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23)
- 2023(6313)
- 2022(5510)
- 2021(5144)
- 2020(4315)
- 2019(9326)
- 2018(9426)
- 2017(16749)
- 2016(9687)
- 2015(10390)
- 2014(9710)
- 2013(9390)
- 2012(8522)
- 2011(7857)
- 2010(8030)
- 2009(7705)
- 2008(7322)
- 2007(6434)
- 2006(5650)
- 2005(4955)
- 学科
- 济(29118)
- 经济(29086)
- 管理(21634)
- 业(21304)
- 企(16035)
- 企业(16035)
- 学(11990)
- 方法(11653)
- 农(11433)
- 数学(9458)
- 数学方法(9249)
- 中国(9127)
- 农业(8060)
- 业经(7492)
- 贸(6873)
- 贸易(6867)
- 环境(6736)
- 财(6688)
- 易(6553)
- 地方(6449)
- 理论(5901)
- 制(5477)
- 和(5283)
- 划(5102)
- 及其(4895)
- 银(4359)
- 融(4334)
- 金融(4331)
- 银行(4307)
- 行(4148)
- 机构
- 学院(133961)
- 大学(132028)
- 研究(52475)
- 济(43827)
- 经济(42818)
- 管理(41941)
- 科学(39638)
- 农(37323)
- 理学(36461)
- 理学院(35879)
- 中国(35456)
- 管理学(34751)
- 管理学院(34539)
- 所(30277)
- 农业(30261)
- 研究所(28399)
- 业大(28340)
- 京(28259)
- 江(22436)
- 中心(22084)
- 农业大学(19791)
- 财(19483)
- 院(19113)
- 省(18922)
- 范(18533)
- 室(18358)
- 师范(18118)
- 技术(18083)
- 科学院(17444)
- 实验(16802)
- 基金
- 项目(97373)
- 科学(73160)
- 基金(67852)
- 家(64309)
- 国家(63809)
- 研究(62707)
- 科学基金(51022)
- 省(41151)
- 社会(36803)
- 自然(36357)
- 基金项目(35697)
- 自然科(35530)
- 自然科学(35508)
- 划(35133)
- 自然科学基金(34829)
- 社会科(34647)
- 社会科学(34637)
- 教育(28885)
- 资助(28015)
- 编号(24460)
- 重点(23572)
- 计划(22568)
- 发(21807)
- 科技(21350)
- 创(20383)
- 成果(19819)
- 科研(19709)
- 部(19324)
- 创新(19171)
- 课题(18620)
共检索到1922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晓晨 吴圣勇 雷仲仁 王海鸿
【目的】通过比较两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侵染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的生长动力学及其毒力,探讨球孢白僵菌菌体增殖和杀虫毒力的关系,为提高球孢白僵菌对西花蓟马的杀虫效率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首先,在20、25和30℃3个温度条件下,连续记录第1—8天西花蓟马被两株球孢白僵菌菌株(SCWJ-2和GZGY-1-3)侵染后的死亡率,并以未被真菌感染的西花蓟马为对照,计算其累积校正死亡率,选择第3天的数据(对照死亡率为2%—5%)比较两个菌株的杀虫效率。其次,在20、25和30℃3个温度条件下,连续记录第1—8天内平板培养的上述两个菌株的菌落直径,选取第3天两个菌株的菌落生长直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最后,提取20、25和30℃温度下,西花蓟马分别被两株球孢白僵菌侵染第1、2和3天的混合D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技术定量球孢白僵菌在每个宿主样品体内的拷贝数,选取第3天两个菌株的基因拷贝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生物测定结果显示,在检测温度(20—30℃)范围内,球孢白僵菌菌株GZGY-1-3和SCWJ-2对西花蓟马成虫均具有较高致病性,无论任何温度和何种菌株,西花蓟马从处理后第2天开始有死亡个体出现,第8天时,SCWJ-2和GZGY-1-3造成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3%—91%和79%—90%。以第3天的校正死亡率为指标(对照死亡率为2%—5%),30℃下菌株SCWJ-2毒力显著高于GZGY-1-3(P0.05)。平板培养试验表明,在检测温度(20—30℃)范围内,两个菌株菌落直径随着时间推移而增加,第8天时,菌株SCWJ-2和GZGY-1-3的菌落直径分别为31—36、28—32 mm。选取第3天菌落生长直径数据进行比较,菌株SCWJ-2在3个温度下的菌落直径均显著大于菌株GZGY-1-3(P0.05)。【结论】真菌在被侵染虫体内的基因拷贝数受到菌株和温度的影响,这与生物测定结果相一致。与菌株GZGY-1-3相比,SCWJ-2更适合高温条件下对西花蓟马的防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袁盛勇 张宏瑞 孔琼 王平 孙士卿 李正跃 肖春
利用不同分生孢子液浓度的球孢白僵菌MZ041016菌株对西花蓟马成虫和若虫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MZ041016菌株对西花蓟马成虫和若虫具有较强的毒力。供试菌株在孢子浓度为3.6×108个/mL时,西花蓟马成虫的死亡率为82.31%,致死中时间为(5.39±0.107)d,第8天的致死中浓度是(4.204±0.042)×106个/mL;在孢子浓度为3.6×108个/mL时,若虫死亡率为87.21%,致死中时间为(5.09±0.075)d,第8天的致死中浓度是(2.744±0.089)×106个/mL。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西花蓟马 毒力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慧 吴圣勇 李娟 张璐璐 张林雅 雷仲仁
【目的】通过开展连续继代培养对高毒菌株产孢和毒力的影响研究,获得对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毒力和产孢量均高且稳定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进一步提出有效防止菌株退化、优良菌株保存和改良的方法与措施,为高效菌株的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室内条件下,采用浸虫法,用浓度为1×10~7个孢子/m l球孢白僵菌悬浮液处理西花蓟马初羽化成虫,分别测定28株不同来源的菌株对西花蓟马的毒力;并将筛选出的4株高毒力菌株的分生孢子分别涂布于玉米琼脂(cma)培养基与sdaY培养基上,比较不同菌株以及不同培养基之间产孢量的差异,筛选出高产孢...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袁盛勇 张宏瑞 孔琼 李正跃 骆弟乾 王学丽 董丽玲
【目的】明确球孢白僵菌MZ060812菌株对西花蓟马的致病性,为该菌株在农业害虫防治中的开发应用及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浸渍法,测定球孢白僵菌MZ060812菌株不同孢子浓度对西花蓟马成虫和若虫的致病性。【结果】在3.0×105~3.0×108mL-1浓度下,球孢白僵菌MZ060812菌株对西花蓟马成虫的致死中时间(LT50)值分别为9.61,6.63,5.57和4.49d;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3.307×108、1.528×107、4.030×106和5.839×105mL-1。对若虫的LT50值分别为8.51,6.81,5.00和4.02d;LC50分别为2.352×107...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西花蓟马 致病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陆晴 董建臻 曹伟平 王金耀 冯书亮
随着害虫综合治理的提出,昆虫病原真菌在防治农林害虫上的应用日趋广泛,白僵菌是世界各国研究应用最多的真菌杀虫剂。从白僵菌生长所需的营养、温湿度条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总结了提高菌株生长水平和杀虫效果的主要措施,以期对今后白僵菌的培养及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白僵菌 营养 环境 毒力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詹伟君 罗优波 张立斌
对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优良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Bxs的营养生长、产孢条件以及对松墨天牛毒力进行研究。试验表明:Bxs菌株营养生长温度范围为20~30℃,最适宜营养生长和产孢温度均为25℃,35℃下营养生长停止;适合菌株Bxs的营养生长和产孢的培养基为DPSA。毒力测定表明:不同松墨天牛虫龄和虫态间感病性差异较大(P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袁盛勇 孔琼 马艳粉 李正跃 肖春 普金霞
以桔小实蝇成虫、幼虫和蛹为目标昆虫,利用不同分生孢子浓度的球孢白僵菌MZ041016菌株对其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在室内对桔小实蝇成虫、幼虫和蛹具有较强的毒力。菌株分生孢子浓度为3.6×105个/mL时,可造成桔小实蝇各虫态大量死亡,在3.6×108个/mL孢子浓度下成虫死亡率达95.45%,致死中时间(LT50)为3.562d,第8天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2.14×105个/mL;在3.6×108个/mL孢子浓度下幼虫死亡率达95.94%,LT50为4.926d,第8天的LC50为3.03×105个/mL;3.6×108个/mL孢子浓度下蛹死亡率达78.15%,LT50为5...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桔小实蝇 毒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曹伟平 宋健 陆晴 魏利民 冯书亮 杜立新
球孢白僵菌HFW-05对粉虱有很高的杀虫活性,为扩大该菌株的杀虫范围及明确其与常用化学农药的混用效果,测定了HFW-05菌株对小菜蛾的杀虫活性及化学药剂对HFW-05菌株孢子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HFW-05菌株对小菜蛾幼虫表现出很高的杀虫活性,5×107孢子/mL浓度下,HFW-05菌株对小菜蛾2,3龄幼虫的6 d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6.7%和76.7%,各试验浓度下对2龄小菜蛾幼虫的毒力显著高于3龄幼虫。随浓度降低化学药剂对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均明显减弱,药剂对孢子的影响与菌药混用时对昆虫的毒力影响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常规用量下,抑太保、三氟氯氰菊酯和辛硫磷强烈抑制孢子萌发,孢子萌发率为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华潮 施祖华 吴鸿
测试来自不同虫源的5个球孢白僵菌菌株对竹梢凸唇斑蚜的毒力。结果表明:5个菌株对竹梢凸唇斑蚜都表现出一定的致病力。根据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考查不同菌株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的指标值lg(LC50)和LT50,菌株B12,Bxs,REBb01,Zhe-B和F-263在接种后第9天的lg(LC50)值分别为4·0549,4·4620,4·6261,4·9290和5·1580;在1×106个孢子·mL-1浓度下LT50分别为3·63,3·70,4·31,4·34和5·20d。根据该蚜虫累积死亡率随时间和剂量变化的三维曲面图综合评价,5个菌株的毒力从强到弱依次为B12,Bxs,REBb01,Zhe-B...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瀚文 陈汝婷 许建娇 周俊华 石鹏 杨青山 韩俊 初奎 宇佳 迟德富
【目的】筛选球孢白僵菌并探究其对长林小蠹幼虫和成虫的致病性,以及分析球孢白僵菌对长林小蠹幼虫和成虫的侵染过程。【方法】1)通过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所筛选菌株的品系;2)利用Excel2016软件计算累计校正死亡率,SPSS 26.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并计算毒力回归方程式和LC_(50);3)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球孢白僵菌侵染长林小蠹幼虫和成虫的过程。【结果】1)经鉴定,从长林小蠹僵虫虫体上分离纯化得到的是4株不同的球孢白僵菌(编号分别为Bbz1、Bbz2、Bbz3和Bbz4);2)对长林小蠹幼虫和成虫进行毒力测定,4株球孢白僵菌对长林小蠹幼虫和成虫毒力并不相同,其中,菌株Bbz4对幼虫的毒杀效果最好,接种7 d后,1×10~8孢子/m L浓度的孢子悬浮液对长林小蠹幼虫致死率达到100%,LC_(50)为3.68×10~5孢子/m L,对成虫毒杀效果最好的是菌株Bbz1,接种7 d后,1×10~8孢子/m L浓度的孢子悬浮液对长林小蠹成虫致死率达到100%,LC_(50)为3.27×10~6孢子/m L;3)使用菌株Bbz4和菌株Bbz1对长林小蠹幼虫和成虫的侵染进行超微结构观察发现,在接种0~12 h时,菌株分生孢子接触并附着在长林小蠹体表;接种18 h时,发现孢子萌发并产生芽管;接种36 h时,发现有菌丝向内穿透体壁的现象出现;接种72 h时,菌丝伸出体外;接种96~120 h时,整个虫体被菌丝覆盖。【结论】确定了从长林小蠹僵虫虫体上分离到的是4株不同球孢白僵菌,其中菌株Bbz4和Bbz1分别对长林小蠹幼虫和成虫致病性最强,并确定接种后不同时间节点上白僵菌的侵染进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璐璐 吴圣勇 王帅宇 李娟 雷仲仁
【目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作为一种重要的虫生真菌,已广泛应用于害虫生物防治,但其不成熟的规模化生产技术一直是限制球孢白僵菌广泛应用的主要问题之一。开展球孢白僵菌液体发酵工艺研究,提高液体发酵生物量,从而为固体发酵阶段提供优质的种子液,进而提高固体发酵的产孢量,为球孢白僵菌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影响球孢白僵菌液体发酵的培养条件有温度、装样量、摇床转速、接种浓度和p H等,首先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出影响球孢白僵菌菌株SDDZ-9的液体发酵的主要因子,然后运用最陡爬坡路径法,以试验值变化的梯度方向和各因素效应值的大小分别确定爬坡方向和...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响应曲面法 发酵条件 优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耿显胜 舒金平 张亚波 张威 王浩杰
[目的]筛选对竹卵圆蝽若虫具有高毒力的致病球孢白僵菌菌株,为竹卵圆蝽的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从竹卵圆蝽僵虫体内分离昆虫病原真菌,通过形态学、DNA条形码相结合的方法对病原真菌进行鉴定,采用生物测定法评价分离真菌菌株的毒力。[结果]从竹卵圆蝽僵虫体内获得7株病原真菌,这些菌株的形态特征、培养性状和ITS rDNA序列均与球孢白僵菌一致,因此,鉴定为球孢白僵菌。室内和林间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当分生孢子浓度为10~8孢子·mL~(-1)时,LYC10、LYC11、LYC15和LYC4菌株对竹卵圆蝽若虫的致死中时间LT_(50)分别为5.04、5.45、6.17和14.03 d;LYC11菌株林间的致死中浓度LC_(50)为2.43×10~4孢子·mL~(-1)。[结论]从竹卵圆蝽僵虫体内分离到7株球孢白僵菌,不同菌株的毒力存在差异,LYC10菌株的毒力最强;LYC11菌株林间的累计死亡率低于室内测定的结果。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宋健 曹伟平 杜立新 王刚 王容燕 王金耀 冯书亮
采用不同的生测方法测定了球孢白僵菌HFW-05油悬剂对四种捕食性天敌和一种寄生性天敌各虫态的毒力。结果表明:该油悬剂在常规用药浓度107孢子/mL时,对四种捕食性天敌卵的孵化基本无毒力,对各龄期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也均在17%以下,基本不会对种群数量造成较大影响,因此白僵菌油悬剂在常规用药剂量下和捕食性天敌是可以搭配使用的。相比之下,白僵菌油悬剂对寄生性天敌丽蚜小蜂的毒力却比较大。当油悬剂浓度达到5×106孢子/mL时,对丽蚜小蜂蛹羽化和成蜂存活的影响却非常大,蜂蛹羽化率降至零,成蜂校正死亡率累计达到53.6%,因此,白僵菌油悬剂在使用时需与寄生蜂的释放错开。
关键词:
白僵菌 油悬剂 天敌 安全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春香 崔也平 李学梅
选择与球孢白僵菌相容性好的4种杀虫剂甲维盐、除尽、铁沙掌和康夫。用它们的亚致死剂量和次亚致死剂量分别与白僵菌菌悬液复配,对甜菜夜蛾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含农药浓度高的复配剂的杀虫效果好于含低剂量农药的复配剂;且杀虫效果好的农药,其复配剂的防效也高。在第2天时,含甲维盐和除尽的复配剂校正防效达到了53%~70%,到第10天,校正防效达到了92%以上,其中含甲维盐的复配剂的防效都达到了97.7%。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化学杀虫剂 生物相容性 防效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刚 曹伟平 王金耀 王容燕 杜立新 宋健 董建臻 冯书亮
为了检测及提高球孢白僵菌HFW-05对高温环境的耐受力,将浓度为108孢子/mL的孢悬液,在48℃下恒温振荡水浴,不同时间取出测定孢子存活率,同时将处理液接种制备孢子粉,测定下一代的产孢量、疏水性、不同温度下的萌发中时、生长速率、毒力以及胞外蛋白酶和几丁质酶的活性。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处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HFW-05菌株的耐热力。其中处理120min孢子存活率可达到80%以上,处理110min在27℃下产孢量是对照的3倍多,两者的疏水性均显著高于对照。各处理一代菌株分生孢子在32℃下萌发中时(GT50)均显著低于对照,在32,34℃下胞外蛋白酶和几丁质酶活性高于对照,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以...
关键词:
高温胁迫 球孢白僵菌 耐热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