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75)
2023(9178)
2022(7703)
2021(6863)
2020(5757)
2019(12695)
2018(12020)
2017(22818)
2016(12699)
2015(13507)
2014(13168)
2013(12897)
2012(11997)
2011(10815)
2010(10591)
2009(9433)
2008(9402)
2007(8211)
2006(7050)
2005(6206)
作者
(42429)
(35450)
(35232)
(33128)
(22374)
(17335)
(15670)
(13910)
(13455)
(12463)
(12256)
(11765)
(11544)
(11404)
(11171)
(11130)
(10896)
(10554)
(10308)
(10138)
(9322)
(8764)
(8446)
(8143)
(8074)
(7985)
(7734)
(7669)
(7306)
(7284)
学科
(47276)
经济(47213)
(34277)
管理(33826)
(26958)
企业(26958)
方法(23599)
数学(21140)
数学方法(20918)
(13914)
(13211)
(13189)
中国(11879)
业经(10338)
(10238)
贸易(10237)
(9996)
农业(9184)
(8929)
技术(8544)
(8379)
财务(8373)
财务管理(8353)
企业财务(8060)
(7703)
银行(7639)
(7528)
金融(7525)
环境(7433)
(7254)
机构
大学(184555)
学院(182217)
(71254)
经济(69910)
研究(69753)
管理(64404)
理学(57163)
理学院(56399)
管理学(55122)
管理学院(54829)
(49835)
科学(49592)
中国(48875)
农业(40410)
(39086)
(38810)
业大(38664)
研究所(36341)
(30698)
中心(30365)
农业大学(26547)
(26416)
财经(25404)
(24910)
北京(23745)
(23655)
(23488)
科学院(23034)
(22747)
经济学(22411)
基金
项目(136138)
科学(105514)
基金(100999)
(95631)
国家(94904)
研究(84523)
科学基金(78050)
自然(55775)
社会(54594)
自然科(54585)
自然科学(54559)
自然科学基金(53654)
基金项目(53532)
(53077)
社会科(51851)
社会科学(51833)
(46838)
资助(41068)
教育(38463)
重点(31952)
计划(30765)
编号(29366)
(29223)
(28729)
(28646)
科研(27852)
科技(27627)
创新(27033)
(26404)
国家社会(23816)
期刊
(68480)
经济(68480)
学报(47921)
研究(46638)
(43975)
科学(38108)
中国(34382)
大学(33477)
学学(32402)
农业(29584)
(22988)
管理(22177)
(16635)
业大(14368)
(14320)
金融(14320)
教育(13977)
经济研究(12831)
财经(12773)
农业大学(12179)
(11899)
技术(11747)
(10977)
业经(10919)
科技(10547)
林业(9581)
问题(9319)
中国农业(9134)
自然(8112)
技术经济(8111)
共检索到2539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郭建文  田新会  张舒芸  杜文华  
为探寻使黑麦(Secale cereale)抗倒伏性增强,并能获得较高种子产量的矮壮素喷施浓度,本研究通过在黑麦拔节期对其喷施不同浓度矮壮素(0,0.1%,0.2%,0.3%,0.4%),研究其对黑麦抗倒伏性和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矮壮素喷施浓度为0.3%和0.4%时,黑麦株高降低约30cm,节间缩短,基部第2节间的外径增粗,抗折力增强,钾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增加,氮含量减少,抗倒伏指数增大,同时种子产量显著高于对照(不喷施矮壮素),增产1 500kg·hm-2(P<0.05)。黑麦种子产量与株高和氮含量极显著负相关(P0.05)。从经济效益和环保的角度出发,喷施浓度为0.3%的矮壮素既可以增加产量又可以减少矮壮素用量,为黑麦进行种子生产的适宜用量。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黑麦由于倒伏引起的种子产量低的问题,为黑麦种子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耿小丽   武慧娟   付萍   周栋昌   刘乾  
为筛选燕麦(Avena sativa)种子生产适宜的生长调节剂,增强燕麦抗倒伏性,提高种子产量,设计不同水平多效唑[0.6 g·L~(-1)_ (P1)、0.9 g·L~(-1)_ (P2)和1.2 g·L~(-1)_ (P3)]、矮壮素[3.0 mL·L~(-1) (C1)、4.0 mL·L~(-1) (C2)和5.0 mL·L~(-1) (C3)]和缩节胺[3.0 mL·L~(-1) (M_1)、3.5 mL·L~(-1) (M_2)、4.0 mL·L~(-1) (M_3)]处理,研究了各水平燕麦植株生长发育、抗倒伏性和种子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与不施对照(CK)相比,多效唑、矮壮素、缩节胺都可以降低燕麦植株高度,促进茎粗增长,其中效果最明显的M_3处理株高较CK降低21.88%,M_2处理茎粗较CK增加22.67%;3种调节剂都可以使燕麦第2节间长度缩短,抗折力增加,M_3第2节间长度较CK缩短21.52%,抗折力较CK提高36.36%;3种调节剂都可以有效促进燕麦穗粒数,千粒重和种子产量的增加,缩节胺喷施效果最好,缩节胺3个水平M_1、M_2、M_3种子产量较CK增长4.63%、16.54%、21.00%。综合分析说明,本研究中缩节胺可以有效提高燕麦抗倒伏力,提高燕麦种子产量,缩节胺4.0 mL·L~(-1) (M_3)在燕麦种子生产中效果最好。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杨钰洁  梁国玲  刘文辉  于万美  杨晶  段连学  
为明确硅肥对高寒区燕麦(Avena sativa)抗倒伏性及种子产量的影响,以‘青引2号’和‘青永久507’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设置4个硅肥处理(0、45、90、135 kg·hm~(-2)),研究施硅对燕麦抗倒伏性状及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硅量增加,燕麦的根直径、根体积、根鲜干重,以及基部第2、3茎节的茎粗和秆壁厚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青引2号’和‘青永久507’分别在施硅量为45和90 kg·hm~(-2)时根长、根直径、根体积、根鲜干重、茎粗、秆壁厚增加,茎秆基部第2、3茎节节长缩短,茎秆力学特性增强,种子产量最高,分别为2 323.08和2 038.43 kg·hm~(-2)。可见,施用硅肥可提高高寒区燕麦的抗倒伏能力及种子产量,但不同燕麦材料要根据其品种特性选择适宜的硅肥用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永平  潘佳楠  郭占斌  吴强  白羽  
为明确藜麦抗倒伏高产群体的适宜种植密度范围,通过设置品种和密度两因素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下不同藜麦品种的形态指标、茎秆力学特性、生理指标等的差异及其与群体倒伏率和产量的关系,以期明确藜麦抗倒伏高产群体的适宜种植密度范围。结果表明:藜麦倒伏均发生在灌浆期和成熟期,且随着密度增大群体倒伏率显著增加,陇藜1号的倒伏率明显低于K2。藜麦茎粗、主茎分枝数、单株叶面积、茎秆干质量、穗干质量、单位茎长干质量、茎秆纤维素及木质素含量、茎秆折断力度、压碎强度、穿刺强度、单株粒质量均随着密度增大呈降低趋势,株高、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不同密度处理间的千粒质量无显著差异;除株高和产量外其余指标与倒伏率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在内蒙古阴山丘陵区,藜麦品种陇藜1号和K2实现高产的适宜种植密度分别为15.9,14.1万株/hm~2。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晓光  石玉华  王成雨  尹燕枰  宁堂原  史春余  李勇  王振林  
【目的】明确氮肥和多效唑对小麦茎秆木质素含量的影响,探讨氮肥和多效唑调节茎秆抗倒伏能力的机制。【方法】以小麦品种烟农21和藁城8901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研究氮肥和多效唑对小麦不同时期茎秆抗折力、抗倒伏指数、木质素含量的影响以及木质素合成相关酶的活性变化。【结果】同品种条件下,与低施氮(225 kg.hm-2)处理相比,高施氮(300 kg.hm-2)处理降低了茎秆苯丙氨酸转氨酶(PAL)、酪氨酸解氨酶(TAL)、肉桂醇脱氢酶(CAD)和4-香豆酸:CoA连接酶(4CL)的活性,茎秆木质素含量、抗折力和抗倒伏指数降低。而喷施多效唑显著提高茎秆PAL、TAL和CAD的活性,木质素含量...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肖楠  董立强  丛琳  孙晓森  周婵婵  王宇智  谷宇  贾宝艳  黄元财  王术  
为探索旱直播条件下施氮量对不同粳稻品种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试验以沈稻528、沈稻305和沈稻529为试材,研究了4个施氮肥水平(0kg·hm(-2),120kg·hm(-2),150kg·hm(-2),180kg·hm(-2))下2个倒伏敏感时期(齐穗后25d和40d)旱直播粳稻的力学性状、茎秆物理性状、穗型因子与抗倒伏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无氮区,直立穗型品种沈稻528的倒伏指数在齐穗后40d最小,半直立穗型品种沈稻305倒伏指数在两个时期均为最大值,半直立穗型品种沈稻529倒伏指数在齐穗后25d最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小朋  王术  黄元财  贾宝艳  王岩  
以辽宁稻区3种穗型常规稻品种及杂交稻为试材,设置3种行距、2种穴距,研究行穴距配置影响下蜡熟期水稻茎秆物理性状、力学性状及穗型因子与抗倒伏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行、穴距同时影响水稻茎秆物理性状和穗型性状,进而使不同穗型水稻品种表现出抗倒伏能力的强弱;20 cm穴距下弯穗杂交稻辽优52210株高显著升高且抗折力显著下降,是其倒伏指数较高的主要因素;沈稻47和沈稻6号在25 cm×20 cm配置下,植株株高、基部N2节间至顶长度和鲜质量、穗颈角、穗长、单穗鲜质量、穗重心明显下降,倒伏指数降低;在35 cm×15cm配置下,3个水稻品种植株横截面积和抗折力显著高于其他配置,倒伏指数较低。从穗型角度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郑亭  陈溢  樊高琼  李金刚  李朝苏  荣晓椒  李国瑞  杨文钰  郭翔  
【目的】旨在筛选四川丘陵带状机播小麦高产抗倒的株行配置方式。【方法】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品种,选用紧凑型川农27和半紧凑型绵麦367,副区为带宽2 m和种植密度150×104hm-2固定情况下的7种行数和行距配置方式,即每带种植5行和行距20 cm+20 cm+20 cm+20 cm(CK,传统"双三零"模式)、每带3行和行距30 cm+30 cm(F3-1)、每带3行和行距35 cm+35 cm(F3-2)、每带3行和行距40 cm+40 cm(F3-3)、每带4行和行距20 cm+20 cm+20 cm(F4-1)、每带4行和行距20 cm+30 cm+20 cm(F4-2)以及每带...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邵庆勤  万成  李晓庆  任兰天  闫素辉  张从宇  倪鹤  李文阳  
[目的]本文旨在优化与改进小麦取样后的后处理措施,为提高抗倒伏性状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设置2个试验:取样后3种放置方式(取样后去除根系、取样后保留根系和取样后保留根系并将根系浸泡在水中)与取样后7个放置时间(0、2、4、6、8、10和12 h)为试验条件;以基部第2节间剥除叶鞘后的7个放置时间(0、0.5、1、1.5、2、2.5和3 h)为试验条件,分析其对抗倒伏相关形态指标和茎秆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随着放置时间的推移,取样后保留根系并将根系浸泡在水中的放置方式下小麦单茎鲜质量、重心高度、机械强度和抗倒伏指数在放置12 h内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可溶性糖、蔗糖和淀粉含量在放置10 h内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取样后保留根系放置方式下小麦单茎鲜质量、重心高度、机械强度、可溶性糖含量、蔗糖含量和淀粉含量在放置2 h内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取样后去除根系放置方式下,单茎鲜质量、机械强度和淀粉含量在放置2 h时与对照差异显著。随着基部第2节间剥除叶鞘后放置时间的延长,机械强度、抗倒伏指数、可溶性糖含量、蔗糖含量和淀粉含量均呈现先降后升趋势,0.5 h内机械强度和抗倒伏指数变化较小,但可溶性糖、蔗糖和淀粉含量在0.5 h时分别比对照显著降低7.21%、5.63%和19.91%。放置方式和放置时间对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均无显著影响。[结论]田间取样后保留根系并将根系浸泡在水中的放置方式下小麦植株抗倒伏性状测定结果稳定性较好,10 h内测定结果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取样后保留根系放置方式抗倒伏性状需在2 h内测完;同时基部节间剥除叶鞘后应立即进行相关性状的测定。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巫军   段秀建   李茂瑜   罗夏   刘强明   唐永群   李经勇   姚雄  
【目的】研究弱光胁迫下外源喷施烯效唑对杂交籼稻植株内源激素、茎秆解剖和形态特征及抗倒伏性的调控效应,为四川盆地弱光环境下杂交籼稻丰产稳产及应急化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于2018—2019年,以四川盆地主推品种渝香203(三系杂交籼稻)和C两优华占(两系杂交籼稻)为材料,设置光照、烯效唑和品种的三因子互作大田裂裂区试验,遮阴为主区,设置正常光照(NL)和遮阴处理(S,遮光率为50%);以叶面喷施烯效唑为副区,设置烯效唑溶液梯度分别为0(U0)、40 mg·L-1(U40)和80 mg·L-1(U80),以品种为副副区,分别为渝香203和C两优华占,比较不同处理茎秆倒伏指数,并从茎秆形态、解剖结构和内源激素等方面剖析植株抗倒伏性差异的原因。【结果】遮阴和烯效唑对两杂交籼稻品种茎秆形态解剖结构、内源激素和抗倒伏性均具有显著的调控作用。较正常光照,遮阴处理显著提高杂交籼稻茎秆倒伏指数,归因于折断弯矩显著降低,尽管弯曲力矩亦显著降低,品种渝香203差异较明显。基节横切面茎秆机械组织、大小维管束面积显著降低,纵切面茎秆细胞宽度减小,导致细胞长宽比增加,茎壁厚度减小,从而显著降低了遮阴胁迫下茎秆机械强度。遮阴下,烯效唑处理显著降低杂交籼稻茎秆倒伏指数,归因于弯矩力矩显著降低及折断弯矩显著提高,渝香203变幅较大。一方面,烯效唑处理通过缩短基部节间长度,进而降低株高和重心高,使得弯曲力矩降低;节间形态建成期内源GA1+3和IAA含量减少,使得细胞长度和长宽比降低,是基部节间长度缩短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烯效唑提高了内源Z+ZR和IP+IPA含量,细胞变小且排列致密,机械组织细胞层数和维管束鞘细胞数量增加,使得大、小维管束数目和面积、机械组织厚度增大,进而提高了茎秆折断弯矩。相关分析表明,细胞长度、细胞长宽比、机械组织厚度和大、小维管束面积与倒伏指数显著负相关,与折断弯矩显著正相关,两品种趋势一致。【结论】遮阴下,烯效唑通过降低内源生长素和赤霉素,使得基部节间长度缩短,提高内源细胞分裂素,减小细胞大小和长宽比,增加细胞致密程度,机械组织细胞层数和维管束鞘细胞数目,大、小维管束数目和面积、机械组织厚度相应增加,从而改善了弱光胁迫下杂交籼稻茎秆机械强度和抗倒伏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经廷  陈青云  吕丽华  李谦  梁双波  贾秀领  
为探索密植玉米群体茎秆质量改善,抗倒伏能力提高的技术途径和措施,大田滴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肥料配施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与茎秆质量、抗倒伏相关的农学性状和力学性状的影响。试验设置5个肥料配施处理:仅施氮肥(N)、氮配施磷肥(N+P)、氮配施钾肥(N+K)、氮配施4种微肥(N+4M)、氮配施磷钾和4种微肥(N+P+K+4M),并以传统施肥方式(全部肥料一次性底施)为对照(CK)。结果表明,与传统施肥相比,滴灌配施钾肥显著增加了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分配模式也得以优化,同时控制株高和重心高度、缩短基部节间、增加基部节间的直径、干质量从而使单位长度干质量显著增加。玉米茎秆的抗弯曲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得孝  员海燕  周联东  
 通过玉米品种比较试验和密度试验,研究了9个农艺性状与3个茎秆质量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茎秆田间抗拉弯强度和室内横折强度能综合反映茎秆质量好坏,而茎秆穿刺强度可作为玉米育种群体和耐密品种选择的抗倒性指标。茎秆田间抗拉弯强度可用密度、茎粗和气生根数3个性状进行线性估计;茎秆室内横折强度可用穗位高度、茎粗和茎秆穿刺强度进行有效估计。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兰彩霞  郭玉华  赵鑫闻  赵东霞  雒鸫  
对11个杂交粳稻组合与其相应的12个亲本在形态、物质生产和材料力学特性方面的性状指标与倒伏指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杂交粳稻中,与倒伏指数达到显著正相关的形态性状指标为株高和倒二节长,而倒三叶基角和其张开角则与倒伏指数呈显著负相关。材料力学指标茎基弯折与倒伏指数达到极显著负相关。在亲本品种中,与倒伏指数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的形态指标是重心高度和倒二节长,茎基弯折与倒伏指数同样为显著负相关。因此,在杂交粳稻的抗倒伏选育过程中,应适当降低株高,选择较短的倒二节长,同时也应适当的增大对倒三叶基角和张开角的选择;而在亲本品种(常规稻)中,在缩短倒二节长的前提下,适当的降低重心高度,对选育具有抗倒伏特...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泽芳  衡艳  邱丹  任鄄胜  高方远  陆贤军  任光俊  曾礼华  吴贤婷  
抗倒伏性是水稻高产或超高产育种的目标之一。本研究采用力学量化测定的方法,对33份来自不同地区的水稻材料的倒伏指数和相关农艺性状进行了测量与分析。研究表明,不同材料各项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弯曲力矩和折断弯矩两项指标还受播期差异的影响,导致倒伏指数除在不同资源材料间存在差异外,也因播期而异。33个被试的材料中在5%显著性水平上有3个品种受播期的影响极显著,分别是特青,辽星21和BomBilla(欧洲温带粳稻);有8个材料受播期的影响不显著,分别是Y58S,TN1,R379,黄华占,成恢177,TRiomphe(非洲温带粳稻),iR238(南亚籼稻)和B805D-mR-16-8-3(南亚籼...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任佰朝  张吉旺  李霞  范霞  董树亭  刘鹏  赵斌  
【目的】倒伏是玉米高产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大田淹水对夏玉米抗倒伏性能的影响。【方法】以登海605(DH605)和郑单958(ZD958)为试验材料,设置大田淹水时期(三叶期、拔节期、开花后10 d)和淹水持续时间(淹水3 d和6 d)处理,研究淹水对夏玉米茎秆形态、穿刺强度、弯曲性能及其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淹水后夏玉米基部第3茎节变细,茎秆穿刺强度降低,三叶期淹水6 d造成的影响最大,DH605和ZD958的穿刺强度分别较CK下降32.53%和42.73%;茎秆的皮层厚度和维管束内部厚壁细胞厚度变薄,维管束数目减少。三叶期和拔节期淹水对其影响大于开花后10 d淹水,淹水持续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