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26)
2023(3024)
2022(2704)
2021(2405)
2020(2084)
2019(4760)
2018(4654)
2017(8360)
2016(4932)
2015(5508)
2014(5396)
2013(5507)
2012(5415)
2011(4973)
2010(4980)
2009(4715)
2008(4612)
2007(4171)
2006(3777)
2005(3496)
作者
(20832)
(17470)
(17443)
(16126)
(11240)
(8746)
(7534)
(7096)
(6990)
(6365)
(6268)
(6027)
(5900)
(5875)
(5829)
(5566)
(5506)
(5307)
(5273)
(5180)
(4868)
(4559)
(4322)
(4173)
(4155)
(4026)
(3973)
(3956)
(3874)
(3766)
学科
(15631)
经济(15608)
管理(10954)
(10375)
(8307)
(8297)
企业(8297)
方法(7147)
数学(6130)
数学方法(6025)
(4800)
(4228)
中国(3963)
(3889)
土壤(3875)
(3826)
农业(3105)
业经(2972)
(2632)
理论(2550)
环境(2539)
地方(2518)
(2481)
贸易(2476)
(2457)
及其(2439)
(2406)
(2398)
土地(2386)
银行(2351)
机构
大学(76545)
学院(74743)
研究(36908)
(31646)
科学(29304)
农业(26234)
中国(25222)
(23415)
(22951)
经济(22249)
研究所(21971)
业大(21622)
管理(20912)
(19123)
理学(17763)
理学院(17419)
管理学(16761)
管理学院(16672)
农业大学(16641)
(16051)
中心(15397)
(15056)
(15053)
科学院(14275)
实验(14110)
实验室(13560)
(13088)
重点(12947)
(12826)
北京(11898)
基金
项目(56341)
(41440)
国家(41185)
科学(40769)
基金(39567)
科学基金(30763)
研究(29442)
自然(25094)
自然科(24496)
自然科学(24481)
自然科学基金(24032)
(22710)
(21382)
基金项目(20476)
资助(17119)
计划(16408)
科技(16315)
社会(15464)
社会科(14435)
社会科学(14423)
重点(14405)
教育(12971)
(12477)
专项(12370)
(12324)
科研(11892)
(11822)
(11367)
(11366)
创新(10872)
期刊
学报(29624)
(29356)
(25406)
经济(25406)
科学(21174)
农业(20403)
中国(19009)
大学(18970)
研究(18400)
学学(18362)
(12120)
业大(9891)
农业大学(8405)
管理(8302)
(7543)
中国农业(6504)
(6352)
林业(6125)
自然(5784)
教育(5757)
(5475)
金融(5475)
资源(5112)
科技(5061)
自然科(4646)
自然科学(4646)
技术(4437)
经济研究(4072)
财经(4028)
农业科学(4011)
共检索到1158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史建文  鲍士旦  史瑞和  
通过盆载试验研究了6种含钾量差异较大的土壤的供钾特点,并对4个水稻品种和3个啤酒大麦品种的吸钾特性作了比较.结果表明:稻、麦吸收钾中层间钾所占比例较大,其中又以1mol L~(-1)HNO_3煮沸一次不能提取的钾为主,占总吸钾量的70%~100%.单季水稻吸钾量约为大麦的2倍.杂交稻汕优63根系发达,吸钾量比常规稻多1/4,常规稻品种间及大麦品种间吸钾量差异较小.最后产量杂交稻汕优63明显高于常规品种,矮秆多蘖品种 IR_(30)对缺钾不敏感,其余品种较敏感,因此在生产上应因地制宜合理选择作物品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唐旭  计小江  李超英  吴春艳  杨生茂  刘玉学  吕豪豪  陈义  
【目的】研究水旱轮作系统中土壤自然供钾力、钾肥利用率和土壤钾素表观平衡,为农田钾素的可持续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不施肥(CK)、施氮磷肥(NP)和施氮磷钾肥(NPK)3个处理,利用20年稻麦水旱轮作定位试验数据,研究大麦和水稻地上部生物量、产量及籽粒和秸秆中含钾量对不同施肥处理的响应。【结果】在一年两熟和三熟制稻麦轮作系统中,20年不施肥(CK)的作物平均每年可生产籽粒8.24和9.22 t·hm-2,其相当于相应轮作体系平衡施肥(NPK)的75.6%和71.9%,因此施肥对作物产量提高的贡献率分别为24.4%和28.1%,施钾肥对作物籽粒产量提高的贡献分别为11.8%和14.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沈阿林  王永歧  张学斌  刘春增  
采用15N示踪和模拟土柱技术,对不同透水性土壤施用氮肥后水稻生育和氮肥利用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透水速率以20~30mm/d对水稻生育最为有利,完全不渗漏和透水速率超过40mm/d时,水稻分蘖明显减少,收获期干物质积累和子实产量仅为适宜透水率时的66 7%~93 4%和65 2%~93 8%。土壤透水性强烈影响水稻对氮肥的利用效率。土壤透水率在20~30mm/d时,水稻对氮的利用率超过60%,而不透水土壤和严重渗漏土壤的水稻对氮肥利用率仅为32 6%~44 1%,损失率达30 8%~46 0%。稻作期间田面水层和0~5cm土层pH与土壤透水率呈负相关,排水不良易引起氨挥发。日渗漏20~3...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磊  张维乐  鲁剑巍  戴志刚  易妍睿  丛日环  
【目的】研究不同供钾能力土壤在秸秆还田条件下钾肥减量施用对水稻、油菜、小麦的产量、钾素吸收量及钾肥利用率的影响,计算秸秆还田条件下3种作物的钾肥适宜用量,为秸秆还田条件下钾肥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农田钾素养分管理和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3—2015年在湖北省38个县(市)的水稻、油菜及小麦3种作物上开展秸秆还田钾肥减量施用田间试验。试验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1)对照,不施钾(CK);(2)施用全量化学钾肥(+K);(3)秸秆还田处理(+S);(4)秸秆还田配施50%钾肥(S+1/2K);(5)秸秆还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宋桂云  徐正进  陈温福  张文忠  贺梅  张喜娟  
选用典型直立穗型水稻品种沈农265和半直立穗型品种辽粳294为试材,研究两品种干物质积累、钾素吸收和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田间低钾条件两品种的产量和生物量都减少,其中半直立穗型品种辽粳294减少的较多。分蘖-抽穗期是两品种钾素积累高峰期,积累钾量达到全生育期积累量的2/3左右,抽穗前半直立穗型品种辽粳294积累的多,抽穗后相反,表明直立穗型品种沈农265生育后期吸收养分数量多,根系活力强。直立穗型品种钾效率高,耐低钾能力强,耐低钾能力达到一级指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建峰  贺立源  刘艳飞  吴照辉  郭再华  
为了解不同磷效率水稻品种在不同酸度土壤上的生态适应性情况,以中性土壤上筛选获得的45份耐低磷水稻品种和5份低磷敏感水稻品种作为供试材料,采用中性土壤为对照,在酸性和碱性土壤上进行了水稻苗期生态适应性鉴定,结果表明,3种土壤相对分蘖数均值表现为中性土>酸性土>碱性土,相对株高均值表现却相反,分别为碱性土>酸性土>中性土,但不同土壤变化不大;部分中性土壤上筛选的耐低磷水稻品种存在对不同酸度土壤的生态适应性差异。可见,不同水稻品种在不同酸度土壤上表现出对低磷的耐受能力不同,存在着耐低磷特性对不同酸度土壤的基因型差异。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曾祥明  韩宝吉  徐芳森  黄见良  蔡红梅  石磊  
【目的】研究江汉平原地区不同基础地力土壤和优化施肥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方法】以江汉平原水稻主推品种丰两优香一号为试验材料,通过3年田间小区试验,考察分析土壤基础地力不同的稻田优化施肥、农民习惯施肥和不施肥处理的产量、氮肥贡献率、土壤氮素依存率和氮肥利用率等的差异。【结果】土壤基础地力不同的稻田均是优化施肥处理的产量最高,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比较,高地力和低地力稻田优化施肥处理的产量分别平均提高6.9%和5.0%;与不施肥处理比较,产量分别平均提高17.3%和30.3%。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比较,优化施肥处理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均大幅度提高。高地力稻田土壤氮素依存率高、...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小红  陈温福  宋玉婷  全革  
以穗型直立的紧凑型水稻品种沈农07425和穗型弯曲的松散型水稻品种秋光为材料,在不同氮素水平下研究两种株型品种的土壤硝化-反硝化作用强度。结果表明,施氮条件下不同株型品种的土壤硝化作用强度存在差异,紧凑型沈农07425施氮处理的硝化作用强度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强,最大值为齐穗期高氮处理,分别较低氮、中氮处理及PK和CK处理高18.87%、16.53%、60.29%和56.60%;而松散型秋光施氮处理以分蘖期低氮的硝化作用强度最大,较中氮、高氮处理高13.32%和3.05%,但比PK和CK处理小21.27%和27.37%。施氮条件下紧凑型沈农07425与松散型秋光的反硝化作用强度表现一致,施氮水平越...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庞成庆  秦江涛  李辉信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水稻秸秆冬季还田对早稻产量和土壤钾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施氮肥情况下,水稻秸秆冬季还田的早稻产量显著高于春季还田处理;在施用氮肥的情况下,虽然2009年秸秆冬季还田和秸秆春季还田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前者比后者高12.3%,2011年更是高出23.8%,且差异显著。对2009—2011年早稻移栽时土壤速效钾含量分析发现,水稻秸秆冬季翻耕还田显著影响土壤速效钾含量,水稻秸秆冬季翻耕还田处理的土壤速效钾含量高于春季翻耕处理。特别是秸杆冬季还田且常规施肥处理,2009—2011年早稻移栽时其土壤速效钾含量分别比秸杆春季还田且常规施肥处理高29.6%、29.6%和26.0%。结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雄德  傅桂平  胡一凡  
用连续10次水稻耗竭盆栽试验,探讨了湖北省15种主要类型水稻土不同形态钾占土壤全钾含量的比例。结果是,难风化的白云母和长石类矿物中含钾量平均占90.0%;缓效钾平均占3.34%;有效钾贮量平均占11.1%;交换性钾平均占0.871%。盆栽水稻吸钾量与交换性钾和有效钾贮量呈极显著相关(r=0.7659,0.7695),与缓效钾贮量呈显著相关(r=0.6032)。这也间接证明难风化钾矿物不是钾源的提供者,从有效钾贮量看并不丰富,特别是鄂南地区稻土尤甚。强化钾素在农业内部循环,这才是有效利用土壤钾资源的重要措施。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邹春琴  李振声  李继云  张福锁  
用三室土培技术 ,研究了钾营养效率不同的 4个小麦品种根际速效钾、缓效钾的动态变化与钾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不施钾条件下 ,低效低响型品种京核 1号根际速效钾和缓效钾的耗竭程度较大。相反 ,高效低响型品种太核 50 2 5、低效高响型品种 6 154的根际速效钾和缓效钾的耗竭程度都较小。而中间类型品种京选偃 6的根际钾耗竭程度更小。小麦根际钾的变化与根系分泌 H+能力有一定的关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郝建华  丁艳锋  王强盛  刘正辉  李刚华  乔晶  刘杨  王绍华  
以粳型水稻品系2645为材料,在等氮量条件下设麦秸半量还田、麦秸全量还田和全施化肥(对照)3种处理,研究麦秸还田对水稻群体构建、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还田初期,两个麦秸还田处理平均土壤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Eh)分别比对照降低4.2%和19.8%,土壤微生物数量较对照显著增加,土壤矿质氮含量较对照降低3.8%,导致拔节前水稻茎蘖数、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均降低;还田后期,土壤矿质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47.4%、10.4%、6.2%、4.5%,麦秸还田后根系伤流速率增加19.9%,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增加30.1%,氮肥利用效率明显提高。...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何文强  陈林  庞丹波  曹萌豪  张雅琪  李学斌  
【目的】研究对比小流域不同坡向、土层和植被类型土壤水文效应的变化规律及差异性,以期为区域森林水文循环和水源涵养林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宁夏贺兰山自然保护区东坡响水沟小流域为研究区域,选取该流域阴、阳坡荒漠草原、蒙古扁桃灌丛、灰榆林、油松林、混交林、青海云杉林和亚高山草甸,采用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土壤水文效应。【结果】不同坡向和植被类型之间土壤含水量、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最大持水量和最大蓄水量差异显著(P 混交林(65.73%)>油松林(59.62%)>亚高山草甸(57.61%)>灰榆林(37.19%)>蒙古扁桃灌丛(36.82%)>荒漠草原(29.57%);最大蓄水量表现为混交林(607.24 t/hm~2)>青海云杉林(601.97 t/hm~2)>油松林(560.03 t/hm~2)>亚高山草甸(549.33 t/hm~2)>灰榆林(480.35 t/hm~2)>蒙古扁桃灌丛(457.21 t/hm~2)>荒漠草原(437.17 t/hm~2)。同时土壤持水量、蓄水量和土壤孔隙度与海拔、植被综合盖度、土壤含水量均显著正相关(P <0.01),并且土壤总孔隙度对土壤水文效应的贡献最大,高达86.10%。【结论】综合研究发现阴坡土壤物理性质和水源涵养能力要高于阳坡,青海云杉林、油松林以及混交林等高海拔的乔木针叶林水源涵养能力普遍要高于低海拔的荒漠草原,并且土壤物理性质是影响土壤水文效应的重要因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向富  刘目兴  易军  吴四平  杨叶  娄淑兰  
渗透性能和持水能力是土壤重要的水力学性质,是土壤调节径流、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等水文功能的基础。以三峡库首的夷陵-大老岭山地为对象,采集亚高山棕壤针叶林地、中山黄棕壤针阔混交林与茶园地和低山黄壤针叶林地等4个样点剖面的土壤样品,在室内进行土壤饱和导水率、水分特征曲线和理化性质测定,量化了不同样地土壤渗透性能、持水能力和水分库容等水文功能参数,并明确了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研究区山地土壤饱和导水率在0.06~14.78 mm/min之间,亚高山棕壤和中山黄棕壤林地土壤渗透性能较好,其平均饱和导水率在7.15~14.78 mm/min之间,低山黄壤次之(1.3 9 mm/min),中山黄棕壤茶园土壤渗透能力最差(1.17 mm/min)。不同类型土壤的饱和含水量、毛管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存在较大差异,凋萎含水量差异较小。同一类型土壤的不同发生层内,土壤饱和含水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递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波动上升。不同样地间土壤水分总库容差异较大,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水分总库容增加。土壤水分特征参数与土壤性质的相关分析表明,饱和导水率与土壤总孔隙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饱和含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均与土壤总孔隙度、粘粒含量呈显著性正相关,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饱和含水量与根系重量呈显著正相关;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与砂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中山茶园地和低山黄壤林地相比,亚高山棕壤和中山黄棕壤林地渗透性能较好且持水性更强,具有更好的调蓄径流和涵养水源的水文功能。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聪  陈世宝  宋文恩  李宁  
【目的】研究不同水稻品种对土壤中镉(Cd)毒害的敏感性分布规律,测定基于保护95%水稻品种的土壤中Cd对不同水稻毒害的生态风险阈值HC5,为中国水稻Cd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中国南方具有代表性的两种水稻土,通过外源添加Cd制备成0、1.2、4.8、10、40、120 mg·kg-1的Cd污染土壤,以中国水稻主产区18个常规不同水稻品种为试材,通过温室盆栽试验测定不同Cd污染土壤对不同品种水稻的生物量、植株Cd含量及不同水稻Cd吸收的生物富集系数(BCF)影响。通过国际最新的累积概率分布函数逻辑斯蒂克分布模型(Log-logistic distribution)对不同水稻基于生物量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