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86)
2023(6223)
2022(5249)
2021(4727)
2020(4009)
2019(8625)
2018(8317)
2017(15424)
2016(8827)
2015(9356)
2014(8991)
2013(8809)
2012(8269)
2011(7453)
2010(7108)
2009(6449)
2008(6462)
2007(5447)
2006(4651)
2005(4042)
作者
(30004)
(25386)
(25057)
(23774)
(16099)
(12565)
(11096)
(10214)
(9634)
(8859)
(8826)
(8390)
(8372)
(8259)
(8076)
(7911)
(7643)
(7501)
(7356)
(7210)
(6826)
(6316)
(6005)
(5826)
(5771)
(5716)
(5639)
(5550)
(5512)
(5298)
学科
(29356)
经济(29323)
(22829)
管理(22238)
(16796)
企业(16796)
方法(13564)
数学(12127)
数学方法(12046)
(10383)
(9473)
(8271)
(7873)
贸易(7873)
中国(7701)
(7679)
农业(7196)
业经(6805)
环境(5560)
(5556)
技术(5522)
(5161)
财务(5159)
财务管理(5152)
地方(5004)
企业财务(4926)
土地(4779)
(4543)
银行(4494)
(4287)
机构
学院(125436)
大学(125334)
研究(48244)
(46270)
经济(45373)
管理(44519)
(40361)
理学(39494)
理学院(38945)
管理学(38121)
管理学院(37936)
科学(35903)
中国(33136)
农业(32926)
业大(30562)
(27842)
(26680)
研究所(26262)
农业大学(22096)
中心(21030)
(18720)
(18490)
(18244)
(17427)
科学院(17048)
(17026)
(16868)
实验(15968)
北京(15806)
财经(15677)
基金
项目(96190)
科学(73178)
基金(69795)
(67299)
国家(66742)
研究(58395)
科学基金(53905)
自然(39197)
(38768)
自然科(38307)
自然科学(38290)
基金项目(37887)
自然科学基金(37648)
社会(36794)
社会科(34811)
社会科学(34800)
(33895)
资助(27421)
教育(26097)
计划(22981)
重点(22530)
科技(21437)
编号(20928)
(20766)
(20412)
(20088)
科研(19631)
(19617)
(19281)
创新(19217)
期刊
(44741)
经济(44741)
(36142)
学报(35974)
研究(28186)
科学(28118)
农业(24778)
大学(24531)
学学(23926)
中国(23649)
(13932)
管理(13543)
(13221)
业大(11618)
农业大学(9993)
(9037)
业经(8409)
(8363)
金融(8363)
科技(7853)
教育(7807)
经济研究(7777)
财经(7298)
林业(7264)
中国农业(7249)
技术(7107)
资源(6740)
自然(6607)
问题(6304)
(6227)
共检索到1701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蔡易  邹德堂  刘化龙  王敬国  高冬梅  张皓政  赵宏伟  
本试验以东农425和东农427为试验材料,在水稻全生育期内以土壤水势为灌水衡量指标,研究了五种不同灌溉方式对寒地粳稻抗旱生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内,处理的叶片脯氨酸(Pro)、丙二醛(MDA)积累量、变化幅度基本趋势为:旱作>重干湿交替灌溉>轻干湿交替灌溉>中干湿交替灌溉>常规灌溉,重干湿交替灌溉和旱作处理显著增加了叶片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叶片脯氨酸、丙二醛含量与植株抗旱性及产量均呈负相关关系,其中脯氨酸含量相关性显著;重干湿交替灌溉和旱作处理的叶绿素(Chl)含量明显低于常规灌溉及轻干湿交替灌溉、中干湿交替灌溉处理,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轻干湿交替灌溉、中干湿交替灌溉处理的叶片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耗  剧成欣  陈婷婷  曹转勤  王志琴  杨建昌  
【目的】探明节水抗旱水稻品种在节水灌溉条件下产量形成特点及生理基础。【方法】2个节水抗旱品种旱优113(杂交籼稻)和旱优8号(杂交粳稻)及2个当地高产品种两优培九(两系杂交籼稻)和扬辐粳8号(粳稻)种植于土培池和大田,自移栽后10 d至成熟设置常规灌溉和节水灌溉处理。【结果】与常规灌溉相比,当地高产品种在节水灌溉条件下产量显著降低,两种灌溉方式间的节水抗旱品种产量无显著差异。节水灌溉显著减少灌溉水量,提高灌溉水生产力(产量/灌溉水量),节水抗旱品种灌溉水生产力增幅大于当地高产品种。与当地高产品种相比较,节水抗旱品种在节水灌溉条件下的相对分蘖数和每穗颖花数(节水灌溉分蘖数或颖花数/常规灌溉分蘖数...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红宇  夏玉莹  刘梦红  郑桂萍  
【目的】为评价寒地水稻种质资源移栽至成熟期抗旱性,并筛选抗旱性鉴定指标。【方法】水稻返青后开始全生育期干旱处理,以穗数、穗粒数、结实率等17个性状的抗旱系数为指标,采用对数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12份种质资源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利用主成分分析将水分胁迫下17个单项指标的抗旱系数转化为5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累积贡献率达84.215%。依据参试材料抗旱综合评价值进行聚类分析,将12个参试材料划分强抗旱型、中抗旱型和敏感型。强抗旱类型包括DPB71和莹稻2;抗旱类型包括DPB120、DPB70、绥稻3号等9份材料;敏感类型仅包括绥育146。以综合抗旱S_f值为因变量,17个单项指标的抗旱系数为自变量建立逐步回归方程,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伤流量、胞间隙CO_2浓度、气孔导度、SPAD、过氧化物酶、游离脯氨酸含量等9个指标的抗旱系数进入方程。【结论】DPB71和莹稻2为强抗旱水稻种质资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伤流量、胞间隙CO_2浓度、气孔导度、SPAD、过氧化物酶、游离脯氨酸含量的抗旱系数适宜作为寒地粳稻抗旱性的鉴定指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鹏珂  王昌贵  冯小磊  王向东  王化琪  
研究以不同类型的水稻与旱稻品种为试验材料,比较了干旱胁迫下孕穗期各稻作类型与典型水稻叶片水势(压力势)、中脉粗、叶肉厚和叶片相对含水量差异。对水旱处理条件下各观测性状指标与产量抗旱指数、孕穗期生物量抗旱指数和收获期生物量抗旱指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干旱胁迫条件下叶片水势(压力势)、中脉粗、叶肉厚和叶片相对含水量差异在耐旱稻作品种与典型水稻间存在显著差异,可以作为鉴定稻作品种抗旱性指标,但是少数抗旱材料易被遗漏;2)叶片水势、叶肉厚在干旱胁迫下与干物质合成与积累有关,且叶片水势与最终产量形成有一定关联;3)育种工作中叶片水势和叶肉厚可作为主要筛选指标,其他试验指标可用于辅助筛选鉴定,综合...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黎明  李明  郑殿峰  顾春梅  那永光  解保胜  
【目的】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寒地水稻茎蘖动态、干物质积累和籽粒灌浆特征的影响,以深化灌溉方式对籽粒灌浆过程调控的认识,为指导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提供依据。【方法】试验以空育131和垦稻24为试验材料,在大田设置重干湿交替灌溉(W1)、轻干湿交替灌溉(W2)和浅水灌溉(W3)3种灌溉处理,分析灌溉处理对寒地水稻产量形成和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不同灌溉方式对寒地水稻茎蘖数、成穗率、干物质积累量、抽穗后茎鞘干物质转运、籽粒灌浆、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均存在显著差异,W2和W1处理能够有效控制无效分蘖,增加结实率,降低植株高度和缩短倒3、4节间长度,其中W2处理下成穗率提高,干物质积累及转运能力增强,且...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红刚  陈红旗  胡江  雷财林  朱旭东  钱前  
为提高黑龙江省寒地粳稻稻瘟病抗性,通过杂交、回交、自交选育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籼稻品种谷梅4号的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gm导入到寒地优良粳稻品种空育131、龙粳26和垦鉴稻6中,获得12个携带Pigm基因的优良导入系。与受体亲本相比,各导入系对稻瘟病菌的抗谱大幅提高,抗性频率最高达98.4%,最低为95.2%。同时对穗颈瘟的抗性也显著提高,导入Pigm基因后空育131穗颈瘟抗性由7级提高到1级,龙粳26穗颈瘟由5级提高到0~1级,垦鉴稻6穗颈瘟由7级提高到1~3级。结果还表明Pigm基因的导入影响株高和产量性状,其表现为株高增加,穗粒数增加,结实率下降,其中5个导入系产量显著提高。综合抗病...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文英  智慧  柳斌辉  李伟  王永芳  李海权  贾冠清  栗雨勤  刁现民  
探索谷子孕穗期对干旱环境的生理生化适应机制,筛选谷子孕穗期抗旱性鉴定的生理指标。利用抗旱性不同的20个谷子品种,在模拟干旱棚内通过孕穗期干旱胁迫,研究可溶性糖、脯氨酸、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等渗透势调节物质的含量和保护性酶活性的变化。孕穗期干旱胁迫使谷子叶片脯氨酸、可溶性糖和MDA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性增高,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的活性则降低。相关分析表明,比较干旱胁迫与非干旱胁迫条件下可溶性糖、MDA含量和SOD活性的相对值与品种的抗旱指数相关...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俊  白亚东  赵兴东  杨丽华  卢顺才  李秀梅  马云飞  李梅会  王少河  范源洪  
以8个云蔗(CYZ06–407、CYZ05–226、CYZ04–622、CYZ04–724、CYZ03–258、CYZ03–103、CYZ02–588、CYZ01–1413),3个新台糖系列(ROC22、ROC16、ROC10),2个粤糖系列(CYT93–159、CYT00–236),1个桂糖品种(CGT11),1个古巴引进品种(C266–70)等甘蔗品种为材料,设自然降雨(干旱)、正常灌水(灌溉)2个处理,通过测定蔗产量、株高、茎径、单茎重、有效茎、糖产量、蔗糖分、锤度、简纯度、纤维分10个工、农艺性状指标,采用抗旱指数(DRI)、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研究干旱、灌溉条件下甘蔗...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聂晓  王毅勇  刘兴土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处理下三江平原寒地水稻生理生态需水变化特征。试验在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生态试验站农田综合试验场进行。采用非称重式蒸渗仪(有底无底测坑)和小型蒸渗仪对间歇灌溉(IT)、湿润灌溉(MT)和淹灌(CSF)条件下的稻田蒸散量、渗漏量和棵间蒸发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间歇灌溉、湿润灌溉条件下的水稻蒸腾量与淹灌差异不显著,而稻田棵间蒸发量分别减少14.8%,29.6%,深层渗漏量分别减少22.7%,31.8%,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28.6%,42.9%,在显著减少耗水量的同时还显著的提高产量。与淹灌相比,间歇灌溉、湿润灌溉的实际籽实产量分别增加9.4%和12.7%。湿润灌溉的节水增...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武慧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特殊的自然条件及水资源禀赋决定了我国农业发展对灌溉的依赖性,兴修水利和完善灌溉排水工程体系、推进农业节水抗旱,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2021年水利部公布的农业节水“成绩单”显示,我国农业节水在灌溉面积扩大、灌溉保证率提高、粮食总产量稳步增加的情况下成效显著,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徐一兰  刘唐兴  付爱斌  
灌溉方式是影响水稻植株生长和产量重要的农艺措施,为探明双季稻区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植株理化和生特学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系统比较研究了间歇灌溉(Ⅱ)、湿润灌溉(WI)和节水灌溉(WSI)3种灌溉方式条件下早稻和晚稻植株生理生化特性、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早稻和晚稻生育期,各灌溉方式处理水稻植株的分蘖数量大小顺序均表现为Ⅱ>WI>WSI;植株叶面积指数大小顺序均为WI>Ⅱ>WSI;Ⅱ和WI条件下,植株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Pn)大小顺序均为WI>Ⅱ>WSI。早稻和晚稻各处理植株的根系、茎、穗干质量大小顺序均为Ⅱ>WI>WSI,叶干质量均为WI>Ⅱ>WSI;各处理间水稻植株的穗干质量均无显著性差异。早稻和晚稻植株Ⅱ处理的有效穗数均最高,均显著高于WI和WSI处理。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在各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早稻和晚稻产量均以Ⅱ处理产量为最高,2个年份早稻产量分别比WI和WSI处理增加107.9,461.7 kg/hm~2和98.8,422.2 kg/hm~2,晚稻分别比WI和WSI处理增加250.1,683.6 kg/hm~2和220.3,661.8 kg/hm~2,其大小顺序均表现Ⅱ>WI>WSI。在稻田不同水分管理中,可采取间歇灌溉的方式有利于提高水稻植株叶片保护性酶活性、增加植株干物质积累,改善产量构成因素,从而获得较高的水稻产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樊吴静   杨鑫   李丽淑   李兰青   唐海   唐秀桦   何虎翼   唐洲萍  
【目的】探究不同灌溉方式对冬种马铃薯土壤理化性状、水分利用效率和块茎产量的影响,为完善广西冬种马铃薯灌溉技术及促进广西冬种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马铃薯品种丽薯6号为试验材料,设置膜下滴灌(A)、露地滴灌(B)、露地微喷灌(C)和不灌溉(对照,CK)4种灌溉方式(即4个处理),在苗期、块茎形成期和块茎膨大期测定各处理马铃薯地的土壤理化性状,在盛花期调查植株的主要农艺性状,在收获期测定块茎的产量和质量,并计算水分利用效率,筛选适宜广西冬种马铃薯高产高效生产的节水灌溉方式。【结果】与CK相比,处理A、处理B和处理C的土壤平均温度分别增加1.57、0.37和0.17 ℃;除苗期25.00 cm土层外,处理A在苗期和块茎形成期的土壤平均温度均极显著大于其他处理(P<0.01,下同);在马铃薯整个生长发育时期,处理A、处理B和处理C的土壤含水量分别较CK提高18.68%、11.43%和11.43%,除苗期和块茎膨大期0~10.00 cm土层外,处理A的土壤含水量均极显著大于其他处理;土壤孔隙度及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均表现为处理A>处理B>处理C>CK;处理A、处理B和处理C马铃薯的株高、主茎数、单株块茎数、单株块茎重和商品薯率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大于CK,且除主茎数外均以处理A最大;处理A的块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40.40 t/hm~(2)和7.16 kg/m~(3),均极显著大于其他处理。【结论】冬种马铃薯采用膜下滴灌、露地滴灌和露地微喷灌均可有效提高土壤的水热及养分含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促进马铃薯植株生长和块茎产量提高,其中以膜下滴灌效果最佳,适宜在广西冬种马铃薯生产中推广应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翠梅  师尚礼  吴芳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对不同抗旱性苜蓿品种根系生长特征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明确不同抗旱性苜蓿品种响应干旱胁迫的生长及生理差异,为进一步阐明紫花苜蓿抗旱的分子机理、提高紫花苜蓿耐旱性和水分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营养液沙培法,选用强抗旱的陇中苜蓿(Medicago sativa L.cv.Longzhong)、中抗旱的陇东苜蓿(Medicago sativa L.cv.Longdong)和弱抗旱的甘农3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cv.Gannong No.3)为试验材料,在幼苗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涂美艳  江国良  杜晋城  廖明安  陈栋  谢红江  李靖  孙淑霞  
本试验以6年生曙光油桃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实验设计,研究了黑膜覆盖、秸秆覆盖、保水剂及各浓度抗蒸腾剂(2、4、6、8 g/L)对油桃采果期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黑膜覆盖、秸秆覆盖、保水剂和各浓度抗蒸腾剂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油桃叶片含水量、相对含水量,增加叶片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含量,降低叶片饱和亏,并使叶片游离脯氨酸(Pr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细胞膜透性和可溶性糖含量维持在较低水平,其中以6 g/L抗蒸腾剂的作用效果最显著。说明实施抗旱措施后,有利于减轻干旱对油桃的影响,使植株生长发育趋近于正常供水状态。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滕晓伟  董燕生  沈家晓  孟鲁闽  冯海宽  
【目的】根据干旱情况及时采取灌溉措施,对旱区抗旱以及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从大田农业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AquACrop模型在旱区的适用性及干旱年份抗旱灌溉模拟,为实现抗旱保产提供依据。【方法】于2012—2014年,在旱区陕西杨凌及杨凌周边区域进行冬小麦大田试验,采用2013—2014年揉谷试验区的冬小麦观测数据进行模型的参数调试,采用2012—2013年揉谷试验区和2013—2014年武功试验区的冬小麦观测数据进行模型的验证,从而获得AquA Crop模型在陕西杨凌及周边地区的模型参数。模型参数包括影响冠层生长的冠层增长系数、冠层衰老系数和最大冠层覆盖度,影响生物量积累的水分生产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