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57)
2023(7744)
2022(6429)
2021(5811)
2020(4851)
2019(10969)
2018(10419)
2017(19317)
2016(11018)
2015(11924)
2014(11490)
2013(11366)
2012(10771)
2011(9724)
2010(9624)
2009(8712)
2008(8859)
2007(7674)
2006(6855)
2005(5981)
作者
(37594)
(31562)
(31225)
(29388)
(20324)
(15518)
(13988)
(12360)
(12175)
(11145)
(11096)
(10622)
(10484)
(10180)
(10021)
(9764)
(9686)
(9382)
(9231)
(9131)
(8330)
(7741)
(7674)
(7370)
(7295)
(7076)
(6903)
(6851)
(6597)
(6518)
学科
(41758)
经济(41695)
管理(29228)
(28500)
(22268)
企业(22268)
方法(19823)
数学(17502)
数学方法(17260)
(13771)
(12255)
(10929)
中国(10500)
(9398)
贸易(9397)
业经(9251)
(9156)
农业(8566)
(7538)
环境(7160)
地方(7085)
技术(6737)
(6500)
财务(6490)
财务管理(6474)
(6315)
金融(6314)
(6244)
企业财务(6187)
银行(6179)
机构
大学(165316)
学院(161692)
研究(63771)
(62068)
经济(60932)
管理(56807)
理学(50255)
理学院(49540)
管理学(48226)
管理学院(47980)
科学(45925)
中国(44693)
(44294)
农业(35875)
(35806)
(35619)
业大(34385)
研究所(33566)
中心(27106)
(26625)
(23964)
农业大学(23614)
(23117)
北京(21972)
财经(21926)
(21767)
(20981)
科学院(20785)
(20568)
(20170)
基金
项目(119592)
科学(92113)
基金(88296)
(84053)
国家(83427)
研究(73706)
科学基金(67931)
自然(49197)
自然科(48080)
自然科学(48055)
自然科学基金(47242)
基金项目(47032)
社会(46691)
(46465)
社会科(44195)
社会科学(44181)
(41219)
资助(35989)
教育(33125)
重点(28351)
计划(27352)
编号(25631)
(25511)
(25311)
科技(24819)
(24784)
科研(24573)
创新(23342)
(22532)
(20851)
期刊
(62531)
经济(62531)
学报(43086)
研究(41982)
(39240)
科学(35187)
中国(30054)
大学(30031)
学学(28968)
农业(26193)
管理(19581)
(19000)
(14696)
业大(12925)
(12113)
金融(12113)
教育(12027)
经济研究(11047)
(10976)
农业大学(10749)
财经(10729)
技术(10119)
业经(9797)
科技(9519)
林业(9424)
(9196)
问题(8487)
资源(8076)
中国农业(7763)
自然(7659)
共检索到2297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赵广  朱万泽  谢静  王尧尧  
川滇高山栎(Quercus aquifolioides)是云南西北部、四川西部和西藏东南部的特有树种。以川西折多山川滇高山栎灌丛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海拔川滇高山栎叶片、嫩枝、树皮以及细根的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结果表明,叶片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随着海拔升高,灌丛地上组织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呈增加趋势,不同海拔细根含量差异不显著;除细根丙二醛含量外,其余组织丙二醛含量和所有组织脯氨酸含量均与温度和降水呈负相关关系。生长在高海拔的川滇高山栎灌丛遭受低温和干旱胁迫,组织丙二醛和脯氨酸与川滇高山栎受胁迫程度相关。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喜悦  胡银岗  马翎健  李宏斌  何蓓如  
研究了YS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育性转换的有关生理生化机制。对YS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A3314在拔节至散粉期给予日平均温度17.5℃和22.0℃处理,并测定其不同发育阶段脯氨酸及其活性氧代谢的终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结果表明:A3314的脯氨酸含量在日平均温度22.0℃处理条件(可育条件)下明显高于17.5℃处理(不育条件),且日平均温度22.0℃条件下的脯氨酸含量变化与其同型保持系TSP3314基本一致;而丙二醛含量的变化则相反。在可育条件下,YS型小麦温敏不育系A3314的育性转换过程中伴随着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的变化,脯氨酸及丙二醛含量的变化与该温敏不育系的育性密切相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丁玉梅  马龙海  周晓罡  姚春馨  董禄风  孙茂林  
本试验通过在温室内设置干旱胁迫的种植条件,研究了干旱胁迫条件下8个马铃薯品种叶片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和丙二醛(MDA)含量变化,并分析了pro和MDA含量变化与相应品种耐旱性的相关性。马铃薯品种在干旱胁迫和正常灌溉条件下产量和产量系数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左力洋芋耐旱性最强,PI34、宁蒗182、宁蒗152耐旱性次之,马尔科洋芋、永德紫皮洋芋、甲帮洋芋和剑川红为耐旱性最差。在干旱胁迫条件下,马铃薯叶片游离pro含量和MDA含量均升高,不同品种马铃薯脯氨酸含量升高1.01~5.40倍,丙二醛含量升高1.10~1.91倍。马铃薯品种叶片游离pro含量相对值、MDA含量相对值和相应品种的根系拉力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胡宗达  刘世荣  史作民  刘兴良  何飞  
分析卧龙自然保护区皮条河上游巴郎山3个海拔梯度川滇高山栎林的土壤颗粒组成、总有机碳含量和全氮含量。结果表明:巴郎山川滇高山栎林土壤颗粒组成以粉粒为主,属中质地土壤;3个海拔梯度表层土(0~15cm)土壤总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高于亚层土(15~30cm);在表层土壤中总有机碳含量随海拔增加呈现由低到高,再变低的趋势,亚层土则随海拔升高呈增加趋势;表层和亚层土壤全氮含量均随海拔降低而减少;巴郎山高山栎林土壤碳氮比值较小,平均为12.77;在2个土层中,总有机碳含量与全氮含量的相关性随海拔梯度递减由极显著正相关(P<0.01)到不相关;表层土壤中总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在海拔3549m处与粗粉粒含量呈极显著...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冯建灿  张玉洁  杨天柱  
本文对低温胁迫下喜树幼苗叶片内超氧化物岐化酶 (SOD)活性与叶绿素、游离脯氨酸、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喜树幼苗经低温胁迫后叶内叶绿素含量下降 ;SOD活性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 ,其变化规律不同于其它植物 ;低温造成喜树幼苗的膜脂过氧化 ,MDA含量明显升高 ,SOD活性的增强可以降低MDA的含量 ;脯氨酸随着胁迫的进行其含量升高 ,表明叶内脯氨酸的升高也有助于提高它的抗寒性 ,进一步可以认为叶片内脯氨酸含量的高低可作为衡量喜树抗寒性指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志平  郭世荣  冯吉庆  高新昊  
为研究盐胁迫对西瓜植株伤害的生理机制,考察了西瓜幼苗在盐胁迫下的生长和生理响应。采用营养液水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西瓜幼苗生长、叶片光合色素含量、质膜相对透性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25、50 mmol.L-1)NaCl处理促进了西瓜幼苗的生长,高浓度(75、100和150 mmol.L-1)NaCl胁迫则明显抑制了西瓜幼苗的生长;随NaCl浓度增加,叶片质膜相对透性显著增大;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均表现为低浓度下增加而高浓度下降低的规律,光合色素含量在75 mmol.L-1NaCl处理下达到最大值,脯氨酸含量在50 mmol.L-1NaCl处理下达到最大值。研...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曾爱松  梁毅  严继勇  李健绮  宋立晓  高兵  
以洋葱胞质雄性不育系63A及其同核异质保持系63B为试材,研究了花蕾发育过程中IAA、GA3、ZR、ABA含量以及脯氨酸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洋葱不育性与内源激素、脯氨酸含量的关系。结果显示,洋葱不育系花蕾的IAA、GA3、ZR和脯氨酸含量在败育过程中显著低于保持系,而ABA含量则较保持系有不同程度的盈积。且在花药的发育过程中,二者的差异主要发生在单核期,即不育系小孢子败育的主要时期。据此认为,IAA、GA3、ZR、ABA和脯氨酸含量的异常与洋葱雄性不育的发生有关。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兴良  刘世荣  宿以明  蔡小虎  马钦彦  
采用标准地和样方收获法,对卧龙自然保护区5个海拔高度上18个样地的川滇高山栎灌丛生物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用地径(D)、树高(H)估测单株木各器官生物量的适合模型为指数模型和幂函数模型,指数模型最佳,相关系数0.941~0.998;而用D2H估测单株木各器官生物量的适合模型为直线和指数模型,直线模型最佳,相关系数0.982~0.996;2)川滇高山栎灌丛群落地上部分总生物量为25.22t·hm-2,各层生物量排序为川滇高山栎灌木层>枯枝落叶层>伴生灌木>苔藓层>草本层,其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百分率分别为72.20%、23.71%、1.80%、1.66%和0.63%;3)川滇高山栎灌木种群平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世杨  刘庆  张小玲  罗天宽  唐征  荆赞革  裘波音  吴海涛  徐谦  
以耐盐性较强的‘SH-80’和耐盐性较弱的‘MT-65’花椰菜自交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盐胁迫对花椰菜苗期幼苗的叶长、叶宽、总干质量、地上部干质量、根干质量、根冠比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胁迫浓度增加,‘SH-80’和‘MT-65’的叶长和叶宽显著减小,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生物量和根冠比变化因品种和盐浓度而异,总体为低浓度盐胁迫(68 MMol·l-1)抑制作用不大,甚至有促进作用,而高浓度盐胁迫(204 MMol·l-1)抑制作用较为明显。两个品种之间相比,盐胁迫对‘MT-65’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SH-80’,脯氨酸含量则是显著低于‘SH-80’,表明,‘SH-8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灵娣  李存东  高雪飞  
利用防雨旱棚,研究了水分胁迫下3个不同铃重基因型棉花不同部位内围果枝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两处理下,各品种不同部位棉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出了不同的变化趋势,反映了棉花不同部位对水分胁迫适应能力的差异。干旱使各部位3个品种各铃期内围果枝叶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其中,下部果枝叶中大铃品种和小铃品种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的幅度大于中铃品种,各品种的中部果枝叶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比下部平缓,表明此部位果枝叶生理状态在棉铃发育过程中相对稳定。在水分胁迫下,各时期不同品种各部位果枝叶中脯氨酸含量均比对照增加;大铃品种各部位果枝叶在干旱胁迫下脯氨酸含量增加幅度小于中、小铃品种。不同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世珍  蔡庆生  孙菊华  崔照平  
4/2℃ (昼 /夜 )诱导 10d ,高羊茅叶片、根颈中以蔗糖、果糖为主的可溶性糖类和脯氨酸含量逐渐升高 ,淀粉含量缓慢降低 ,总可溶性糖与淀粉的比值明显增加 ,相应部位的抗冻性显著增强 ;根系中可溶性糖类含量和LT50 都无显著变化。结果表明 ,可溶性糖类含量的增加是造成高羊茅抗冻性增强的重要因素 ,叶片、根颈和根系中可溶性糖类含量及积累动态的不同可能是构成其对冷锻炼响应不同的重要生理基础。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立全  霍治军  常彩涛  张成合  李明  刘文明  
对辣椒雄性不育系9601 A和保持系9601 B的小孢子发育过程及其脯氨酸、可溶性蛋白、粗蛋白的含量和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进行了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9601 A的雄性败育发生在减数分裂末期II阶段,导致败育的主要原因是花药绒毡层细胞的高度液泡化,致使小孢子在发育过程中得不到正常的营养供给而死亡;不育系花药可溶性蛋白和粗蛋白(总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保持系,而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则高于其保持系。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光辉  张璟  何军  冯俊涛  张兴  
以垂柳为材料研究4种注干药剂(吡虫啉、啶虫脒、吡虫啉.敌敌畏和敌畏.氧乐)树干注药后其叶片内几种保护酶活性及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4种药剂树干注药后垂柳叶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过程。敌畏.氧乐对SOD影响最明显,药后1 d活性上升了85.01%,6 d活性下降了35.99%,20 d上升了32.00%。各药剂处理均可提高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抑制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吡虫啉对PPO刺激作用最明显,药后10 d活性上升了21.87%;对POD抑制作用最显著,药后6 d活性下降了24.78%。敌畏.氧乐对PAL活性影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米少艳  靖姣姣  白志英  李存东  
以中国春-Synthetic 6x染色体代换系及其亲本为材料,通过测定不同磷处理条件下根系抗氧化酶SOD、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研究低磷胁迫对小麦代换系酶活性的影响,并对耐低磷胁迫特性的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结果表明,低磷胁迫下,小麦代换系苗期根系SOD和POD活性显著升高,丙二醛含量降低。Synthetic 6x的3A、4A、5A和7A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诱导根系SOD活性增强的基因,5A、1D和2D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诱导根系POD活性增强的基因,1A、2A、4B、6B和7D染色体上可能存在抑制根系MDA含量增高的基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慧  王妙媛  彭立新  林木强  阎国荣  
以胡卢巴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NaCl胁迫下胡卢巴幼苗叶和根中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NaCl处理浓度的升高,SOD、POD、CAT活性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MDA含量则呈上升趋势。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在NaCl浓度为1.0%时达到峰值,根中抗氧化酶活性在NaCl浓度为0.5%时达到峰值。在0.5%的NaCl浓度处理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3种抗氧化酶协同作用,使MDA含量减少并控制在较稳定的阶段。可见,盐胁迫下胡卢幼苗可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膜质过氧化水平,减缓盐胁迫对植株的伤害,从而增强其耐盐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