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89)
2023(8773)
2022(7478)
2021(7046)
2020(5810)
2019(12989)
2018(12797)
2017(23362)
2016(12187)
2015(13623)
2014(12808)
2013(12735)
2012(11644)
2011(10677)
2010(10342)
2009(9779)
2008(9248)
2007(7883)
2006(6858)
2005(6290)
作者
(33429)
(27947)
(27679)
(26624)
(17587)
(13399)
(12461)
(10865)
(10709)
(9782)
(9605)
(9252)
(8869)
(8798)
(8698)
(8669)
(8417)
(8104)
(7990)
(7945)
(6970)
(6847)
(6568)
(6408)
(6348)
(6212)
(6123)
(5971)
(5553)
(5535)
学科
(49655)
经济(49608)
管理(30517)
(28146)
方法(22205)
(21059)
企业(21059)
数学(19951)
数学方法(19813)
中国(17272)
(14217)
(14093)
贸易(14081)
(13791)
(11350)
业经(10028)
农业(9443)
(9239)
(9041)
(8869)
税收(8699)
(8665)
环境(8152)
(7931)
银行(7916)
(7737)
关系(7542)
(7416)
金融(7415)
(7324)
机构
学院(169629)
大学(168733)
(78030)
经济(76939)
研究(63680)
管理(60906)
理学(52635)
理学院(52082)
管理学(51213)
管理学院(50920)
中国(49662)
科学(36979)
(35611)
(34723)
(31978)
研究所(29255)
财经(27898)
中心(27305)
(27276)
(25746)
经济学(25686)
业大(23247)
经济学院(23151)
(23073)
北京(23052)
(22429)
农业(21623)
(21384)
师范(21165)
财经大学(20953)
基金
项目(114796)
科学(90815)
基金(85532)
研究(83277)
(76085)
国家(75538)
科学基金(63721)
社会(55508)
社会科(52806)
社会科学(52798)
基金项目(43963)
(41597)
自然(39932)
自然科(39108)
自然科学(39097)
自然科学基金(38408)
教育(37722)
(36220)
资助(35426)
编号(32260)
重点(26426)
(26381)
成果(25349)
(25309)
国家社会(24505)
中国(24251)
(24044)
教育部(22851)
创新(22610)
课题(22340)
期刊
(85432)
经济(85432)
研究(54007)
中国(31464)
学报(26988)
(25278)
科学(25123)
(24028)
管理(23245)
大学(19936)
学学(18929)
农业(17939)
经济研究(16927)
教育(15059)
(14405)
金融(14405)
业经(13665)
财经(13488)
技术(12560)
(12062)
(11753)
国际(11350)
(11003)
问题(10656)
世界(10535)
商业(8384)
统计(8047)
技术经济(7691)
资源(7316)
(7276)
共检索到2541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郑林昌  张亚楠  李泽阳  赵颖  
新能源汽车是锂资源消费主力,回收新能源汽车报废锂电池中的锂对于增加锂供给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建立锂电池储电量与锂消费对应关系,利用新能源汽车生产大数据,测算不同类型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单位储电量锂消费,并在对锂电池退役相关参数作修正的基础上,测算了不同情景下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锂回收潜力,结果显示:(1)虽然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锂回收潜力规模不大,但增速快;(2)新能源汽车退役锂电池直接报废是锂回收潜力的主要来源,退役锂电池再利用后报废产生的锂回收潜力较小;(3)从车辆类型看,过去新能源客车产生的锂回收潜力最大,未来新能源乘用车产生的锂回收潜力将最大;从锂电池类型看,过去报废磷酸铁锂电池产生的锂回收潜力最大,未来报废三元材料锂电池产生的锂回收潜力将最大。为确保新能源汽车锂回收由潜力变成现实,建议加快制定强制性、差异性锂电池回收政策体系,加快推动锂电池回收由政府推动向市场推动转变。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有福  邓超  严毅  李艳淇  马俊杰  
对新能源汽车不同回收模式下不同参与方的决策对各自效益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通过研究文献资料,从回收主体角度建立不同的报废新能源汽车的回收模式,再分别建立不同模式下政府、生产商、第三方企业、消费者等参与的博弈模型。通过数学分析计算比较不同参与者的收益,最后得到结论:政府对于废旧新能源汽车回收的支持力度越大,生产企业所获得的经济效益也越高,消费者参与新能源汽车回收体系建设的积极性也越高,第三方企业的决策对消费者、生产商的收益影响较大,消费者的参与程度对政府所获得的收益影响也较明显。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马亮  刘玉洁  朱浩  
在闭环供应链视角下,为提高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率,构建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与零售商之间实施成本分摊契约和责任分摊契约双渠道电池回收博弈模型,并以单渠道回收模式为参考,研究不同回收契约下双渠道回收模式对新能源汽车零售价格、市场需求、电池回收率及供应链成员利润的影响。通过理论研究发现:一定条件下,两种不同的回收契约双渠道回收模式总能降低新能源汽车市场价格、扩大市场需求以及增加电池回收率和供应链成员利润;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当自身回收成本系数较大时,更偏好采用回收成本分摊契约,而当自身回收成本系数较小时,则更偏好采用回收责任分摊契约;零售商当自身回收成本系数较大时,更偏好采用回收责任分摊契约,而当自身回收成本系数较小时,则更偏好采用回收成本分摊契约。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浩  张星惠  张英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回收和梯次利用对安全、资源和环保意义重大,成立产业联盟并以期权契约的方式回收势在必行,面临契约回收的合理定价问题,将尚未退役的电池看成未来的原料,对B-S模型进行改进,建立了期权契约回收定价模型用于确定合理的契约回收价格,并结合实例分析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及实用性。结果表明:该定价模型和方法公平合理、简单易行,能提升正规回收量,进而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克卿  陆文星  梁昌勇  
为促进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未来的良好发展,以管理视角从发展与应用现状、充电设施产业和电池回收处理3个方面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的现状进行梳理,总结当前电池产业的现状和不足,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并对我国动力电池的发展进行展望,最后提出基于全生命周期视角的动力电池产业管理思想。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路春城  黄志刚  
新能源汽车是今后汽车的发展方向,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有利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推动两型社会的构建。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消费需求不足,与新能源汽车消费有关的税收政策存在整体税负过重、重购置轻保有等缺陷,应适应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需要,尽快完善相关税收政策。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高运胜  金添阳  
欧洲新能源汽车"补贴"和"罚款"政策频出,主流车企入驻欧洲,助推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从中国转移。挑战与机遇共存的新窗口期,为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2035年新产业规划实施提供契机。基于修正的一般化双钻石模型,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下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重新评估表明:我国现阶段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国内外生产条件、市场需求、支持产业与同业竞争等核心要素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优势,但也面临激烈市场竞争、严格技术标准与供应链中核心技术的"卡脖子"风险。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需要以研发三电技术为突破口,带动产业链整合创新与智能化转型,优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配置来实现高质量创新发展。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谭娟  
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强化污染防治的国家战略举措之一。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家近年来对新能源汽车在财税扶持、公共示范、开放市场以及创新投入方面的政策支持,并围绕生产、消费、销售以及政府四个方面剖析了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消费热点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论文结合政府对形成新能源汽车消费热点的推动作用,并进一步就如何培育新能源汽车消费热点提出了若干建议:必须积极引导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倡导绿色低碳消费方式,着力提升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能力及技术水平,并通过营销和商业模式创新激发市场活力。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周瑛   严林志  
量化评价新能源汽车政策对于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从政策工具、政策主体、政策主题构建三维分析框架,运用内容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LDA主题模型,对我国2009~2022年中央政府发布的126份新能源汽车政策文本进行量化评价。研究发现,政策工具结构整体分布不均,内部子工具差异较大;政策主体间协同合作不够紧密;政策主题内容丰富,“智能性”和“低碳性”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两大发展趋势。基于此,从优化政策工具配置、建立健全政策主体协同合作机制、动态调整政策主题内容和重点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雪晶  胡山鹰  杨倩  
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废旧汽车再生资源成为资源供应的又一重要来源,关于其回收潜力的研究则是再生资源有效再利用的重要前提。本文建立了汽车产品在生产-消费-报废-排放全过程物质代谢的动态分布模型,基于威布尔分布密度函数构建汽车寿命模型,并进一步建立汽车消费量及再生资源回收潜力预测模型。利用1990-2010年我国轿车、客车、货车消费的相关时间序列样本数据,分别从国家、区域两个层面预测了汽车报废量的动态变化趋势及再生资源回收潜力,并探讨了三种类型汽车消费比例及各类型汽车平均寿命的改变对其报废量及再生资源回收潜力的影响。据预测,2020年当年将产生废旧汽车近1 400万辆,再生资源回收潜力约3 1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顾列铭  
2009年第一季度,我国汽车总销量达到267万辆,夺下了全球汽车销量第一的宝座,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也超过了1.7亿。然而,对中国汽车工业来说,更大的机遇恐怕还是新能源汽车,不仅因为它代表了汽车业未来的方向,还因为中国汽车终于有可能第一次在技术上超越国际对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贺政纲  甘俊伟  廖伟  
目前国内外报废汽车回收主体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不同回收主体下的回收模式在回收效率、效益方面都有不同。文章从运作流程、模式优劣、适用范围和国内外应用情况等方面分析了五种基于不同回收主体的报废汽车回收模式,并从回收成本、规模经济等六个维度进行模式间的比较;最后结合我国报废汽车回收的实际情况,建议主要采用基于第三方回收企业为主体,其他回收主体相结合的回收模式。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吴文建  黎藜  邹莉娜  
碳中和目标背景下,各省(区市)的电源结构决定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碳减排优势。通过分析环境要素与能源、技术、经济、社会等因素相互驱动关系,运用DPSIR模型框架,建立新能源汽车发展竞争力综合评价矩阵,采用熵权-TOPSIS法对我国省际新能源汽车发展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对比分析省(区市)竞争力的主要贡献因素。研究表明:我国省(区市)新能源汽车竞争力空间地域差异明显,呈现“东部强、中西弱,局部跳跃”的格局;广东、北京的综合竞争力排名最靠前;竞争力较强的省(区市)各要素发挥都较均衡,而竞争力较弱的省(区市)贡献较大的要素集中在能源;社会需求是最稳健的影响因素。建议省(区市)间开展技术、清洁能源等要素开发利用合作,取长补短,提升新能源汽车在省(区市)高质量发展的竞争力;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各省(区市)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速度要与本地竞争力要素发展的强弱相协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杜建国   王文轩  
在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背景下,分别构建了整车制造商和换电运营商不同权力结构的供应链Stackelberg博弈模型,探讨了电池租赁月数,换电市场均衡电池比率,退役电池剩余梯次利用价值和成本分担比例对制造商和运营商利润及其定价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1)消费者选择电池租赁的时长增加可以使电池租赁价格不断降低,且逐步提高换电技术研发水平;(2)换电市场均衡电池比率和退役电池剩余梯次利用价值是企业利润与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对换电运营商的影响更为显著;(3)合作研发与梯次利用均可提高换电站的服务效率;(4)双方合作研发为换电模式最优发展情形,该情形下的供应链最优利润、电池租赁价格、技术研发水平和市场规模均达到最优,且固定市场内需要建的换电站数量最少。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许杰  陈富坚  马刘听  王静雅  王智  
为加快绿色交通发展与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引入前景理论与演化博弈论耦合,构建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三方演化博弈模型,根据模型的复制动态方程分析政府、汽车企业、消费者的策略选择演化及其影响因素,并通过Matlab软件进行数值仿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政府、汽车企业及消费者的决策行为会受到另外两者的决策影响;现金补贴政策能够促进汽车企业及消费者选择新能源汽车,但补贴过低达不到预期效果;部分限制燃油汽车政策能够增加消费者使用燃油汽车感知成本,同时增加新基建的投入能够提高使用新能源汽车感知收益,有助于策略组合朝理想状态演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