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93)
- 2023(5948)
- 2022(4936)
- 2021(4381)
- 2020(3559)
- 2019(7675)
- 2018(7242)
- 2017(13586)
- 2016(7472)
- 2015(7789)
- 2014(7444)
- 2013(7282)
- 2012(6707)
- 2011(6012)
- 2010(5717)
- 2009(5087)
- 2008(4921)
- 2007(4164)
- 2006(3452)
- 2005(2872)
- 学科
- 济(27526)
- 经济(27488)
- 业(21780)
- 管理(21589)
- 企(16669)
- 企业(16669)
- 方法(12705)
- 数学(11509)
- 数学方法(11440)
- 农(8805)
- 财(8088)
- 学(7754)
- 贸(7301)
- 贸易(7300)
- 中国(7202)
- 易(7128)
- 业经(6754)
- 农业(6266)
- 技术(5541)
- 环境(5089)
- 制(5016)
- 务(4871)
- 财务(4870)
- 财务管理(4864)
- 地方(4751)
- 企业财务(4644)
- 产业(4434)
- 银(4137)
- 划(4129)
- 银行(4097)
- 机构
- 大学(105628)
- 学院(105012)
- 济(42498)
- 经济(41826)
- 管理(39749)
- 研究(38227)
- 理学(35497)
- 理学院(35077)
- 管理学(34467)
- 管理学院(34304)
- 农(29131)
- 科学(27170)
- 中国(26999)
- 农业(23562)
- 业大(23179)
- 京(21419)
- 所(20734)
- 研究所(19524)
- 财(17846)
- 中心(16784)
- 农业大学(15979)
- 江(14832)
- 财经(14767)
- 院(14002)
- 经(13659)
- 省(13628)
- 经济学(12995)
- 室(12883)
- 北京(12764)
- 业(12410)
- 基金
- 项目(81548)
- 科学(63216)
- 基金(60635)
- 家(57554)
- 国家(57098)
- 研究(50277)
- 科学基金(47255)
- 自然(33539)
- 社会(33529)
- 基金项目(32860)
- 自然科(32799)
- 自然科学(32785)
- 自然科学基金(32249)
- 省(31991)
- 社会科(31876)
- 社会科学(31867)
- 划(27932)
- 资助(23480)
- 教育(22030)
- 重点(19059)
- 计划(18521)
- 创(17644)
- 发(17562)
- 编号(17168)
- 部(17152)
- 科研(16814)
- 科技(16766)
- 创新(16569)
- 业(16434)
- 国家社会(14794)
共检索到1414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吉强 郑珉磊 王琼 薛俊增 吴惠仙
滩涂促淤围垦会对大型底栖动物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关于不同促淤方式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未见有报道。以长江口浦东机场外侧滩涂促淤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吹沙促淤区域和抛坝促淤区域中大型底栖动物的分布特点。结果显示:大型底栖动物在抛坝促淤区和吹沙促淤区年均密度分别为(835.98±572.41)ind./m~2和(52.85±12.04)ind./m~2,年均生物量分别为(135.25±63.99)g/m~2和(40.82±6.84)g/m~2,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进而表明不同促淤方式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影响不同。CLUSTER聚类和mdS排序图说明吹沙促淤区...
关键词:
滩涂 促淤区 促淤围垦方式 大型底栖动物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邱哲文 刘婧 赵开彬 吴惠仙 薛俊增
在长江口北支北八滧河以北贝类放流滩涂湿地的潮下带水域,采集大型底栖动物,分析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在滩涂贝类放流前后的变化。贝类放流后在放流区邻近潮下带海域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51种,其中软体动物15种,节肢动物17种,环节动物4种,脊索动物14种,纽形动物1种,全年优势种有8种。年平均密度为0. 265个/m~2,年平均生物量为0. 06 g/m~2,年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为0. 93,年丰富度指数为0. 895,年均匀度指数为0. 39。与放流前调查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相比,贝类的放流影响了放流区邻近海域的底栖动物群落和优势种的组成。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齐磊磊 王其翔 官曙光 高翔 刘洪军
2007年4月和10月,在山东日照临近海域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春季和秋季两个航次的调查,对采集到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分类鉴定。结果显示:1)全海域共鉴定底栖动物141种,其中多毛类、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分别占总种数的38.30%、34.75%和17.73%,三者构成大型底栖动物的主要类群。2)大型底栖动物的总平均丰度为1885ind/m2,总平均生物量为39.82g/m2。3)大型底栖动物种类多样性,春季高于秋季。4)优势种随季节变化不大,生物群落结构稳定性较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熊晶 谢志才 陈静 张君倩 舒少武 张堂林 胡炜
为了对转基因(CAgcGH)鲤的生态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于2004~2006年在梁子湖畔的人工隔离湖泊开展了转基因鲤对其主要饵料生物——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投放转基因鲤1 a后,底栖动物物种组成、丰度和多样性指数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底栖动物总物种数从65种下降为36种;总密度从497.3 ind/m2下降到370.7 ind/m2;总生物量(湿重)从77.136 g/m2上升到97.558 g/m2。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总物种数、寡毛类、毛翅目和摇蚊科物种数有显著降低。寡毛类、毛翅目和腹足类密度有显著下降。毛翅目生物量有显著下降。幽蚊(Chaoborussp.)和环...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壮壮 王琳 杨文波 曹坤 李继龙
根据渤海湾近岸海域1987、2005及2007―2011年的Landsat TM遥感数据和最近有关的海洋大型底栖生物生态学研究成果,采用多尺度分割和最邻近分类的方法,使用e Cognition、ENVI、Arc GIS软件,分析报道了渤海湾近岸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数目及其组成、丰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变化等与岸线、滩涂、近岸浅海变化等栖息环境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岸线长度、占用滩涂和近岸浅海面积与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种类数量所占比例以及大型底栖动物总物种数、香农–威纳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呈负相关关系;岸线长度、占用滩涂和近岸浅海面积与多毛类种类数量所占比例以及大型底栖动物总丰度、总生物...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科 张萌 刘雄军 杨丽敏 薛涛涛 欧阳珊 吴小平
于2016年6月~2017年5月对陡水湖流域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40属(种),隶属4门6纲28科,其中节肢动物最多(18种),占总种数的45.0%,其次为软体动物(15种),占总种数的37.5%,环节动物最少(7种),占总种数的17.5%。优势种为霍甫水丝蚓、苏氏尾鳃蚓、椭圆萝卜螺、梨形环棱螺、放逸短沟蜷和河蚬。各采样点区系相似性分析表明陡水湖流域明显分为库区与入库河流。入库河流底栖动物的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476.64±28.91 ind./m~2和46.706±15.293 g/m~2,明显高于库区的平均密度(452.34±78.45 ind./m~2)和平均生物量(1.569±0.209 g/m~2)。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入湖河流物种多样性高于库区。典范对应分析显示总磷、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显著影响陡水湖流域底栖动物群落的空间分布。
关键词:
陡水湖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特征 多样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仲阳康 周慧 施文彧 周晓 周立晨 王天厚
上海市位于长江口,拥有大量可开发的滩涂资源,但是由于不合理的开发方式,滩涂景观和生物群落发生改变。在2004年春季,鸻形目鸟类迁徙中转停留时,实地调查位于上海东部沿岸的10个调查点,研究滩涂生境指标与鸻形目鸟类群落关系。此次观察到的鸻形目鸟类有13种,优势种有尖尾滨鹬和黑腹滨鹬,而20年前的类似调查则观察到23种,优势种为黑腹滨鹬、细嘴滨鹬和红颈滨鹬。通过分析滩涂结构、植被分布与鸻形目鸟类群落之间的关系发现鸻形目鸟类对生境选择中,滩涂结构完整度、藨草带和光滩带的宽度、周边景观的多样性、人为干扰程度都是影响鸻形目鸟类栖息地选择的关键因子。最后,分析了鸻形目鸟类群落与栖息地景观的关系,并就如何改善...
关键词:
鸻形目鸟类 滩涂 围垦 长江口 上海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袁健美 张虎 贲成恺 于雯雯 高继先 刘培廷 胡海生 杨波 许海华
依据2015年春、夏、秋、冬4个季节在海洲湾10个站点采集大型底栖动物样品,分析各季节大型底栖动物的栖息丰度和生物量,并采用Brey经验公式进行大型底栖次级生产力和P/B计算,结果显示,2015年海洲湾大型底栖动物平均丰度13.00 ind·m(-2),平均生物量2.37[g(AFDM)·m(-2)],年平均次级生产力和P/B值分别为1.50[g(AFDM)·m(-2)·a(-1)]和0.63。空间分布上,海洲湾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和平均次级生产力的空间分布为远岸>近岸。季节分布上,年平均次级生产力最高出现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轶平 刘修泽 王彬 李玉龙 柴雨 董婧
根据2007年的4月(春季)和10月(秋季)辽东湾海域19个调查站位所采集的底栖生物样品的鉴定结果,分析了其种类组成、丰度、生物量、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特征,探讨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分布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调查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46种,其中春季33种,秋季26种;多样性指数(H')分布无显著空间差异,丰富度指数(dMa)和均匀度指数(J)分布趋势较为一致,高值区集中分布于辽东湾中部,低值区位于辽东湾西北部沿岸水域;群落聚类分析将春秋两季均划分为5组,但5组内容不同,表明季间群落结构变化较大;群落结构与环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季节变化 辽东湾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熊晶 谢志才 张君倩 蒋小明 方涛 敖鸿毅 过龙根 邓永良
2008年对昆山市傀儡湖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季度调查,共记录底栖动物17科66种。其中,寡毛纲2科18种,摇蚊科26种,软体动物8科14种,其它动物8种。采用聚类分析,将傀儡湖分为4个湖区。傀儡湖底栖动物密度在西南部较高(湖区Ⅲ、Ⅳ),中部和东北部(湖区Ⅰ、Ⅱ)较低,取水河道高于入水口样带。底栖动物生物量(湿重)中,软体动物均占绝对优势。典范对应分析显示,总磷和溶氧是影响底栖动物群落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BI生物指数对傀儡湖水质的评价最接近实际情况:傀儡湖区整体水质属于污染,各湖区的水质清洁度排序为湖区Ⅱ>湖区Ⅳ>湖区Ⅲ>湖区Ⅰ。取水河道(湖区Ⅴ)水质轻度污染,而入水口样带(湖区Ⅵ)的水质污染最为...
关键词:
傀儡湖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水质评价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青瑞 陈求稳 韩瑞
于2009—2010年间对漓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进行了三次调查。结果显示:大型底栖动物共计6纲34种,其中昆虫纲占种类总数的41.18%,腹足纲占29.42%,寡毛纲、蛭纲、甲壳纲、瓣鳃纲的种类数较少,占29.40%。优势种有扁蜉(Epeorus vitreus)、小蜉(Ephemerella subvaria)、纹石蚕(Hydropsyche alternans)、摇蚊(Polypedilum vanderplanki)、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 Claparede)、河蚬(Corbicula fluminea)、凸旋螺(Gyraulus convexi...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明峰
于2013年7月对东山岛4条沙滩潮间带断面大型底栖动物进行采样调查。根据游憩人数,将采样区设置为重度游憩利用区、中度游憩利用区、轻度游憩利用区及对照区。结果表明:游憩人数对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数、生物量、栖息密度、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等有极显著性影响(P0.05),相关程度极小;水温、P H值、盐度、溶解氧对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生物量、栖息密度、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无显著性影响(P>0.05)。群落分布聚类与MDS排序分析结果基本吻合,4个取样断面群落分为3组,Ⅰ组重度区游憩利用、中度区游憩利用,Ⅱ组轻度游憩...
关键词:
游憩 大型底栖动物 沙滩潮间带 东山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袁兴中 陆健健
长江口潮滩湿地共有大型底栖动物 6 8种 ,河口低盐种、半咸水种和淡水种共存 ,反映了咸、淡水过渡环境的特点。沿着河口梯度 ,随着盐度的升高 ,底栖动物物种数增多。沿潮滩高程梯度 ,从低位盐沼到高位盐沼 ,随着海三棱藨草密度和生物量的增加 ,以及沉积物特性的变化 ,底栖动物物种丰度和多样性呈上升趋势。从潮沟底、潮沟边滩到草滩 ,潮沟系统小尺度生境变化导致底栖动物种类组成的生态系列变化。就长江口潮滩湿地来讲 ,不同尺度的空间异质性特点各异、主导因素亦有差别 ,河口盐度梯度、高程梯度、盐沼植被、潮沟系统对淤泥质河口潮滩湿地不同等级尺度的空间异质性起着主要的决定作用。正是这种不同尺度的异质性 ,维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永强 曾江宁 陈全震 高爱根 寿鹿 廖一波 徐晓群 刘晶晶
为了解不同互花米草入侵密度下滩涂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差异,评价互花米草入侵对滩涂大型底栖动物资源的影响后果,于2008年7月在浙江省中部沿岸潮间带上区选择互花米草浓密区、稀疏区和光滩进行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与互花米草密度调查。对各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①浓密区大型底栖动物种数、栖息密度、生物量、分类多样性指数(Taxonomic diversity index)和分类差异指数(Taxonomic distinctness)均低于其他两种生境,且以上各项参数与互花米草密度呈负相关关系;②稀疏区大型底栖动栖息密度和生物量高于光滩,种数相等,但稀疏区种间的差异程度高于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浒 李厚琼 吴迪 秦樊鑫
为了解乌江贵州段的底栖动物资源现状以及梯级电站开发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对18个断面的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底栖动物多样性通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进行计算。结果显示:自然河段中,底栖动物物种丰富,以节肢动物占优势,物种丰富度和密度均以思南断面最高,生物多样性则以沿河二桥断面最高;群落类型复杂,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为优势群落,软体动物为群落中的优势类群。梯级水库的修建使底质环境差异变小,底栖动物物种丰度、密度和生物多样性降低,群落类型趋于简单,优势类群表现不明显,并且水库建成的年代越久,底栖动物的丰度、密度就越低,群落的组成类群就越少,物种组成以寡毛类和摇蚊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