解析,并对各参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3个品种产量差异显著,中早熟品种衡玉1587产量显著高于其他2个品种,早熟品种华美1号和晚熟品种蠡玉16产量差异不显著。3个品种籽粒鲜重在整个灌浆期表现
关键词:
黄淮海 熟期 灌浆 脱水 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晓龙 白云龙 闫东 林利龙 梁淑萍 郑海春
为研究内蒙古燕山丘陵区不同水肥管理条件对春玉米籽粒灌浆特性、氮素利用和产量的影响。以京单128为供试品种,采用不施氮(N0)、农民常规施氮+漫灌(CK)、农民常规施氮+膜下滴灌(DI)、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施氮(WF)4种水肥管理方式,并对其进行了对比研究。连续2年试验结果表明,在籽粒灌浆特性方面,WF处理表现最优,能有效延长灌浆期、提高灌浆速率,持续灌浆期较对照平均延长4.4 d,平均灌浆速率提高19.5%,且灌浆速率、灌浆时间均与籽粒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在氮素利用方面,氮肥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万旭 明博 王克如 刘朝巍 侯鹏 陈江鲁 张国强 杨京京 车淑玲 谢瑞芝 李少昆
【目的】规模化生产条件下,需要兼顾产量和效率的协同提高。通过合理配置不同熟期品种及播期,能够延长播种和收获的机械作业时间,提高机械利用效率和玉米生产效率。【方法】本研究于2015—2017年,选用KWS9384、新玉77和M751 3种不同熟期的主栽玉米品种,观测籽粒含水率变化动态,建立基于授粉后积温(≥0℃)的籽粒含水率预测模型,结合当地气象数据,分析不同品种的播种与收获时期。【结果】结果表明,不同熟期品种的产量和适播期不同。早熟品种KWS9384适宜播期和收获期更长,但产量较晚熟品种低;晚熟品种新玉77和M751产量高,但满足生理成熟及脱水至适宜机械粒收含水率的时间更长。通过早熟品种和晚熟品种的搭配,可以有效延长玉米播种及机械粒收的作业时间;早播晚熟品种、晚播早熟品种的配置方案,能够较好地协调产量和籽粒脱水的关系。【结论】通过分析不同品种适宜播种期及其相应的适宜收获期,提出了高产高效协同生产目标下的品种和播期配置原则,实现特定生态和生产条件下机具利用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为相关技术需求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思路。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史建国 崔海岩 赵斌 董树亭 刘鹏 张吉旺
【目的】针对近年来黄淮海夏玉米区太阳辐射不断减少的生产问题,探讨花粒期光照对夏玉米产量及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登海605(DH605)为试验材料,大田条件下设置花粒期遮阴(S)、花粒期增光(L)两个处理,遮光度为60%,阴天下增光的光照强度能达到80 000—100 000 lx,以自然光为对照(CK),研究花粒期光照对夏玉米产量和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遮阴后夏玉米的产量、干物质积累量、最大灌浆速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增光增加了夏玉米产量、干物质积累量和最大灌浆速率。连续两年遮阴处理的产量较对照分别降低了59.39%、79.03%,而增光则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6.29%、12.9...
关键词:
夏玉米 遮阴 增光 籽粒灌浆 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朱冬梅 王慧 刘大同 高德荣 吕国锋 王君婵 高致富 陆成彬
【目的】研究小麦品种籽粒灌浆与脱水特性,为培育灌浆快、脱水快的少(免)晾晒小麦品种提供选择方法和理论依据。【方法】2015—2016年以长江中下游地区7个主推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Logistic方程拟合、多重比较及相关分析等方法,测定灌浆与脱水指标,生理成熟期及收获期籽粒含水率等。【结果】籽粒灌浆呈"S"型"慢-快-慢"的增长趋势,但不同品种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及灌浆持续时间差异显著,扬麦11、扬麦158、扬麦16最大灌浆速率及平均灌浆速率较大,花后30 d籽粒干重均达35 g以上,灌浆持续期较短;扬麦15灌浆速率仅次于上述3个品种,但灌浆持续期最长;宁麦13、扬麦20、扬麦22灌浆速率较小。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以及渐增期、快增期和缓增期的灌浆速率均与千粒重极显著正相关,3个灌浆时期灌浆速率R2>R1>R3,花后30 d灌浆基本完成。籽粒灌浆完成后进入脱水阶段,生理成熟期和收获期籽粒含水率、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率品种间差异显著,扬麦11、扬麦158、扬麦16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率较高,扬麦15最低。收获期籽粒含水率与生理成熟期籽粒含水率、籽粒平均脱水速率、生理成熟后2 d籽粒脱水速率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结论】扬麦11、扬麦158、扬麦16灌浆速率大,灌浆完成早,籽粒脱水快。花后30 d粒重>35 g可作为育种材料灌浆快慢的选择指标,生理成熟期后籽粒平均脱水速率可作为衡量小麦品种脱水快慢的选择指标。
关键词:
小麦 扬麦 籽粒灌浆 籽粒脱水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璐璐 明博 谢瑞芝 王克如 侯鹏 李少昆
【目的】玉米籽粒脱水速率快、收获期含水率低是适宜机械粒收品种的基本要求。穗部性状是玉米遗传基础的直观表现,与籽粒脱水有较紧密的联系,探寻二者之间的关系、明确影响籽粒脱水速率的关键指标,对于适宜机械粒收品种的选育和筛选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以黄淮海夏玉米区当前主推的22个品种为研究对象,按苞叶、籽粒、穗轴和穗柄等部位将穗部性状分为41个指标参数,于2015—2016年进行连续观测,并与衡量籽粒脱水快慢的5个参数(生理成熟前籽粒脱水速率、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率、籽粒总脱水速率、生理成熟期籽粒含水率和收获期籽粒含水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41个穗部指标在品种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部分指标与籽粒脱水特征密切相关。苞叶长度与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率显著负相关,与收获期籽粒含水率显著正相关;"苞叶长度/果穗长度"与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率显著负相关;果穗夹角与籽粒总脱水速率显著正相关;穗轴生理成熟期含水率与籽粒生理成熟期、收获期含水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穗粒数与生理成熟前籽粒脱水速率、总脱水速率分别达到极显著、显著水平的负相关关系;"果穗长度/行粒数"与籽粒生理成熟前、后和总脱水速率分别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收获期籽粒含水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生理成熟期百粒干重与籽粒含水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穗部其他性状与籽粒脱水速率、生理成熟期和收获期籽粒含水率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黄淮海区域现有玉米品种穗部性状差异较大,苞叶短、穗轴生理成熟期含水率低、果穗夹角大、穗粒数少、籽粒小等穗部特征有利于籽粒脱水,可为适宜机械粒收品种的筛选和选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玉米 籽粒脱水 苞叶 籽粒 穗轴 穗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轶冰 逄焕成 李华 李玉义 杨雪 董国豪 郭良海 王湘峻
【目的】在黄淮海北部引入一种称作"粉垄"的新型深土耕作措施,旨在解决由于连年旋耕所致的犁底层上移、耕层变浅,限制作物产量提高的现实问题。【方法】以旋耕和深松为对照,设置粉垄30 cm、粉垄50 cm、粉垄30 cm+地膜、粉垄50 cm+地膜等处理,探究其对春玉米灌浆和产量的影响。【结果】与旋耕和深松相比,粉垄利于水分入渗,增加了土壤贮水,改善了土壤水分供给,提高了春玉米的穗粒数和籽粒含水率;尽管灌浆渐增期不具有优势,且耕作深度越深,起始生长势和平均灌浆速率越低,但灌浆快增期和缓增期平均灌浆速率随耕作深度增加的优势突出;最终粉垄的百粒重和产量显著高于两对照。粉垄加盖地膜保存了更多水分,显著提高...
关键词:
粉垄耕作 黄淮海北部 春玉米 籽粒灌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秦营营 董树亭 魏珊珊 张吉旺 刘鹏 赵斌
【目的】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不同去苞叶处理,研究去苞叶后夏玉米产量、籽粒体积、干重、脱水速率、籽粒灌浆速率以及籽粒黑层出现和乳线消失所需时间的变化,以期明确去苞叶对夏玉米籽粒产量和籽粒灌浆特性的作用。【方法】以先玉335(XY335)、郑单958(ZD958)和登海661(DH661)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去苞叶处理:去苞叶1/4(S1)、去苞叶1/2(S2)和苞叶全去(S3)以及对照(CK),研究去苞叶对夏玉米产量、籽粒灌浆特性以及籽粒黑层出现和乳线消失所需时间的影响等。【结果】去苞叶后夏玉米产量显著下降,XY335的S1、S2和S3处理的产量较CK分别下降9.45%、13.78%和27.8...
关键词:
夏玉米 苞叶 产量 籽粒灌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冯汉宇 孙健 周顺利 罗延庆
为了明确不同熟型玉米籽粒灌浆特性及其对产量的影响,比较研究了中晚熟品种农大108和中早熟品种石玉7号籽粒灌浆动态与产量表现,并对籽粒灌浆特性与籽粒水分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石玉7号与农大108产量差异显著,百粒重是两品种产量差异的主要原因;石玉7号具有籽粒发育速度快、体积大等特点,前中期(0~45d)灌浆速率始终快于农大108,生育后期(45 d以后)急剧下降。农大108后期灌浆速率则下降缓慢。籽粒发育速度快,灌浆盛期灌浆速度快、强度大是石玉7号百粒重高的主要原因;籽粒水分状况与籽粒灌浆速率关系密切。回归分析表明,籽粒含水百分率在59.47%左右时,石玉7号灌浆速率达到最大值,为9.28...
关键词:
玉米 产量 灌浆速率 籽粒水分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梁效贵 赵雪 吴巩 陈先敏 高震 申思 林珊 周顺利
为明确推迟收获对华北地区夏玉米籽粒脱水及其力学特性的影响,筛选适宜该区域的机械收获籽粒品种,选取28个在该地区大面积推广的品种,综合分析籽粒含水率、穗/粒剪切力和产量变化。结果表明,推迟收获日期,平均籽粒含水率从35.5%下降至27.4%,而籽粒抗破损能力则显著上升(P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萍 陈冠英 耿鹏 高雅 郑雷 张沙沙 王璞
【目的】灌浆期高温会对玉米籽粒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不利的影响,是影响玉米稳产和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比较灌浆期高温对不同耐热型玉米品种籽粒形成和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寻找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避免和缓解高温胁迫伤害。【方法】采用玉米籽粒离体培养技术,以耐热型品种郑单958和热敏感型品种德美亚1号为材料,研究了籽粒灌浆期(授粉后17—28 d)高温对玉米籽粒发育的影响机制。【结果】高温加快了两品种玉米强势粒前期的灌浆速率,但降低了强、弱势粒中后期灌浆速率,总体导致灌浆持续时间缩短,籽粒千粒重下降。在授粉后40 d,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