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99)
2023(5275)
2022(4418)
2021(3902)
2020(3217)
2019(7001)
2018(6617)
2017(12162)
2016(6818)
2015(6962)
2014(6643)
2013(6380)
2012(5751)
2011(5137)
2010(4798)
2009(4367)
2008(4213)
2007(3429)
2006(2864)
2005(2287)
作者
(22767)
(19095)
(19015)
(17621)
(11865)
(9526)
(8247)
(7691)
(7208)
(6583)
(6442)
(6269)
(6219)
(6130)
(5952)
(5824)
(5736)
(5735)
(5529)
(5346)
(5171)
(4657)
(4396)
(4385)
(4266)
(4245)
(4176)
(4115)
(4051)
(3855)
学科
(23616)
经济(23584)
(18887)
管理(18695)
(14458)
企业(14458)
方法(12051)
数学(11028)
数学方法(10967)
(7438)
(7112)
(6893)
(6476)
贸易(6476)
(6335)
中国(5765)
业经(5541)
农业(5246)
技术(4800)
环境(4560)
(4371)
财务(4370)
财务管理(4365)
企业财务(4170)
(3903)
(3867)
土壤(3853)
产业(3799)
(3619)
地方(3494)
机构
大学(96068)
学院(95835)
(37192)
经济(36629)
管理(35518)
研究(34703)
理学(32289)
理学院(31902)
管理学(31234)
管理学院(31094)
(28880)
科学(25928)
中国(23926)
农业(23511)
业大(23138)
(19532)
(19239)
研究所(18372)
农业大学(16237)
中心(15113)
(14629)
(12849)
(12717)
财经(12639)
(12382)
实验(12247)
(12170)
(12152)
科学院(12106)
(11716)
基金
项目(76521)
科学(59118)
基金(57110)
(54798)
国家(54377)
研究(45254)
科学基金(44783)
自然(32646)
自然科(31941)
自然科学(31928)
自然科学基金(31389)
基金项目(31322)
社会(29970)
(29956)
社会科(28504)
社会科学(28495)
(26391)
资助(22091)
教育(19846)
计划(18124)
重点(17891)
科技(16718)
(16514)
(16017)
科研(15907)
(15825)
创新(15533)
(15478)
编号(15194)
(13955)
期刊
(32523)
经济(32523)
学报(27480)
(24965)
科学(21267)
研究(20479)
大学(19041)
学学(18765)
农业(16840)
中国(14576)
管理(10729)
(10391)
(9414)
业大(8726)
农业大学(7418)
(6734)
科技(6453)
经济研究(6409)
业经(6241)
林业(5910)
财经(5877)
(5827)
金融(5827)
中国农业(5196)
技术(5135)
自然(5088)
(4975)
商业(4952)
资源(4830)
问题(4770)
共检索到1217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姜维  依艳丽  张大庚  
本论文以棕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拟培养的方法系统研究了不同浓度比例的NH 4+、K+、Mg2+的离子以及不同温度条件对土壤钙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条件下添加NH 4+离子在钙铵浓度比例较低时NH 4+离子抑制钙的吸附,随着钙铵浓度比例的增加,NH 4+离子对钙吸附的抑制作用减弱,且在钙铵浓度比例为2∶1,Ca2+离子浓度为40和80 mg.kg-1时促进了钙的吸附;K+离子对钙吸附的影响与Ca2+离子浓度有关:当溶液中Ca2+离子浓度较低(40 mg.L-1)时,K+离子均促进了钙吸附,当Ca2+离子浓度较高时,则抑制钙吸附。当土壤溶液中钙钾浓度比例较高(2∶1)时,K+离子更多的表现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红青  贺纪正  高彦征  
用平衡吸附法研究了湖北省5种类型土壤对K+的吸附特征,探讨了溶液K+浓度、pH值及离子强度对土壤吸附K+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对K+的吸附量随溶液中K+浓度升高而增加,支持电解质的阳离子可同时被吸附,对K+吸附的机制有电性作用和矿物对K+的选择性吸附;(2)pH值升高,K+的吸附量增加,在供试pH范围内,增幅为21.3%~40.2%,单位pH变化对K+吸附量的影响为0.59~1.43mmol/kg;(3)离子强度由0.01增至0.20时,K+吸附量降低22.5%~55.4%;(4)以上因子的影响程度因土壤而明显不同,主要取决于其矿物组成和表面电荷性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娜  韩立思  吴正超  王月  兰宇  韩晓日  
【目的】研究32年连续不同施肥对耕地棕壤K+吸附解吸动力学特征的影响。【方法】采用去离子水淋洗土壤,连续液流法研究9个不同施肥处理耕层土壤钾吸附解吸动力学特征。【结果】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对K+吸附、解吸平衡时间变幅分别为26—65 min和65—130 min;平衡吸附量和平衡解吸量范围分别为7.40—19.44 cmol.kg-1和0.070—0.258 cmol.kg-1;反应速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符合方程V=A+Blnt,且线性关系良好;CEC、黏粒、有机质、速效钾与吸附解吸各参数呈现不同程度的相关性;4种方程中,Elovich和一级动力学方程分别是拟合吸附和解吸过程的最优模型。【结论】不同...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婧  刘田  关连珠  
为探讨土壤中碳酸钙对土壤吸持固定酚类污染物能力的影响,采用人工陈化培养的方法获得碳酸钙含量不同的供试土壤,利用供试土壤对苯酚进行吸附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各处理土壤对苯酚的吸附量随苯酚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对苯酚的吸附均可用Langmuir吸附等温式和Fruendlich吸附等温式加以描述。从方程拟合结果看,当碳酸钙含量为227.1g.kg-1时,土壤对苯酚的最大吸附量显著降低,达3333.33mg.kg-1,降低率达33.33%。碳酸钙含量低于227.1g.kg-1时,最大吸附量虽无明显差异,但土壤对苯酚的吸附强度却随碳酸钙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这有可能影响到苯酚的解吸行为。土壤...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蓉  刘云根  王妍  赵立君  任伟  徐鸣洲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不同浓度砷沉积物对磷的吸附差异。[方法]采用5和50 mg·L~(-1)砷溶液分别处理30和60 d,分别记为A_0(原土样)、A_(5-30)、A_(50-30)、A_(5-60)和A_(50-60)。以不同浓度砷处理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0、1、5、10、20和40 mg·L~(-1)磷(K_2HPO_4,以P计)的室内模拟试验,探究磷在不同浓度砷沉积物上的吸附特征。[结果]不同浓度砷处理的沉积物中各种形态磷和砷的含量有不同程度变化,磷酸二钙(Ca_2-P)含量增加4.1~10.4 mg·L~(-1),磷酸八钙(Ca_8-P)含量增加6.6~14.4 mg·L~(-1),磷酸铝盐(Al-P)和磷酸铁盐(Fe-P)含量呈下降趋势,活性态砷(弱酸提取态砷、可还原态砷和可氧化态砷)占总砷的比例为2.52%~26.37%,残渣态砷占总砷的比例为71.14%~79.68%。随砷处理浓度增加,沉积物中非活性态磷向活性态磷转化,活性态砷向残渣态砷转化。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能力与沉积物中砷的浓度相关性较强,沉积物中砷浓度越高吸附磷的能力越差,沉积物对磷的截留能力减弱。随上覆水磷浓度的升高,不同处理沉积物砷的释放量均呈上升趋势。上覆水磷质量浓度为40 mg·L~(-1)时,沉积物砷的释放量为0.056 mg·L~(-1),超过地表水质量环境标准Ⅲ类水标准值。[结论]不同浓度砷处理能改变沉积物中砷和磷的总量及各形态的含量,活性态砷含量越高的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能力越强。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沈振明  夏俊  戴勇  沈秋兰  李永春  徐秋芳  
减少养分的损失是控制面源污染最有效和经济的方法。通过淋溶试验评价带负电荷的阴离子淀粉对土壤养分离子的吸附作用,寻找对土壤养分离子吸附效果好的淀粉种类。试验1设置5个处理:去离子水、硝酸钾,以及硝酸钾分别与黄原酸酯淀粉、磷酸酯淀粉和羧甲基淀粉等3种不同淀粉混合;试验2设置去离子水、黄原酸酯淀粉、黄原酸酯淀粉和氯化铵混合、氯化铵等4个处理。阴离子淀粉取代度是决定它们对阳离子吸附强度的主要因子,供试的3种阴离子淀粉对土壤中的阳离子吸附作用高低顺序:羧甲基淀粉>磷酸酯淀粉>黄原酸酯淀粉。以黄原酸酯淀粉为载体,用氯化铵溶液处理结果表明:黄原酸酯淀粉对土壤中的钠、钾、镁和钙等4种阳离子均有显著的吸附作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元彦  罗厚庭  张本俊  
用流动法研究黄棕壤、红壤吸附磷酸根后对Cu2+次级吸附的动力学。结果表明Cu2+的次级吸附可用一级速率方程描述。黄棕壤吸附磷酸根后对Cu2+吸附反应的速率下降;红壤吸附磷酸根后对Cu2+吸附的快反应速率下降,而慢反应速率增加。升高Cu2+浓度可能造成吸附反应机理的改变。竞争性阳离子Cd2+和Zn2+的存在降低了Cu2+次级吸附反应速率。升高温度,Cu2+次级吸附反应速率增加。土壤中非晶形铁、铝氧化物是土壤吸附Cu2+的主要组分;土壤有机质对Cu2+吸附的快反应有抑制作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田雪  王一佩  杨钙仁  彭晚霞  谭凤森  覃志伟  
采用静态吸附方法,研究了吸附质浓度、离子共存对水葫芦鲜样(ECF)和干样(ECD)、稻草干样(OSD)和杉木屑干样(CLD)的氮磷吸附影响过程与特征。结果表明:1)在单一吸附质试验条件下,所有基质对磷的去除率随吸附液PO4--P浓度升高而逐渐下降,ECF和ECD对NO_3--N或NH_4+-N的吸附率则随吸附质浓度升高呈现出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而OSD和CLD对NO_3--N的吸附则随吸附质浓度升高而不断升高。植物基质对氮磷去除率均随吸附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在第4 h和第5 h,去除率降至10%以下。吸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田雪  王一佩  杨钙仁  彭晚霞  谭凤森  覃志伟  
采用静态吸附方法,研究了吸附质浓度、离子共存对水葫芦鲜样(ECF)和干样(ECD)、稻草干样(OSD)和杉木屑干样(CLD)的氮磷吸附影响过程与特征。结果表明:1)在单一吸附质试验条件下,所有基质对磷的去除率随吸附液PO4--P浓度升高而逐渐下降,ECF和ECD对NO_3~--N或NH_4~+-N的吸附率则随吸附质浓度升高呈现出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而OSD和CLD对NO_3~--N的吸附则随吸附质浓度升高而不断升高。植物基质对氮磷去除率均随吸附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在第4 h和第5 h,去除率降至10%以下。吸附质浓度由0.01 mol/L升高至0.12 mol/L,基质对NO_3~--N的吸附累积量增至8.0-33.0倍,而对NH_4~+-N则为4.8-6.8倍。ECF对PO_4~--P、NO_3~--N和NH_4~+-N的平均去除率比OSD分别高47.5%、46.9%和22.8%,比CLD分别高98.2%、76.9%和161.4%。2)吸附质共存强烈抑制了ECF、ECD、OSD对氮磷的吸附,而促进了CLD对NH_4~+-N的吸附。3)水葫芦鲜样对氮磷的吸附能力最强,其PO4--P、NO_3~--N、NH_4~+-N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9.7 mg/g、66.3 mg/g和47.9 mg/g,是水稻秸秆的1.8、1.5和1.9倍;新鲜水葫芦晒干会导致其氮磷饱和吸附量下降51%-6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沈泉  沈颖  徐秋芳  王炀波  
生物质炭巨大的活性表面,可吸附土壤中的硝酸根等阴离子养分。采用竹炭作为试验材料,以自然土壤和人为耕作土壤为试验土壤,用硝酸钾溶液浇施模拟施肥,通过离子色谱测定浇施后所得滤液中硝酸根离子的含量,分析竹炭对土壤中硝酸根离子的吸附效果。试验设计如下:自然土壤加入的竹炭百分比为0,1%,2%,3%,4%(竹炭直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绍元  张瑜芳  
平衡状态下粉砂壤土吸附铵离子的实验结果表明,土壤溶液中NH4+的质量浓度产ρ(NH4+)影响土壤对NH4+的吸附模式。当ρ(NH4+)低于某一数值ρk(NH4+)时土壤中的NH4+将被溶解到土壤溶液中;当ρ(NH4+)较大时土壤对NH4+的吸附作用可用Langmir吸附模式描述;当ρ(NH4+)较小(但大于ρk(NH4+)时,土壤对NH4+的吸附作用可用线性等温的Frundlich吸附公式描述。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朕  梁成华  杜立宇  郭冉  
本文以辽宁省朝阳市日光温室耕层土壤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粒径团聚体对土壤中砷(As(V))吸附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粒级团聚体对As(V)的吸附和解吸能力均符合Freundlich拟合方程,R2介于0.9528~0.9972之间,其中<53μm粒径团聚体对As(V)的吸附、解吸能力最强,并随着粒径的增大,吸附、解吸能力均降低,且不同粒径对As的吸附与解吸能力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随着溶液中As(V)的浓度的提高,各粒径团聚体对As(V)的吸附、解吸能力均提高,K值介于17.75~50.51之间。不同粒级团聚体对As(V)的吸附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游离氧化铁含量及CEC含量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凤云  毛富春  王惠  
研究了金属离子与血清蛋白形成配合物的条件,探讨了用金属离子-蛋白质配合物消除毛细管区带电泳中管壁吸附作用的方法,并将之成功应用于人血清中药物成分的分离。试验证明,血清蛋白与多种金属离子能不同程度地形成配合物,除Mg2+外,所选金属离子与血清蛋白形成配合物的优先顺序为Zn2+>Cu2+>Cd2+>Co2+>Fe3+>Cr3+>Mn2+>Ca2+>Ni2+;配合物的稳定性取决于介质的pH、温度和金属离子的浓度,其适宜范围分别为pH=6~8,温度40~50℃,金属离子浓度10~30mg/L;金属离子与蛋白质的作用有效地解决了管壁吸附问题,铜和锌离子-蛋白质配合物既不影响药物成分的分离,也不降低毛细管...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汪传刚  龚道新  施翔  覃伍丽  卫麦霞  
采用振荡平衡法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存在下噻吩磺隆在2种土壤中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SDS会使噻吩磺隆在红壤中的吸附量减少,但随着SDS质量浓度的增大,噻吩磺隆的吸附常数呈现增加—减少—增加的变化趋势;噻吩磺隆在河潮土中的吸附受SDS的影响更为复杂,表现为较低质量浓度(小于700 mg/L)的SDS减少噻吩磺隆的吸附量,而较高质量浓度(700~900 mg/L)的SDS则增加噻吩磺隆的吸附量.SDS对噻吩磺隆在2种土壤中的吸附均可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进行描述.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祖彬  朱建国  褚海燕  曹志  洪曾青  
采用不同用量外源稀土镧 ,研究其在红壤上的吸附及对红壤阳离子交换量和溶液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红壤对La3 + 具有较大的吸附容量和具有较高的可解吸性。当外源La3 + 浓度小于 40 0mg/kg时 ,被吸附的La3 + 具有较高的非交换性。阳离子交换量受外源镧的影响不显著 ;当外源镧浓度大于 30 0mg/kg时 ,土壤盐基饱和度与有效阳离子交换量显著降低 ,而交换性酸和交换性铝显著增加。浸出液中的盐基离子浓度随外源镧浓度提高而增加 ,且当外源镧浓度大于 5 0mg/kg时呈极显著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