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14)
- 2023(6956)
- 2022(6163)
- 2021(5579)
- 2020(4730)
- 2019(10262)
- 2018(10153)
- 2017(18525)
- 2016(10426)
- 2015(11465)
- 2014(10609)
- 2013(10257)
- 2012(9359)
- 2011(8442)
- 2010(8460)
- 2009(7934)
- 2008(7473)
- 2007(6568)
- 2006(5825)
- 2005(5177)
- 学科
- 济(32907)
- 经济(32872)
- 管理(25598)
- 业(25353)
- 企(19815)
- 企业(19815)
- 方法(13921)
- 数学(11856)
- 数学方法(11649)
- 农(11431)
- 学(10297)
- 中国(9641)
- 业经(8396)
- 财(8363)
- 农业(7582)
- 贸(7165)
- 贸易(7162)
- 易(6980)
- 制(6664)
- 理论(6451)
- 地方(6129)
- 技术(6104)
- 环境(5469)
- 和(5329)
- 银(5028)
- 教育(5012)
- 划(4988)
- 银行(4988)
- 务(4903)
- 财务(4885)
- 机构
- 学院(140918)
- 大学(137733)
- 研究(54906)
- 济(50320)
- 经济(49102)
- 管理(46509)
- 理学(39934)
- 理学院(39426)
- 科学(38876)
- 中国(38665)
- 管理学(38355)
- 管理学院(38157)
- 农(37933)
- 所(31186)
- 农业(30917)
- 京(30543)
- 研究所(28957)
- 业大(28649)
- 中心(23964)
- 江(22297)
- 财(21733)
- 省(19837)
- 院(19744)
- 农业大学(19631)
- 技术(19406)
- 北京(18773)
- 科学院(18425)
- 范(18268)
- 师范(17905)
- 业(17557)
- 基金
- 项目(101043)
- 科学(76721)
- 基金(70102)
- 研究(67618)
- 家(66416)
- 国家(65888)
- 科学基金(52933)
- 省(41904)
- 社会(39680)
- 社会科(37405)
- 社会科学(37396)
- 自然(37136)
- 划(36499)
- 自然科(36305)
- 自然科学(36290)
- 基金项目(36039)
- 自然科学基金(35630)
- 教育(31636)
- 资助(29353)
- 编号(27048)
- 重点(24604)
- 发(23201)
- 计划(22698)
- 创(21969)
- 成果(21384)
- 科技(20961)
- 部(20853)
- 创新(20609)
- 课题(20538)
- 科研(20029)
共检索到2081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家宙 陈明亮 何圆球
在我国中亚热带典型红壤区通过水稻测坑试验 ,测定了农田水量平衡各分项。结果表明 ,低、中、高水分条件下早稻的蒸散需水量为 36 8.6~ 415 .4mm ,日均蒸散量为 4.2 9~ 4.83mm d。 5月~ 7月的降水总量可以满足早稻的蒸散和渗漏需要 ,并有多余的水分需排出。但由于降雨间隔不匀 ,仍需少量灌水来补充调节。晚稻低、中、高 3种水分状况下蒸散量为 334.9~ 384.2mm ,略低于早稻 ,但日均蒸散量高于早稻。即使雨水偏多年份的降水也不能满足晚稻的生长需要 ,必须灌水补充。在多雨年份淹水灌溉的高水分处理谷物产量比中等水分的要低。早稻低水分使总穗数和千粒重减少 ,每穗总粒数...
关键词:
红壤 水稻 水量平衡 光合速率 产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易镇邪 刘书波 陈冬林 屠乃美
对3种复种制度(稻–稻–肥(紫云英)、稻–稻–油(油菜)、稻–稻–闲(冬闲))下秸秆还田对水稻生产能力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冬作秸秆还田条件下,早稻产量以稻–稻–肥处理最高,稻–稻–油处理居中,两者分别比稻–稻–闲处理高3.1%和1.8%;冬作秸秆与早稻秸秆还田使晚稻显著增产,稻–稻–肥与稻–稻–油处理比稻–稻–闲处理分别增产15.4%和11.0%;秸秆还田使水稻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显著提高了叶面积、干物质积累量、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粒叶比,不同冬作秸秆还田的增产效应有差异,绿肥(紫云英)效果好于油菜秸秆,且2种秸秆对增加早稻干物质积累的作用机制具有明显差异,绿肥主要增加孕穗前的干物质积累,而...
关键词:
水稻 复种制 秸秆还田 生产能力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建昌 王志琴 朱庆森
以中粳盐粳2号和杂交籼稻汕优63为材料,研究了在不同土壤水分状况下氮素营养对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土壤轻度干旱(土壤水势为-30kPa)下,产量为高氮(450kg/hm2)>中氮(225kg/hm2)>低氮(0),当土壤水分充足(土壤水势为0)或土壤干旱较重(土壤水势为-60kPa)时,产量为中氮>高氮>低氮;增施氮肥后颖花数增加,但在土壤干旱较重的高氮水平下,结实率和千粒重明显降低;轻度土壤干旱下的中氮和高氮营养以及土壤干旱较重的中氮营养提高了根系活力、叶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籽粒中的ATP酶活性,在土壤干旱程度较重的高氮营养下,结果则相反。
关键词:
土壤水分 氮素营养 产量 生理机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华 王冬吟 朱德峰
以内2优6号和Ⅱ优7954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状况对水稻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内2优6号在轻度水分胁迫下产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在重度水分胁迫下产量显著下降15.2%。水分胁迫使Ⅱ优7954产量提高。内2优6号对水分胁迫较Ⅱ优7954敏感。中度水分胁迫下内2优6号干物重平均下降22.0%。水分胁迫使Ⅱ优7954干物重高于对照,轻度胁迫处理平均高8.4%,中度胁迫处理高4.7%。水分胁迫抑制内2优6号茎鞘物质向籽粒运转,促进Ⅱ优7954茎鞘贮存物质向穗部运转。
关键词:
水稻 物质积累 产量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徐丽丽 王秋兵 张心昱 邹敬东 戴晓琴 王辉民 孙晓敏 董雯怡
研究依托千烟洲生态站,利用1998年建立的红壤稻田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土土壤碳及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施用有机肥有利于提高土壤碳、氮、磷含量,土壤总有机碳(SOC)含量达到16.8 g·kg-1,全氮(TN)含量达到1.5 g·kg-1,速效氮(AN)含量达到153.8 mg·kg-1,速效磷(AP)含量达到43.3 mg·kg-1,而土壤速效钾(AK)含量仅达到23.0 mg·kg-1,低于施用化肥的各个处理;②施用氮、磷、钾肥减缓了红壤水稻土酸化趋势,显著增加土壤AP(12.3~47.1 mg·kg-1)、AK(22.3~54.5 mg·kg-1)含量;③秸秆还田可以...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昌全 曾莉 卢俊宇 曾守鲁 张显仲 宋斌 李廷轩 张仁绥
研究了淹水、田间持水量、60%田间持水量3种水分条件下水稻生长发育状况、蒸散量和产量。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含量与水稻产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水稻蒸散量在淹水条件下为605毫米,60%~80%田间持水量条件下为347毫米,孕穗期和灌浆期日蒸散量大。土壤含水量在田间持水量以下时,土壤中无机氮以硝态氮为主,而水稻体内缺乏硝酸还原酶,这是造成水稻氮素营养障碍的重要原因。脯氨酸可作为水稻受水分胁迫的指标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汝荣
把千烟洲站内一个面积为14.2hm2的小流域作为案例,对第一性生产的生物量与光能利用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植物的实际产量和理论产量还有较大差距,该小流域的发展潜力很大。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瑞 袁富华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樊闽 程锋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全国及各省40年来的粮食生产能力发展变化状况,提出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对策措施,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效支撑。研究方法:根据粮食生产的S型曲线,分4种类型分别对各省粮食生产能力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区,粮食生产能力开始出现下降趋势,其中有部分省属于粮食主产区,应引起高度重视;而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或较低的省区,粮食生产能力仍在不断增加。研究结论:粮食播种面积的变化是影响粮食生产能力变化的最直接的因素,但耕地面积减少导致粮食的减少是刚性的;要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可通过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进一步提升粮食单产水平、加大粮食生产的政策保...
关键词:
粮食 生产能力 粮食播种面积 耕地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凤博 方福平 程式华
大米是浙江省最重要的口粮品种。促进水稻生产稳定发展是确保浙江省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之一。本文在简要分析浙江省水稻现实生产力的基础上,测算了水稻生产潜力,并针对制约浙江省水稻生产的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表明,通过恢复双季稻面积,可新增生产能力336万t;提高现有成熟技术到位率,提高单产可新增生产能力60万t;若两个条件均能充分发挥,浙江省水稻潜在生产力可达到1249万t,比现实生产力高582万t。提出必须优化生产扶持政策,加大中低产田改造,优化品种结构,提高技术到位率,推进规模经营,促进全面均衡增产。
关键词:
水稻 生产能力 对策 浙江省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黄晶 张杨珠 徐明岗 高菊生
【目的】分析长期不同施肥下土壤有效磷含量、全磷含量、土壤磷素盈亏和磷素活化效率(PAC)的动态变化,探讨不同施肥下水稻土磷素演变特征及与磷平衡的响应关系。【方法】基于1982年开始的红壤性水稻土长期不同施肥定位试验,试验包括不施肥(CK)、有机肥(牛粪,M)、氮磷钾肥(NPK)、氮磷钾肥+有机肥(NPKM)、氮磷肥+有机肥(NPM)、氮钾肥+有机肥(NKM)和磷钾肥+有机肥(PKM)共7个处理。【结果】经过30年不同施肥,土壤有效磷含量均呈上升趋势。M、NKM、NPK、NPM、NPKM和PKM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变化速率分别为0.18、0.20、0.83、1.35、1.46和1.62 Mg·Kg...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改河 申云霞 唐拴虎 王长发 温小侠 吴永常
采用人工控制土壤贮水量,在陕西关中气候条件下,研究作物土壤水分生产能力结果表明:土壤水分生产能力小麦最高为17.59kg/(hm2·mm),谷子11.61kg/(hm2·mm),豌豆10.33kg/(hm2·mm),油菜10.6kg/(hm2·mm);获得一定籽粒产量的最低土壤水分临界值约为:小麦160mm,豌豆150mm,谷子和油菜300mm,土壤水分超过此临界值后,增加水分,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但当水分超过一定量(豌豆300mm,小麦400mm,谷子500mm,油菜650mm时),产量则渐趋于稳定;低供水多施肥和高供水少施肥土壤水分的无谓消耗增加,不利于提高土壤水分的生产能力,必须量水施肥...
关键词:
土壤水分,资源,生产能力,作物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孟晓群
本文首先阐述雷州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发展现状,并指出金融是影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因素,然后在分析雷州市金融支持农业生产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农业经济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士余 左长清 朱金兆
通过土壤水分渗漏装置试验研究了百喜草(Paspalum notatum)及其枯落物在红壤坡地对土壤水分动态和水量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百喜草覆盖(A)、百喜草敷盖(B)、裸露对照(C)的地表径流系数分别为1.35%、2.78%和32.74%,C的地表径流量分别是A、B的24.25倍和11.78倍。A、B、C的月均土壤含水量变化规律显示,地被物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随季节的不同而不同,不同地被物可以增加或减少土壤水分。年均土壤含水量排列顺序是:B(27.09%)>A(26.46%)>C(26.27%)。不同处理水量平衡各分量有较大差异。在2002年降雨量1 808.5mm的情况下,A、B、C的年总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