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86)
- 2023(7658)
- 2022(6511)
- 2021(5973)
- 2020(4876)
- 2019(10618)
- 2018(10705)
- 2017(19206)
- 2016(11056)
- 2015(12148)
- 2014(11682)
- 2013(11284)
- 2012(10640)
- 2011(9772)
- 2010(9897)
- 2009(9145)
- 2008(8914)
- 2007(7987)
- 2006(7091)
- 2005(6228)
- 学科
- 济(36302)
- 经济(36254)
- 管理(30094)
- 业(23565)
- 企(19576)
- 企业(19576)
- 学(15079)
- 方法(14800)
- 数学(12112)
- 环境(11864)
- 数学方法(11798)
- 农(11048)
- 中国(9896)
- 财(8817)
- 业经(8171)
- 和(7825)
- 理论(7553)
- 贸(7477)
- 贸易(7472)
- 划(7457)
- 易(7235)
- 农业(7113)
- 制(7070)
- 地方(6247)
- 资源(5852)
- 银(5832)
- 银行(5768)
- 融(5653)
- 金融(5651)
- 行(5491)
- 机构
- 学院(156428)
- 大学(155391)
- 研究(59211)
- 济(51625)
- 管理(50535)
- 经济(50342)
- 科学(43413)
- 理学(43299)
- 理学院(42662)
- 中国(42469)
- 管理学(41226)
- 管理学院(40982)
- 农(36284)
- 京(34467)
- 所(33369)
- 研究所(30994)
- 业大(29911)
- 农业(29101)
- 中心(25880)
- 江(24882)
- 财(24003)
- 范(22508)
- 师范(22171)
- 院(21768)
- 北京(21300)
- 技术(20313)
- 省(20181)
- 州(19662)
- 财经(19095)
- 农业大学(19069)
- 基金
- 项目(108901)
- 科学(82594)
- 基金(76659)
- 研究(72112)
- 家(71694)
- 国家(71149)
- 科学基金(57628)
- 省(43911)
- 社会(42107)
- 自然(40702)
- 基金项目(40073)
- 自然科(39751)
- 自然科学(39733)
- 社会科(39647)
- 社会科学(39636)
- 自然科学基金(38968)
- 划(38172)
- 教育(33400)
- 资助(31584)
- 编号(28865)
- 重点(26277)
- 计划(23910)
- 发(23741)
- 成果(23480)
- 创(22096)
- 部(22037)
- 科技(22019)
- 科研(21853)
- 课题(21228)
- 创新(20832)
共检索到2306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邹志广 张马啸 黄小艳 张新阳 李树斌 周丽丽
[目的 ]研究升温对不同发育阶段杉木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碳(C)、氮(N)、磷(P)释放规律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揭示气候变暖背景下杉木人工林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养分释放特征。[方法 ]收集中龄林(18年生)、成熟林(30年生)和过熟林(42年生)3个发育阶段的杉木凋落叶,设置25、30和35℃3个温度梯度进行室内模拟分解试验。[结果 ](1)在264 d的分解周期内,各发育阶段杉木凋落叶C、N、P残留率总体表现为随分解时间的增加而减小,但不同元素残留率变化模式不同,C残留率表现为释放—富集—释放模式,N残留率表现为富集—释放模式,P残留率表现为释放—富集模式。(2)拟合模型结果表明,成熟林与过熟林凋落叶分解过程中N周转期在35℃处理下比25℃处理分别缩短了34.4%和16.9%,P周转期分别缩短了38.4%和43.8%。(3)不同发育阶段杉木凋落叶分解过程中C:N、 N:P比总体呈波动变化,C:P比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杉木凋落叶C:N、C:P、 N:P比变幅分别为9.32~39.0、949~2 194、32.7~153,升温处理在凋落叶分解过程总体上增大了C:P、 N:P,降低了C:N比。[结论 ]温度升高能够缩短成熟林、过熟林凋落叶分解过程中N、P的周转期,提高各发育阶段杉木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的C:P、 N:P,说明杉木凋落叶分解明显受P限制,建议根据不同发育阶段杉木的生长需求,适当增加磷肥的施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胡峻嶍 陈蕙心 周世兴 向元彬 黄从德
[目的]研究氮沉降背景下凋落叶分解过程中钾(K)、钙(Ca)、镁(Mg)元素的释放动态,揭示森林生态系统在氮沉降持续增加背景下养分元素的循环过程。[方法]在华西雨屏区天然常绿阔叶林中设置对照(CK)、低氮(L)、中氮(M)和高氮沉降(H)4个处理,以NH4NO3为氮源,采用尼龙网袋法对凋落叶进行模拟氮沉降分解试验,研究了凋落叶分解过程中K、Ca、Mg元素浓度及残留率,探讨氮沉降对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养分释放的影响。[结果]经过1年的分解,模拟氮沉降显著抑制了凋落叶分解过程中K元素浓度的下降,显著促进了Ca元素浓度的下降,对Mg元素浓度无显著影响。在各处理中,K元素呈净释放模式,Ca元素表现为释放-富集的交替模式,Mg元素呈富集-释放模式,模拟氮沉降未改变凋落叶分解中K、Ca、Mg元素的释放模式。分解1年后,L、M和H处理的K元素残留率分别比CK高3.91%、10.27%和13.91%,模拟氮沉降显著抑制了凋落叶分解过程中K元素的释放;L、M和H处理的Ca元素残留率分别比CK低6.39%、6.51%和15.93%,模拟氮沉降显著促进了凋落叶分解过程中Ca元素的释放;L、M和H处理的Mg元素残留率与CK差异不显著,模拟氮沉降对凋落叶分解过程中Mg元素的释放无显著影响。[结论]模拟氮沉降未改变凋落叶分解过程中K、Ca、Mg元素的释放模式,但对凋落叶分解过程中K、Ca、Mg元素的释放速率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巍伟 吕瑞恒 刘勇 陈晓 李国雷
以不同间伐强度下华北落叶松叶凋落物为研究对象,根据氮含量将凋落物分为不同类型,采用轮置分解法,探讨间伐强度和凋落物类型两因素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叶凋落物氮释放年变化规律、氮净积累量和氮净释放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一定间伐强度范围内,华北落叶松叶凋落物氮含量随间伐强度增大而增加,在极轻度(I)、轻度(II)、中度(III)和强度(IV)间伐林下分别为(0.128±0.01)g、(0.210±0.02)g、(0.233±0.02)g和(0.125±0.01)g。2)凋落物类型影响凋落物氮释放年变化规律,其中低氮凋落物表现为"积累—释放—积累",而中氮和高氮凋落物大体上表现为"释放—积累—释放"。...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庄正 李艳娟 刘青青 于洋洋 刘博 刘爱琴
为模拟杉木凋落物源低分子有机酸对杉木林下土壤中磷的活化和持续释放作用,采用化学浸提法,以外源有机酸(草酸、丙二酸、苹果酸、柠檬酸及其混合酸)和南方红壤为研究材料,设置不同浓度有机酸溶液处理,对南方红壤进行一次性浸提和多次连续浸提.结果表明:在一次性浸提条件下,各类有机酸对土壤磷释放量皆随浓度的上升而上升;2 mmol·L(-1)浓度处理下各类有机酸对土壤磷释放作用表现为混合酸>草酸≈柠檬酸>丙二酸>苹果酸;4、8 mmol·L(-1)浓度处理下各类有机酸对土壤磷释放作用表现为草酸≈混合酸>丙二酸≈柠檬酸>
关键词:
杉木凋落物 低分子有机酸 磷 持续释放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毛宏蕊 陈金玲 金光泽
为探索氮添加对原始阔叶红松林凋落叶分解及养分动态的影响,以红松、枫桦、水曲柳及3个树种混合凋落叶为研究对象,采用凋落物袋法,进行了2年的分解试验。施N水平分别为N0(0 kg/(hm~2·a))、N1(30 kg/(hm~2·a))、N2(60 kg/(hm~2·a))和N3(120 kg/(hm~2·a))。结果表明:施N对混合凋落叶分解影响显著(P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勋 张健 杨万勤 张艳 张明锦 刘华 刘洋
为了调整低山丘陵区低效林林分结构,探明马尾松人工林不同林窗下凋落物的全碳释放规律,论文以长江上游低山丘陵区人为采伐形成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7种不同大小林窗(G1:100 m2,G2:225 m2,G3:400 m2,G4:625 m2,G5:900 m2,G6:1 225 m2,G7:1 600 m2)为研究对象,以林下为对照,研究了乡土阔叶树种红椿(Toona ciliaTa)凋落叶近1 a的全碳释放率和全碳释放速率(每30 a)。结果表明:1)相对小型(100~200 m2)和大型(1 225~1 600 m2)林窗以及林下,中型(400~625 m2)林窗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雨鉴 宋娅丽 王克勤 郑兴蕊 潘禹 梁阳森
[目的]研究氮(N)沉降下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碳氮磷释放和化学计量特征响应情况,为揭示亚热带高海拔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在未来大气N沉降的影响下养分循环的变化趋势提供参考。[方法]以滇中亚高山高山栎林(Quercus aquifolioides)为研究对象,利用尼龙网袋法于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开展模拟N沉降下高山栎林凋落叶、凋落枝原位分解试验,设置4个N沉降处理水平,分别为对照(CK,N 0 g/(m~2·a))、低氮(LN,N 5 g/(m~2·a))、中氮(MN,N 15 g/(m~2·a))和高氮(HN,N 30 g/(m~2·a))。测定不同处理凋落叶、凋落枝C、N、P残留率的变化,并分析N沉降1年后凋落叶、凋落枝及土壤中C、N、P含量以及C/N、C/P、N/P的变化,最后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对凋落叶、凋落枝和土壤C、N、P及其化学计量比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N沉降下,凋落叶、凋落枝的C、N、P释放模式分别为直接释放、富集-释放、缓慢释放,凋落叶C、N、P释放速率较凋落枝快。N沉降抑制了凋落物(叶、枝)中C、N、P的释放,与CK相比,N沉降1年后,凋落物C、N、P残留率分别增加了1.70%~10.15%,8.45%~23.96%,3.11%~15.78%。N沉降1年后,与CK相比,N沉降处理均增加了凋落物(叶、枝)和土壤中C、N、P含量,且对凋落物(叶、枝)C、N影响达显著水平;N沉降均降低了凋落物和土壤中C/N、C/P值,且对凋落物C/N影响达显著水平。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结果表明,N沉降下,凋落叶和凋落枝C、N、P含量均与土壤中N、P含量相关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土壤P对凋落物化学计量的影响较大,土壤N次之,土壤C则影响最小。[结论]在大气N沉降的背景下,滇中区域高山栎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C、N、P养分释放受到了抑制,土壤中的N、P含量对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化学计量变化特征及养分释放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汪凤林 张月全 陈爱玲 王珍 叶义全 曹光球
以酸雨区不同配比的杉木、火力楠凋落物(A 1∶0、B 0∶1、C 1∶1、D 1∶2、E 2∶1)为对象,研究凋落物分解速率、凋落物及表层土壤酶活性及其对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分解300 d时不同配比杉、火凋落物分解速率排列顺序为处理B(27.93%)>处理D(25.99%)>处理E(24.55%)>处理C(21.78%)>处理A(21.07%).不同配比杉、火凋落物酶活性均高于表层土壤酶活性.不同配比凋落物的纤维素酶活性在分解180 d时最高,在分解300 d时最低.表层土壤酶活性随分解时间变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仁洪 胡庭兴 涂利华 刘闯 雒守华 向元彬 戴洪忠 谢财永
通过原位试验,研究华西雨屏区慈竹林凋落叶养分释放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试验设4个施氮水平:对照(CK,0kg·hm-2a-1)、低氮(LN,50kg·hm-2a-1)、中氮(MN,150kg·hm-2a-1)和高氮(HN,300kg·hm-2a-1)。结果表明:1)在凋落叶分解过程中,C,P和Mg元素含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N元素表现为下降—上升—下降,K元素则为上升—下降—上升,Ca元素先升后降。各处理C,P,Ca和Mg元素都表现为直接释放,K元素为富集—释放,而N元素CK呈现淋溶—富集—释放,LN,MN和HN却为直接释放。2)氮沉降可促进凋落叶C,N,P,K,Ca,Mg元素的释放,其中MN促进...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龙玲 陆熙娴
采用小型干燥机干燥木材,在冰浴中用酸化的2,4-二硝基苯肼溶液和去离子水分别对尾气中醛类和有机酸、醇类采样,用活性炭管对萜烯类采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气相色谱仪对有机挥发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杉木干燥释放的主要物质是甲醇、乙酸和甲酸,其次是乙醛、甲醛、丙烯醛/丙酮;萜烯类挥发物主要有α-蒎烯、D-柠檬烯、莰烯、β-蒎烯、β-水芹烯。杉木高温干燥释放的醛类和酸、醇类挥发物远高于常规干燥,高温和常规干燥中挥发物总量分别为91.7g.m-3和29.9g.m-3,但萜烯类挥发物总量差异很小。木材干燥终含水率对醛类和有机酸、醇类释放量影响较大,对萜烯类释放量影响较小。甲醛高温干燥时随含水率降低释放速率...
关键词:
杉木 木材干燥 有机挥发物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武仁杰 邢玮 葛之葳 毛岭峰 彭思利
【目的】研究黔西南地区不同林分凋落叶不同分解阶段的化学计量特征,深入了解喀斯特地区不同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规律。【方法】选取黔西南地区4种典型林分类型,包括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以及以麻栎Quercus acutissima、安顺润楠Machilus cavaleriei和滇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oides为优势种的天然林,采集处于不同分解阶段的森林凋落叶,并测定其全碳、全氮和全磷化学计量特征。【结果】(1)毛竹林各分解阶段全碳质量分数均显著低于其余林分(P<0.05),马尾松林和杉木林已分解阶段凋落叶全碳质量分数均显著低于未分解和半分解阶段(P<0.05);杉木林未分解阶段全氮质量分数显著低于半分解和已分解阶段(P<0.05);天然林已分解阶段全磷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其余林分(P<0.05),且其半分解阶段全磷质量分数显著低于未分解和已分解阶段(P<0.05)。(2)杉木林已分解阶段碳氮比显著高于毛竹林(P<0.05),且其未分解阶段碳氮比显著高于半分解和已分解阶段(P<0.05);毛竹林未分解和已分解阶段氮磷比显著高于天然林(P<0.05);杉木林和天然林半分解阶段碳磷比均显著低于马尾松林(P<0.05),天然林已分解阶段碳磷比显著低于其余林分(P<0.05)。【结论】林分类型和分解阶段对凋落叶全碳、全氮和全磷质量分数及化学计量特征均有显著影响。图2表2参36
关键词:
林分类型 凋落叶 分解阶段 化学计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乃木 王克勤 宋娅丽 潘禹 郑兴蕊 安文雄
【目的】探讨N沉降条件下森林生态系统凋落物养分的变化规律,以期为亚热带云南松林的保护、生态系统的恢复及其可持续经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在全球N沉降普遍持续增加背景下的养分循环变化特征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本研究以滇中亚高山云南松林凋落叶和枝为研究对象,自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进行原位分解试验,设置不同施氮水平(对照-CK,0 g·m~(-2)·a~(-1)、低N-LN,5 g·m~(-2)·a~(-1)、中N-MN,15 g·m~(-2)·a~(-1)和高N-HN,30 g·m~(-2)·a~(-1)),探究云南松林凋落物营养元素的动态变化、元素释放以及元素周转率对不同施N水平的响应特征。【结果】1)经过12个月的N沉降实验,云南松林凋落叶和枝在不同施N水平下总体表现为:LN降低、MN和HN提高了C、N、P、K的元素含量;2)凋落叶和枝的元素释放在N沉降过程中表现不同,凋落叶和枝C元素总体表现为直接释放;凋落叶N元素在分解初期(第1个月)呈短暂富集,随后呈释放模式;凋落枝N元素在分解1—10个月均表现为富集状态,在第6个月时残留率达到最高值;凋落叶和枝的P和K的释放过程一致,残留率表现为初期(前3个月)上升,达到峰值后不断下降;3)不同施N处理下,凋落叶和枝整体上呈LN处理促进元素释放,MN和HN处理抑制元素释放;N沉降对各元素周转期影响则表现为:LN缩短了各元素周转期(0.05~0.79 a),MN与HN则分别延长了各元素周转期(0.42~1.93 a和0.07~2.19 a)。【结论】施N并未改变云南松凋落叶和枝分解过程中C、N、P、K元素的释放模式;但随着施N浓度的增加,对分解过程中C、N、P、K元素释放速率表现出持续的抑制作用;施N浓度高于15 g·m~(-2)·a~(-1)均延长了各元素周转期,可能会延缓养分向土壤系统的归还,研究结果为不同水平N沉降对森林碳循环的关键过程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蔡金桓 王卓敏 薛立 郑欣颖 佘汉基
研究了外源性氮和磷对藜蒴(Castanopsis fissa)凋落叶的分解速率、分解过程中N、P、K含量的变化,有助于了解外源性N、P和N+P影响藜蒴凋落叶分解的机理,以便为科学合理经营藜蒴人工林提供科学依据。在广东云勇林场的藜蒴林地采用尼龙网袋分解法,设置了对照(CK)、施N(10 g·m-2)、施P(5 g·m-2)、施N+P(10 g·m-2+5 g·m-2)4种处理。结果表明:施N和N+P阻碍了凋落叶的分解,施P促进了凋落叶的分解。24个月后,对照、施N和P处理的凋落叶N含量显著大于凋落叶初始N含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晓荣 雷蕾 付甜 潘磊 曾立雄 肖文发
【目的】探讨不同抚育择伐处理对马尾松林凋落叶分解速率和养分释放规律的短期影响,为马尾松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三峡库区马尾松为研究对象,设置未择伐(保持林分现状,无人为干扰)、除灌(清除林内灌木层和阔叶更新层,保留马尾松更新小树)、伐除非马尾松(伐除胸径≥4 cm的非马尾松树种,择伐强度为15%)和伐除优势马尾松(伐除树木平均胸径以上的马尾松个体,择伐强度为70%) 4种抚育择伐处理,采用原位分解法,分析不同抚育择伐处理下马尾松林凋落叶经历12个月后的分解速率和养分释放率差异,并探讨影响凋落叶分解的主要因素。【结果】未择伐、除灌、伐除非马尾松和伐除优势马尾松4种抚育择伐处理的凋落叶年分解速率分别为0. 304、0. 397、0. 311和0. 315 g·g-1a-1;相比未择伐,除灌、伐除非马尾松和伐除优势马尾松抚育择伐处理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马尾松林凋落叶分解速率,分别提高30. 59%、2. 30%和3. 62%;随着分解进程,不同抚育择伐处理下马尾松凋落叶C含量在前6个月显著降低,随后轻微波动,N含量呈先释放后持续固持的趋势,P含量则无规律性变化;处理与分解时间的交互作用对C和N释放速率影响显著,而对P影响不显著;凋落叶分解速率与初始N含量和N/P显著正相关(P0. 05)。【结论】短期来看,不同抚育择伐处理均能提高马尾松林凋落叶分解速率,减缓养分过度累积,促进养分归还土壤。未来开展马尾松林经营时,应选择林分各层次的轻中度择伐,以调控形成合理林分结构、促进马尾松林养分循环。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晓曦 刘增文 邴塬皓 朱博超 杜良贞 祝振华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是黄土高原北部半干旱风沙区重要的造林树种,具有良好的改善生态环境、保持水土性能。然而,与其他很多纯林一样,樟子松纯林的生长后期也逐渐出现了地力衰退、土壤退化和下木更新困难等问题(曾德慧等,2002;刘增文等,2009)。为了改善樟子松纯林
关键词:
樟子松 凋落叶混合分解 养分释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