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86)
2023(3238)
2022(2768)
2021(2582)
2020(2249)
2019(4750)
2018(4569)
2017(8647)
2016(5070)
2015(5203)
2014(5256)
2013(5184)
2012(4917)
2011(4422)
2010(4383)
2009(3910)
2008(4027)
2007(3488)
2006(2827)
2005(2609)
作者
(18267)
(15465)
(15222)
(14525)
(10004)
(7850)
(6739)
(6059)
(5902)
(5801)
(5535)
(5256)
(5246)
(5083)
(4999)
(4943)
(4694)
(4678)
(4557)
(4517)
(4221)
(4013)
(3815)
(3788)
(3567)
(3510)
(3506)
(3432)
(3378)
(3301)
学科
(15142)
经济(15123)
(12404)
管理(11242)
(9840)
企业(9840)
方法(8033)
数学(7103)
数学方法(7016)
(6283)
(5081)
(4002)
中国(3704)
(3619)
(3502)
财务(3498)
财务管理(3490)
企业财务(3422)
技术(3204)
(3152)
银行(3117)
(3089)
金融(3085)
(2978)
业经(2899)
农业(2685)
(2511)
贸易(2511)
(2465)
理论(2457)
机构
大学(72310)
学院(71886)
研究(30695)
(25562)
(23821)
科学(23503)
经济(23206)
管理(21568)
农业(21090)
中国(19561)
理学(19050)
理学院(18728)
(18659)
业大(18166)
管理学(18160)
管理学院(18033)
研究所(17569)
(15488)
农业大学(13481)
中心(12981)
(12776)
(12174)
(11916)
(11468)
实验(11317)
(11287)
科学院(11063)
实验室(10857)
重点(10373)
(10373)
基金
项目(55119)
科学(40825)
基金(39652)
(39565)
国家(39311)
研究(30865)
科学基金(30639)
自然(23149)
自然科(22701)
自然科学(22686)
(22612)
自然科学基金(22292)
基金项目(20868)
(19903)
社会(18492)
社会科(17546)
社会科学(17539)
资助(16710)
计划(14466)
教育(14067)
科技(13848)
重点(13497)
(11744)
(11579)
(11576)
科研(11554)
(11455)
(11210)
专项(11191)
创新(11000)
期刊
学报(25177)
(23720)
(22707)
经济(22707)
科学(17764)
研究(16755)
大学(16645)
农业(16484)
学学(16355)
中国(14259)
(9292)
(9210)
业大(8305)
管理(7510)
农业大学(7165)
(6021)
(5904)
金融(5904)
中国农业(5000)
财经(4974)
林业(4938)
教育(4718)
自然(4581)
科技(4560)
(4257)
自然科(4115)
自然科学(4115)
经济研究(4087)
技术(3909)
西南(3461)
共检索到995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于文娟  钟雪莲  李红松  陈永翠  姬红丽  周雪平  彭云良  
【目的】为筛选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水稻品种,【方法】在广西兴安设立病圃,对来自西南稻区的171个和长江中下游稻区的172个水稻生产品种进行了抗性评价。【结果】在分行初步筛选试验中,拔节期TN1平均矮缩株率为10. 67%,生产品种平均矮缩株率在0. 00%~19. 52%,其中99. 32%的品种其平均矮缩株率低于TN1;平均矮缩株率低于15. 00%的水稻品种而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抗性,不同地区间抗性品种比例无显著差异(P=0. 2725),但49个参试粳稻品种中表现抗性的比例为71. 43%,远远高于参试籼稻品种表现抗性的比例(P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宝祥  宋兆强  刘金波  卢百关  周振玲  樊继伟  秦德荣  徐大勇  
为发掘抗黑条矮缩病水稻种质资源,收集15个省份共251份地方品种进行抗黑条矮缩病田间诱发鉴定。结果表明,251个品种中发病率在10%~40%的品种占66.5%,发病率低于10%的品种32个,低于5%的仅11个,未出现对黑条矮缩病免疫的品种。167个籼稻品种中,26个品种发病率低于10%,而粳稻品种中仅有6个。安徽、江苏、江西和浙江4省筛选出的抗性品种较多,发病率低于10%的品种有20个,低于5%的品种有11个。广东、广西、湖南、台湾、云南和福建6省区鉴定品种中,发病率低于10%的品种仅有12个,未发病率低于5%的品种。另外,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和四川5省区未出现发病率低于10%的品种,这些...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沈灿章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我国南部稻区近年新发现的病害,其传毒介体主要是白背飞虱。综述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典型症状、寄主和传播介体、病毒基因组序列和检测技术等方面研究进展。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所生  吴碧球  秦碧霞  李战彪  李成  孙祖雄  谢慧婷  黄凤宽  蔡健和  
为完善水稻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的评价方法提供理论依据,运用RT-PCR检测法及其他常规方法研究不同虫态、不同接虫密度对白背飞虱传播SRBSDV的能力、不同水稻生育期对白背飞虱传毒效率影响、白背飞虱饲毒时间和传毒时间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虫态白背飞虱不同的接虫密度水稻发病率不同,接虫密度增加发病率增高;随着虫龄增大而白背飞虱传毒效率增高。接虫密度2头/苗、3头/苗时,45龄和长、短白背飞虱型成虫传毒引起水稻发病率均达到100.00%。不同水稻生育期影响白背飞虱传毒效率。接虫后,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所生  吴碧球  秦碧霞  李战彪  李成  孙祖雄  谢慧婷  黄凤宽  蔡健和  
关键词: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建国  巴俊伟  李冠义  林奇英  吴祖建  谢联辉  
16个水稻品种对水稻矮缩病毒(Rice dwarfvirus,RDV)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对RDV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根据各品种的发病率划分其抗性等级.免疫品种1个,占供试品种的6.25%;中抗品种6个,占37.50%;中感品种3个,占18.75%;高感品种6个,占37.50%.感病品种潜育期较短,为11-15 d左右;抗病品种潜育期较长,为15-20 d左右.水稻品种的发病率与叶蝉带毒率密切相关,相关系数为99.99%.协优46兼具抗虫性和抗病性;宜香2292仅具抗病性;冈优734为免疫品种,是水稻矮缩病抗性育种的良好材料.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于文娟  王建  钟雪莲  李红松  姬红丽  周雪平  彭云良  
【目的】本文研究了杂交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综合防治技术。【方法】在广西兴安县病圃,调查了25%吡虫啉拌种、播种后40目防虫网覆盖、出苗后15 d 25%噻嗪酮喷雾以及移栽前2 d 25%吡蚜酮喷雾带药移栽等单项措施及其各措施不同组合,对中浙优8号、H两优991和Taichung Native(TN1)等3个水稻品种乳熟后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株率的影响,以出现高位不育分蘖及明显矮化症状为病株标准。【结果】不同品种各处理中发病株率数据表明,中浙优8号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具有抗性,而H两优991和TN1均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俊子  周倩  崔亚  高必达  
2010年,由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RBSDV)引起的新水稻矮缩病在湖南省大面积爆发。为确定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自然寄主范围,采集湖南省永州零陵、邵阳隆回、郴州宜章等地发病田块及附近的禾本科作物及杂草,提取RNA后,用自行设计的专利引物对,对其进行RT-PCR检测,发现高粱、野燕麦、牛筋草是新的SRBSDV自然寄主。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尹鲜思  王少岭  崔益平  陈秋红  王国梁  王志龙  
针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的核心粒子外壳蛋白基因(S8)、毒质与非结构蛋白基因(S9)及其嵌合基因(S8&S9)构建了6个RNAi载体,经农杆菌介导转化武陵粳1号获得转基因植株。通过潮霉素溶液浸泡法对转基因植株进行初步筛选,剔除假阳性植株;再通过PCR从DNA水平进行转基因阳性鉴定;进一步通过q RT–PCR从RNA水平进行转基因表达量分析。选取q RT–PCR表达量高的单拷贝纯系S8后代进行灰飞虱传毒试验,结果表明,含有S8 RNAi片段的转基因水稻材料对RBSDV具有一定抗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臻  张贵林  王庆国  柳絮  李海青  姚方印  刘炜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引起的水稻病害,该病可导致病株生长迟缓、矮化、抽穗结实困难,严重影响了水稻的生产。在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基因组不同双链RNA序列的基础上,分别设计了5对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获得了相应片段,结合基因沉默的方法,分别构建RNA干扰载体,并进一步将发夹结构构建入以玉米泛素Ubi为启动子、以bar基因为选择标记的改造后的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CA1300-Ubi中,经农杆菌介导对黄淮稻区主栽水稻品种圣稻13进行遗传转化,成功获得了5个含有水稻黑条矮缩病干扰片段的植物双元表达载体,经农杆菌介导获得了部分水稻转化植株。旨在为下一步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研究及抗病水稻新品种的培...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彤  吴丽娟  王英  程兆榜  季英华  范永坚  周益军  
为明确水稻品种对黑条矮缩病的感病生育期,分别于水稻二、四、六、八、十叶龄期模拟田间发病条件对特特普和华粳6号两品种进行接种比较抗病性差异。结果发现八叶龄以内的特特普与十叶龄以内的华粳6号均表现为感病,十叶龄水稻品种则表现为不感病,随着叶龄的增加水稻品种对病害敏感程度呈下降趋势。这表明水稻品种不同生育期对黑条矮缩病感病性存在差异,而秧田期和本田前期是水稻对水稻黑条矮缩病感病性较强的时期,本研究结果可望为水稻黑条矮缩病综合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迎青  兰波  孟凡  钟玲  张顺梁  李湘民  
为明确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的消长动态及其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带毒率的影响,分别采用诱虫灯测报和田间取样方法测定江西省崇义、井冈山、莲花和万安等4个县(市)灯下和水稻田间白背飞虱的消长动态,并采用RT-PCR方法测定4个县(市)不同时期灯下和水稻田间白背飞虱的带毒率。结果表明:江西省4个县(市)灯下和田间白背飞虱消长动态与带毒率变化规律相同,即白背飞虱高发期其带毒率也较高。崇义和万安白背飞虱及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高峰期较早,在7月28日左右;其次是井冈山,高峰期在8月8日左右;莲花则最晚,高峰期在8月18日左右。根据白背飞虱发生高峰期的时间差异,可以...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军  王海凤  林枫  郭涛  薛芳  李华东  孙文献  张士永  
【目的】白叶枯病是水稻上重要的细菌性病害,本文检测了不同水稻品种(系)对主要白叶枯病菌的抗性情况。【方法】选择中国流行的9个白叶枯病菌株及菲律宾的强毒性广谱致病菌株PXO99,利用剪叶法对收集的64个水稻品种(系)进行抗性分析。【结果】生理小种YN24、PXO99、YN1致病力最强,致病率分别达到了95.31%、95.31%、92.19%,致病力最弱的生理小种是YN18,致病率只有3.23%;水稻品种(系)武21621、A130、圣稻740对10个生理小种都表现抗病,C418、K18对10个生理小种都表现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卢代华  王剑  伏荣桃  王平  姚琳  陈晓娟  张鸿  黄超  陈雪娟  龚学书  陈宇  毛建辉  
本文利用35对SSR引物对23份水稻品种(组合)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35对引物在23个水稻品种上共获得342条扩增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88条,多态性条带所占比例为84.21%。23个参试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表现出明显差异,病穗率范围为8.20%~75.93%,最高和最低病穗率之间相差67.73个百分点,病情指数范围为2.19~52.67,最高和最低病情指数相差50.48。成对品种的GS变化为0.614~0.954,平均值为0.740单个品种的平均GS值变化为0.686~0.778之间。共有11份供试品种的平均GS值低于GS总平均值(0.740),其它12份(占供试品种总数的52....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成国英  张国安  张才德  黄焕明  聂细国  李银松  毛和平  余凌峰  
在湖北省公安县、湖南省华容县、江西省瑞昌市对 17个早稻品种进行了抗感纹枯病的性能评比 ,结果表明 :嘉育 948(病指 7.86 )、中辐 95 5 (15 .99)在湖北公安表现出较好的抗性 ;浙辐 910 (13.3)、中组 1号 (15 .7)、HB14(15 .8)、中辐 95 5 (16 .0 3)、9818(16 .5 )在江西瑞昌表现出较好抗性。鉴于中组 1号、9818、988在瑞昌表现抗病 (平均病指 17.37) ,在公安表现为感病 (平均病指 34.94) ,而 944和浙 92 48在瑞昌表现为感病 (平均病指41.0 0 ) ,在公安表现为抗病 (均病指 19.6 8...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