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88)
- 2023(12222)
- 2022(10637)
- 2021(9611)
- 2020(8432)
- 2019(19040)
- 2018(18918)
- 2017(36863)
- 2016(20170)
- 2015(22808)
- 2014(22473)
- 2013(22150)
- 2012(20411)
- 2011(18606)
- 2010(18639)
- 2009(17858)
- 2008(17626)
- 2007(15895)
- 2006(13667)
- 2005(12276)
- 学科
- 济(82446)
- 经济(82326)
- 管理(62119)
- 业(57739)
- 企(48312)
- 企业(48312)
- 方法(41575)
- 数学(37205)
- 数学方法(36870)
- 财(25657)
- 农(22002)
- 中国(20251)
- 制(19857)
- 业经(17400)
- 贸(16412)
- 贸易(16408)
- 务(16250)
- 财务(16214)
- 财务管理(16168)
- 易(15958)
- 学(15859)
- 企业财务(15341)
- 地方(14207)
- 农业(14133)
- 银(13606)
- 银行(13566)
- 融(13315)
- 金融(13311)
- 体(13235)
- 行(12843)
- 机构
- 学院(289704)
- 大学(289489)
- 济(119654)
- 经济(117190)
- 管理(110249)
- 理学(95297)
- 理学院(94293)
- 研究(93952)
- 管理学(92693)
- 管理学院(92153)
- 中国(71236)
- 京(58875)
- 财(58874)
- 科学(56795)
- 农(49670)
- 所(47631)
- 财经(46602)
- 中心(43989)
- 江(43859)
- 业大(43387)
- 研究所(42996)
- 经(42205)
- 农业(39365)
- 经济学(37977)
- 北京(36468)
- 范(35636)
- 师范(35217)
- 财经大学(34572)
- 经济学院(34502)
- 州(34441)
- 基金
- 项目(192668)
- 科学(151225)
- 基金(140452)
- 研究(139576)
- 家(122446)
- 国家(121474)
- 科学基金(103773)
- 社会(89410)
- 社会科(84851)
- 社会科学(84826)
- 省(75827)
- 基金项目(74110)
- 自然(66916)
- 教育(65682)
- 自然科(65386)
- 自然科学(65364)
- 自然科学基金(64222)
- 划(63677)
- 资助(58094)
- 编号(56679)
- 成果(46281)
- 重点(43866)
- 部(43604)
- 发(40709)
- 创(40427)
- 课题(39209)
- 制(38919)
- 创新(37902)
- 教育部(37698)
- 科研(37676)
共检索到4214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思跃 叶苹
本文采用12个国家和地区1998~2008年10年期间数据,使用面板模型的分析方法,分析了汇率传递对一国物价指数的影响,通过对比得出结论:在汇率波动相对稳定的国家,其汇率传递的系数较高;汇率波动相对较大的国家,汇率传递系数较低。同时,汇率波动的冲击对PPI和CPI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在一些国家PPI的变动对汇率的波动相比CPI更加敏感。
关键词:
汇率传递 汇率制度 面板数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思跃 叶苹
本文采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选取中国、日本、巴西和阿根廷作为样本,运用1996-2009年的季度数据,分别对四国的汇率传递时滞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不同汇率制度下,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存在差异,汇率传递均存在时滞。固定汇率制度下,汇率传递效应的时滞更长;在相对浮动的汇率制度下,汇率传递的时滞相对较短。本文样本中,中国的汇率传递时滞最长,为18个月。因此,在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过程中,确定汇率波动区间以及考察汇率政策效果时,需要考虑汇率波动对国内物价影响时滞的长短。同时,受我国外汇市场化程度的影响,货币当局应当合理引导汇率预期,以适应货币政策目标的需要。
关键词:
汇率制度 汇率传递 时滞 脉冲响应函数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周先平 李标 冀志斌
国际贸易计价货币的选择会直接影响汇率变动对物价、出口和产出的传递效应,进而对最优汇率制度选择有重要影响。人民币计价结算为研究计价货币转换背景下汇率变动传递效应的差异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样本。本文采用随机波动的时变系数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TVP-SVAR),讨论了汇率变动传递效应的时变特征,发现人民币计价结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汇率变动对价格、出口和产出的冲击,人民币计价结算背景下实行更加弹性的汇率制度是可行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晋斌 李南
对于高外贸依存度的中国经济来说,主要贸易伙伴物价水平的变化将会影响到国内物价水平的变化。如果人民币汇率变化幅度难以吸收进口品到岸价格(以外币计价)水平的变化幅度,即汇率传递效应低于国外的价格传递效应时,汇率就难以完全吸收国外物价水平变化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冲击。计量结果表明,2001年1月至2008年3月期间,总体上进口价格指数的汇率传递系数较高,但由于多种原因,进口品价格到国内CPI的传递效应较低。但2005年汇改以来,汇率的短期和长期传递效应明显增加。因此,更有弹性的汇率制度改革能够更有效地吸收国外物价变化对国内物价水平带来的冲击。
关键词:
汇率传递 成本加价 消费者物价指数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昌利 邱国权 于洋
汇率传递是其影响经济的重要渠道之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人民币汇率制度变迁的视角,选取1997年1月至2012年9月期间为样本期,采用E-G两步法分析人民币汇率对国内价格CPI的传递效应。实证发现,2005年7月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对CPI的传递效应存在结构性变化,汇率制度的变迁降低了传递效应,并对实证结果提出相应解释。
关键词:
汇率传递效应 汇率制度 通货膨胀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莉亚
本文以外汇储备的最优币种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着重于风险-收益分析的马柯维茨资产组合模型作为外汇储备币种结构配置的基础理论分析框架,并通过逐步加入进出口贸易结构、外债结构以及汇率制度等约束条件,来兼顾考虑外汇储备的功能需求与投资需求。通过收集理论模型所涉及的实际数据,本文进行了实证计算。实证结果表明:(1)在进出口贸易结构、外债结构和汇率制度这三个因素中,汇率制度在外汇储备币种结构配置上的影响最大;(2)是否考虑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对美元在外汇储备中的权重影响显著。因此,在现行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下,我国政府应逐步降低其外汇储备中美元的权重,并逐步...
关键词:
外汇储备 最优币种结构 汇率制度改革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何青 何治莉 杨晓光
本文利用生存分析技术对盯住汇率制度的持续期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收集了23个国家48个样本数据。考虑到不同退出模式下经济体的不同表现,将样本国家分成了两类:贬值性退出模式的国家和非贬值性退出模式的国家,然后使用非参数方法和半参数方法,对这两类样本群体分别估计了危险率、基线危险函数和影响因素的系数。实证结果表明,两种退出模式下的决定因素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盯住汇率的持续期是决定退出模式和退出可能性的重要决定因素:贬值性退出的可能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的增加,而非贬值性退出更容易发生在盯住汇率制度的早期;此外,某些决定因素在两类退出中表现迥异,比如,金融深化程度的提高会增加贬值性退出的可能性,但却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郑先勇
本文从政策灵活性的视角出发,用相关理论分析了两种不同汇率制度下汇率波动程度对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而比较了1994年和2005年我国先后两次汇改后汇率制度改革效果。并通过相关实证检验,表明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具备更灵活的汇率形成机制和传导机制,建议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玉平
针对"中空论",本文采用IMF官方事实分类法对147个样本国家1999~2006年的汇率制度发展趋势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中间汇率制度并没有要消失的趋势。文章选用了13个能够反映最优货币区理论、恐浮理论、货币危机理论以及政治经济理论对汇率制度影响的典型变量,采用随机效应广义多元排序选择模型对147个国家的汇率制度选择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资产和负债货币替代程度(外债债务比率和事实美元化程度)的提高、实际资本开放程度的加深会提高采用两极汇率制度的概率,而货币错配的加深(国内商业银行负债美元化程度的提高)、财政盈余的增加以及历史平均实际GDP增长率的增加会提高一国采用中间汇率制度的概率。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龚秀国
本文发现,迄今为止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实际上是一个有“突变”现象的“随机游走”过程,这种“突变”可以解释为在严格外汇管制条件下人民币长期积聚的升值压力的一次释放;特别地,2005年7月21日的汇率改革是卓有成效的,它通过加快进口增长和减缓出口增长弱化了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压力。文章进而指出,在有效监控投机资金和预防投机冲击的国内机制建立之前,“爬行式钉住汇率”是我国当前汇率政策的最佳选择,而不是简单地放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浮动范围。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陶礼明
1994年初,中国实行了一项涉及汇率制度的大胆改革,它主要包括了4个方面的内容:①结束了长达14年之久的双重汇率制度;②取消了对于企业经营用汇的指令性计划和行政审批制度,允许企业比较自由地直接从银行购买外汇;③结束了使用14年之久的外汇留成制度,要求所有境内企业、单位将所有收入的外汇金额卖给银行;④建立了银行间外汇市场,并以此作为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基础。这次改革的核心是要实现境内企业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明华 刘海虹
本文从产权分析的角度探讨了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首先对产权、产权制度、汇率制度这三个范畴做出了界定 ,然后分析了制度选择的客观标准及产权本质 ,认为产权安排在制度选择中起着根本的制衡作用 ,接着从汇率制度选择的四个层面分析了这种制衡作用。本文最后得出结论 :汇率制度安排的选择与相应的产权制度安排具有高度的依存和互动关系 ,因而必须结合产权制度的变迁来探讨汇率制度的选择与重构问题。
关键词:
汇率制度 产权 制度选择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胜 陈继勇
本文对美国经济因素与中国主要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定量研究,实证分析了1993~2007年中美经济关系、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中国汇率政策传导机制和效果的影响。通过因素增强型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我们发现中美两国经济关系呈现出高度的协同性。中美经济交流和互动对中国汇率政策传导机制和效果产生了明显影响,主要表现为美国因素弱化了汇率政策的短期效应。人民币名义汇率能够浮动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国内外供需矛盾,减小实际升值对外贸顺差的负面效应,但加剧了产出衰退。
关键词:
汇率政策 美国经济 脉冲响应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吴志明 郭予锴
汇率传递效应不仅影响国内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而且还会影响国内货币政策实施的有效性。本文以2005年7月为界,对汇改前后人民币汇率的传递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汇改前后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传递效应均较低,而且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传递效应明显变小,而对消费者价格指数的传递效应略有增大。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传递效应明显变小的原因在于传递路径中成本机制的效应被弱化,对消费者价格指数传递效应略有增大的原因是传递路径中预期机制的效应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