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32)
- 2023(8352)
- 2022(7203)
- 2021(6776)
- 2020(5840)
- 2019(13095)
- 2018(12758)
- 2017(23813)
- 2016(13914)
- 2015(15429)
- 2014(15450)
- 2013(15160)
- 2012(14592)
- 2011(13399)
- 2010(13531)
- 2009(12297)
- 2008(12783)
- 2007(11586)
- 2006(10190)
- 2005(9248)
- 学科
- 济(49606)
- 经济(49533)
- 管理(33753)
- 业(32911)
- 企(26642)
- 企业(26642)
- 方法(24093)
- 数学(20585)
- 数学方法(20193)
- 学(18937)
- 农(13451)
- 中国(12720)
- 财(12620)
- 业经(10158)
- 制(10108)
- 理论(9641)
- 农业(8972)
- 贸(8916)
- 贸易(8910)
- 易(8626)
- 银(8210)
- 银行(8139)
- 融(8116)
- 金融(8114)
- 地方(8037)
- 务(7990)
- 财务(7969)
- 财务管理(7943)
- 行(7784)
- 企业财务(7616)
- 机构
- 大学(209737)
- 学院(205012)
- 研究(82612)
- 济(71425)
- 经济(69715)
- 管理(66250)
- 科学(60707)
- 中国(58030)
- 理学(57397)
- 理学院(56446)
- 农(56352)
- 管理学(54633)
- 管理学院(54287)
- 所(47486)
- 京(46298)
- 农业(45687)
- 研究所(44205)
- 业大(42274)
- 中心(35735)
- 财(32968)
- 江(32952)
- 农业大学(29374)
- 院(29202)
- 省(28986)
- 北京(28636)
- 范(28362)
- 室(28028)
- 师范(27764)
- 科学院(26517)
- 财经(26371)
- 基金
- 项目(143904)
- 科学(109666)
- 基金(104081)
- 家(98710)
- 国家(97964)
- 研究(89480)
- 科学基金(78997)
- 自然(57641)
- 省(57111)
- 自然科(56360)
- 自然科学(56329)
- 自然科学基金(55344)
- 基金项目(54442)
- 社会(53237)
- 划(50545)
- 社会科(50263)
- 社会科学(50243)
- 资助(44187)
- 教育(42096)
- 重点(34656)
- 计划(33491)
- 编号(32268)
- 部(30690)
- 科技(30589)
- 发(30262)
- 科研(29378)
- 创(29170)
- 成果(27628)
- 创新(27538)
- 业(26131)
共检索到3060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淑娴 张晓华 孙铂光 陈吉祥
用57株海洋弧菌,包括26株弧菌标准菌株、20株哈维氏弧菌、11株副溶血弧菌(从不同宿主和不同地理环境中分离得到),用PCR法合成5类相应的地高辛标记的溶血素基因探针,利用其进行Southern Blot,检测这5类溶血素基因在57株弧菌中的分布。结果显示,在57海洋株弧菌中,含有TDH、HlyA、TLH、δ-VPH和HLX溶血素基因的菌株分别为2株、2株、49株、3株和30株。另外,1株霍氏格里蒙菌(Grimontia hollisae)和1株副溶血弧菌(V.parahaemolyticus)中分别含有2个TDH溶血素基因。用鱼血平板和卵磷脂平板检测57株弧菌的溶血活性和磷脂酶活性,结果表明...
关键词:
弧菌 溶血素基因 溶血活性 磷脂酶活性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赵伟 王雷 刘梅 蒋克勇 齐灿灿 杨广 王宝杰
为了研究致病性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对凡纳滨对虾(Litopanaeus vannamei)肝胰腺抗氧化酶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始体重(2.20±0.24)g的健康凡纳滨对虾初270尾,将其随机分为2组,分别以0 CFU/m L和5×107 CFU/m L剂量的致病性副溶血弧菌对凡纳滨对虾进行浸浴攻毒实验。在实验第6小时、12小时、24小时和36小时取肝胰腺,进行抗氧化酶活性及免疫相关基因表达测定。结果显示,感染副溶血弧菌后,实验组对虾肝胰腺中超氧化物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罗鹏 胡超群
溶藻弧菌的胞外产物(ECP)在其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已经观察到溶藻弧菌ECP所致的溶血现象,关于溶藻弧菌溶血素的种类和其对溶藻弧菌的致病性贡献的报道非常稀少。利用已经报道的多种弧菌溶血素基因序列设计通用引物,检测溶血素基因在溶藻弧菌中的分布,发现96个菌株中有74株扩增出溶血素基因(vah)片段。对致病株ZJ0451的vah片段测序。根据已测得的片段序列设计引物,通过反向PCR扩增及后续克隆测序获得全长vah基因及部分侧翼序列。经比对证实溶藻弧菌vah与多种弧菌的TLH类溶血素高度相似,且其肽链N端有信号肽。利用pET32a载体构建了两种包含不同长度融合标签的vah表达载体,并均在大肠杆菌...
关键词:
溶藻弧菌 溶血素 反向PCR 表达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代新 宁喜斌
运用PCR技术成功建立了检测产耐热直接相关溶血素(TRH)的副溶血性弧菌的方法,并应用该方法从1株标准株和其他3种不同来源的37株副溶血性弧菌中的13株扩增出0.5 kb的trh基因特异性扩增带;产TRH的副溶血性弧菌中1株标准株,12株分离自腹泻病人排泄物或呕吐物,1株分离自水产动物养殖用水;并且产TRH与尿素酶阳性的副溶血性弧菌菌株之间的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结果认定尿素酶阳性是产TRH的副溶血性弧菌菌株的表现型。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岩 汪晓路 吕青 管华诗
在中国对虾的血清、肌肉和肝胰腺提取液中有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过氧化物酶(POD),其中,ACP和ALP?在肝脏中的活性最高。采用1.0%的聚甘露糖醛酸多糖作为免疫药物,对中国对虾进行注射刺激后,发现血清中的溶菌和溶血活性有显著提高;肝胰腺中的ACP和ALP活性也有明显增加,在72h,ACP活性由对照组的3.21U·100mL-1提高到9.69U·100mL-1,ALP活性由4.09U·100mL-1提高到 13.2U·100mL-1,而血清和肌肉中这两种酶活性的变化不很明显。在血清、肝胰腺和肌肉中POD活性变化不明显。聚甘露糖醛酸多糖具有一定的增强中国对虾免疫活性的作用...
关键词:
中国对虾 聚甘露糖醛酸多糖 免疫活性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娜 王海亮 白楠 黄倢 谢达祥 谢起浪 於俊琦 万夕和
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AHpnD)是由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引起的对虾病害,本研究从患AHpnD的凡纳滨对虾样品中分离得到5株副溶血弧菌,采用致AHpnD的副溶血弧菌(VpAHpnD)的相关质粒的引物Ap2进行pcr检测,表明这5株菌中均存在AHpnD相关质粒。利用丝裂霉素c进行溶源性噬菌体筛选和噬菌体诱导发现,其中2株副溶血弧菌(20130629002s01和20130726001s01)可能存在溶源性噬菌体感染;从经0.5μg/ml丝裂霉素c诱导的20130629002s01和...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 溶源噬菌体 急性肝胰腺坏死病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钦 王长法 杨宏军 杨少华 高运东 仲跻峰 彭广能
【目的】实现牛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β-溶血素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并分析重组β-溶血素的溶血活性。【方法】PCR扩增牛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山东分离株β-溶血素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a+/hlb,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用96孔血凝板测定重组蛋白的溶血效价,以血琼脂平板法检测重组蛋白的CAMP反应。【结果】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片段含有993bp的ORF,可编码含330个氨基酸的成熟蛋白;SDS-PAGE分析重组蛋白表达水平,IPTG诱导后表达的融合蛋白分子量为57kD,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23.9%;溶血效价分析,金葡菌β-溶血素对绵羊红细胞的溶血效价为278HU·mg-...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段亚飞 张家松 董宏标 王芸 张真真
为了研究副溶血弧菌对斑节对虾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的影响,分别对斑节对虾注射生理盐水和副溶血弧菌,于不同时间点测定肝胰腺和鳃中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和溶菌酶(LSZ)的活性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感染副溶血弧菌后,肝胰腺和鳃中T-AOC活性分别于12和6 h达到最大值(P<0.05);肝胰腺和鳃中ALP活性整体均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但未出现...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孙婧 孙铂光 贾爱荣 张晓华
坎氏弧菌(Vibrio campbellii)是水产养殖动物的重要致病菌。本研究构建了坎氏弧菌热不稳定溶血素(TLH)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pET26b(+)/tlh,并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带有6个组氨酸的TLH融合蛋白,然后利用Ni琼脂糖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SDS-PAGE分析显示,该溶血素能够大量表达,分子量约为42kD。纯化的TLH(0.41mg/mL)具有较强的溶血活性(溶血圈直径为16mm)及磷脂酶活性(晕圈直径为15mm)。其溶血活力的最适温度为37℃,在75℃下培养30min即丧失活力;最适pH为6,pH大于或小于6时都会导致其稳定性下降;一价金属离子如Na+、K...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陈吉祥 杨慧 颜显辉 钟英斌 张晓华 李筠
从山东沿海的发病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分离到1株致病性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从该菌的染色体DNA扩增出一条长约1.4 kb的特异性片段。DNA序列分析表明,该克隆片段含有完整的1 254 bp溶血素基因,该溶血素基因与哈维氏弧菌VIB645的溶血素基因VhhA和VhhB的相似性分别为99.0%和98.5%;与副溶血弧菌(V.parahaemolyticus)热稳定性溶血素基因(TDH)的相似性为74.5%;与拟态弧菌(V.mimicus)、创伤弧菌(V.vulnificus)、霍乱弧菌(V.cholerae)磷脂酶基因的序列相似性分别为57.4...
关键词:
哈维氏弧菌 溶血素 基因克隆 海水环境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向阳 王淑娜 周秀锦 方维焕
为了调查浙江沿海地区副溶血弧菌的分布及其携带毒力基因的特征,在舟山、象山、温州三地实地采样385份,包括海水、泥土和水产品等,共分离到副溶血弧菌菌株278份,其中27株为tdh基因阳性,阳性率为9.7%,trh与ureC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22.3%与11.8%,提示浙江沿海地区广泛存在着致病性副溶血弧菌污染。将不同来源副溶血弧菌的tdh和trh基因进行序列测定,进化树分析发现,环境分离株中tdh基因与临床分离株中tdh基因区分为2簇,而环境分离株与临床分离株中trh基因之间却没有明显的差异。研究结果可为浙江沿海地区副溶血弧菌的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黄倞 王元 马清扬 英娜 赵姝 吴越 房文红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和海水养殖动物致病菌,目前已知的毒力基因有tlh、tdh、trh、T3SS、pirA、pirB、toxR/S、orf8等。盐度是影响细菌基因表达的关键生态因子之一,为进一步探求副溶血弧菌的致病机理,对2株分别分离自海水和淡水养殖发病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中的副溶血弧菌在不同盐度下的生长速率、致病性进行检测,并用q-PCR方法对菌株毒力基因携带和表达情况进行定量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海水菌株383生长速率快于淡水菌株V9,但菌株383在生长稳定期的细菌浓度明显低于菌株V9;菌株383对凡纳滨对虾的致病性明显高于菌株V9,前者的48 h半致死浓度(LD_(50))低于后者2个数量级;2株副溶血弧菌皆携带毒力基因tlh、T3SS1和pirA/B,但未检测到tdh、trh、T3SS2、toxR/S和orf8。部分毒力基因表达量检测结果显示,菌株383和菌株V9均为vcrD1表达量最高,其次是pirA,vopD1表达量最低;4个毒力基因不仅在2菌株间的表达量差别较大,而且盐度对同一菌株不同毒力基因表达的影响也是不同的。2株副溶血弧菌的毒力与pirA和vcrD1的表达量呈正相关性。研究结果为探究环境因素与副溶血弧菌致病力的关系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提示,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要防范副溶血弧菌输入的风险。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丁莹 潘迎捷 赵勇 孙晓红 金维荣 徐晓晶 秦红友
根据GenBank上已有的副溶血弧菌耐热直接溶血毒素的基因序列,设计并人工合成引物。将耐热直接溶血毒素的基因全长克隆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GEX-4T-1上,构建重组表达载体tdhA/pGEX-4T-1和tdhS/pGEX-4T-1,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得到表达的工程菌株。优化诱导表达条件,表达耐热直接溶血毒素。转化有重组质粒tdhA/pGEX-4T-1,tdhS/pGEX-4T-1的BL21可稳定高效地表达可溶形式的目的蛋白。表达产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用GST琼脂糖珠柱亲和层析纯化。溶血实验表明,表达的蛋白具有溶血活性。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潘柯伍 王琳 郭勍 吴旭干
为探究溶血磷脂酰甘油酰基转移酶(lysophosphatid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 LPGAT)在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卵巢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调控特征,本研究首先克隆了中华绒螯蟹Es-lpgat1的开放阅读框序列(登录号MZ312613),进一步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PCR)、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 ISH)和RNA干扰分析其在卵巢发育过程中的时空表达模式。结果表明:(1) Es-lpgat1的开放阅读框全长1125 bp,编码374个氨基酸,其蛋白分子量为44kD,属于LPLAT超级家族,氨基酸序列与三疣梭子蟹(Portunustrituberculatus)的LPGATl相似性最高;(2) qPCR结果表明, Es-lpgat1在中华绒螯蟹卵巢发育期的多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卵巢中的表达量最高,鳃中表达量最低(P<0.05);(3)卵巢发育过程中,Ⅱ期卵巢和肝胰腺中Es-lpgat1表达量最高(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姜维 周家宇 王雨果 胡存洁 方秀 罗土炎 刘洋 鲍宝龙
为阐明毒力因子溶血素对鳗弧菌感染花鲈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实验以花鲈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花鲈幼鱼分别注射5.0×10~5 CFU鳗弧菌野生株和缺失株△vah1-vah4-rtxA,评估了溶血相关基因缺失对花鲈的感染能力、花鲈各组织的病理变化情况以及免疫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花鲈感染野生株后的LD_(50)为2.103×10~5 CFU/mL,感染缺失株△vah1-vah4-rtxA后LD_(50)为1.837×10~6 CFU/mL,溶血相关基因缺失使鳗弧菌毒性降到原来的11.44%;鳗弧菌主要定植在花鲈的肠道和鳃中,溶血相关基因缺失降低鳗弧菌在花鲈体内的定植能力,同时降低对鳃和肠道的损伤程度;转录组分析表明vah1、vah4和rtxA缺失后,头肾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到造血细胞谱系、抗原处理和呈递、细胞黏附分子、肠道免疫网络的IgA生产等免疫通路,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对表达水平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溶血相关基因缺失降低了鳗弧菌感染花鲈的致病能力。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鳗弧菌的致病机制,并为开发花鲈抗弧菌免疫增强剂或减毒疫苗提供依据。
关键词:
花鲈 鳗弧菌 溶血素 细菌感染 免疫应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