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11)
2023(8696)
2022(6746)
2021(5761)
2020(4512)
2019(9598)
2018(9825)
2017(17864)
2016(10177)
2015(10989)
2014(10555)
2013(9958)
2012(8687)
2011(7837)
2010(7636)
2009(6805)
2008(6200)
2007(5339)
2006(4830)
2005(4323)
作者
(31405)
(26120)
(25999)
(24626)
(16364)
(12800)
(11549)
(10298)
(9872)
(9166)
(9053)
(8710)
(8361)
(8359)
(8332)
(8208)
(7937)
(7812)
(7619)
(7507)
(6984)
(6585)
(6442)
(6069)
(6031)
(5876)
(5783)
(5755)
(5469)
(5428)
学科
(33165)
经济(33133)
管理(25799)
(21656)
(16219)
企业(16219)
(12895)
(12566)
环境(11723)
中国(11415)
业经(9626)
方法(9532)
农业(8703)
数学(7671)
数学方法(7567)
地方(7386)
(7368)
(7106)
(6581)
(6308)
(6164)
资源(6148)
(5923)
贸易(5920)
发展(5800)
(5793)
(5741)
理论(5368)
产业(5273)
土地(5253)
机构
学院(136065)
大学(131507)
研究(51213)
(46110)
经济(45054)
管理(43335)
科学(37786)
(37243)
理学(37103)
理学院(36607)
中国(36063)
管理学(35538)
管理学院(35353)
农业(29891)
业大(28809)
(28273)
(28137)
研究所(26356)
中心(22347)
(21312)
(20074)
农业大学(19700)
(18926)
(18645)
技术(18308)
(17804)
师范(17453)
科学院(17422)
(16971)
(16810)
基金
项目(99457)
科学(75376)
基金(69422)
研究(66073)
(65049)
国家(64584)
科学基金(52580)
(41805)
社会(39763)
社会科(37514)
社会科学(37505)
基金项目(36688)
自然(36299)
自然科(35408)
自然科学(35385)
(35348)
自然科学基金(34689)
教育(29542)
资助(26707)
编号(26404)
重点(24129)
(23504)
计划(22144)
(20745)
科技(20726)
成果(20001)
科研(19739)
创新(19609)
课题(19366)
(19340)
期刊
(53639)
经济(53639)
(36207)
学报(34248)
研究(33123)
中国(28436)
科学(27649)
农业(24900)
大学(23805)
学学(23058)
管理(15833)
(15037)
教育(13977)
(13715)
业经(11113)
业大(10637)
技术(10141)
(9526)
金融(9526)
(9433)
农业大学(9000)
经济研究(8802)
科技(8223)
资源(7431)
林业(7349)
财经(7153)
问题(6922)
自然(6425)
中国农业(6332)
(6268)
共检索到1961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姜淑贞   连逸晨   华润昕   张雨涵   蒋文婷   肖向前   范博   蔡延江  
【目的】探究牲畜排泄物对放牧草地土壤有机碳生物和非生物矿化过程的影响,为深入认知人为活动影响下土壤碳库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和反馈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高寒草甸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0、250、500、750、1 000 kg·hm_(-2)·a_(-1)的牛尿返还量,结合不同的灭菌处理(不灭菌、高压蒸汽灭菌、氯仿熏蒸灭菌),在室内培养条件下测定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以二氧化碳(CO_2)排放速率计]、p H以及可溶性有机碳、溶解性总氮、土壤有机碳、全氮、铵态氮、硝态氮质量分数,探究生物和非生物土壤有机碳矿化过程对尿液添加的响应。【结果】(1)尿液添加对土壤CO_2排放具有促进作用,在不同灭菌处理下土壤CO_2排放量均随着尿液添加量的增加总体呈上升趋势,土壤CO_2排放量与土壤p H、铵态氮呈显著正相关(P<0.05)。(2)灭菌处理对土壤CO_2排放存在抑制作用,高压蒸汽灭菌处理对土壤CO_2排放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氯仿熏蒸灭菌处理(P<0.05)。(3)生物和非生物过程排放的CO_2均随尿液添加量的增加而上升,其中生物过程对土壤CO_2排放的贡献高于非生物过程。【结论】尿液返还对生物和非生物土壤有机碳矿化过程均有促进作用,且生物土壤有机碳矿化过程对土壤CO_2排放的贡献更大,不过非生物土壤有机碳矿化过程对土壤CO_2排放的贡献也不容忽视。图5表1参42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郭雅婧   李辉鹏   张其斌   白璐   张伟   陈宝林   桑建辉   李渊   沈禹颖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氮素矿化是影响全球碳氮循环和草地生态系统演替的关键过程。本研究通过不同温度(5、15和25℃)和有机氮添加梯度(0、15、45和75 kg·hm~(-2))的室内培养试验,测定土壤氮矿化速率、矿化势以及矿化反应速率常数对处理的响应,旨在探究温度和有机肥添加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速效氮供应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氮素矿化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25℃下明显高于15和5℃;有机氮添加(15~45 kg·hm~(-2))显著提高了土壤铵态氮的矿化量,继续增加至75 kg·hm~(-2)时,氮素矿化能力降低;土壤氮矿化速率随培养时间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添加有机氮可以增加高寒草地土壤氮素矿化速率,在氮素添加量为45 kg·hm~(-2)时达到峰值;温度决定了高寒草地土壤氮素矿化势,对矿化速率常数k没有明显影响。综上所述,添加15~45 kg·hm~(-2)有机氮及较高的温度条件有利于提高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速效氮的矿化能力,这为高寒草原地区的草地管理和有机肥施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次娴  陈香碧  黎蕾  肖和友  刘坤平  何寻阳  苏以荣  
【目的】研究蔗渣生物质炭施用后农田土壤有机碳(SOC)矿化动态,为合理利用有机废弃物资源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在25℃、100%空气湿度条件下培养100 d,研究生物质炭不同添加量(0.1%、0.5%、1.0%和2.0%,以干土计)下水田和旱地土壤有机碳的矿化特征。【结果】各处理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随时间的变化符合对数关系(P<0.01);土壤特性、生物质炭添加量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土壤总有机碳矿化有极显著影响(P<0.01);与对照相比,添加低量(0.1%)的生物质炭水田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降低了2.18%,旱地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降低了4.62%;添加低量生物质炭(0.1%和0.5%)对旱地S...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玖燃  丁红利  任豫霜  张磊  
选取采集于国内17个省(区)的不同利用方式下的85个土样为研究对象,定量添加玉米(Zea mays)秸秆置于相同温度培养90d,分析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SOM)含量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添加玉米秸秆后,不同用地的SOM变化存在较大差异,63.5%的土壤样品的SOM增加,36.5%的减少;SOM含量相对变化率与其初始SOM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林地>菜地>粮食旱耕地,真菌>放线菌>细菌。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PLFA)分析显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樊娅萍  陈芳玲  贺苗苗  王倡宪  
探究土壤强还原灭菌条件下添加橘皮对土壤理化性状与酶活性的影响,为我国丰富的橘皮资源在农业生产中的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橘皮为有机物料,采用土培试验的方法,橘皮添加量共设置3个水平(0,0.25%,0.50%),在土壤水达饱和后覆膜,室温灭菌40 d,研究了添加橘皮后土壤理化性状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并对土壤理化性状与酶活性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与灭菌前相比,灭菌处理的土壤碱解氮、速效磷与有机质含量均显著增加,pH值显著上升;灭菌条件下,橘皮添加量为0.25%处理的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及有机质含量分别为无橘皮处理的1.10,1.22,1.11倍。此外,与灭菌前相比,土壤脲酶与磷酸酶活性也显著增强,灭菌条件下,橘皮添加量为0.25%处理的脲酶活性与0.50%处理的土壤磷酸酶活性分别为无橘皮处理的1.69,1.46倍。灭菌前,土壤脲酶活性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灭菌后,脲酶活性与pH值转变为正相关关系,同时,添加橘皮处理的土壤脲酶活性与有机质也呈正相关,橘皮添加量为0.50%处理的土壤磷酸酶活性与速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土壤强还原灭菌条件下,橘皮添加量为0.25%可显著改善土壤碱解氮与速效磷水平,而橘皮添加量为0.50%的土壤pH值显著上升,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土壤强还原灭菌时添加橘皮对提高土壤肥力是有益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硕  把余玲  李有兵  王淑娟  田霄鸿  师江澜  
【目的】研究小麦和玉米秸秆以不同方式还田对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和酶活性的影响,为寻求最佳秸秆还田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室内恒温培养法,以连续7季秸秆均还田土及不还田土为供试土壤,研究培养60d后,小麦、玉米秸秆与土壤混匀还田和覆盖于表层还田对土壤总有机碳(TOC)、活性有机碳(LOC)、微生物量碳(MBC)含量,LOC/TOC、MBC/TOC和土壤蛋白酶(PROT)、脱氢酶(DHA)活性的影响。【结果】与不添加作物秸秆相比,无论以何种方式还田,添加小麦或玉米秸秆均明显增加了还田土与不还田土的TOC、LOC、MBC含量,LOC/TOC、MBC/TOC和PROT、DHA活性。还田土的TOC、LO...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冯发堂  荣丽  李贤伟  赖元长  周义贵  范川  
研究不同温度(10,20和30℃)条件下分别向土壤中添加光皮桦细根(直径<0.05);在60和120天后,处理1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水溶性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和总有机碳含量都显著大于其他处理(P<0.05);温度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水溶性有机碳含量的影...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赵天赐  安婵  李金升  乔建霞  唐士明  罗红霞  白鹭  邵新庆  王堃  刘克思  
在不同退化草地上建造人工湖泊,可能会改善毗邻退化草地的生态环境,影响退化草地土壤中养分的流动,加快退化草地的修复。本研究分析了建造人工湖泊后3年内(2014–2016年)湖泊毗邻的不同退化程度草地土壤含水量及碳、氮含量在不同湖距(10、60、100、150、250和600 m)上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建湖3年这个短时期内,不同退化草地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养分(有机碳、全氮)形成了近湖效应,即近湖区土壤含水量和养分含量高。轻度、重度退化草地土壤含水量在建湖3年后差异性被削弱。上层土壤(0–10 cm)含水量、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高于下层土壤(10–20 cm),重度退化草地养分低于轻度退化草地。2016年,距湖150 m处土壤全氮含量表现为重度退化草地(2.03 g·kg–1)小于轻度退化草地(2.78 g·kg–1)。2016年重度退化草地土壤距湖10、60、150和250 m处的有机碳含量分别增加了10%、44%、48%和54%;轻度退化草地土壤有机碳仅在距湖10 m处随年际的推移而增加了53%。综上,人工湖影响毗邻退化草地土壤中养分流动,尤其在距离上有显著的影响,并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于宝政  
【目的】本文研究了藏北草原主要草地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方法】按照随机布点方式对那曲县3种不同草地类型连续2年、每年3次进行采样,分析其土壤有机碳含量、垂直分布特征、年度及年际变化规律。【结果】土壤有机碳在各土层的含量均为高山嵩草草甸>紫花针茅草地>青藏苔草草地。青藏苔草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在各土层间无显著差异;紫花针茅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在0~5 cm土层最低,与其余各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各草地类型不同土层中有机碳含量的年际变化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在某些特殊气候条件下,由于土壤有机碳含量本来就很低,在植物的同一生长周期内的不同生长阶段间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会出现显著差异,但是在不同生长周期间土壤有机碳含量又能保持相对稳定。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振凯  马少兰  高雪  万依  于丽丽  梁新华  
【目的】分析甘草根系分泌物中低分子有机酸浸提以及外源添加锌肥、锰肥对人工种植甘草地土壤中Ca、Mg、Zn和Mn 元素释放及赋存形态的影响。【方法】采集人工种植甘草地土壤,分别设计不同低分子有机酸浸提比较组和外源添加比较组,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测定4种金属元素浸提率,采用优化BCR连续提取法提取金属元素的4种赋存形态,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测定不同形态含量,并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低分子有机酸浸提,均有效提高了Ca、Mg、Zn和Mn元素的提取效率,并对金属元素的赋存形态产生了不同水平的影响,其中Ca、Zn和Mn元素在低分子有机酸浸提情况下,土壤元素形态的占比均呈现为由活性低向活性高的形态转化的趋势,Mg元素在释放量显著提升的情况下,其活性高的弱酸可溶态、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显著降低;添加锰肥和锌肥后有效提高了土壤中Mn和Zn元素的浸提效果,并有效提高了土壤中弱酸可溶态、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的占比,同时对Ca和Mg元素的浸提效果和赋存形态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相关性分析显示,4种金属元素的不同形态间具有不同水平的相关性,其中以Mn与Mg元素的多个形态间最为显著。【结论】低分子有机酸浸提以及外源添加锌肥和锰肥均可以提高4种金属元素的浸提效果,有利于土壤金属元素的释放,并不同程度的改变了4种金属元素的赋存形态,除低分子有机酸浸提后Mg元素残渣态升高外,整体表现为活化土壤中4种金属元素的趋势,同时不同金属元素及赋存形态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研究结果对甘草种植地土壤改良修复、甘草科学优质规范化种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占源  曾德慧  姜凤岐  范志平  陈伏生  赵琼  
为探寻半干旱区草地生产力进一步恢复的主要限制因素,该文采用3因素2水平析因设计对草地进行水(0,80mm)、氮(0,20g(m2·a))、磷(P2O5)(0,10g(m2·a))添加实验,研究了2004年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NPP)与土壤呼吸的响应.8种处理分别为添加水(W)、加氮肥(N)、加磷肥(P)、加水+氮肥(WN)、加水+磷肥(WP)、加氮肥+磷肥(NP)、加水+氮肥+磷肥(WNP)和对照(CK),每种处理6次重复,随机分配在48个4m×4m的样方中.研究结果表明:施氮肥不仅增加了ANPP,而且推迟了植物生长高峰期;草地生产力明显受到氮素的制约,水分和磷素并不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限制性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金宝石  高灯州  杨平  王维奇  曾从盛  
为阐明互花米草的固碳潜力,论文在闽江河口区鳝鱼滩湿地选择不同入侵年限的样地,对其0~60 cm土壤理化性质和碳库变化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Y_4(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健  黄沈发  肖绍赜  吴建强  唐浩  沙晨燕  王敏  
通过测定4种长三角地区常见的滨岸草本植物(百慕大、白花三叶草、高羊茅与白茅)所在样地中不同形态的土壤碳库含量及土壤有机碳稳定同位素丰度来探索该区域土壤碳库及碳稳定同位素分布特征,并利用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研究滨岸草地生态系统对土壤碳库的贡献。结果表明:(1)土壤中总碳、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总碳、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在4种植物样带的表层土壤中,平均含量分别为22.11、11.44、53.95 mg·kg~(-1);而深层土壤中则仅为15.57、7.07、19.47 mg·kg~(-1),远低于表层土壤中的含量。且土壤总碳、有机碳及溶解性有机碳两两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线性相关;(2)土壤有机碳稳定同位素在垂直方向上表现出C_3植物δ~(13)C值随深度增大而增大、C_4植物δ~(13)C值随深度增大而减小两种特征。两类植物的平均土壤有机稳定碳同位素δ~(13)C值分别由表层土壤中的-25.24‰、-22.33‰变化为深层土壤中的-24.35‰、-23.27‰;(3)借助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计算后发现:不同植物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及有机碳累积速率完全不同。其中百慕大贡献率为12.19%、累积速率为62.79 g·m~(-2)·a~(-1);白花三叶草贡献率14.34%、累积速率为75.34 g·m~(-2)·a~(-1);高羊茅贡献率为35.95%、累积速率为181.84 g·m~(-2)·a~(-1);白茅贡献率为18.51%、累积速率为97.70 g·m-2·a-1。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冷雪梅  钱九盛  张旭辉  谢文逸  刘晓雨  郑聚锋  郭世伟  李恋卿  潘根兴  
[目的]通过研究添加外源有机物对不同施肥条件下水稻土有机碳矿化及形态的影响,探究不同施肥措施对水稻土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为水稻土的合理碳管理施肥提供参考。[方法]以江苏溧阳白土(4年定位试验)和如皋高砂土(11年定位试验)2种典型水稻土为研究对象,各选取4个不同肥料处理的耕层(0~15 cm)土样,各处理分别为不施肥(CK)、农民习惯施肥(N 300 kg·hm~(-2),FFP)、优化施肥(N 240 kg·hm~(-2),OPT)和牛粪替氮(OPT施肥基础上牛粪替代20%化学氮肥,CMSN),采用室内培养法(培养周期60 d)研究添加外源有机物(玉米秸秆)对土壤CO_2排放动态、总有机碳、活性碳库等含量及激发效应的影响。[结果]添加玉米秸秆可显著提高水稻土土壤有机碳的矿化速率,白土FFP处理土壤CO_2排放量较CK降低8.75%,高砂土OPT和CMSN处理土壤CO_2排放量较CK分别提高30.38%和13.38%。培养初期,除高砂土的CMSN处理产生负激发效应外,其他土壤均表现出正激发效应,其相对激发效应随培养时间逐渐降低。添加玉米秸秆可显著提高各处理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白土的FFP和OPT处理及高砂土的OPT和CMSN处理提高效果显著。相比于未施肥土壤,白土CMSN处理和高砂土FFP处理显著提高可溶性有机碳含量;白土和高砂土的FFP和OPT处理显著提高微生物量碳含量;施肥可以提高白土颗粒态有机碳含量,CMSN处理提高效果最显著,高砂土只有OPT处理提高了颗粒态有机碳含量;2种水稻土的各个施肥处理对易氧化态有机碳含量没有显著影响。[结论]添加玉米秸秆可以提高所有处理土壤的有机碳矿化速率、土壤总有机碳和活性碳库组分含量,其中CMSN处理在2种土壤中均产生较低的正激发效应或负激发效应,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固存。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谢  邓虎军  林超文  姚莉  唐甜  张建华  
【目的】本文旨在揭示无外源微生物干扰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对蚕沙中养分物质的利用状况,探索蚕沙无害化还田后的生态效应。【方法】通过向土壤中添加湿热灭菌蚕沙的方式来模拟无害蚕沙还田,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以揭示土壤微生物对于湿热灭菌蚕沙还田的快速响应状况。【结果】湿热灭菌蚕沙还田对土壤细菌结构无显著的影响(P> 0. 05),但减少了土壤细菌的种类,其Chao I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显著降低(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