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17)
2023(7934)
2022(6572)
2021(5967)
2020(4966)
2019(10970)
2018(10451)
2017(19505)
2016(10831)
2015(11282)
2014(11070)
2013(10780)
2012(9918)
2011(8946)
2010(8445)
2009(7575)
2008(7526)
2007(6413)
2006(5334)
2005(4569)
作者
(35707)
(30128)
(29728)
(28156)
(18997)
(14895)
(13132)
(11788)
(11353)
(10490)
(10478)
(9904)
(9845)
(9635)
(9634)
(9403)
(9153)
(8970)
(8666)
(8625)
(8031)
(7385)
(7143)
(6876)
(6741)
(6687)
(6577)
(6496)
(6143)
(6131)
学科
(38183)
经济(38137)
(29534)
管理(28703)
(22963)
企业(22963)
方法(19201)
数学(17293)
数学方法(17137)
(12660)
(11261)
(10866)
中国(9618)
(8794)
贸易(8794)
(8583)
业经(8459)
农业(7630)
(7552)
财务(7542)
财务管理(7527)
技术(7410)
企业财务(7265)
(7109)
(6418)
银行(6352)
环境(6262)
(6145)
金融(6144)
(6008)
机构
大学(153728)
学院(152821)
(58208)
研究(57523)
经济(57154)
管理(54571)
理学(48598)
理学院(47967)
管理学(46913)
管理学院(46661)
(42275)
科学(42191)
中国(40482)
农业(34003)
业大(33964)
(32187)
(32005)
研究所(30249)
(24995)
中心(24948)
农业大学(22812)
(21616)
(21155)
财经(21038)
(19885)
(19734)
北京(19608)
(19506)
科学院(19075)
实验(18665)
基金
项目(118053)
科学(90921)
基金(87460)
(83483)
国家(82868)
研究(71712)
科学基金(67918)
自然(49144)
自然科(48068)
自然科学(48046)
自然科学基金(47215)
基金项目(46961)
社会(46135)
(45675)
社会科(43878)
社会科学(43864)
(40273)
资助(35293)
教育(31839)
重点(27853)
计划(27077)
科技(24994)
(24884)
(24710)
(24470)
科研(24423)
编号(24188)
创新(23304)
(22525)
专项(20703)
期刊
(53545)
经济(53545)
学报(42207)
(36603)
研究(36245)
科学(33330)
大学(29694)
学学(29057)
中国(25545)
农业(24575)
(18914)
管理(17447)
(13866)
业大(12975)
(11510)
金融(11510)
林业(10660)
(10556)
农业大学(10481)
财经(10309)
经济研究(10133)
科技(9771)
业经(9124)
技术(9051)
(8779)
教育(8455)
自然(7560)
问题(7525)
资源(7519)
中国农业(7359)
共检索到2051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荣  李婷婷  金锁  鱼舜尧  王宇  李禹江  齐锦秋  郝建锋  
【目的】研究海拔高度对周公山柳杉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对人工林的抚育及合理经营有着重要意义,旨在为人工林近自然改造以及利用山地造林、恢复森林生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代表性样地法和随机取样法相结合的方法,在800、1 000和1 200 m 3个海拔高度对周公山柳杉人工林林下的物种组成、物种重要值、物种多样性和土壤养分进行了初步研究和对比分析。【结果】1)林下草本层共发现植物33种,属于19科32属;林下灌木层共发现植物49种,隶属于39属26科。2)草本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_(SW))均随着海拔的升高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符合"中度膨胀"理论,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指数(D)以及灌木层群落各多样性指数则符合负相关关系理论。3)林下植被0~40 cm深度土壤养分随土层深度增加,全氮、全磷、有效磷、速效钾、有机碳、有机质含量均降低。4)物种多样性指数与有机质、全氮(TN)、全磷(TP)、有效磷(AP)的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应控制人为干扰的强度,保持合理的林分密度,改善柳杉人工林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使人工林处于一种天然更新状态。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荣  李婷婷  金锁  鱼舜尧  王宇  李禹江  齐锦秋  郝建锋  
【目的】研究海拔高度对周公山柳杉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对人工林的抚育及合理经营有着重要意义,旨在为人工林近自然改造以及利用山地造林、恢复森林生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代表性样地法和随机取样法相结合的方法,在800、1 000和1 200 m 3个海拔高度对周公山柳杉人工林林下的物种组成、物种重要值、物种多样性和土壤养分进行了初步研究和对比分析。【结果】1)林下草本层共发现植物33种,属于19科32属;林下灌木层共发现植物49种,隶属于39属26科。2)草本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_(SW))均随着海拔的升高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符合"中度膨胀"理论,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指数(D)以及灌木层群落各多样性指数则符合负相关关系理论。3)林下植被0~40 cm深度土壤养分随土层深度增加,全氮、全磷、有效磷、速效钾、有机碳、有机质含量均降低。4)物种多样性指数与有机质、全氮(TN)、全磷(TP)、有效磷(AP)的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应控制人为干扰的强度,保持合理的林分密度,改善柳杉人工林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使人工林处于一种天然更新状态。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李国会  温国胜  田海涛  张利阳  李佳  黄浩  
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是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的景观树种。目前,瘿瘤病成为引起柳杉衰退一种非常严重的病害。在调查了天目山不同海拔高度柳杉瘿瘤病害的基础上,测定了对照柳杉和有瘤柳杉的各项生理生态指标。结果显示,随着海拔的升高,天目山柳杉的树龄逐渐增大,瘿瘤病对柳杉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值)和叶片相对含水率的影响度逐渐增大,对光合参数以及蒸腾速率的影响则呈减小的趋势;随着海拔的升高,对照柳杉的各项生理参数逐渐减小。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柳杉自身的老龄化也是影响天目山柳杉健康进而导致种群衰退的一个重要原因。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袁颖丹  郭晓敏  陈煦  程晓  赵自稳  牛德奎  张金池  潜伟平  彭辉武  张文元  
以江西省武功山山地草甸为研究对象,取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土层的土壤,对武功山山地草甸土壤机械组成与养分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武功山山地草甸整体粒径组成为:粗砂粒>细砂粒>粗粉粒>粘粒>细粉粒>中粉粒。武功山山地草甸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均处于一级以上水平,土壤有效磷含量处于三级水平,土壤速效钾处于四级水平。在有机质含量中,上层土壤有机质与粗砂粒呈显著负相关性,与细砂粒呈显著正相关性,下层土壤有机质与中粉粒、细粉粒和物理性粘粒均呈极显著负相关性,与粘粒呈显著负相关性。下层土壤pH值与粘粒呈极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群  武崎  刘兴良  张荣芝  吴鹏飞  
为了研究海拔大尺度变化条件下土壤跳虫结构及多样性的变化动态,于2014年7月和9月对贡嘎山东坡1600、2000、2400、2800、3200 m 5个不同海拔梯度土壤跳虫群落进行了调查,共获得土壤跳虫个体2647只,平均密度为6925 ind.m~(-2),分属于4目10科29属,其中符(?)属(Folsomia)为优势类群,占总捕获个体数的59.9%。PCa分析结果表明,海拔3200和1600 m生境土壤跳虫群落结构差异最明显,其余海拔梯度间的群落差异相对较小。土壤跳虫类群数、密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随海拔升高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而优势度指数变化趋势相反,其中shannon-W...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吕世丽  李新平  李文斌  慕小艳  
【目的】分析秦岭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内土壤养分空间的分异状况及其与海拔高度的关系,为研究森林生态及合理利用与保护该地区森林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取1 248~2 625m海拔16个完整土壤剖面的土壤样品,室内测定土壤基本养分含量和pH值,应用统计学软件对各土壤养分含量与海拔高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保护区内的土壤养分指标在整个土壤剖面的空间分异范围分别为:土壤pH 5.35~6.65,有机质含量5.65~74.84g/kg,土壤全氮含量0.30~5.43g/kg,碱解氮含量106.64~208.66mg/kg,全磷含量0.45~1.30g/kg,速效磷含量0.44~6.82mg/kg,全钾含...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沛健  徐建民  卢万鸿  潘松海  陈马兴  李孔生  尚秀华  
【目的】探讨雷州半岛地区不同林龄尾细桉人工林植物多样性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及相关性,为尾细桉人工林科学种植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1~9年生9个林龄的尾细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50个标准样地调查林下植被,采集土壤样品并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对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土壤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尾细桉人工林林下共出现植物种类30科59属63种,大青、白楸和银柴是灌木层最常见的树种,飞机草为草本层的优势种。除草本层Simpson指数外,不同林龄尾细桉林下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均具有显著差异,物种丰富度随着林龄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草本层的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随着林龄的增加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整体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灌木层的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随着林龄的增加出现明显的波动性,林龄大于4 a时都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不同林龄尾细桉人工林的土壤容重差异不显著(P> 0.05),但对土壤养分含量影响均显著(P <0.05)。土壤理化性质与植物多样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土壤容重、有机质、全磷含量与植物多样性的相关性最为密切。【结论】雷州半岛尾细桉人工林的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随林龄变化差异显著,土壤环境能显著影响植物多样性的变化,在生产经营中要做好整地、补充磷肥及抚育间伐等管理,保持良好的土壤性能,从而维持生态群落的稳定性,促进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崔飞  邓湘雯  邓东华  李艳琼  项文化  方晰  赵丽娟  闫文德  
以湖南省会同县炼山造林后4个不同年龄杉木人工林为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炼山造林后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4个不同年龄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丰富,总物种数达到167种,分属于65科,127属;4个年龄阶段林下植被物种总数分别为74、85、76、68,草本的总数量在3 a时就达到最大值,平均高到7 a时,达到最大值;灌木的株数密度在7 a达到最大,随后开始降低,平均高则随林分年龄的增加而增大;林分中藤本的数量基本不变。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加,林下植被的物种相似性指数相对降低;菝葜Smilax china、狗脊蕨Woodwardia japonica、广东蛇葡萄Amp...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钰淮  王瑞辉  刘凯利  张斌  李雪惠  胡佳怡  
【目的】研究不同抚育间伐强度对林木生长和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为柳杉人工林提质增效探究最适间伐强度和间伐间隔期。【方法】以8年生柳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按间伐株数强度设置4个处理(CK:对照、T1:20%、T2:30%、T3:40%),连续6年观测不同处理下柳杉林木生长、林下植被多样性等指标。【结果】间伐后第3年和第6年,柳杉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和单位面积蓄积量均为T3> CK,差异显著(P T2> T1> CK,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 T2> T1> CK,T3、T2与CK存在显著差异(P 0.05),树高年生长量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 0.05);随间伐强度增大柳杉林分较大径阶株数比例增加;间伐能提高柳杉乔木层的平均生产力,但降低了乔木层的平均生物量;间伐能够丰富柳杉林下植被多样性,间伐后前3年和后3年,4种处理样地林下植物Margalef、Simpson、Shannon-wiener和Pielou多样性指数的变化量均为T3> T2> T1> CK;间伐后的后3年与前3年相比,柳杉胸径和单株材积年生长量、乔木层平均生产力、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变化量呈现下降趋势,下降程度随间伐强度增大而减缓。【结论】抚育间伐能促进川西柳杉人工林的生长,有利于大径阶林木培养,能够提高乔木层的生产力和林下植被的多样性,这些作用随间伐强度加大而增强,随时间的推移而下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钰淮   王瑞辉   刘凯利   张斌   李雪惠   胡佳怡   
【目的】研究不同抚育间伐强度对林木生长和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为柳杉人工林提质增效探究最适间伐强度和间伐间隔期。【方法】以8年生柳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按间伐株数强度设置4个处理(CK:对照、T1:20%、T2:30%、T3:40%),连续6年观测不同处理下柳杉林木生长、林下植被多样性等指标。【结果】间伐后第3年和第6年,柳杉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和单位面积蓄积量均为T3> CK,差异显著(P T2> T1> CK,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 T2> T1> CK,T3、T2与CK存在显著差异(P 0.05),树高年生长量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 0.05);随间伐强度增大柳杉林分较大径阶株数比例增加;间伐能提高柳杉乔木层的平均生产力,但降低了乔木层的平均生物量;间伐能够丰富柳杉林下植被多样性,间伐后前3年和后3年,4种处理样地林下植物Margalef、Simpson、Shannon-wiener和Pielou多样性指数的变化量均为T3> T2> T1> CK;间伐后的后3年与前3年相比,柳杉胸径和单株材积年生长量、乔木层平均生产力、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变化量呈现下降趋势,下降程度随间伐强度增大而减缓。【结论】抚育间伐能促进川西柳杉人工林的生长,有利于大径阶林木培养,能够提高乔木层的生产力和林下植被的多样性,这些作用随间伐强度加大而增强,随时间的推移而下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温远光  刘世荣  陈放  和太平  梁宏温  陈婷  
以定位监测与时空互代相结合的方法,于1998—2003年,从不同连栽代数、层次的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等方面对桉树工业人工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从1998—2003年,第1代林分出现的物种数为78种,第2代林分只有39种,第2代林分出现的物种数比第1代减少了50%;以达到主伐时的林分监测结果比较,第2代林分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_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别比第1代林分下降39.39%、17.76%和5.45%.②在1个经营周期(6a)内,桉树工业人工林的物种丰富度呈先快速增加,后稍下降,再增加的“S型”变化;Shannon_Wiener...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磊  李小雁  蒋志云  魏俊奇  南木甲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探讨流域不同海拔高度的土壤水分状况,对于深入认识变化环境下流域水资源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青海湖流域不同海拔高度的土壤水分采样,探讨了流域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规律,并对生长季流域不同海拔的水分盈亏状况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流域平均土壤含水量在生长季旺期达到峰值(28.79%),生长季初期(22.81%)和生长季末期(22.91%)相对较低;随海拔的升高,流域土壤含水量不断增加,且在生长季旺期增加最为显著(P<0.01);(2)经过一个生长季,湖滨32003300m海拔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磊  李小雁  蒋志云  魏俊奇  南木甲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探讨流域不同海拔高度的土壤水分状况,对于深入认识变化环境下流域水资源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青海湖流域不同海拔高度的土壤水分采样,探讨了流域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规律,并对生长季流域不同海拔的水分盈亏状况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流域平均土壤含水量在生长季旺期达到峰值(28.79%),生长季初期(22.81%)和生长季末期(22.91%)相对较低;随海拔的升高,流域土壤含水量不断增加,且在生长季旺期增加最为显著(P<0.01);(2)经过一个生长季,湖滨3200~3300m海拔范围内土壤水分收支略有亏缺,减少1.24%,3300~3400m和3400~3600m海拔范围内,水分收支基本平衡,分别增加0.54%和-0.57%,3600~3800m海拔范围内,水分收支有所盈余,增加3.69%;流域海拔3800m以上地区为水分盈余区,且该区域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气温升高一旦导致流域水分收支平衡区向高海拔推进,将会使青海湖流域水分盈余区大面积减小,进而对流域水资源造成严重影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胡尔查   王铮   李梓豪   李卓凡   董大伟   宝虎   高润红  
[目的]研究不同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特征及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为探寻科学合理的沙地生态修复模式及近自然植被重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毛乌素沙地4种典型人工林(Ⅰ:樟子松人工林;Ⅱ:杨树人工林;Ⅲ:沙柳人工林;Ⅳ:小叶锦鸡儿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人工林林下草本群落物种多样性及表层土壤理化性质,并进一步探讨二者间的关系。[结果]4种人工林林下草本植物种类由多到少依次为小叶锦鸡儿人工林>樟子松人工林>杨树人工林>沙柳人工林,其中,菊科、禾本科、豆科植物种类较多,占总植物种类的65.39%。4种人工林林下草本层Margalef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之间均无显著差异。不同人工林表层土壤pH值、有机质、有效磷、水解性氮和颗粒组成存在显著差异,樟子松人工林土壤pH值显著低于其他3种人工林,乔木林土壤有机质、水解性氮含量高于灌木林,灌木林土壤有效磷含量比乔木林高,4种人工林土壤速效钾含量无显著差异。影响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的土壤因子为有机质、有效磷、pH、水解性氮以及粒度成分。[结论]毛乌素沙地不同人工林林下植物组成和土壤理化性质具有差异,不同人工林对林下植物多样性无显著影响,有机质、有效磷、pH、水解性氮为影响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的主要土壤因子。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丁磊   潘丕克   李淳   徐庆祥   姚博   徐阳   刘晴   丁琳琳   张妍  
【目的】探讨间伐方式对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长状况、林下植物多样性及土壤性质的影响,寻找适合构建日本落叶松人工复层林的间伐方式。【方法】对辽东山区34年生日本落叶松人工单层纯林进行均匀间伐(蓄积采伐强度31%)和带状间伐(蓄积采伐强度50%)。以人工更新的红松、水曲柳复层林为研究对象,以日本落叶松人工单层纯林为对照(CK),以均匀间伐为T1处理,以带状间伐为T6处理,比较不同间伐方式对日本落叶松及其更新树种人工林生长状况、林下植物多样性以及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的影响。【结果】(1)林分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增长率均随间伐强度的提高而提高;不同处理的林分蓄积量表现为CK>T1>T6;T6处理的地径、树高、冠幅均大于T1处理。(2)T1处理的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的物种丰富度(R0)和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均提高;T6处理的灌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与CK的差异不显著,但草本层Shannon-Wiener指数有所降低。(3)T1和T6处理均降低了土壤容质量,提高了土壤持水量,T1处理的效果优于T6处理;T1、T6处理均改善了土壤化学性质,提高了土壤酶活性;不同处理土壤有机碳、全氮、铵态氮含量表现为T1>T6>CK;T1、T6处理土壤的pH值,全磷、有效磷含量,脲酶活性均高于CK,但T1、T6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土壤速效钾含量表现为T1>CK>T6;T1处理土壤的全钾含量,多酚氧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均大于CK;采用熵权法对经营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经营效果的得分排序为T1>T6>CK。【结论】均匀间伐是构建日本落叶松人工复层林较适宜的间伐方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