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58)
- 2023(10081)
- 2022(9136)
- 2021(8745)
- 2020(7359)
- 2019(17078)
- 2018(17046)
- 2017(32295)
- 2016(18203)
- 2015(20618)
- 2014(20506)
- 2013(20124)
- 2012(18333)
- 2011(16393)
- 2010(16277)
- 2009(14385)
- 2008(13901)
- 2007(11763)
- 2006(10228)
- 2005(8598)
- 学科
- 济(63168)
- 经济(63097)
- 管理(49023)
- 业(46909)
- 企(39165)
- 企业(39165)
- 方法(31641)
- 数学(27223)
- 数学方法(26892)
- 农(17685)
- 学(17295)
- 财(16246)
- 中国(16071)
- 业经(14419)
- 理论(13545)
- 地方(12949)
- 农业(11971)
- 和(11886)
- 技术(11755)
- 环境(11432)
- 贸(10891)
- 贸易(10887)
- 教育(10794)
- 易(10550)
- 务(10340)
- 财务(10276)
- 财务管理(10261)
- 制(9935)
- 划(9873)
- 企业财务(9730)
- 机构
- 大学(249263)
- 学院(249196)
- 管理(98418)
- 济(88212)
- 理学(86211)
- 经济(86035)
- 理学院(85255)
- 管理学(83592)
- 管理学院(83188)
- 研究(82437)
- 中国(57062)
- 科学(56440)
- 京(53445)
- 农(46211)
- 业大(43042)
- 所(42498)
- 财(40285)
- 研究所(39386)
- 农业(36538)
- 中心(36440)
- 江(35459)
- 北京(33665)
- 范(33198)
- 财经(32924)
- 师范(32794)
- 院(30217)
- 经(29997)
- 技术(29833)
- 州(29176)
- 师范大学(26298)
- 基金
- 项目(180676)
- 科学(139320)
- 研究(128956)
- 基金(127684)
- 家(113280)
- 国家(112342)
- 科学基金(94983)
- 社会(76249)
- 省(72803)
- 社会科(72043)
- 社会科学(72022)
- 基金项目(69119)
- 自然(64940)
- 自然科(63366)
- 自然科学(63348)
- 自然科学基金(62171)
- 划(61603)
- 教育(60196)
- 编号(53372)
- 资助(52827)
- 成果(42716)
- 重点(40821)
- 部(38594)
- 创(38041)
- 发(38006)
- 课题(37288)
- 创新(35401)
- 科研(35073)
- 计划(34852)
- 大学(33322)
共检索到3473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丽萍 王俊 王冬梅 祝遵凌 王轶虹
【目的】筛选出甲醛吸收能力强的水培植物类型,为选择室内水培植物净化居室甲醛污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主研制的定时调控和记录甲醛质量浓度的熏气试验装置模拟室内甲醛污染环境,对15种水培植物进行甲醛质量浓度分别为10、50、100 mg·m~(-3)且时长10 h的熏气处理,综合熏气后植物甲醛吸收率和单位叶面积甲醛吸收率,分析不同水培植物吸收甲醛能力的差异。【结果】试验水培植物均吸收甲醛,但吸收能力差异较大,与植物叶片类型存在关系。甲醛质量浓度升高导致植物甲醛吸收率降低,而单位叶面积甲醛吸收率升高,50 mg·m~(-3)甲醛污染或已接近大部分水培植物吸收甲醛的饱和浓度。【结论】白鹤芋、鹅掌柴、绿萝、吊竹梅、鸟巢蕨、金边吊兰、波士顿蕨、‘绿精灵’合果芋吸收能力较强,是有效、快速净化居室等相对低浓度甲醛污染室内环境的科学选择。
关键词:
甲醛污染 水培植物 吸收能力 筛选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永华 吴晓芙 张冬林 陈亮明 廖江林 陈明利 马文卿 乔瑞丽
为了提高室内水培观叶植物的水培成活率和观赏价值,本文以5种室内观叶植物为材料进行不同营养液对其水培效果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不同科、属植物长根速度有很大的区别,本实验发根速度快慢排名为:天南星科>百合科>五加科>棕榈科。各种植物对营养液中各种元素的需求有很大的差异,从各种植物在不同营养液中的地上部生长情况和地下部发根情况来看,A配方营养液对春芋、袖珍椰子较适宜;B营养液对常春藤、龙血树较适宜;C营养液对龟背竹较适宜。
关键词:
水培 观叶植物 营养液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麟君 李凯荣 张晓阳
【目的】分析陕北黄土高原不同石油开采区土壤石油污染状况,并比较了研究区主要植物对石油污染物的吸收情况。【方法】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采用重量法测定了3个采样区(安塞萝卜地、延长严家湾西山和东山)土壤中总石油烃的含量,分析了当地主要草本和木本植物对石油污染物的吸收情况。【结果】研究区土壤石油污染状况比较严重,石油污染物多集中于0~20cm土层。随着土壤中总石油烃含量的增加,大部分草本植物体内的总石油烃含量也增大。当土壤中总石油烃含量低于10 000mg/kg时,大部分植物体内的总石油烃含量高于土壤。狗娃花、冰草、梭草茎叶中的总石油烃含量高于根,而铁杆蒿、黄蒿和无芒雀麦根部的总石油烃含量高于茎叶。冰...
关键词:
陕北黄土高原 石油污染 植物修复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杜国坚 缪宇明 陈卓梅 张跃仙 陈亚飞
采用人工熏气法,对37种园林绿化植物对氯气(Cl2)的抗性及吸收能力进行了研究,通过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将参试植物的抗性及吸收能力分别从弱到强划分为5个等级(Ⅰ,Ⅱ,Ⅲ,Ⅳ,Ⅴ)。实验结果显示:37种植物对氯气抗性存在较大差异,抗性最强的为茶花Camellia japonica,最弱的为乳源木莲Manglietia yuyuanensis,红花木莲Manglietia insignis和交让木Daphniphyllum macropodum;37种植物对氯气吸收能力差异显著,吸收能力最弱的为乳源木莲,熏气前后氯元素质量分数差为0.50mg·kg-1,最强的为火棘Pyracantha fortun...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阎海峰 程鹏
吸收能力理论是近十几年来组织学习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已有的文献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1)吸收能力概念本身的定义与操作化;(2)吸收能力对知识转移和组织学习、创新和组织绩效的影响;(3)影响吸收能力的相关前因变量的探讨。本文以此为主线,对国外有关这一课题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与评述,并针对这一研究领域内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若干后续的研究建议。
关键词:
吸收能力 组织学习 研究评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石芝玲 和金生 张丽杰
知识结合是联结知识吸收能力四大要素的桥梁,知识结合决定了企业知识吸收的效果。文章重点分析了各个阶段知识结合的特点,并由此提出了促进知识结合的对策,以期能够提高知识结合度从而有效提高知识吸收能力。
关键词:
知识 吸收能力 知识结合 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小兵
组织保持对外部知识的开放和不断吸收的能力对组织或企业获取内部独特的资源至关重要。知识吸收能力已逐渐成为组织战略潜在能力的标志。知识吸收能力概念的特征是其多层次性,分析层面从个体、组织内经营单位、组织、组织间到国家。由于对知识吸收能力理解的不同,已有研究呈现出知识吸收能力维度和测量的差异。组织知识吸收能力受组织内外部诸多因素的影响,表明组织可以从组织内外部因素来提升和加强知识吸收能力,也说明了知识吸收能力研究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知识吸收能力的分析层次与维度、影响因素、知识吸收能力的测量、知识吸收能力和组织绩效
关键词:
知识吸收能力 研究 评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周霞 何健文
基于社会学方法论中二元对立相消的思想,本文认为,作为整体层面的组织知识吸收能力与作为个体层面的个人知识吸收能力之间是内在连通的,而不是简单的单向替代或互不等同的关系。通过构建两者的连通模型,本文尝试理清它们的内在"经络"的联动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徐兴良 白洁冰 欧阳华
传统的氮循环模式认为,土壤有机氮只有经过微生物分解转化为无机氮(NH4++NO3-)后才能为植物吸收利用。然而,近年来许多研究证实多种陆地植物具有从土壤中获取小分子有机物质(如自由态氨基酸)的能力,对传统的氮循环模式形成巨大的挑战。论文从土壤中氮素的形态、植物吸收有机氮的证据、有机氮吸收的机制、以有机氮为重要氮源的生态系统类型以及根系吸收与分泌有机氮之间的平衡等5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当前研究方法的优缺点,针对本领域内核心科学问题,提出了未来植物吸收有机氮的改进方法及研究方向,为进行植物利用有机氮的研究提供方法基础。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玲 段贤杰 徐芳森 汪社亮
植物硼转运蛋白依赖的硼吸收转运途径和机制已被全面揭示,植物响应缺硼的主要生理过程也被广泛深入研究。为探究植物缺硼适应性及其潜在机制,本文从植物硼吸收转运途径、硼生理应激和硼调控植物胁迫适应性三方面系统总结重要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硼吸收转运调控、硼高效植物的遗传改良、激素与硼胁迫以及硼在其他胁迫中的重要性等,以期为硼调控植物逆境适应提供理论参考,实现硼高效品种的遗传改良。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缪宇明 陈卓梅 陈亚飞 杜国坚
采用人工熏气法,研究38种浙江省常用园林绿化植物对二氧化氮(NO2)气体的抗性及吸收能力,以系统聚类分析方法为依据,将参试树种的抗性及吸收能力分别划分为强性、较强性、中等、较弱及弱等5个等级。结果显示,38种植物对NO2抗性存在较大差异,抗性最强的为茶花Camellia japoica,最弱的为美人蕉Canna generalis和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38种植物对NO2吸收能力差异显著,吸收能力最弱的为深山含笑Michelia maudiae,熏气前后氮元素质量分数差为1.4mg·kg-1,最强为火棘,熏气前后氮元素质量分数差为476.3mg·kg-1,并以此作为浙...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陈卓梅 杜国坚 缪宇明
为充分发挥城市绿地吸收有害气体的生态功能,采用人工熏气法,对浙江省38种园林绿化植物对氟化氢气体的抗性及吸收能力进行了研究。通过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将参试植物的抗性及吸收能力划分为弱、较弱、中等、较强和强等5个等级。结果显示,38种植物对氟化氢的抗性差异较大,抗性最强的熏气持续时间为9 h(麦冬Ophiopogonjaponicus),抗性最弱的仅2 h(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等);参试的落叶植物中弱和较弱抗性物种占87.50%,而常绿植物在弱至较强各等级的分布较均匀,表现出比落叶植物的抗性更强。植物对氟化氢气体的吸收能力差异非常显著,部分植物具有十分惊人的吸收能力。大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振国
通过3个不同的实验研究了不同锌处理(1~5000μmol/L)下重金属超量积累植物Thlaspicaerulescens对铁、钙、镁、钾、锰和硫吸收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供应Fe-EDTA的条件下,增加处理的锌浓度显著减少T.caerulescens地上部的全铁含量;当使用Fe-EDDHA时,锌处理对地上部铁含量的影响不显著,而根系中全铁和可溶性铁含量随溶液中锌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停止供锌,明显降低根系全铁含量。锌浓度<1000μmol/L的处理对T.caerulescens地上部的钾、钙和镁含量没有影响。无论在供应Fe-EDTA还是Fe-EDDHA的条件下,植株地上部和根系硫含量在所有锌处理之间...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罡 安海龙 史军娜 刘超 田菊 郭惠红 夏新莉 尹伟伦
为揭示植物叶片对大气颗粒物的滞纳效应,本研究首次采用氧化锌(ZnO)纳米颗粒物模拟PM_(2.5)等颗粒物在欧美杨DN-2叶片表面的沉降、附着和滞留过程,利用水洗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分别测定叶片表面和组织内的ZnO含量,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叶表形貌进行观察和附着颗粒物数量统计,定量研究欧美杨对不同粒径颗粒物的吸附和吸收能力及其光合生理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粒径约为30 nm(NPs)、100 nm(BPs)和1μm(MPs)的3种ZnO气溶胶处理16 d后,欧美杨叶片表面对MPs的吸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