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01)
- 2023(8450)
- 2022(7171)
- 2021(6346)
- 2020(5312)
- 2019(11626)
- 2018(11459)
- 2017(20764)
- 2016(11737)
- 2015(12765)
- 2014(12644)
- 2013(11957)
- 2012(10906)
- 2011(9761)
- 2010(9561)
- 2009(8734)
- 2008(8501)
- 2007(7558)
- 2006(6418)
- 2005(5530)
- 学科
- 济(41852)
- 经济(41789)
- 管理(33892)
- 业(30509)
- 企(24502)
- 企业(24502)
- 方法(20685)
- 数学(18358)
- 数学方法(18079)
- 学(12616)
- 农(12227)
- 财(11975)
- 中国(11034)
- 制(9502)
- 业经(9039)
- 贸(8478)
- 贸易(8477)
- 易(8253)
- 农业(7954)
- 体(7824)
- 技术(7587)
- 务(7278)
- 财务(7251)
- 财务管理(7237)
- 银(7140)
- 银行(7078)
- 企业财务(6891)
- 环境(6857)
- 融(6773)
- 金融(6766)
- 机构
- 大学(165887)
- 学院(165572)
- 济(63269)
- 经济(61962)
- 管理(60790)
- 研究(59757)
- 理学(53399)
- 理学院(52757)
- 管理学(51513)
- 管理学院(51249)
- 中国(43404)
- 农(42012)
- 科学(41790)
- 京(35370)
- 业大(34040)
- 农业(33948)
- 所(32426)
- 研究所(30281)
- 财(27989)
- 中心(26814)
- 江(24529)
- 农业大学(22789)
- 财经(22785)
- 院(21875)
- 北京(21502)
- 经(20884)
- 省(20516)
- 技术(19821)
- 范(19499)
- 经济学(19165)
- 基金
- 项目(121913)
- 科学(94194)
- 基金(88977)
- 家(82906)
- 国家(82259)
- 研究(78482)
- 科学基金(68406)
- 社会(49770)
- 省(48296)
- 自然(47967)
- 社会科(47201)
- 社会科学(47188)
- 自然科(46945)
- 基金项目(46928)
- 自然科学(46927)
- 自然科学基金(46093)
- 划(41725)
- 资助(36380)
- 教育(35771)
- 编号(29249)
- 重点(28119)
- 计划(26612)
- 部(25705)
- 创(25581)
- 发(25201)
- 科研(24466)
- 创新(24081)
- 科技(24030)
- 业(22602)
- 成果(22358)
共检索到2330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曼玲 赵丽华 周鑫 李荣凤
【目的】采用不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激活猪卵母细胞,以期获得一种能有效产生猪单倍体孤雌胚胎的激活方法。【方法】试验一分别采用电激活、电激活结合细胞松弛素B(CB)、不同浓度乙醇以及不同作用时间对成熟卵母细胞进行激活处理,试验二检测电激活结合MG-132或Thimerosal和DTT对成熟卵母细胞的激活效果。【结果】试验一显示电激活结合CB组(27.34%)处理后的囊胚率显著高于电激活处理组(16.92%)(P<0.05),且二者均显著高于所有的乙醇组(P
关键词:
猪卵母细胞 体外成熟 孤雌激活 单倍体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运海 潘登科 孙国杰 孙秀柱 李燕 戴蕴平 李宁
目的本研究系统比较了体外受精胚(IVFEs)、孤雌激活胚(PAEs)以及体细胞核移植胚(NTEs)的发育率和囊胚质量,同时还比较了PZM-3和NCSU-23两种培养基培养对PAEs以及NTEs发育的影响。方法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体外受精技术和孤雌激活技术分别生产猪的NTEs、IVFEs和PAEs,开展体外培养。结果(1)IVFEs、PAEs和NTEs的卵裂率分别为72.0%,66.0%和63.5%,各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囊胚形成率分别为11.0%,22.6%和16.9%,也不存在明显不同(P>0.05);然而,在囊胚质量,即ICM细胞数/总细胞数的比例上,IVFEs和NTEs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胡婕 苗向阳 冯浩咏
【目的】研究早期胚胎发育基因,筛选猪早期体内发育胚胎和体外孤雌激活胚胎的差异表达基因,探讨影响胚胎发育的分子基础。【方法】分别采用孤雌激活和手术(猪体内发育)的方法收集2细胞、4细胞、8-16细胞时期的胚胎,利用SPEDDRT-PCR挑选不同时期的差异表达产物,将所获得的产物按照片段大小分离纯化后通过反向Northern杂交去除假阳性条带。将阳性条带克隆入T载体中,经过PCR鉴定后挑选其中的阳性克隆进行测序。【结果】筛选了11个代表不同时期表达差异的cDNA片段,编号为DDD1-DDD11。经过与GenBank数据进行同源性分析,发现其中DDD3、DDD11没有同源序列信息,提交数据库获得Ge...
关键词:
胚胎 孤雌激活 发育相关基因 猪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晓磊 雷安民 窦忠英
为了探讨线粒体对孤雌激活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比较了异体颗粒细胞线粒体移植的牛孤雌激活胚胎、胚胎培养液移植的孤雌激活胚胎和正常孤雌激活胚胎的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异体颗粒细胞线粒体移植组和胚胎培养液移植组的牛孤雌激活胚胎的激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低于正常激活组(P0.05),但均明显高于胚胎培养液移植组(P<0.05);异体颗粒细胞线粒体移植组的孤雌激活胚胎桑椹胚率极显著高于胚胎培养液移植组和正常激活组(P<0.01)。可见牛异体颗粒细胞线粒体移植可改善牛孤雌激活胚的发育。
关键词:
线粒体 颗粒细胞 牛孤雌胚胎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宋雪梅 许惠艳 郝朝亮 梁世忠 卢晟盛 卢克焕
为了探讨胰岛素和胚胎培养密度对猪孤雌胚早期体外发育的影响,进一步优化猪早期胚胎培养体系,分别进行了胚胎培养液(NCSU-23)中添加不同批号和浓度的胰岛素以及不同胚胎培养密度(培养滴体积)对猪孤雌胚早期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试验,并于第2、7天分别统计胚胎分裂率和囊胚发育率。结果表明:①在NCSU-23中添加5.0μg/mL批号为I-1882(Sigma公司)的胰岛素,其囊胚发育率最高,为(33.48±12.79)%;②在体外培养25枚猪孤雌胚时,按胚胎数(枚)l培养液体积(μl)为1∶2.0~1∶3.0的比例进行培养,其培养效果较好。
关键词:
猪 孤雌胚 体外培养 胰岛素 培养密度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宋尚桥 曾素先 马围围 王睿敏 严瑾 孙翠翠 李鑫 黎宗强
【目的】探索猪孤雌激活胚胎培养过程和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前后的DNA甲基化水平及其变化,为探讨猪孤雌激活胚胎和卵母细胞的发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使用间接免疫荧光组化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荧光相对定量的两种方法来间接检测猪孤雌激活胚胎培养过程中和猪卵母细胞成熟前后的细胞5-甲基胞嘧啶的相对含量,观察其体外发育过程中甲基化水平的变化。【结果】随着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猪孤雌激活胚胎的甲基化程度在二到桑葚胚时呈逐渐减弱趋势;在猪孤雌激活胚胎发育的过程中,同一个胚胎的不同卵裂球之间的甲基化水平有差异;内细胞团的甲基化水平低于滋养层。猪卵母细胞成熟前和体外成熟的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相比,成熟前卵母细胞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低于体外成熟后的卵母细胞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随着体外成熟时间的延长,猪卵母细胞的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大致呈上升趋势。【结论】IVM/PA/IVC对猪卵母细胞及早期胚胎的甲基化模式有一定影响;猪卵母细胞体外培养过程中,猪卵母细胞核基因组的甲基化水平接近于正常体内的卵母细胞。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许丹宁 田允波 黄运茂 陈学进
为寻求适合于山羊卵母细胞孤雌激活的方法,本试验采用离子霉素对体外成熟山羊卵泡卵母细胞进行孤雌激活,同时比较了培养液中添加不同类型的血清对孤雌激活胚体外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用2.5、5.0和10.0μmol/L离子霉素处理卵母细胞,卵裂率分别为72.3%、75.6%和70.3%,囊胚率分别为40.8%、45.4%和39.4%,均无显著差异(P>0.05)。用5.0、10.0、15.0和20.0μmol/L钙离子载体Ca-A23187处理卵母细胞,卵裂率分别为50.5%、62.5%、60.4%和60.2%,其中5.0μmol/L Ca-A23187处理组的卵裂率极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1...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雪峰 安志兴 郭继彤 张涌
为确定牛体细胞核移植胚胎的激活条件 ,比较了几种不同化学激活方法对牛卵母细胞激活的影响。选择明显具有第一极体的成熟卵母细胞 ,随机分为 9组 :1Ionomycin(I) +6 -甲氨基嘌呤 (D) (ID) ;2 I+D+细胞松弛素 B(CCB) (IDC) ;3I+放线菌酮 (X) (IX) ;4 I+X+CCB(IXC) ;5体积分数 7%乙醇 (E) +D(ED) ;6E+D+CCB(EDC) ;7E+X(EX) ;8E+X+CCB(EXC) ;9Sr2 + +CCB(SC)。Ionom ycin和乙醇的处理时间为 5min,6 - DMAP± CCB的处理时间为 4 h,放线菌酮± ...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向臣 丛日华 安志兴 王超 张涌
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液中分别添加0,10,30,50ng/mL表皮生长因子(EGF),24h检查成熟率,将成熟的卵母细胞置于5μmol/L离子霉素(Ionomycin)中激活5min后,在含有6-DMAP和CCB的培养液中培养4h,最后移入CR1培养液中培养,并在孤雌激活后第0,2,4,6天添加体积分数10%的胎牛血清(FBS),7~8d后检查囊胚率,探讨牛成熟培养液中添加EGF及FBS对牛孤雌胚体外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30ng/mL的EGF能促进卵母细胞的成熟率和孤雌囊胚的发育率;在第4天添加FBS更有利于胚胎的发育。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田见晖 蔡元 刘国世 曾申明 成文敏 朱士恩 刘焕营 吴常信
探索了离子霉素结合细胞松驰素B(cytochalasinB,CB)、放线菌酮(cycloheximide,CHX)以及6-二甲基嘌呤(6-dimethylaminopurine,6-DMAP)等化学物质,对猪卵母细胞激活后发育的影响。试验1,体外成熟卵母细胞分别用15、20、25、30μmol·L-1的离子霉素处理40min或电激活(1.3kV·cm-1,80μs,1次脉冲),结果表明,20μmol·L-1组的激活率(69.93±5.80)%显著高于15μmol·L-1组(P0.05)。试验2,卵母细胞采用20μmol·L-1离子霉素分别激活10、2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苗苗 李伟 井勇 杨文琳 雷安民
【目的】研究泛素(Ub)在牛孤雌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定位及与荧光标记线粒体分布的关联性。【方法】将人工合成Ub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Venus的BamHⅠ和HindⅢ酶切位点之间,构建重组质粒pVenus-Ub,采用脂质体2000介导重组质粒pVenus-Ub转染Hela细胞,经荧光显微镜观察和PCR检测,探讨重组质粒pVenus-Ub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用体外转录试剂盒将pVenus-Ub转录为cRNA并注射牛卵母细胞,选择成熟卵母细胞并将其经离子霉素孤雌激活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Ub的表达和定位情况;同时,用JC-1荧光染料对牛卵母细胞线粒体进行染色,观察线粒体的分布,探讨Ub定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蔡元 张兆旺 田见晖 朱士恩 刘国世 成文敏 曾申明 李迎
探讨了猪卵母细胞电激活后间隔不同时间用化学药物处理对猪卵母细胞孤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1)电激活后间隔 0 ,3,4 ,5和 6h再分别用 6 二甲基氨基嘌呤 ( 6 Dimethylaminopurine ,6 DMAP)、放线菌酮 (cyclohex imide ,CHX)处理 6h ,各组卵裂率、囊胚细胞数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但在 6 DMAP组中对照组囊胚率极显著高于其余各组 (P 0 0 5 ) ;2 )电激活后间隔 ...
关键词:
猪 卵母细胞 孤雌发育 核型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潘伟荣 魏太云 信吉阁 张崇义 卿玉波 魏红江
为优化电激活和胚胎培养的相关技术体系,研究电激活参数和培养液对猪卵母细胞孤雌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脉冲电压为150 V(以每1 mm电激槽宽计,下同)、脉冲持续时间为100μs、脉冲1次的电激活条件下,猪卵母细胞孤雌激活的效果较好;在脉冲持续时间和脉冲次数恒定的条件下,脉冲电压150 V组的囊胚率显著高于100 V组和125 V组(P<0.05),达46.3%;在脉冲电压和脉冲次数恒定的条件下,脉冲持续时间100μs的囊胚率显著高于75、125μs组(P<0.05),达50.5%;在脉冲电压和脉冲持续时间恒定的条件下,1次脉冲的卵裂率和囊胚率显著高于2次脉冲组(P<0.05),分别达82...
关键词:
猪卵母细胞 孤雌发育 激活参数 培养液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利兵 王强 王凤梅 张涌
研究了卵龄、电脉冲参数、氯化锶、亚胺环己酮(CHX)对小鼠卵母细胞电激活及孤雌发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卵龄为17h的小鼠卵母细胞在场强1.0kV/cm,脉冲宽度30μs,2次电脉冲,激活液中含Ca2+、Mg2+和Sr2+的条件下激活后,再于含CHX的培养液中培养,可较好地激活卵母细胞,提高体外孤雌胚的发育率,激活率及桑囊胚率分别可达83.3%和57.5%。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黎亮 李浩川 徐小炜 陈绍江
玉米孤雌生殖单倍体的诱导是进行单倍体育种的重要环节。本研究选择20个杂交种作母本进行单倍体诱导,结果表明:不同母本基因型间单倍体频率差异显著,其中高频材料的单倍体频率约为低频材料的5倍。以郑单958为母本和CAUHOI-1杂交经多年试验初步表明在海南冬季进行单倍体诱导的效率(3.39%)显著高于北京夏季(1.86%)。杂交诱导果穗不同部位的单倍体频率存在差异,顶部的单倍体频率较高。吐丝后不同时期的单倍体诱导表明,在吐丝早期授粉的诱导效率最高。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母本基因型、诱导地点以及授粉时期均对单倍体诱导有重要影响。选择高频的母本材料,在合适的地点于吐丝早期进行单倍体诱导是单倍体诱导的最佳方案。
关键词:
玉米 单倍体 诱导系 双单倍体系 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