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77)
- 2023(8946)
- 2022(7470)
- 2021(6722)
- 2020(5625)
- 2019(12493)
- 2018(11894)
- 2017(22662)
- 2016(12465)
- 2015(13199)
- 2014(12848)
- 2013(12699)
- 2012(11880)
- 2011(10679)
- 2010(10448)
- 2009(9366)
- 2008(9216)
- 2007(8092)
- 2006(6905)
- 2005(6166)
- 学科
- 济(46473)
- 经济(46410)
- 业(33283)
- 管理(33054)
- 企(26064)
- 企业(26064)
- 方法(22742)
- 数学(20345)
- 数学方法(20124)
- 学(14833)
- 财(12935)
- 农(12715)
- 中国(11776)
- 贸(10021)
- 贸易(10019)
- 易(9769)
- 业经(9754)
- 农业(8781)
- 制(8774)
- 技术(8236)
- 务(8227)
- 财务(8220)
- 财务管理(8201)
- 企业财务(7907)
- 银(7534)
- 地方(7531)
- 融(7482)
- 金融(7479)
- 银行(7473)
- 环境(7404)
- 机构
- 大学(181813)
- 学院(178633)
- 研究(69492)
- 济(69459)
- 经济(68112)
- 管理(63346)
- 理学(56109)
- 理学院(55350)
- 管理学(54054)
- 管理学院(53766)
- 科学(50012)
- 中国(49534)
- 农(48302)
- 农业(39325)
- 京(39160)
- 所(38796)
- 业大(38140)
- 研究所(36380)
- 中心(30032)
- 财(30010)
- 江(26471)
- 农业大学(25772)
- 院(25637)
- 财经(24754)
- 北京(23878)
- 省(23630)
- 经(22843)
- 室(22829)
- 科学院(22413)
- 经济学(21710)
- 基金
- 项目(134537)
- 科学(103975)
- 基金(99869)
- 家(94938)
- 国家(94225)
- 研究(82637)
- 科学基金(77353)
- 自然(55769)
- 自然科(54580)
- 自然科学(54556)
- 自然科学基金(53616)
- 基金项目(53117)
- 社会(53093)
- 省(51924)
- 社会科(50416)
- 社会科学(50399)
- 划(46080)
- 资助(40802)
- 教育(36795)
- 重点(31573)
- 计划(30616)
- 部(28814)
- 编号(28491)
- 发(28233)
- 创(28026)
- 科技(27836)
- 科研(27671)
- 创新(26413)
- 业(25650)
- 国家社会(23232)
共检索到2509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吴韬 朱健明 李婷 蔡春芳 叶元土 吴萍 陈科全
为了探究非淀粉多糖(NSPs)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和饲料利用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水溶性果胶(SP)、水不溶性果胶(ISP)、水溶性木聚糖(SX)和水不溶性木聚糖(ISX)为材料,按照12%的比例添加到饲料中饲养初质量(1.6±0.7)g的河蟹13周。分析测定了饲料粘性及各组河蟹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营养物质和能量保留率、体成分、血清胆固醇、甘油三脂、肝胰腺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等指标。结果显示,4种饲料的粘性差异较大,SP组最高,ISP组其次,ISX组最低。各组河蟹的特定生长率、体成分和消化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SP组饲料系数高于ISP组和SX组(P<0.05),ISX组饲料系数与其他...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健懿 杨志刚 魏帮鸿 施秋燕 杨筱珍 成永旭
选用初始体重为(2.15±0.10)g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雄性幼蟹,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幼蟹),饲喂100%鱼油组(简称F1组)、100%豆油组(F2组)、100%亚麻油组(F3组)、50%鱼油+50%豆油组(F4组)、50%鱼油+50%亚麻油组(F5组)不同脂肪源配制的5种等氮等能饲料。实验蟹单个体养殖,实验周期为112 d。结果表明,F5组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都显著高于其他饲料组(P0.05)。肝胰腺组织消化酶活力测定结果表明,F1组幼蟹肝胰腺的类胰蛋白酶活力显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许晨远 迟骋 郑肖川 刘佳岱 张彩燕 刘文斌 刘艳玲 闫亚楠 黄健 王胜
为研究发酵饲料配伍配合饲料投喂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性能、抗氧化、免疫机能和代谢的影响,实验分别制备了5组饲料:对照组以幼蟹配合饲料为基础饲料(F0),各实验组在配合饲料基础上额外添加日投喂量5%、10%、15%和20%发酵饲料,并依次命名为F5、F10、F15和F20。150只均重无显著差异的中华绒螯蟹随机分5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重复10只蟹,分别饲喂对应组饲料,每天饱食投喂1次,养殖周期59 d。在养殖结束后采集血淋巴和肝胰腺以测定抗氧化指标、免疫指标和蛋白代谢酶活性。结果发现,额外投喂发酵饲料后,各组幼蟹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随着额外投喂发酵饲料量的增加,血淋巴中过氧化氢酶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其中F5、F10和F15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各处理组酸性磷酸酶活性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各组总蛋白和球蛋白含量随着发酵饲料额外投喂量提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是各组间差异不显著。此外,额外添加日投喂量20%比例以下的发酵饲料,可以提升肝胰腺中胰蛋白酶、胃蛋白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研究表明,额外投喂发酵饲料可以促进中华绒螯蟹幼蟹的生长,还可以提高其抗氧化能力、免疫机能和蛋白代谢能力。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夏爱军 成永旭 贺诗水 吴旭干 边文冀 杨筱珍 陆全平 王武
2003年5月20日至6月22日,研究了不同脂肪源饲料培育的大型溞对中华绒螯蟹发育和变态的影响。采用纯酵母(酵母组)、酵母添加10%豆油(豆油组)和酵母添加10%鱼油(鱼油组)三组饲料培养的大型溞作为大眼幼体发育到仔蟹IV期的生长和蜕壳的饵料。实验期间水温为室温,温度为20~24℃。结果表明,鱼油组培养的大型溞能显著地加速仔蟹发育阶段变态时间(缩短蜕皮周期),促进生长。其次为豆油组。酵母组最差。其加速变态的效果在仔蟹I期发育变态到II期就显著表现出来。此外,鱼油组,豆油组与酵母组相比,相应仔蟹期的规格较大。脂肪酸组成分析显示,仔蟹脂肪酸的组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摄食不同脂肪源饲料培育的大型溞...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大型溞 脂肪酸 变态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陈晴 马倩倩 沈振华 李二超 陈立侨
在低鱼粉(15%鱼粉,LFM)饲料中,分别添加0.5%蛋氨酸、0.5%或1.0%胆汁酸盐、0.5%或1.0%牛磺酸(记为0.5%Met、0.5%Bile、1.0%Bile、0.5%Tau、1.0%Tau)配制5种等氮等能的饲料为5个实验处理组,以全鱼粉组(64.4%鱼粉,FM)和低鱼粉组(15%鱼粉,LFM)为对照,投喂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0.26±0.02)g]8周。结果表明:1)与LFM相比,0.5%Met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且各处理组的饲料系数显著降低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阙有清 杨志刚 纪连元 何杰 邵路畅 王春 杨筱珍 成永旭 杨锦英
通过分别投喂配合饲料和天然杂鱼,研究配合饲料替代杂鱼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发育、体成分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池塘设在上海市崇明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特色水产养殖基地,每种饵料设3个平行。试验时间为2010年4月至11月,养殖结束后统计各试验组的存活率、体质量、产量,并随机取样测定各试验组雌雄蟹的肝胰腺指数、性腺指数、出肉率,同时测定肝胰腺、性腺和肌肉中水分、总脂、粗蛋白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杂鱼组和配合饲料组蟹的存活率、体质量、肝胰腺指数、性腺指数、出肉率等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杂鱼组雌雄蟹肝胰腺及雄蟹肌肉中水分含量极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1);杂鱼组雌雄蟹肝胰腺、性腺及雌蟹肌...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季高华 刘至治 冷向军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2%、0.3%β 葡聚糖和0.15%、0.25%低聚果糖,饲喂中华鳖幼鳖100d,测定中华鳖的生长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的活力。结果表明,添加0.25%低聚果糖显著提高了幼鳖增重率(P<0.05)和成活率(P0.05)。在血清酶活力方面,添加0.25%低聚果糖组SOD酶活力比对照组高31.3%(P0.05),对照组、0.3%β 葡聚糖组和0.25%低聚果糖组间溶菌酶活力无显著差异(P>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立鹤 陈立侨 李康 周永奎 李二超
在基础饲料(CP 40%)中分别添加6%的鱼油、花生油、卵磷脂和猪油,投喂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简称河蟹)28周,以投喂冰鲜小杂鱼的河蟹为对照组,研究投喂不同脂肪源饲料对河蟹卵巢发育和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脂肪源对河蟹的卵巢发育和繁殖性能影响显著,鱼油组雌蟹的产卵力[2.787×103cell/g(Wt)]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卵磷脂组[2.216×103cell/g(Wt)]和对照组[2.041×103cell/g(Wt)]次之;而鱼油、卵磷脂和对照组间雌蟹的受精率与孵化率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猪油和花生油组;猪油组雌蟹的繁殖性能最差,其产卵力与孵化率分别...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郑宗林 黄辉 刘鸿艳 吴国忠 杨先乐
通过体外及体内实验2种途径,探讨了壳聚糖对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和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血淋巴细胞部分特性的影响。体外实验通用3H-TdR、14C-UR、3H-Val掺入法研究了不同剂量[0μg/mL(对照)、5μg/mL、10μg/mL、20μg/mL、50μg/mL和100μg/mL]的壳聚糖对异育银鲫PHA和LPS刺激的淋巴细胞DNA、RNA和蛋白质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蟹血淋巴中壳聚糖剂量的增加,检测到3H-TdR、14C-UR、3H-Val的放射强度逐渐增强,当壳聚糖终质量浓度达20μg/mL时,PHA和LPS...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林仕梅 罗莉 叶元土 周继术 薛敏 杨军科
于1999年6~7月收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tnensis)粪便,用酸不溶灰分法测定中华绒螯蟹对饲料的消化率,同时测定其胃、肠、肝胰脏蛋白酶活力。结果表明,蛋白质能量比(P/E)28.93 mg/kj水平对中华绒螯蟹胃、肝胰脏蛋白酶活性明显高于 P/E 27.30 mg/kJ和 30. 31 mg/kJ 2个水平(P<0.05), 3个 P/E水平间肠蛋白酶活性没有明显差异(P>0.05)。 P/E 28.93 mg/kJ水平饲料蛋白质、脂肪、能量和总表现消化率分别为82.57%、 77. 59%、 83. 94%和 76. 98%,均高于另 2个水平,3个 P/E水平间营养物质的...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林仕梅 罗莉 叶元土 尹恒 周继术
试验所用饲料蛋白能量比 (P/E)分别为 2 7.10、2 9.91、32 .31,非植酸磷水平 (N Phy P)质量比分别为 1.5 2× 10 - 2 、1.98× 10 - 2 、2 .32× 10 - 2 。中华绒螯蟹体重 8~ 10 .5 g。结果表明 :①中华绒螯蟹总氮(TN)、氨态氮 (NH3 N)以及总磷 (TP)和磷酸盐 (PO4 3- -P)的排泄率分别与饲料蛋P/E和N Phy P水平呈正相关。氮 /磷排泄率比 (TN/TP)也与饲料氮 /磷比 (N/N Phy P)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②在摄食后排泄率测定中 ,TN、NH3 N排泄率在摄食后 3~ 6h达最大值 ,而T...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若晨 朱筛成 张光宝 顾伟 向朝林 邓登 赵金山 吴旭干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单性化养殖是一种具有推广潜力的养殖方式,基于雌雄营养需求配制雌雄专用饲料是实现精准投喂的重要前提。为了研究雌雄专用育肥饲料对雌、雄中华绒螯蟹亚成体养殖性能、生理代谢和生化组成的影响。实验采用2×2因子实验设计(2种饲料×2种性别),在室外池塘围隔中开展了为期80 d的养殖实验,实验包括雄蟹投喂雄体专用饲料组、雄蟹投喂雌体专用饲料组、雌蟹投喂雌体专用饲料组和雌蟹投喂雄体专用饲料组(分别记为MM、MF、FF和FM),每组各设置4个重复围隔。结果显示:饲料对雌雄蟹的生长、成活率、产量及饲料系数均无显著差异,而雌雄蟹性别之间生长、产量和饲料系数存在显著差异;FF组其肝胰腺指数(HSI)和性腺指数(GSI)高于FM组,且在80 d的GSI差异显著;除FF组其肝胰腺中的总脂含量显著高于FM组外,两种饲料对可食组织中的常规生化成分含量均无显著差异;就抗氧化和免疫指标而言,MM组肝胰腺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而FF组肝胰腺中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 活性最高;饲料和性别因素对血淋巴中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均具有显著影响;就蛋白质和脂质代谢指标而言,MM组肝胰腺胰蛋白酶活性最高,脂肪酶活性最低;FF组肝胰腺中甘油三酯(TG)、血淋巴中总蛋白(TP)、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均最高。本研究表明,雄蟹投喂雄体专用料可以提高抗氧化和免疫性能,促进蛋白质沉积;雌蟹投喂雌体专用料可以增加肝胰腺中的TG沉积,加速卵巢发育速度。综上,雌雄专用育肥饲料可提高河蟹雌雄分养条件下的育肥养殖效果,促进中华绒螯蟹雌雄单性化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刘兴国 周洪琪 宋理平
为研究低分子壳聚糖 (SMW Chitosan)对罗非鱼 (Tilapia)肝脏脂肪代谢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效果 ,实验采用单因子浓度梯度法饲养罗非鱼 (体重 1 8 96± 1 2 4g)。 3个月后测定结果表明 ,对照组罗非鱼的肝体比明显高于实验组 ,0 5 0 %低分子壳聚糖实验组罗非鱼的肝体比最小 ;实验组罗非鱼的肝脂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其中含 0 5 0 %低分子壳聚糖组罗非鱼的肝脂含量比对照组下降了2 8 2 4 %;0 5 0 %低分子壳聚糖实验组的饲料系数比对照组下降 2 4 1 0 %。壳聚糖对罗非鱼的特殊增长率也有显著性影响。实验表明 ,一定剂量的低分子壳聚糖能...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宇 翁方青 邓樱花 伍强贤 曾国平
以水为增塑剂,聚氨酯预聚体为改性剂,成功在密炼机中改性水溶性壳聚糖,并对改性后材料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聚氨酯预聚体与壳聚糖之间有很强的相互作用,材料的柔韧性随着聚氨酯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同时,随着聚氨酯预聚体含量的增加,材料的吸附性能逐步降低,说明在改性的过程中,部分氨基参与了反应.由于密炼之后,得到的材料是一种热塑体,因此可以使用加工设备对其进行二次加工(膜压,发泡等),扩大了壳聚糖材料的使用范围.该工作为壳聚糖材料的改性提供了一种新的加工方法.
关键词:
水溶性壳聚糖 聚氨酯 密炼 吸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