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03)
2023(13048)
2022(11600)
2021(10949)
2020(9253)
2019(20885)
2018(21170)
2017(39737)
2016(22332)
2015(24955)
2014(24794)
2013(23910)
2012(21774)
2011(19516)
2010(19393)
2009(17821)
2008(16900)
2007(14613)
2006(12531)
2005(10786)
作者
(65184)
(53820)
(53762)
(50988)
(34412)
(26133)
(24408)
(21506)
(20630)
(19340)
(18459)
(18153)
(17197)
(17084)
(16917)
(16639)
(16591)
(16104)
(15606)
(15298)
(13846)
(13230)
(13106)
(12315)
(12288)
(12240)
(12075)
(11726)
(11092)
(10972)
学科
(75653)
经济(75558)
管理(59087)
(53919)
(44885)
企业(44885)
方法(34421)
数学(29352)
数学方法(28949)
(21934)
中国(21022)
(20781)
(19485)
业经(17475)
地方(16413)
(15355)
理论(15061)
(14509)
贸易(14503)
农业(14226)
(14063)
(13336)
环境(12485)
教育(12444)
(12326)
技术(12309)
财务(12251)
财务管理(12230)
(12065)
银行(12002)
机构
学院(301117)
大学(299574)
管理(114770)
(106313)
研究(103683)
经济(103601)
理学(99457)
理学院(98308)
管理学(96260)
管理学院(95756)
中国(73880)
科学(70350)
(64637)
(59126)
(54527)
业大(51799)
研究所(50363)
(48443)
农业(47254)
中心(46354)
(44657)
(40879)
师范(40352)
北京(40287)
财经(38884)
(37885)
技术(37010)
(36339)
(35242)
(32860)
基金
项目(214060)
科学(164603)
研究(153057)
基金(150511)
(134231)
国家(133101)
科学基金(111522)
社会(90906)
(86925)
社会科(85724)
社会科学(85702)
基金项目(80396)
自然(75378)
自然科(73582)
自然科学(73561)
(73427)
自然科学基金(72184)
教育(70769)
编号(64011)
资助(61815)
成果(52061)
重点(48559)
(45800)
(45201)
课题(45101)
(44731)
计划(41736)
创新(41670)
科研(41596)
项目编号(39429)
期刊
(116991)
经济(116991)
研究(83443)
中国(58080)
学报(58011)
(54541)
科学(49005)
大学(41539)
管理(40968)
学学(39196)
教育(38852)
农业(38452)
(35908)
技术(25836)
(21965)
金融(21965)
业经(21203)
(19925)
经济研究(18409)
图书(17739)
财经(17579)
科技(16048)
业大(16017)
(15927)
(14900)
问题(14722)
理论(14089)
林业(13212)
实践(13160)
(13160)
共检索到4319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石华  谭学林  
本研究利用云南海拔2650 m高寒稻区种植的地方粳稻老品种小麻谷与具有籼稻细胞质背景的改良品系南34为亲本,分析比较了在400、1860和2200 m 3个不同海拔下产生的正反交F2群体形态性状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细胞质和海拔引起杂合体花粉育性的差异可导致其F2群体中形态性状发生明显的遗传变异,其中细胞质对F2群体形态性状遗传变异的效应随产生群体海拔的升高而增加,在2200 m的高海拔细胞质效应最为明显。该研究结果对探讨环境温度对细胞质效应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石华  谭学林  谭亚玲  
利用云南海拔2650 m高寒稻区种植的地方粳稻老品种小麻谷与具有籼稻细胞质背景的改良品系南34为亲本,基于SSR标记评价了在400、1860和2200 m 3个不同海拔下产生的正反交F2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结果表明,F2(小麻谷×南34)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高于在同一海拔下产生的反交F2群体。2个组合在海拔400 m的海拔产生的群体中遗传多样性均最小,并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在海拔2200 m的海拔产生的群体中遗传多样性最丰富。正反交组合F2群体间的遗传分化高于同一组合在不同海拔下产生的F2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同一组合在不同海拔产生的F2群体间的遗传分化随产生群体的海拔差异增加而扩大。本研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石华  谭学林  
以耐冷性极强的粳稻老品种小麻谷与具有籼稻细胞质背景的改良粳稻品种南34为亲本,将正反交杂合体在3个不同海拔试验点产生的F2群体种植在海拔2200 m试验点对其生物学性状的杂种优势及自交衰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海拔和籼粳细胞质背景以及两者的互作均明显影响着F2群体生物学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和自交衰退。在不同海拔产生的F2群体生物学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和自交衰退差异,主要是由于海拔导致的环境温度变化对杂种F1的雄配子选择造成,而不存在明显的雌配子选择。然而,正反交F2群体间生物学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和自交衰退差异除由雄配子选择引起外,可能还由雌配子选择造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石华  谭学林  
关键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秦军  苏晓华  
利用美洲黑杨×青杨杂交三代谱系探索了木材密度、纤维长、纤维宽、纤维长宽比和微纤丝角等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基本密度与纤维长受主基因的控制,表现为"质量-数量性状",其杂种优势明显且在F2代中继续存在;纤维宽与微纤丝角表现出较为典型的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特点;纤维宽与基本密度、纤维宽与纤维长宽比均为显著负相关;基本密度与纤维长和微纤丝角均为弱负相关,与纤维长宽比为弱正相关;纤维长和纤维宽、纤维长和纤维长宽比显著相关;而微纤丝角与纤维长、纤维宽和纤维长宽比之间不相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于金成  李喆  于宁  赵辉  
【目的】豁眼鹅产蛋性能优良,是中国宝贵的地方家禽资源。作为豁眼鹅的品种标志,豁眼性状的遗传规律有待揭示。文章通过构建鹅豁眼性状F_2资源群,结合表型分析,验证决定豁眼性状基因为隐性遗传的假设,从而了解豁眼性状的遗传机制,为豁眼鹅遗传资源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20只豁眼公鹅和100只豁眼母鹅为亲本,组建随机交配群产生豁眼鹅纯系F_1代,观察F_1代中眼睑的表现和分离比例;资源群采用远交群体F_2设计,选用豁眼鹅(3只♂,15只♀)和四川白鹅(3只♂,15只♀)为亲本建立资源群,正反交交配产生F_1代,F_1代在避开近交的前提下互交产生F_2代,观察资源群F_1和F_2代中眼睑的表现和分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白晓倩  于澎湃  李延玲  高建明  裴忠有  罗峰  孙守钧  
通过对高粱F_2群体农艺性状进行数量遗传分析,确定各性状的最适遗传模型并掌握其遗传规律,为田间选育遗传稳定的农艺性状提供参考。以粒用高粱品种忻粱52和美引-20的杂交F_2分离群体为试验材料,根据单个分离世代群体的遗传模型方法 -主-多基因遗传分析模型对F_2世代6个数量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6个农艺性状中株高、穗柄长、主茎茎节数、平均茎节长符合遗传模型,受主效基因控制;而穗长和旗叶鞘长不存在主基因,受微效多基因遗传。株高符合Model B_1,受2对主基因控制,为加性-显性-上位性混合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88. 65%;穗柄长和主茎茎节数符合Model A_1,为受1对主基因控制的加性-显性混合遗传模型,遗传率分别为61. 58%和68. 94%;平均茎节长符合Model A_4,受1对主基因控制,符合负向完全显性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49. 24%。株高、穗柄长和主茎茎节数的主基因遗传率较高,说明这3个性状在后代遗传中受环境影响较小,遗传较稳定,可以在育种早代直接进行选择;而平均茎节长的遗传率较低,说明该性状在后代中遗传不稳定,受环境影响较大,需在育种高代进行选择。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建荣  边芯  郎荣斌  俞华仙  冯蔚  桃联安  董立华  安汝东  经艳芬  
通过对甘蔗大茎野生种57NG208和南涧果蔗正交、反交后代132个真杂种后代的聚类分析及对其株高、茎径、丛有效茎数、锤度和单茎重的分析,研究其后代群体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1)57NG208与南涧果蔗正交组合66个后代的Jaccard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227~0.955,平均为0.618;反交组合的为0.206~0.941,平均为0.593。2)正交、反交后代的变异系数中,丛有效茎数的变异系数最大(大于50%),其次为单茎重的变异系数(大于33%),说明丛有效茎数和单茎重的离散度较大;茎径的变异系数为14%~16%;锤度和株高的变异系数均在11%以下,说明株高和锤度的离散度最小。3)正交、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和明  吕复兵  朱根发  操君喜  
以蝴蝶兰P42和P39为亲本,配制成正反2个杂交组合,对杂交F1的植株性状、花部性状和开花期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杂种F1的株幅、叶长、叶宽、花径和花梗高度5个数量性状的平均值分别占中亲值的74.1%,65.15%,79.2%,88.5%和67.7%,均较中亲值明显下降,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衰退现象,但某些性状上仍可出现超高亲个体,选育花径较大或植株更大的个体是可能的;叶数、花朵数和花色的遗传能力强,尤其是花朵数和花色,其平均变异系数分别达到30.1%和29.95%,分别占中亲值的105.0%和111.45%;在F1花色分布上,正交组合比反交组合更容易选出超亲优良个体,其F1的超亲个体占杂种数...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针杉  涂红霞  周荆婷  马艳  柴久凤  王旨意  杨鹏飞  杨小芹  Kumail Abbas  王浩  王燕  王小蓉  
【目的】通过观测分析中国樱桃地方种质‘南早红’(早熟,橙红)和‘红妃’(紫红,综合性状优良)杂交F_1代果实主要性状的遗传表现,探究果实主要性状遗传规律,为优异性状基因挖掘奠定工作基础,也为新品种选育和杂交亲本选择与选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田间调查和测试分析‘南早红’(NZH)和‘红妃’(HF)正、反交F_1代群体(n=226)果实大小(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横径、侧径)、风味(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颜色(果实花色苷含量)、形状(果形指数)、果实生育期、果柄长度等17个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其遗传倾向并预测遗传模式。【结果】正交(‘南早红’ב红妃’)和反交(‘红妃’ב南早红’)F_1群体单果质量分离广泛,分别为2.59—7.46和2.45—6.48 g,但平均单果质量(4.30 g、4.05 g)均小于中亲值(4.58 g)。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杂种优势明显,前者正、反交群体均值分别为14.55%和14.51%,高于亲本HF(12.97%)和NZH(11.36%),超高亲率分别达78.52%和76.09%;可滴定酸在正、反交群体中的均值(0.67 g/100 mL、0.59 g/100 mL)略低于中亲值(0.63 g/100 mL),低低亲率为47.92%和41.94%。F_1果皮颜色也呈现连续变异,包括橙红、红色、紫红和黑紫等类型,以红色为主。果实花色苷含量变异较大,分布范围分别为3.12—112.51和1.80—79.94 mg·kg~(-1)。果实生育期在正反交F_1群体中存在差异,正交的比反交的短2 d。果柄长度表现为超亲遗传,超高亲率分别为49.25%和43.33%。遗传模型预测表明,正、反交11个果实性状最适遗传模型的主基因数目完全一致,果实纵径和果实生育期为1对主基因,其他性状均为2对主基因。【结论】中国樱桃杂交F_1代果实主要性状均为多基因控制连续分布的数量性状,其中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横径、侧径、可滴定酸、花色苷含量呈变小的趋势,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果柄长度呈增大的趋势。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郭金涛  赵金良  甘远迪  罗明坤  李思发  叶卫  符云  陈辉崇  
通过6个可数性状、10个可量性状及24个框架性状,比较分析了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杂交后代F1、F2形态性状的遗传与变异特征,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臀鳍棘数相同外,杂交F1、F2的可数性状数目相近,位于尼罗罗非鱼与萨罗罗非鱼之间;杂交F1体长/全长、框架参数D3-5/全长、D6-8/全长、尾柄长/全长、D5-7/全长、D8-10/全长等参数显著大于萨罗罗非鱼,体厚/全长、体高/全长、D1-6/全长、D3-4/全长、尾柄高/全长等参数显著大于尼罗罗非鱼;杂交F2的16个可量、框架性状与杂交F1间...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苏晓华  张绮纹  沈瑞祥  杨旺  归复  王燕民  
以美洲黑杨与青杨杂交三代谱系为材料,在室内外进行了美洲黑杨与青杨的杂交种对杨叶枯病抗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亲本及F1、F2代在室内与室外及人工与自然发病表现较一致,美洲黑杨×青杨F2代抗性基因型分离比例均符合1∶2∶1,将F2代分离与感合作为感病,抗病株与感病株分离比例为1∶3,说明美洲黑杨对杨叶枯病的抗性是由一对纯合隐性等位基因控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树明  曾亚文  杜娟  普晓英  杜威  邰丽梅  杨涛  
以548份云南稻核心种质和云南主栽籼稻品种滇屯502、粳稻品种合系35配制的杂种F2(498份)为材料,在昆明地区生态条件下,对杂种F2世代的主要形态性状的遗传参数和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该群体的穗颈长、每穗实粒数、秕粒数和结实率的遗传力最高,且均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变异,选择潜力较大。②该群体各形态性状的遗传变异度不同。利用本群体进行新品种选育时,除应考虑各形态性状的表现特点和遗传潜力大小外,还应考虑籼粳的遗传差异和特点。③形态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粳稻性状间的相关性明显高于籼稻,对F2粳稻进行早期世代间接选择的效果强于籼稻。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志允  李思发  蔡完其  谢中富  殷黎明  
以中华鳖黄河群体的选育基础群体(F0)和太湖群体为对照群体,采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黄河群体的选育世代F1、F2及F3的遗传变异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从所筛选的10个微卫星位点中,5个测试群体共检测出240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4.60~5.30,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3.24~3.59,平均观察杂合度(Ho)为0.483 3~0.530 0,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594 9~0.645 9,平均多态信息含量(CPI)为0.534 0~0.568 4,这些遗传参数表明中华鳖存在丰富的可供选育用的遗传多样性基础。(2)F1、F2及F3选育世代的遗传多样性参数Ho...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陈炳霖  肖炜  邹芝英  祝璟琳  李大宇  喻杰  杨弘  胡平各  马银花  
为探究不同杂交方式奥尼罗非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对埃及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与"夏奥1号"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co aureus)正反交子代奥尼罗非鱼群体开展体质量(BW)与全长(TL)、体长(SL)、头长(HL)、体高(BD)、尾柄长(CPL)、尾柄高(CPD)、体厚(BWD)共7个形态性状测定与分析,判断影响奥尼罗非鱼体质量的主要性状,并建立体质量多元回归方程;采用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复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多元分析方法,比较了正反交奥尼罗非鱼的形态差异。结果显示,正交奥尼罗非鱼群体全长、体高和尾柄高3个性状对体质量产生主要影响,回归方程为Y_(BW)=-154.286+9.016X_(TL)+10.065X_(BD)+17.884X_(CPD);反交雌性奥尼罗非鱼群体全长和体高2个性状对体质量产生主要影响,回归方程为Y_(BW)=-92.582+7.415X_(TL)+8.727X_(BD);反交雄性奥尼罗非鱼群体体长和体高2个性状对体质量产生主要影响,回归方程为Y_(BW)=-120.299+8.661X_(SL)+16.590X_(BD)。主成分分析构建了2个主成分,第1主成分主要代表TS、BDS、CDS、BWS和HS形态特征,第2主成分主要代表BS和CLS形态特征,对PCA1和PCA2作散点图可将正交雄鱼与反交雌鱼有效区分。研究表明,不同杂交方式、不同性别的奥尼罗非鱼影响体质量的形态特征均存在差别,在亲鱼挑选及子代选育工作中,建议采用多性状综合选育的方式,以提高选育培养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