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82)
- 2023(6033)
- 2022(5223)
- 2021(4681)
- 2020(4047)
- 2019(9196)
- 2018(9089)
- 2017(16579)
- 2016(9536)
- 2015(10623)
- 2014(10807)
- 2013(10597)
- 2012(9773)
- 2011(8920)
- 2010(8943)
- 2009(8654)
- 2008(8770)
- 2007(7979)
- 2006(6980)
- 2005(6502)
- 学科
- 济(33955)
- 经济(33887)
- 管理(32453)
- 业(28388)
- 企(25451)
- 企业(25451)
- 方法(14128)
- 制(12324)
- 财(12190)
- 数学(11917)
- 数学方法(11751)
- 农(9032)
- 业经(9024)
- 中国(8555)
- 体(8514)
- 学(8501)
- 务(7371)
- 财务(7351)
- 体制(7339)
- 财务管理(7329)
- 企业财务(6941)
- 环境(6902)
- 划(6647)
- 银(6310)
- 银行(6279)
- 技术(6046)
- 行(5955)
- 和(5947)
- 贸(5913)
- 贸易(5906)
- 机构
- 大学(140923)
- 学院(140471)
- 济(53711)
- 经济(52471)
- 研究(52075)
- 管理(50965)
- 理学(43444)
- 理学院(42946)
- 管理学(42163)
- 管理学院(41923)
- 中国(37087)
- 科学(34486)
- 农(32454)
- 京(30260)
- 所(28525)
- 财(27834)
- 农业(26042)
- 研究所(25980)
- 业大(25925)
- 江(23055)
- 中心(22746)
- 财经(21087)
- 省(19883)
- 经(18982)
- 北京(18580)
- 院(18575)
- 州(17468)
- 农业大学(16691)
- 范(16562)
- 科学院(16480)
- 基金
- 项目(97144)
- 科学(74501)
- 基金(68838)
- 研究(65797)
- 家(63052)
- 国家(62572)
- 科学基金(51467)
- 社会(41061)
- 省(39891)
- 社会科(38907)
- 社会科学(38895)
- 基金项目(36125)
- 自然(34605)
- 自然科(33775)
- 自然科学(33760)
- 划(33704)
- 自然科学基金(33120)
- 教育(29963)
- 资助(28224)
- 编号(25004)
- 重点(23050)
- 制(21830)
- 部(21167)
- 成果(20790)
- 发(20524)
- 创(20365)
- 计划(20365)
- 创新(19282)
- 课题(18900)
- 科研(18826)
共检索到2130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贵 吴竞仑 王一专 刘丽萍
【目的】筛选具有较强抑制杂草特性的主栽水稻品种,探索以水稻杂草生态关系为基础的水稻田杂草生态管理技术。【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建立各水稻品种与稗草、莎草科杂草和阔叶杂草的生物群落,定量分析各水稻品种对田间杂草的抑制效果。【结果】两优华6号移栽后即表现出较强的抑制稗草、莎草科杂草和阔叶杂草的能力。移栽后50d大多数水稻品种对稗草萌发的抑制率为79.14%—88.84%,对稗草干重的抑制率为84.44%—90.23%,但对阔叶杂草的抑制作用差异较大,两优932和PI312777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所有杂草萌发、生长和干物质积累的作用,移栽后50d对杂草发生株数的抑制率超过80%,对杂草干重抑制率...
关键词:
水稻品种 抑制作用 杂草 评价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永丽 祁圆林 于佳星 董立尧 李俊
[目的]本文旨在明确2种色素合成抑制剂双唑草腈、异恶唑草酮用于防除小麦田抗药性禾本科杂草的潜力。[方法]采用整株测定法测定双唑草腈和异恶唑草酮对小麦田抗药性禾本科杂草室内生物活性、对不同小麦品种的安全性以及除草剂-安全剂组合对小麦田杂草的毒力。[结果]双唑草腈在210 g·hm~(-2)剂量下对小麦田抗精恶唑禾草灵日本看麦娘种群JCJT-2、抗甲基二磺隆看麦娘种群JTJY-1、抗精恶唑禾草灵菵草种群JYGC鲜重抑制率均能达到90%以上,但对小麦安全性较差;6.57 g·hm~(-2)吡唑解草酯、解草啶、双苯恶唑酸分别与210 g·hm~(-2)双唑草腈同时施用时,对‘周麦27’幼苗鲜重抑制率均在1%以下,对抗精恶唑禾草灵菵草种群JYGC鲜重抑制率均可达100%。异恶唑草酮在300 g·hm~(-2)剂量下对小麦田抗精恶唑禾草灵日本看麦娘种群JCJT-2、抗甲基二磺隆看麦娘种群JTJY-1、抗精恶唑禾草灵菵草种群JYGC鲜重抑制率均能达到80%以上,但对小麦安全性较差;9.38~37.50 g·hm~(-2)双苯恶唑酸与300 g·hm~(-2)异恶唑草酮同时施用时,对‘安科1401’幼苗鲜重抑制率均在5%以下,对抗甲基二磺隆看麦娘种群JTJY-1鲜重抑制率可达90%以上。杀草谱研究发现,双唑草腈+吡唑解草酯组合对除多花黑麦草及雀麦外的其他小麦田常见杂草均有很好的室内活性,而异恶唑草酮+双苯恶唑酸组合对除黑麦草、雀麦、野老鹳外的其他小麦田常见杂草均有很好的室内活性。[结论]双唑草腈+吡唑解草酯组合(210 g·hm~(-2)+6.57 g·hm~(-2))及异恶唑草酮+双苯恶唑酸(300 g·hm~(-2)+9.38 g·hm~(-2))可有效缓解药剂本身对部分小麦品种幼苗的鲜重抑制作用率,且对小麦田抗精恶唑禾草灵菵草种群JYGC、抗甲基二磺隆看麦娘种群JTJY-1、抗精恶唑禾草灵日本看麦娘JCJT-2以及多种小麦田常见一年生杂草的室内毒力较好,具备在小麦田使用防除抗药性禾本科杂草及常见一年生杂草的潜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吴云艳 马殿荣 李金英 马巍 陈温福
以不同株型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混插其中杂草稻的生长状况。在两种杂草稻密度下,相对于分蘖中等、直立穗型沈农265,分蘖力强、大冠层、弯曲穗型辽盐16都能显著降低移栽稻田中杂草稻的株高、叶面积指数、分蘖、植株干物重。在12株/m2杂草稻干扰下,齐穗期沈农265的有效穗数、叶面积指数、干物重明显下降,这些最终会导致其产量的下降,而辽盐16的穗数、干物重等因子下降并不明显。在两种株型中,辽盐16对杂草稻竞争力强,这对农业生产中杂草稻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水稻 杂草稻 株型 竞争 防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树青 翟虎渠 钮中一 朱新华 张红生 张荣铣 楠谷彰人 崔晶
以粳稻品种武育粳 3号以及具有高产潜力的 95 16为材料 ,研究了不同产量潜力的两个水稻品种剑叶的光合特性差异。结果表明 ,在剑叶一生中 ,两者的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RuBPCase总活性和初始活性、光合全链 (z链 )电子传递活性的变化趋势一致。 95 16的衰退速度慢于武育粳 3号 ,且具有较长的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叶绿素含量相对稳定期和较高的叶源量 ,其绝对值分别较武育粳 3号高 2 5d ,4 5d和 12 36 %。 95 16在光合功能衰退过程中光合电子传递与RuBPCase活性衰退平衡状态较好 ,这可能是其持续高光效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潜力 光合特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亮 陈其志 陈茂华 张舒 田剑 潘学义 魏坦雄 朱有勇
选择湖北省稻瘟病常发区的早稻田进行试验 ,结果表明 ,水稻品种多样性混合间栽能够有效地控制稻瘟病的发生 ,间栽后各品种的发病率、病情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同时还具有增产的效果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品种间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梁玉刚 周晶 余政军 李静怡 黄璜 赵正洪
为探索稻鸭共育下直播水稻田间杂草种类和群落组成的动态变化,连续2 a运用植物群落生态的方法研究不喷施除草剂(CK)、喷施除草剂(RH)、养鸭不喷施除草剂(DK)和养鸭喷施除草剂(DH)的控草效果和田间杂草群落组成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2 a中DK处理对田间杂草防控效果为47.00%,低于RH处理的93.88%和DH处理的100.00%,且在水稻分蘖盛期、抽穗期和乳熟期均形成以稗草、鸭舌草、异型莎草和千金子组成的优势杂草,优势杂草总和分别占到总杂草比例的71.20%,92.29%和94.03%;单子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均在水稻分蘖盛期至乳熟期成为优势群落,且在乳熟期占总杂草的比例分别达到97.57%和64.97%,双子叶杂草和阔叶杂草所占比例分别为2.43%和8.55%。2 a中DK处理在分蘖盛期至乳熟期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on指数均低于CK处理,且高于RH处理,但DK和CK处理的Simp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在抽穗期和乳熟期差异不显著,而与RH处理差异显著,这表明DK处理能够改变稻田杂草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并且对田间杂草的防控作用不明显,田间发生草害将影响水稻产量的形成,最终使得水稻减产严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小燕 杨治平 黄璜 胡立冬 陈艳芬 文祝友
为了克服水稻田大量施用化学农药除草的弊端,对中稻和晚稻的稻鸭共生田中杂草种群的消长动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稻田养鸭对杂草的控制效果为98.5%~99.3%,比施用化学除草剂的效果高6.9%~16.1%.放鸭田不仅消除了杂草危害,而且省工、省药、增产、增收,是一项一举多得的生物除草技术.
关键词:
水稻 鸭 生态系统 杂草 生物除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付佑胜 刘伟中 张凯 曹凯歌 赵桂东
【目的】研究秸秆高留茬条件下不同秸秆覆盖量对稻田杂草及水稻产量的影响,选择合适的秸秆覆盖量。【方法】在小麦收割前1~2 d采用人工播撒苏秀867稻种12.5 kg,用Kubota G688机器在小麦秸秆高留茬(16~20 cm)条件下,将小麦秸秆粉粹成长度8~10 cm,采用人工分别将秸秆按照1.00、0.75、0.50、0.25、0 kg/m~2覆盖稻田,3 d后上水。【结果】不同时间调查发现,秸秆覆盖量≤0.25 kg/m~2的处理水稻7~45 d成苗率均无变化;当秸秆覆盖量≥0.50 kg/m~2,随着秸秆覆盖量的增加,15 d内水稻成苗率下降,15~45 d水稻成苗率不再变化;对杂草控制情况看,随着秸秆覆盖量增加,田间杂草防控效果明显增加,高留茬条件下秸秆覆盖量≥0.75 kg/m~2的2个处理30 d对杂草的防效均为100%,45 d对稗草的株防效≥89.25%,对阔叶杂草的防效均为100%;秸秆覆盖量为0.50 kg/m~2的处理45 d对稗草防效为84.95%,对阔叶草的防效为100%。对产量的影响来看,高留茬条件下,秸秆覆盖量≤0.25 kg/m~2条件下,随秸秆覆盖量增加,产量明显增加;秸秆覆盖量为>0.25 kg/m~2,≤1.00 kg/m~2条件下,随秸秆覆盖量的增加,水稻产量显著下降。【结论】综合水稻出苗率、杂草防控效果以及水稻产量3个因素,高留茬条件下秸秆覆盖量在0.25~0.50 kg/m~2最佳,结合本地区秸秆可收集综合利用率,小麦理论产量在221~443 kg/667m~2最佳,适合在本地区推广。
关键词:
小麦秸秆 高留茬 不同秸秆量 水稻 杂草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邓志瑞 翟虎渠 曹树青 张荣铣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德峰 严学强
本文根据国内外水稻高产栽培和高产品种特性的研究成就及当前一些推广品种存在的问题,从农艺学和生理学角度分析了进一步提高品种产量潜力的途径。
关键词:
水稻,品种,产量潜力,超高产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冯晓晓 陈瑞 彭一文 张善学 王国荣 王教瑜 郑永利
为明确高效低毒低残留植物生长调节剂香草硫缩病醚在水稻上的应用,使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初步探明该小分子药剂在水稻上的使用技术。结果表明,5%香草硫缩病醚原药(XCLSBM)及2.5%香草硫缩病醚2.5%寡糖复配剂原药(XCLSBMO)对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生长有抑制作用,25μg·mL~(-1)XCLSBM和25μg·mL~(-1)XCLSBMO对稻瘟病菌生长抑制率分别为48.1%和82.2%;2.5μg·mL~(-1)XCLSBM、25μg·mL~(-1)XCLSBM、2.5μg·mL~(-1)XCLSBO和25μg·mL~(-1)XCLSBO对稻瘟病菌分生孢子产生、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均有显著影响;12%香草硫缩病醚·寡糖微乳剂(XCLSBMOME)50g·ha~(-1)在田间对稻瘟病防效可达到85.92%±0.20%,水稻增产6%~6.3%。表明生产中可利用香草硫缩病醚防治水稻稻瘟病并促进水稻增产增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建华 郭瑞峰 曹昌林 白文斌
【目的】在雨养旱作地区,土壤温度、水分和耕作措施是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明确雨养旱作区高粱生产中全膜覆盖对高粱根区土壤环境条件的影响及对杂草的抑制效应,为促进高粱增产奠定基础。【方法】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修文试验基地,以高粱品种晋糯3号为材料,采用顺序排列设计,于2017和2018年分别开展黑色全膜覆盖、白色全膜覆盖和裸地栽培试验,分析不同处理对高粱根区0—15 cm土壤日地温、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杂草的抑制效应和高粱生长、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黑色全膜覆盖能有效提高高粱各生育期耕层土壤温度,与白色全膜覆盖处理相比,0—15 cm土壤日地温平均降低1.14℃(P<0.05);同时,黑色全膜覆盖具有与白色全膜覆盖基本相同的保墒效果,各土层土壤平均含水率略高于白色全膜覆盖区,较裸地平均提高1.89个百分点,并可显著(P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马永清 陈素英 钟冠昌 穆素梅
本文报道了不同品种麦茬地上杂草生长差异住的初步研究结果:不同小麦品种的茬口对下茬作物夏玉米地中杂草生长所产生的抑制作用不同,同一品种采用不同收获方式(人工和联合收割机)其麦茬地中的杂草生长存在着显著差异,上述差异主要是由于上茬小麦留在地中的残留物的生化他感作用所致。
关键词:
麦茬,杂草,生化他感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贵勇 袁平荣 Kwak Kang-Su 杨天梅 吕宏斌 杨从党
2001—2002年,对在中国宾川(亚热带)和韩国水原(温带)两生态区8个籼稻品种的产量潜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亚热带生态条件下实际产量和产量潜力比温带条件下高1.25和4.43t/hm2,差异极显著.亚热带生态条件下具有较高产量潜力,是因为具有较多的生物产量和颖花量,分别比温带条件下多2万/m2和422.25g/m2.对产量构成因子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亚热带生态条件下,对产量的影响大小依次是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温带生态条件下则是千粒重、穗粒数、有效穗、结实率.在亚热带生态条件下,增产途径应是在保证足够有效穗的基础上,适当降低穗粒数而增加结实率;温带生态条件下应在提高千粒重的基...
关键词:
籼稻品种 产量潜力 亚热带 温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