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64)
2023(9507)
2022(8542)
2021(7948)
2020(6534)
2019(15221)
2018(15338)
2017(29610)
2016(16418)
2015(18309)
2014(18375)
2013(18241)
2012(16649)
2011(14952)
2010(14584)
2009(12813)
2008(12087)
2007(10206)
2006(8766)
2005(7323)
作者
(48462)
(40180)
(39817)
(37684)
(25324)
(19417)
(17940)
(16067)
(15261)
(14149)
(13888)
(13415)
(12601)
(12517)
(12392)
(12352)
(12232)
(12023)
(11431)
(11322)
(10229)
(9647)
(9643)
(9058)
(9028)
(9011)
(8912)
(8771)
(8111)
(8026)
学科
(60955)
经济(60888)
管理(47414)
(42303)
(35729)
企业(35729)
方法(30258)
数学(26226)
数学方法(25940)
(17009)
(15703)
环境(14614)
中国(14507)
(14267)
业经(13402)
地方(12505)
(11633)
农业(10563)
理论(10521)
(10443)
(10337)
贸易(10333)
(10020)
技术(9912)
(9519)
财务(9462)
财务管理(9447)
(9180)
企业财务(8957)
教育(8642)
机构
大学(227979)
学院(226616)
管理(92864)
(82954)
理学(81597)
经济(81023)
理学院(80715)
管理学(79264)
管理学院(78890)
研究(75279)
中国(52500)
科学(51170)
(48699)
(41053)
业大(39291)
(38396)
研究所(35761)
(35468)
中心(33379)
农业(32510)
(30979)
北京(30534)
财经(29531)
(29477)
师范(29157)
(27626)
(26906)
(25657)
技术(24777)
师范大学(23690)
基金
项目(167092)
科学(129589)
基金(120031)
研究(118417)
(106546)
国家(105719)
科学基金(89619)
社会(71455)
社会科(67597)
社会科学(67577)
(66223)
基金项目(65293)
自然(61346)
自然科(59845)
自然科学(59830)
自然科学基金(58707)
(56504)
教育(53330)
资助(49041)
编号(48130)
成果(37768)
重点(37528)
(35658)
(35579)
(34790)
课题(32814)
科研(32681)
计划(32496)
创新(32443)
大学(30468)
期刊
(85226)
经济(85226)
研究(61546)
学报(42180)
中国(37367)
科学(36946)
(36727)
管理(32084)
大学(30434)
学学(28843)
农业(26223)
(24782)
教育(23852)
技术(18652)
业经(14579)
(14327)
金融(14327)
(13693)
财经(13032)
图书(13020)
科技(12991)
经济研究(12921)
理论(11766)
林业(11449)
业大(11358)
实践(11145)
(11145)
问题(11059)
资源(10904)
(10894)
共检索到3087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海燕  张洪江  杨平  王伟  
研究了重庆四面山低山丘陵区不同水土保持林地0~20、20~40和40~60 cm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及不同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密度。结果表明:0~20、20~40和40~60 cm土层中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33.09、7.51和3.21 g/kg;0~20 cm的土壤有机碳密度介于4.97~14.31 kg/m2,而0~60 cm的土壤有机碳密度介于7.84~17.94 kg/m2,均值为12.78 kg/m2;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密度随土壤深度增加而显著减少,但其减少程度随水土保持林树种组成不同而异;不同水土保持林地60 cm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天然次生林>人工林>农...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康宁  
应用土壤物理学的方法、理论和参数,对研究地区现有的水土保持林的林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进行了实地观测和分析,实验采用了玛立奥特瓶定水头供水的渗透仪法和野外实地土壤水分再分布法,其结果为该地区水土保持和森林水文效益评价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丽华  余新晓  
通过对累积入渗量的分析,发现林地土壤入渗性能最佳,荒草地次之,而农耕地最差。方差分析表明,在流域内不同地貌部位之间土壤入渗性能无明显差异,而不同地类之间差异显著,即水土保持林对提高土壤入渗能力有显著作用。多重比较分析说明不同水土保持林地土壤入渗性能也有明显区别;同时发现水土保持林对入渗的空间分布亦有重要影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丽华  
运用土壤物理学和土壤水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晋西黄土地区水土保持林地土壤入渗进行了分析和计算,用Philip半解析迭代、递推的方法,求出了不同林地的Z(θ,t)函数和入渗方程。通过对理论公式计算值和实测值的比较,发现二者吻合甚好,证明所求的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方程的Philip解反映了研究地区土壤入渗的基本规律。同时计算结果表明,对于该研究地区的各种地类Phiiip入渗方程级数解,只取前三项即可满足精度要求。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章文  马燕  唐亚  黄成敏  
通过对位于金沙江下游流域的四川省宁南县马桑坪15个坡耕地径流小区采取13 a水土保持措施(植物篱、坡改梯)后的土壤与对照(坡耕地)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差异分析,研究长期水土保持措施对坡耕地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植物篱措施的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有机质的提高幅度为12%~20%;全氮提高的幅度为34%~65%;水解性氮提高的幅度为34%~44%。但坡改梯后的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较之对照并无显著提高。同时,植物篱处理13a后,植物篱带上、中、下各部位的土壤养分差异不显著,表明植物篱改造后的坡耕地已达到稳定时期。长期试验表明植物篱...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家林  郭二辉  杨果果  孔玉华  杨喜田  
为了探讨太行山低山丘陵区不同水土保持林地土壤渗透性能及其影响因素,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该区域3种30年生的侧柏、刺槐和栓皮栎水土保持林地土壤的入渗特征并进行综合评价,同时进行入渗过程模拟及土壤入渗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3种水土保持林地土壤初渗速率、平均入渗速率、稳渗速率、前30min入渗量均大于相同土层裸地土壤入渗数值,同时也表现为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样地0~20 cm土层土壤渗透速率均呈现侧柏>刺槐>栓皮栎>裸地的趋势。(2)不同样地土壤渗透性能综合评价结果为侧柏(2.414)>刺槐(-0.817)>栓皮栎(-1.169)>裸地(-1.180)。(3...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建军  张岩  张波  
2008年5月12日—10月12日间采用EnviroSMART土壤水分定位监测系统,以每30min监测1次的频度对晋西黄土区刺槐人工林地、油松人工林地、次生林地的土壤水分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0~150cm土层中次生林地蓄水量是刺槐人工林地的1.4倍,有整地措施的油松林地蓄水量与次生林地相近。人工林较次生林多消耗的土壤水分主要是深层的土壤水分,次生林主要依靠天然降水和消耗浅层土壤水分维持其生长。从表层到深层次生林地蓄水量逐渐增加,而有整地措施的油松人工林地蓄水量逐渐减少。随深度的增加各林地蓄水量的变幅逐渐减弱。0~150cm土层的平均蓄水量8月最低。层次越深,蓄水量的最低值出现时间越晚。9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晓倩  邓泓  达良俊  
通过对宝钢厂区4种不同污染程度区内,不同林分和不同树种下土壤0~20cm、20~40cm基本理化性质和有机碳含量的测定,分析城市工业环境下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特征,以实现合理的绿化布局,提高绿地减碳效益。结果表明:工业区林地土壤有机碳具有"表聚作用";清洁区内落叶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含量高,建议多种柳树;轻度污染区内针阔混交林含量高,针阔混交后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高于针叶林和常绿阔叶林,建议多种雪松+广玉兰和雪松+香樟;中度污染区和严重污染区内常绿阔叶林有机碳含量高,建议分别多种蚊母和女贞,同时严重污染区应丰富植被类型。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纪杰  张友育  俞元春  崔晓晓  陈瑜  舒洪岚  
对福建省漳州市不同林龄的巨尾桉(Eucalyptus urophylla×E. grandis)人工林土壤的持水性、渗透性、抗蚀性等水土保持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桉树人工林最大持水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加(0.3 a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军  吴斌  朱金兆  佐藤俊  
该文以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主要水土保持树种刺槐、油松,以及灌木树种沙棘、虎榛子为研究对象,对各林地不同时期不同深度土壤水分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并对林分密度与土壤水分的关系以及影响土壤水分的因子进行了综合分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军  贺康宁  佐藤俊  
本文对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主要水土保持林种刺槐、油松,以及灌木林种沙棘、虎榛子林地的土壤水分动态进行了调查.根据实测资料林地土壤水分的年内变化可分为土壤水分消耗期、土壤水分积累期、土壤水分消退期、冬季土壤水分稳定期四个时期,本文对各时期不同深度的土壤水分状况、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可分为活跃层与次活跃层.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桂兰   卜庆雨   王秀伟   谷会岩  
【目的】探究黑土区不同树种水土保持林对坡面土壤氮的保持作用,为黑土坡面养分流失防控措施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在黑龙江省西北部的克山农场内,选择坡度、坡向、坡长和林龄基本一致的杨树水土保持林、樟子松水土保持林和耕地坡面为试验区,在3个试验区内沿顺坡向从坡顶至坡底分别布设1条距离为315、319和323 m的样线,每条样线上以坡顶为起点,距离为30 m等间距设置10个样点。每个样点分别采集0~15 cm和15~30 cm土壤样品,用于土壤物理特征、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和颗粒态有机氮的测定,以耕地为对照,分析不同树种水土保持林对黑土坡面土壤氮的保持作用。【结果】(1)水土保持林的土壤物理特征指标优于耕地。(2)杨树水土保持林土壤全氮含量(1.28~2.54 g/kg)高于樟子松水土保持林和耕地的全氮含量,樟子松水土保持林土壤全氮含量(1.04~1.92 g/kg)高于耕地含量(0.62~1.63 g/kg);铵态氮、颗粒态有机氮在3个试验区土壤内分布情况和全氮一致,皆表现为杨树水土保持林含量最高,耕地含量最低。【结论】两种水土保持林0~15 cm土层土壤氮含量高于15~30 cm土层土壤氮含量,两种水土保持林的土壤氮含量高于耕地的氮含量,杨树水土保持林土壤氮含量高于樟子松水土保持林土壤氮含量,且杨树水土保持林对黑土区坡面土壤氮的保持作用优于樟子松水土保持林。从土壤氮保持角度来讲,在杨树和樟子松两种水土保持树种上应优先考虑杨树。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涂成龙  刘丛强  武永锋  王毅  
在贵州省中部区域采集了4种典型的林地土壤剖面,拟通过分析测定土壤有机碳(SOC)同位素(SO13C)、溶解性有机碳(DOC)同位素(DO13C)和枯枝落叶碳同位素(13C)的比值,探讨SOC和DOC的来源和迁移转化过程。结果表明:在枯枝落叶转化为表层土壤有机质过程中,δ13CSOC值升高了0.1%~0.3%,有富13C现象。在具备枯枝落叶覆盖的表层土壤中,DOC含量相对较高,δ13CDOC值与枯枝落叶δ13C值非常相近;而在缺乏枯枝落叶覆盖的表层土壤中,DOC含量相对较低,δ13CDOC与枯枝落叶1δ3C值差异较大,说明具备枯枝落叶覆盖的表层土壤DOC主要来源于枯枝落叶。在发育较为成熟的土壤剖...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黄承标  梁宏温  
1991~1996年,通过建立径流小区的方法,对广西桂平市不同整地马尾松工程幼林地的水、土、肥进行了连续的定位观测。结果表明:不同整地马尾松工程幼林地的年平均液体径流量为全垦(134850t/hm2)>带垦(113839t/hm2)>穴垦(109491t/hm2);年土壤流失量为全垦(9313t/hm2)>带垦(4090t/hm2)>穴垦(1917t/hm2);年平均水土养分流失量为全垦(16617kg/hm2)>带垦(7627kg/hm2)>穴垦(3982kg/hm2),分别是灌草坡(2014kg/hm2)的8251%、3787%和1977%。不同整地造林后第6年时...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徐桂林  方晰  田大伦  唐志娟  张铸三  
比较研究了湖南会同第1代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采伐迹地经不同更新方式转变为第2代杉木林地、自然更新灌木林地、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林地、柑橘Citrus reticulata林地、芒草Andropogon chinensis地的土壤(0~75cm)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垂直分布及其储量。结果表明,林地土壤(0~75cm)有机碳质量分数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除了板栗林地30~45cm土层土壤有机碳(SOC)质量分数显著高于芒草地同一土层(P=0.049)外,其余不同林地同一土层SOC质量分数差异不显著(P>0.05),SOC平均质量分数大小排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