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77)
2023(7282)
2022(6604)
2021(6147)
2020(5506)
2019(12822)
2018(12698)
2017(24422)
2016(14035)
2015(16051)
2014(16499)
2013(16463)
2012(15912)
2011(14543)
2010(14788)
2009(14051)
2008(14549)
2007(13546)
2006(11719)
2005(10608)
作者
(46695)
(39515)
(38982)
(37321)
(24842)
(19264)
(17960)
(15422)
(14720)
(14144)
(13403)
(13184)
(12696)
(12597)
(12543)
(12498)
(12194)
(11686)
(11480)
(11319)
(10160)
(9808)
(9693)
(8982)
(8968)
(8833)
(8818)
(8774)
(8225)
(8190)
学科
(57107)
经济(57047)
管理(38924)
(35735)
(29022)
企业(29022)
方法(28639)
数学(24817)
数学方法(24459)
(16844)
(15719)
(14496)
中国(13760)
环境(12431)
(11831)
贸易(11827)
(11477)
地方(11152)
(10651)
业经(10616)
(10262)
农业(9999)
(9522)
理论(9160)
(9092)
财务(9068)
财务管理(9035)
(8596)
银行(8538)
企业财务(8505)
机构
大学(214904)
学院(212321)
(81112)
经济(79179)
研究(78694)
管理(74420)
理学(63484)
理学院(62690)
管理学(61231)
管理学院(60871)
中国(57823)
科学(54087)
(49071)
(47336)
(44427)
研究所(40792)
农业(39458)
业大(39124)
(36699)
中心(35552)
(34048)
北京(29954)
财经(29155)
(28139)
(28041)
师范(27715)
(26917)
(26433)
(26187)
农业大学(25490)
基金
项目(139448)
科学(104833)
基金(97767)
研究(93612)
(89406)
国家(88691)
科学基金(71771)
社会(55664)
(55502)
社会科(52502)
社会科学(52479)
基金项目(51749)
自然(49182)
自然科(47966)
自然科学(47940)
(47646)
自然科学基金(47063)
教育(42817)
资助(42033)
编号(37398)
重点(32582)
成果(31815)
(30039)
(30006)
计划(29330)
科研(27982)
(27766)
科技(27338)
课题(26557)
创新(26181)
期刊
(90282)
经济(90282)
研究(57696)
学报(46881)
(43913)
中国(42042)
科学(37852)
大学(33106)
学学(31368)
(29850)
农业(29315)
管理(25618)
教育(21008)
技术(17333)
(17023)
金融(17023)
(16386)
财经(14730)
经济研究(13955)
业经(13940)
(13022)
(12695)
业大(12577)
问题(12373)
图书(12364)
(10848)
技术经济(10816)
科技(10665)
统计(10626)
农业大学(10441)
共检索到3185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浩  吴常信  强巴央宗  凌遥  纪素玲  
为研究藏鸡生长规律及生长性能杂种优势,测定了藏鸡、矮小隐性白肉鸡(低地肉鸡品种)及其杂交F1代在低海拔和高海拔环境中体重和胫长的生长数据,运用Richards模型拟合其生长规律。结果表明Richards比较适宜拟合鸡在高、低海拔环境中体重和胫长的生长模式,R2>0.99。高海拔环境会降低鸡的生长速度、拐点值、生长极限和最大日增长,延长拐点时间。藏鸡在低海拔极限体重、拐点体重和最大日增重分别为1008.3、477.9和11.69 g,在高海拔分别为525.0、229.5和5.12 g;分别降低了47.9%、52.0%和56.8%,但影响程度均低于低海拔品种矮小隐性白肉鸡,表现出高海拔适应性,其杂...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石华  谭学林  
以耐冷性极强的粳稻老品种小麻谷与具有籼稻细胞质背景的改良粳稻品种南34为亲本,将正反交杂合体在3个不同海拔试验点产生的F2群体种植在海拔2200 m试验点对其生物学性状的杂种优势及自交衰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海拔和籼粳细胞质背景以及两者的互作均明显影响着F2群体生物学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和自交衰退。在不同海拔产生的F2群体生物学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和自交衰退差异,主要是由于海拔导致的环境温度变化对杂种F1的雄配子选择造成,而不存在明显的雌配子选择。然而,正反交F2群体间生物学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和自交衰退差异除由雄配子选择引起外,可能还由雌配子选择造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晓阳  李火根  
以12个鹅掌楸种间杂交组合子代及其亲本自由授粉子代为材料,在分析各子代苗期生长性状及杂种优势表现的基础上,利用SSR分子标记检测鹅掌楸交配亲本的遗传距离以及杂交组合子代的杂合度,进而分析鹅掌楸苗期生长性状杂种优势与亲本遗传距离及子代杂合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鹅掌楸亲本遗传距离及子代杂合度与苗期生长杂种优势之间的相关性均未达显著水平,表明二者可能并非鹅掌楸杂种优势形成的主要原因。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齐明  何贵平  周建革  程亚平  徐肇友  
[目的]研究杉木杂种F1的基因表达模式,从基因表达水平揭示杂种优势形成分子机理,为杉木杂种深度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Illumina HiSeq40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生长势的杉木杂种(龙15×1339)HF1(3个超亲杂种)、LF2(3个低亲杂种)及其亲本进行转录组测序和差异比较。利用无参转录组分析,先将测序reads进行de novo拼接,组装获得unigenes和transcripts,然后进行功能注释、差异表达等项目分析。[结果]12个样本,转录组测序共产生Clean reads5.8E+08条,总拼接长度49 803 726 pb, BLASTX分析,比对结果产生80 171个基因。韦恩图揭示基因在上下代间的传递模式有5种:(1)双亲可表达但杂种中不表达(双亲共沉默型);(2)只在双亲之一中表达,不在杂种中表达(亲本特异表达型);(3)只在杂种中表达,不在双亲中表达(杂种特异表达型);(4)在杂种和一个亲本中表达(单亲表达一致型);(5)在双亲和杂种中都表达。在HF1VSP1比较组中,筛选出236个不同差异表达的基因;在HF1VSP2比较组中,筛选出505个差异表达基因。在LF2VSP1中,筛选出1 483个差异表达基因;在LF2VSP2中筛选出了2 335个差异表达基因。从亲代和子代不同样本组间,各挑选出100个左右差异表达极显著的基因,采用其表达量进行热聚类分析,得到不同的聚类块,聚类块内的基因表达量在父母本间是互补的,说明杉木杂种优势分子机理是超显性;聚类块有大小之别,则说明杉木有些性状是寡基因控制,有些性状是多基因控制;杉木生长的超亲优势是龙15中下调而在超亲子代中上调的这14个基因决定的。[结论]杉木杂种优势的分子机理是超显性,杉木超亲杂种高生产力与14个上调基因有关,环境显著刺激了这14个基因的上调表达,从而促进生长优势的产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戴维  牛应泽  郭世星  蒋俊  
用6个含油量不同的甘蓝型油菜品系,按照Griffing方法I配制30个正反交组合,加上6个自交系亲本,共36个组合,在四川雅安和安县两个试验点进行随机区组试验,对油菜籽含油量杂种优势及配合力进行分析,并观察环境效应。结果表明:含油量在两个不同环境下大多数组合都具有明显的中亲优势,多数组合表现出超亲优势,含油量杂种优势在不同环境下表现有差异,但出现杂种优势的组合具有较高一致性。含油量的广义遗传力大于90%,狭义遗传力大于70%。各材料间的含油量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配合力也受环境的影响,但在不同环境下配合力的表现总体上一致。含油量反交效应达极显著。分析表明,高含油量杂交油菜选...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卫文星  丁法元  李开军  
通过对芝麻杂种8809及其亲本(A和B)各器官干物质积累的系统观测,用微机模拟出各自的Logistic生长方程,以最终生长量、平均生长强度和最大生长强度对各器官的优势表现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芝麻杂交种及亲本各器官的生长曲线均呈“S”型;除根茎外,杂交种各器官生长曲线拐点均介于两亲本之间,在最终生长量、平均生长强度和最大生长强度方面,杂种均比亲本表现出较强优势,而且杂种整株和营养器官的生长优势比其生殖生长优势更强。在出苗后53~64天之间,杂种生殖生长强度显著高于两亲本。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冬梅  刘洋  赵永锋  祝丽英  黄亚群  郭晋杰  陈景堂  
【目的】研究不同杂种优势群玉米自交系籽粒灌浆速率的特性,筛选灌浆速率快的自交系,为高产玉米杂交种的选育提供借鉴。【方法】采用烘干法测定173份玉米自交系在授粉后10、20、30和40 d籽粒灌浆速率以及6个相关性状。应用SAS软件对灌浆速率在年际、自交系、取样时间、重复、年际×自交系、自交系×取样时间、年际×自交系×取样时间进行联合方差分析。应用SPSS软件对灌浆速率及其相关性状如10、20、30和40d苞叶的含水率、苞叶数、40 d穗轴含水率、穗轴长、穗轴粗及40 d籽粒含水率进行相关分析。利用均匀覆盖玉米全基因组的210对SSR标记对试验材料进行全基因组扫描,通过Structure V2....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叶金山  王章荣  
在叶培忠先生的鹅掌楸属种间杂交育种研究基础上按遗传设计与环境设计开展了扩大北美鹅掌楸遗传基础条件下的正反交以及前人从未做过的回交和F1 间杂交 ,并进行了杂种马褂木杂种优势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1)正反交F1 、BC1 和F2 4种交配系统杂种的 1a生幼苗普遍存在显著正向生长杂种优势 ;幼苗生长性状在家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而在家系内具有很大变异性 ;回交家系表现特别优良 ,因而家系选择、单株选择以及BC1 和F2 利用潜力很大。 (2 )初步提出“光合优势假说”(Photosyntheticsuperiorityhypothesis)作为杂种马褂木和其它杂种树木杂种优势机理的理论解释。 (...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小蒙  肖宁  张洪熙  冯彦侠  刘知晓  高勇  戴正元  陈建民  
【目的】分析水稻强、弱优势组合的基因差异表达模式特征,探讨其与杂种优势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扬稻6号、明恢63、特青配置的9个杂种F1为材料,利用差异显示PCR技术(differential displa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D-PCR)分别分析分蘖期(叶片)、孕穗期(幼穗)、抽穗期(剑叶)的基因差异表达模式。【结果】同一时期内强优势组G1(父本扬稻6号)、中优势组G3(父本特青)以及弱优势组G2(父本明恢63)在母本特异表达(UNP1)、父本特异表达(UNP2)、F1特异表达(UNF1)、F1特异缺失表达(ABF1)4个基因差异表达模式上存在明显差异;相关...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东倩  韩立朴  薛帅  尤明山  谢光辉  
为选育生物量高的能源高粱(Sorghum bicolor L.Moench),本研究对不同类型的15个高粱品种和4个不育系,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获得60个杂交组合,对地上部生物量等11个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和杂交优势分析。结果表明:地上部生物量等10个性状的遗传是由加性和非加性基因共同控制,倒伏率主要受加性基因控制。父本NW-21、绿能3号和母本A3晋粱5A地上部生物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极显著高于对照,是适宜组配高生物产量能源高粱杂交种的父、母本材料。A3三尺三A×绿能3号和A3三尺三A×Saccaline是地上部生物量特殊配合力效应值较高的组合。杂交高粱中在地上部生物量上存在超标优势。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思发  王成辉  刘志国  项松平  王剑  潘增云  段江萍  徐志彬  
对兴国红鲤、荷包红鲤、瓯江彩鲤及其双列杂交种(F1)在成鱼阶段的体重和10个形态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遗传相关分析发现:(1)兴国红鲤×荷包红鲤杂交,表现出显著的平均杂种优势和超亲优势;兴国红鲤×瓯江彩鲤杂交、荷包红鲤×瓯江彩鲤杂交的平均杂种优势不明显,也未表现出超越瓯江彩鲤亲本的超亲杂种优势;(2)体重与全长、体长之间加性相关显著(rA>0.9),但显性相关不显著;全长与体长、全长与尾柄长、体长与尾柄长的加性相关及显性相关均显著(rA>0.9;rD>0.9);全长、体长与体高、尾柄高间均呈显著负加性相关(rA<-0.9);体高与尾柄长呈显著负加性相关(rA=-0.896),体高与尾柄高呈显著正加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白建明  徐春霞  王树彦  李心文  
为进一步了解蓖麻表型性状杂种优势表现特点及与亲本相应性状的关系。选用两种基因类型有明显差异的中高秆和矮杆蓖麻杂交组合的亲本CS-R6(♀)、CS-R181(♂)和CS-R63(♀)、CS-R268(♂)和它们的杂交种CS-R6.181F1、CS-R6.181F2、CS-R63.268F1为研究材料。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了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及在营养体和生殖体中分配速率和成熟期13个表型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两种类型杂交组合的生育特点及杂种优势表现上有明显差别,CS-R6.181F1属于生殖型为主、体质型为辅的杂种优势类型;而CS-R63.268F1属于生殖型的杂种优势类型;中高秆杂交种CS-...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邢朝柱  喻树迅  郭立平  叶子弘  王海林  苗成朵  赵云雷  
【目的】探讨不同生态环境下陆地棉转基因抗虫杂交棉遗传效应及杂种优势,为抗虫杂交棉选育和应用提供指导。【方法】采用MINQUE统计方法、ADE遗传模型对10陆地棉亲本材料及其24个F1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组合(6×4)的产量和品质性状的3个生态区试验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单铃重、衣分、皮棉产量和伸长率、2.5%跨长、比强度、麦克隆值主要受遗传主效因控制,子棉产量、亩铃数和整齐度受环境效应影响非常明显;在遗传主效应中,除铃重外,其余4个产量性状中显性效应值大于加性效应值,5个品质性状加性效应值均大于显性效应值;通过群体平均优势(Hpm)和群体超亲优势(Hpb)与环境互作效应分析,皮棉产量、衣分稳定性较...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鲍甫成  罗建举  
以尾叶桉 (EucalyptusurophyllaS .T .Blake)自交F1子代、尾叶桉株间杂交F1子代、尾叶桉自由授粉F1子代和尾×巨桉 (E .urophylla×grandis)种间杂交F1子代林为试材 ,讨论分析了桉树生长、材性指标的近交退化和杂种优势规律性 .结果如下 :①尾叶桉近交退化现象呈现自交子代比自由授粉子代显著 ,生长性状比材质性状显著的规律性 .②尾叶桉自交子代树高、胸径和材积具有显著至极显著的近交退化 ;生材含水率、木材基本密度和树皮厚度无近交退化 .③尾叶桉自由授粉子代 ,树高、胸径和材积有一定程度的近交退化 ,但不甚显著 ;生材含水率、木材基本密度和树皮厚度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闫飞燕  范继征  周锦国  程伟东  石达金  钟昌松  覃兰秋  孔祥林  
选用墨白1号、苏湾1号、双M9为基础材料,以自交系掖478为导入系制成热带、亚热带种质比例为25%~75%的群体,采用NCⅡ设计,分析包括3个基础材料在内的12个群体(系)与丹340、昌7-2、Mo 17、齐319及CML161、CI44、Tafa2组合的产量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结果表明,含50%~75%双M9种质群体、墨白1号、含75%墨白1号种质的群体和苏湾1号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而含25%~50%墨白1号种质、50%苏湾1号和25%双M9种质群体的一般配合力较低;在"热带×热带"模式下,不同热带种质含量群体均有较高的产量表现,但以热带种质含量50%~75%与CML161及CI44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