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98)
- 2023(7526)
- 2022(6298)
- 2021(5645)
- 2020(4666)
- 2019(10046)
- 2018(9706)
- 2017(18087)
- 2016(9877)
- 2015(10425)
- 2014(9464)
- 2013(9175)
- 2012(8297)
- 2011(7431)
- 2010(7122)
- 2009(6531)
- 2008(6499)
- 2007(5603)
- 2006(4725)
- 2005(3809)
- 学科
- 济(34083)
- 经济(34049)
- 业(31966)
- 管理(31722)
- 企(26513)
- 企业(26513)
- 方法(15409)
- 数学(13530)
- 数学方法(13431)
- 技术(12466)
- 农(10138)
- 财(10037)
- 技术管理(9899)
- 中国(9426)
- 学(9093)
- 贸(8830)
- 贸易(8827)
- 业经(8753)
- 易(8617)
- 制(6977)
- 农业(6897)
- 务(6307)
- 财务(6302)
- 财务管理(6293)
- 银(6268)
- 银行(6222)
- 环境(6033)
- 企业财务(6006)
- 行(5893)
- 地方(5761)
- 机构
- 学院(134460)
- 大学(134284)
- 济(54603)
- 经济(53735)
- 管理(51657)
- 研究(47376)
- 理学(45956)
- 理学院(45407)
- 管理学(44591)
- 管理学院(44345)
- 中国(34327)
- 农(33420)
- 科学(32806)
- 业大(27176)
- 京(26882)
- 农业(26861)
- 所(25051)
- 研究所(23512)
- 财(22856)
- 中心(21089)
- 江(19310)
- 财经(18842)
- 农业大学(18076)
- 院(17408)
- 经(17322)
- 经济学(16809)
- 省(16075)
- 北京(15974)
- 经济学院(15366)
- 科学院(15175)
- 基金
- 项目(101415)
- 科学(79372)
- 基金(74852)
- 家(69929)
- 国家(69356)
- 研究(65117)
- 科学基金(58124)
- 社会(43252)
- 社会科(41164)
- 社会科学(41152)
- 省(40756)
- 基金项目(40394)
- 自然(40265)
- 自然科(39426)
- 自然科学(39411)
- 自然科学基金(38761)
- 划(34877)
- 资助(28763)
- 教育(28396)
- 创(24843)
- 创新(23506)
- 重点(23432)
- 编号(22584)
- 计划(22368)
- 发(22047)
- 部(21041)
- 业(20844)
- 科研(20431)
- 科技(20309)
- 国家社会(18876)
共检索到1846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郑礼娜 林洪 刘一璇 李钰金 李振兴
选取煮(100℃)、蒸(100℃)、高压(121℃,0.1 MPa)这3种常见热加工方法,分别处理刀额新对虾不同的时间,通过检测总可溶性蛋白、主要过敏原含量和免疫活性的变化,分析3种热加工方式对虾类过敏原免疫活性的影响,并通过质地剖面分析,研究虾肉经过处理后组织结构的变化。经过3种热处理后,分子量为36 ku的主要过敏原蛋白仍然存在,免疫印迹的结果显示其免疫活性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高压对免疫活性的降低程度最大,30 min时免疫活性降低了97%;在25~35 ku区域出现一条新的IgE结合蛋白。质构分析结果显示,经过高压热处理后,虾肉的硬度和咀嚼度都有很大程度的降低,口感变差。结果表明:热高压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一璇 林洪 吴丽莎 陈瑜 王国英 李振兴
选取冻干、烘干、虾丸化以及油炸4种加工方式处理刀额新对虾,通过检测可溶性蛋白、主要过敏原含量和免疫活性的变化以及体外模拟胃液消化实验,分析加工方式对虾类过敏原免疫活性及抗酶解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不同的加工处理后,分子量为35 ku左右的主要过敏原蛋白仍然存在,免疫印迹显示其免疫活性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虾丸化处理对免疫活性的降低程度最大,达87%,冻干处理的影响最小,仅达6.8%;而主要过敏原蛋白抗酶解能力变化不明显。结论:不同的加工方式对虾过敏原活性的降低有比较大的差异,但对于抗酶解能力影响不大。
关键词:
刀额新对虾 加工 过敏原 过敏活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振兴 林洪 李明华 曹立民
The consumption of seafood is widespread in China.The increase in the rate of seafood allergies,as well as their persistence and severity,become an important food safety issue.To improve seafood allergy patients' life quality,it is important to find a kind of seafood which has little or even none al...
关键词:
过敏 虾类 过敏原性 食品安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晓斐 李振兴 林洪 杜亚楠
以中国对虾为研究对象,旨在获得有关中国对虾过敏原的基础数据,为水产品中过敏原的控制提供依据。首先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中国对虾过敏原组分进行分析,经免疫印迹鉴定其主要过敏原。然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纯化中国对虾的主要过敏原,并用β消去、紫外扫描、肽质量指纹图谱和红外光谱等方法对其理化性质进行研究。表明中国对虾主要过敏原为分子量36ku的糖蛋白,糖含量为4.4%,存在O-型糖肽键,其二级结构主要为α-螺旋,与其他甲壳类过敏原之间存在很高的同源性。
关键词:
中国对虾 过敏原 鉴定 肽质量指纹图谱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宁海花 孔姗姗 褚福于 刘志杰 宋益善 赖克强
探究煮制、油炸、烤制3种热加工方式对翼柄柔鱼(Sthenoteuthispteropus)色泽、质构、硫代巴比妥酸值、生物胺及挥发性组分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加工处理后,翼柄柔鱼色泽发生明显改变,油炸处理组色泽与其他处理组差异性显著;鱿鱼的硬度和咀嚼性发生了显著变化,煮制与其他处理组相比,弹性存在显著差异;样品经不同热加工方式后的氧化程度大小:煮制>油炸>烤制。热加工对6种生物胺的影响存在差异:亚精胺、酪胺及精胺总体含量较低,差异不显著;生鲜鱿鱼中组胺含量为(3.23±0.20)mg/kg,经热加工分别增加了1.29倍(煮制)、3.68倍(油炸)、2.89倍(烤制)。采用SPME-GC-MS方法对生鲜、煮制、油炸、烤制翼柄柔鱼进行挥发性化合物检验,分别检出46、52、61、70种挥发性化合物。不同热加工方对翼柄柔鱼色泽、质地、风味等食用品质的影响存在差异。研究结果为鱿鱼的热加工提供了理论指导。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蔡秋凤 王锡昌 刘光明 罗志湖 曹敏杰
原肌球蛋白(TM)是甲壳类动物的主要过敏原,其氨基酸序列具有很高的保守性。本研究以口虾蛄为研究对象,旨在探明TM是否是其主要过敏原并对其相关性质进行研究。利用过敏患者血清通过免疫印迹法确定口虾蛄的主要过敏原分子量约为36ku。通过制备丙酮粉、等电点沉淀、硫酸铵盐析及加热等方法纯化了该主要过敏原。采用抗中华绒螯蟹TM多克隆抗体进行免疫学性质分析表明该蛋白为TM。抑制性免疫印迹和抑制性ELISA实验表明口虾蛄TM与凡纳滨对虾和锯缘青蟹等甲壳类动物的TM具有较强的免疫交叉反应,但与贝类动物杂色蛤的免疫交叉性较低。通过ELISA方法对甲壳类动物的TM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口虾蛄肌肉中TM的含量约只有...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邹小琳 吕兆林 王媛媛 武健 任璇
以阐明竹叶黄酮不同受热方式的稳定性为目的,选用黄甜竹、毛竹、绿竹、苦竹竹叶为实验材料,研究4个种的竹叶黄酮在微波、焙烤、蒸制3种常见食品热加工过程中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竹叶黄酮经不同热加工处理后其含量变化有显著差异,蒸制对竹叶黄酮的影响最大,损失率在34.25%~71.27%之间;焙烤前后,黄甜竹竹叶黄酮损失率达到68.60%,其他3个种的竹叶黄酮损失率在15.80%~33.06%之间;微波造成的黄酮损失率均在30.0%以下。竹叶黄酮在热加工中的稳定性与黄酮化合物种类及含量有紧密联系,为解析黄酮损失的原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联用仪(HPLC-ESI-Q-TOF-M...
关键词:
竹叶黄酮 热加工 稳定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林娜 马德蓉 刘志东 倪玲 段蕊 张俊杰
为了探究南极磷虾致敏问题,从南极磷虾中筛选、鉴定、分离纯化其主要过敏原,并对过敏原的性质进行研究,实验通过缓冲盐溶液提取南极磷虾蛋白;采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 (WB)筛选南极磷虾过敏原;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鉴定过敏蛋白;通过等电点沉淀、硫酸铵盐析、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纯化过敏原;采用SDS-PAGE及WB分析南极磷虾主要过敏原的耐热性及对模拟胃肠液的消化稳定性。结果显示,南极磷虾肌浆蛋白(SP)和肌原纤维蛋白(MF)电泳条带丰富且分子量范围广。南极磷虾蛋白与虾蟹过敏患者血清能发生免疫反应,其中至少有4个蛋白条带发生了阳性反应;免疫反应最强烈的蛋白分子量约为35 ku,能够被所有的患者血清识别,经液质联用鉴定此过敏蛋白为南极磷虾原肌球蛋白(TM)。硫酸铵分级盐析纯化TM的最佳饱和度为50%;分离纯化后得到了纯度较高的TM,其等电点为4.4,热稳定性好,能与虾蟹过敏患者血清发生强烈的免疫反应。TM随着模拟胃液消化时间的延长,主条带分子量逐渐降低,最后稳定在33 ku左右,并且分子量为15和12 ku的降解片段含量逐渐增多且稳定存在;这些降解条带仍然能与过敏患者血清发生较强的免疫反应。随着模拟肠液消化时间的延长,TM原始片段逐渐减少直至消失,最后完全降解成分子量更小的多肽;TM经肠液消化后其降解产物免疫活性大大降低。研究表明,南极磷虾中存在过敏原,TM是其最主要的过敏原,且具有免疫反应性。TM还具备了过敏原的一般特性,比如耐高温、耐胃蛋白酶消化、对胰蛋白酶消化部分稳定。研究结果对于阐明南极磷虾潜在致敏问题的预警和防控具有现实意义,也为南极磷虾加工利用及过敏原消减技术构建提供基础信息。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尹 涛 刘敬科 赵思明 熊善柏
以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为原料,通过滋味活性值(taste active value,TAV)和味精当量(equivalent umami concentration,EUC)2种滋味表征方法,研究冷藏和热加工对鲢肌肉中滋味活性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鲢肌肉中主要滋味活性物质是谷氨酸(Glu)、组氨酸(His)、肌苷酸(IMP)、钾和钠。在5℃冷藏过程中,IMP含量迅速下降,次黄嘌呤(hypoxanthine,Hx)和Glu含量增加,His、K、Na含量基本不变。新鲜鲢肌肉在100 ℃加热30 min后,IMP含量迅速降低,而其他滋味活性物质含量的变化相对...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丽莎 李振兴 刘一璇 陈瑜 林洪
采用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分别将过敏原提取物在-3,-20和-80℃的贮存条件下反复冻融1~5次,通过测定每次冻融后的蛋白浓度,过敏原免疫原性等探讨过敏原在不同温度循环下的变化,分析冻融循环对过敏原提取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虾过敏原提取物在-80、-20、-3℃冻融循环5次时,蛋白浓度分别下降33.1%、30.0%和24.2%;在-80和-20℃冻融循环4次时,主要过敏原条带发生降解,-3℃冻融循环5次,主要过敏原条带不会发生变化。在-80和-20℃冻融循环5次以及在-3℃冻融3次时,过敏活性降低;在-80和-20℃冻融5次,主要过敏原的免疫印迹条带消失,在-3℃冻融的免疫印迹条带没有变化。...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过敏原 冻融 免疫原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章超桦 邓尚贵 洪鹏志
通过对刀额新对虾快速自溶影响因素的研究 ,为虾组织快速自溶技术提供了一个基本模式。结果表明 :紫外线照射 2 0分钟、Na+对虾组织快速自溶有促进效果 ,而K+、Ca2 +对虾组织自溶基本无影响 ;pH7.0~ 7.5时 ,自溶效果最佳 ;采用 4 5~ 60℃ (5℃ /min )的梯度温度优于4 5℃、55℃、65℃恒温反应的效果。虾组织自溶反应时间为 3小时左右 ,蛋白质水解率可达 80 %以上。
关键词:
刀额新对虾 快速自溶 组织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玟静 李振兴 金科 郑礼娜 王邦平 林洪
选择青岛地区喜食的阿拉斯加狭鳕、蓝点马鲛、大黄鱼、真鲷、鲑、大菱鲆、鲤等7种鱼为研究对象,利用鱼类过敏患者血清,通过SDS-PAGE及免疫印迹方法对每种鱼的过敏原蛋白进行鉴定。利用兔抗鲅鱼小清蛋白多克隆抗体,通过间接ELISA和抑制性ELISA等对7种鱼的小清蛋白之间的交叉反应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青岛地区居民鱼类过敏原主要为48~57、33~41、28及17 ku的蛋白,和传统公认的小清蛋白为主要过敏原的共识不同。而针对小清蛋白的交叉反应研究也表明,不同鱼类蛋白之间存在强烈的交叉反应。因此,虽然鱼类过敏原可能不同,但如果对以上7种鱼中的一种鱼过敏,最好不要食用其他任何一种鱼。
关键词:
鱼 过敏原 鉴定 交叉反应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春生 徐德生 龚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业培 王玮 吕青骎 滕爽 徐幸莲 周光宏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超高压协同温度处理对过敏原Bos d 6抗原性和二级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间接竞争ELIsA和圆二色光谱方法,研究在25、40和55℃条件下,100、200、300、400、500和600 MPA压力分别处理10 MIn对过敏原Bos d 6抗原性及二级结构的影响,并分析过敏原抗原性与其二级结构中α-螺旋的相关性。[结果]超高压处理能有效降低过敏原Bos d 6的抗原性及其二级结构中α-螺旋含量;随着处理温度的增加,过敏原抗原性和α-螺旋含量的降低幅度明显;超高压协同温度处理后过敏原Bos d 6抗原性与α-螺旋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性。[结论]超高压协同温度处理技术可以通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薛山 贺稚非 肖夏 李洪军
【目的】探讨不同热加工处理后伊拉兔肌内磷脂在冷藏期间的动态变化,为伊拉兔肉及其产品的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伊拉兔背部最长肌为原料,用3种不同的热加工方式(蒸煮、微波和锡箔烘烤)对其进行处理,分析各样品在0—9 d冷藏期间肌内磷脂的含量,并用气相色谱法对脂肪酸组成的动态变化进行测定。此外,将主要8个设计因子(原料、3种热加工方式和4个贮藏时期)作为X变量,以肌内磷脂脂肪酸作为Y变量,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PLSR)对伊拉兔的肌内磷脂脂肪酸组成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在0—9 d冷藏期间,经蒸煮、微波和锡箔烘烤处理后伊拉兔的肌内磷脂含量(干重%)均有显著下降(P<0.05),尤其是6—9...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