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64)
2023(10515)
2022(9414)
2021(8804)
2020(7324)
2019(17007)
2018(16998)
2017(32715)
2016(18145)
2015(20414)
2014(20629)
2013(20375)
2012(18543)
2011(16844)
2010(16517)
2009(14694)
2008(14023)
2007(12008)
2006(10422)
2005(8960)
作者
(53759)
(44464)
(44209)
(41922)
(28151)
(21349)
(19900)
(17575)
(16885)
(15729)
(15276)
(14981)
(13999)
(13926)
(13706)
(13688)
(13663)
(13300)
(12637)
(12530)
(11274)
(10818)
(10705)
(10123)
(10046)
(9934)
(9822)
(9686)
(8978)
(8892)
学科
(67234)
经济(67128)
管理(53133)
(46847)
(39651)
企业(39651)
方法(32241)
数学(27844)
数学方法(27501)
(18769)
(17624)
中国(16699)
(16646)
环境(15268)
业经(14851)
地方(13351)
(12875)
(12642)
(11657)
贸易(11652)
理论(11561)
农业(11548)
(11309)
(11231)
技术(10706)
(10487)
财务(10424)
财务管理(10405)
企业财务(9867)
(9547)
机构
大学(256097)
学院(253370)
管理(101850)
(93772)
经济(91602)
理学(88992)
理学院(87995)
管理学(86416)
管理学院(85968)
研究(84814)
中国(60092)
科学(56627)
(54753)
(45097)
(43138)
业大(42853)
(42220)
研究所(39883)
中心(37816)
农业(35525)
(35390)
北京(34440)
财经(34357)
(33197)
师范(32810)
(31241)
(31201)
(29052)
技术(27283)
经济学(27068)
基金
项目(183008)
科学(141777)
基金(131520)
研究(130034)
(116342)
国家(115429)
科学基金(97893)
社会(79216)
社会科(74842)
社会科学(74823)
(71970)
基金项目(71044)
自然(66257)
自然科(64616)
自然科学(64598)
自然科学基金(63416)
(61338)
教育(58819)
资助(53902)
编号(52679)
成果(42221)
重点(41101)
(39480)
(38521)
(37888)
课题(36137)
科研(35700)
创新(35367)
计划(34987)
大学(33584)
期刊
(99409)
经济(99409)
研究(70352)
学报(46466)
中国(44607)
科学(41121)
(40431)
管理(35674)
大学(34185)
学学(32339)
(30303)
农业(28329)
教育(26881)
技术(20560)
(17659)
金融(17659)
业经(16457)
财经(15877)
经济研究(14841)
(14529)
科技(13925)
图书(13899)
(13321)
问题(12970)
理论(12844)
(12381)
业大(12368)
林业(12332)
实践(12045)
(12045)
共检索到3535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孙雪梅  李莉  
试验以"青芋2号"、"青芋3号"菊芋为材料,设置4个不同的海拔梯度,研究不同海拔梯度下菊芋各器官的碳水化合物代谢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菊芋叶、茎、块茎中果聚糖总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可溶性总糖总体降低,蔗糖含量在叶中呈上升趋势,茎中先降后升,块茎中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还原糖含量在叶中随海拔的升高呈现下降趋势,在海拔2600 m以下,茎中还原糖随海拔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块茎还原糖含量保持稳定,在2900m的高海拔地区,菊芋块茎还原糖含量迅速增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屹  王丽慧  赵孟良  孙雪梅  李莉  
本试验以项目组培育的早熟品种青芋1号菊芋和中熟品种青芋2号菊芋2个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在川水地及低位山旱地两种自然生境下菊芋蔗糖、葡萄糖、果糖3种碳水化合物在不同时期、不同器管的含量与总量的动态变化。研究表明:川水地及低位山旱地种植的青芋1号及青芋2号菊芋植株内3种碳水化合物含量在6月下旬及8月下旬相对较高;青芋1号菊芋3种碳水化合物总量达到的高峰时间比青芋2号早;川水地3种碳水化合物总量达到的高峰时间比山旱地早;全生育期菊芋茎、根中3种碳水化合物的总量相对叶片较高;全生育期叶片中果糖积累均较为明显、含量较高,其次是葡萄糖;茎中及根中果糖含量较高,其次是蔗糖;而块茎中葡萄糖积累较明显,蔗糖含量较...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鲁程瑶  丁倩雯  冉超  杨雅麟  王安然  张洪玲  张进雄  李解  ERIK Olsen Rolf  EINAR Ring?  张震  周志刚  
碳水化合物氧化分解是鱼类能量的重要来源。由于碳水化合物来源广泛、价格相对低廉,饲料中添加适量碳水化合物,不仅可以降低饲料成本,而且可以节约蛋白原料,减少氨氮排放。然而以往研究表明,鱼类摄入超量碳水化合物时会出现抗病力受损、生长迟缓、脂肪肝、死亡率升高等问题。鱼类消化道微生物参与宿主的糖、脂类和蛋白质等代谢过程,对动物营养代谢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提高鱼类对饲料的利用率,对鱼类增产、渔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综述了鱼类对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以鱼类消化道微生物为出发点,阐述了鱼类消化道微生物调控碳水化合物代谢的方式与可能机制,旨在为鱼类高效利用碳水化合物以及节约饲料中蛋白质提供新视角。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友军  熊瑛  骆炳山  
以强筋型小麦郑麦9023、中筋型小麦温麦4号和弱筋型小麦豫麦50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类型小麦籽粒灌浆期碳水化合物、淀粉及其组分含量以及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小麦籽粒灌浆期的蔗糖含量均随灌浆进行呈降低趋势,葡萄糖含量在灌浆前期亦呈逐渐降低趋势。郑麦9023以花后6 d籽粒果糖含量最高,而后逐渐降低;豫麦50和温麦4号籽粒的果糖含量亦在花后6 d达到峰值,之后迅速降低,至花后24 d时略有升高,而后又迅速降低。郑麦9023籽粒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变化呈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花后6和18 d,且第1个峰值显著高于第2个;而豫麦50和温麦4号均呈单峰曲线,峰值均出现在花后...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施征  白登忠  张维诚  肖文发  
[目的]冬季低温是决定高山林线树种能否生存的重要生态因素。休眠前后树木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变化能够反映出其安全越冬的策略。但目前高山林线树种休眠前后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变化及机理尚不清楚。为了探讨林线树种越冬期间的生存策略,[方法]本文以祁连山林线青海云杉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海拔(2 900、3 000、3 100、3 200、3 300 m)成年树枝、叶休眠前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包括可溶性糖(葡萄糖和果糖)、淀粉以及糖/淀粉比值的变化。[结果]表明:(1)休眠前青海云杉当年及1年生叶在高海拔处NSC含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淑颖  范志红  刘波  
以体外模拟消化方法测定10个品种稻米中碳水化合物的消化特性和淀粉组分,同时测定稻米中直链淀粉的质量分数,以及稻米的胶稠度、糊化温度和质构特性。结果表明:淀粉消化指数以粳糯米最高,粳米样品又高于籼米样品,但各籼米样品间仍有很大差异。直链淀粉质量分数、胶稠度和糊化温度与抗性淀粉质量分数有显著的相关关系(r=0.846,P<0.05),可以利用米饭的质构特性推测其消化特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钱杨  孙洪刚  董汝湘  姜景民  
全球气候变化对森林尤其是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水化合物分配模式产生显著影响,可导致人工林大面积死亡,会因此产生碳排放,由碳汇变为碳源。对现有人工林进行可持续科学经营管理,提高碳同化效率,减缓大气CO2浓度升高趋势,增加林分碳储量,提高森林适应性,是当前和未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挥人工林减缓并适应气候变化作用的重要举措之一。我国现有针叶人工林面积占人工林总面积的70%以上,但每公顷平均碳储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7%,因此森林增加碳汇的重点应该放在提升现有针叶林的碳密度方面。然而,有关针叶树碳水化合物分配机制以及针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罗毅平  谢小军  
鱼类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代谢能力较差,缺乏对血糖水平的调控能力。众多的研究资料表明,摄入高碳水化合物通常会导致鱼体出现持续的高血糖、肝肿大、肝糖原累积、生长率和饲料效率降低。影响鱼类利用饲料碳水化合物的因素很多,包括鱼的食性、生长发育、胰岛素水平、消化及代谢酶、能量代谢水平等内因以及碳水化合物的种类、含量、摄食频率、环境温度等外因。本文综述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并从能量代谢的角度对影响鱼类利用碳水化合物的因素及其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鱼类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能力差与其维持生命活动的能耗功率水平相对应:鱼类(尤其是肉食性鱼类)代谢率较低,而以葡萄糖为底物代谢供能速率较高,因此摄入大量碳水化合物后可能导...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悦  刘芳  刘波  范志红  
为探讨谷物种类、烹调方法及豆米混合烹调对谷类碳水化合物消化速度的影响,以及体外模拟消化法和人体餐后血糖反应法评价消化速度的一致性,采用胰酶法体外模拟消化方法多时间点测定其反应进程,并与人体血糖指数测定标准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黑米饭和籼糯米饭体外碳水化合物消化速度和样品血糖指数比籼米饭低,即食米饭碳水化合物消化速度最慢,冷籼糯米饭碳水化合物消化速度最快。豆米混合食物中,豆类可降低谷类碳水化合物的消化速度,以红小豆效果最佳。体外模拟消化结果与人体血糖指数有较高的相关性,r=0.910(P<0.05)。认为原料配合和加工方法均对碳水化合物消化速度产生影响,豆米混合烹调可降低粳米的淀粉消化速度...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苗淑彦  苗惠君  聂琴  张文兵  麦康森  
为探讨在低蛋白水平(40%)下,饲料中不同种类的碳水化合物(葡萄糖、蔗糖和糊精)对大菱鲆幼鱼[(8.12±0.04)g]生长、成活、饲料利用、体组成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等的影响,实验在对照组饲料中未添加可消化碳水化合物,含40%的蛋白质和18%的脂肪,然后在对照组饲料的基础上,调节脂肪水平为12%,分别添加15%的葡萄糖、蔗糖和糊精配制3组实验饲料。在流水式养殖系统中进行9周的大菱鲆生长实验。结果显示,各处理组大菱鲆成活率均高于95.24%,并且各组间无显著差异;对照组和糊精组大菱鲆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均显著高于葡萄糖组和蔗糖组。各组间的日摄食率(DFI)没有显著差异。对照组...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利  崔娜  范海延  苗青  曲波  李天来  
选用野生型番茄克梅留斯基(Solanum chmielewskii)和普通栽培型番茄Micro-Tom(Solanum lycopersicum)为试验材料,比较两种不同类型番茄花后不同生长阶段叶片中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动态变化,明确其在开花后叶片碳水化合物代谢的规律,为以Micro-Tom为试材的糖代谢研究及野生型番茄资源的利用服务。结果表明:在番茄开花后25d,叶片中果糖、葡萄糖含量Micro-Tom明显高于克梅留斯基,分别高出247%和290%;花后25,35d,45d Micro-Tom叶片中蔗糖含量高于克梅留斯基,分别高出111%、96%和169%;而克梅留斯基在花后15d,叶片中淀粉含...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戈贤平  刘波  谢骏  俞菊华  唐永凯  吴婷婷  
选用540尾翘嘴红鲌,随机分成高、中、无碳水化合物3组,每组设3个重复。日粮保持总能一致,以等量可消化糖替代等量蛋白,即分高碳水化合物组(含可消化糖23.98%(以下均为质量分数),粗蛋白40.53%)、中碳水化合物组(含可消化糖14.45%,粗蛋白50.14%)、无碳水化合物组(含可消化糖为0,粗蛋白63.38%),饲养8周,测定鱼体血液指标、糖代谢酶活性及生长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与无碳水化合物组比较,中碳水化合物组显著增加了血液胆固醇含量,降低了己糖激酶活性(P<0.05);高碳水化合物组显著降低了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肌肉粗蛋白及粗灰分含量(P<0.05),显著增加了血糖含量、葡萄糖激酶...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钱树林  何秀丽  义鸣放  
为探讨唐菖蒲籽球发育特点及其碳水化合物代谢与籽球生长发育的关系,以品种Rose Supreme和Advanced Red为试材,研究了籽球生长发育进程和蔗糖、淀粉、可溶性糖、还原糖质量比及淀粉酶活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唐菖蒲籽球生长发育可分为籽球形态建成和籽球快速膨大期2个阶段。籽球形态建成初期,碳水化合物代谢水平较低,15周时,籽球内可溶性糖和蔗糖质量比分别达50和30 mg/g左右,还原糖质量比仅为16 mg/g,淀粉酶活性为3 mg/(g.min)左右。籽球快速膨大期,碳水化合物代谢水平较高,籽球内可溶性糖、蔗糖、还原糖含量快速上升,在种植后第22~23周达到峰值,分别为90、46和3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杜秀芳  刘盟盟  贾丽  马元丹  张汝民  高岩  
为了探讨放牧过程牲畜采食和践踏损伤对冷蒿ArtemisiA frigidA体内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对盆栽冷蒿枝叶采用不同程度(轻度、中度、重度)机械损伤的方式模拟放牧,测定了冷蒿叶片和根部蔗糖、葡萄糖、果糖和淀粉质量分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损伤初期,轻度和中度处理后冷蒿叶片中蔗糖、葡萄糖和淀粉质量分数显著增加(P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洁  李天来  
为研究高昼温对日光温室番茄果实发育及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对番茄植株分别作30℃、35℃高昼温处理,以25℃为对照,研究果实发育、碳水化合物含量、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昼温促使番茄果实发育提前,成熟期提前,但空洞果增加;果实内果糖、葡萄糖、蔗糖含量均升高,而淀粉含量则在提前达到最高点后开始低于对照,尤其是35℃处理,在花后20d时,其果糖、蔗糖含量分别较对照升高28.91%和20.56%。在高昼温处理15d时,果实中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活性(NI)降低,蔗糖合成酶(SS)、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升高,昼温越高,与对照间的差别越大。可见,昼间温度越高,对番茄果实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