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37)
2023(12204)
2022(10847)
2021(10205)
2020(8453)
2019(19117)
2018(19157)
2017(36534)
2016(19951)
2015(22125)
2014(21549)
2013(21121)
2012(18867)
2011(17014)
2010(16749)
2009(15396)
2008(14435)
2007(12245)
2006(10508)
2005(8794)
作者
(57053)
(47258)
(47057)
(44590)
(30059)
(22855)
(21087)
(18727)
(17923)
(16806)
(16143)
(15898)
(14784)
(14730)
(14544)
(14490)
(14395)
(14036)
(13457)
(13439)
(11946)
(11363)
(11312)
(10702)
(10670)
(10540)
(10506)
(10297)
(9605)
(9558)
学科
(72841)
经济(72763)
管理(56404)
(51040)
(42591)
企业(42591)
方法(35121)
数学(30337)
数学方法(29987)
(20350)
中国(18210)
(18007)
(17904)
业经(16847)
环境(15716)
地方(15121)
农业(13631)
(13270)
贸易(13264)
(12969)
理论(12967)
(12860)
技术(11928)
(11770)
(11679)
(11593)
财务(11529)
财务管理(11513)
企业财务(10855)
教育(10232)
机构
学院(272763)
大学(271521)
管理(108873)
(100813)
经济(98521)
理学(95696)
理学院(94653)
管理学(92855)
管理学院(92402)
研究(89436)
中国(62734)
科学(59893)
(57129)
(48196)
业大(45582)
(45285)
(44436)
研究所(42060)
中心(40067)
农业(38289)
(38081)
财经(36795)
(36120)
师范(35752)
北京(35312)
(33515)
(32636)
(31381)
技术(30028)
经济学(29374)
基金
项目(199100)
科学(155175)
基金(142986)
研究(142749)
(126326)
国家(125311)
科学基金(106808)
社会(87958)
社会科(83257)
社会科学(83234)
(79483)
基金项目(77111)
自然(71510)
自然科(69783)
自然科学(69767)
自然科学基金(68471)
(66993)
教育(65200)
编号(58703)
资助(57992)
成果(45840)
重点(44794)
(42588)
(42464)
(41743)
课题(39880)
创新(38855)
科研(38438)
计划(37459)
大学(36391)
期刊
(106324)
经济(106324)
研究(74207)
学报(48678)
中国(45674)
(43966)
科学(42540)
管理(37389)
大学(35286)
学学(33503)
(31746)
农业(31672)
教育(29851)
技术(22149)
业经(19583)
(17958)
金融(17958)
经济研究(17071)
财经(16441)
(16274)
科技(14677)
图书(14673)
(13922)
问题(13430)
(13245)
业大(13122)
理论(13082)
资源(13003)
实践(12256)
(12256)
共检索到3734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邹君  杨玉蓉  谢小立  
以大田水分控制方法设置4个不同的灌溉水分处理,旨在探究不同水分条件对水稻光合作用、蒸腾作用以及冠层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光合作用的日变化规律表现为晴天天灌的“长峰距”特点,光合速率以淹灌最强,天灌最弱;光合“午睡”现象因日照条件而变化,晴天较阴天严重,但晴天和阴天有不同的特点,晴天天灌上午的峰值提前,下午推后,阴天不出现峰值的移动.蒸腾速率以淹灌的最大,天灌最小;晴天蒸腾速率日变化有“午睡”现象,阴天为单峰型.4处理中以天灌的冠层温度最高,淹灌最低,湿灌和配灌区别甚微;早晚时分温度趋同,中午时分温差拉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俊林  迟道才  陈涛涛  佟延旭  吴奇  陈伟  邰恩博  
为了缓解节水灌溉方式下水稻土氮肥流失严重现状,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本研究将斜发沸石作为土壤改良剂引入到水稻节水灌溉中,以水稻品种"千重浪2号"为试材,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沸石量为主区、灌溉方式为副区,对不同灌溉方式与沸石量下水稻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淹灌(W0)相比,能量调控灌溉(W1)、干湿交替灌溉(W2)处理下叶面积指数均有所降低;施沸石处理(Z1)叶面积指数均高于未施沸石处理(Z0),且W1处理下增加较显著。W1与W0处理地上部干重差异不大,均高于W2处理;Z1处理地上部干重高于Z0,W1Z1处理地上部干重最高。与W0处理相比,W1处理显著提高产量,增产1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何海兵  杨茹  廖江  武立权  孔令聪  黄义德  
随着人们对稻米需求量日益增加,水稻(特别是优质稻米)产出需保持逐年增长趋势,但水资源紧缺及水稻生产中过量氮肥投入致环境承载压力增大等因素均阻碍水稻生产。因此,水稻生产当前面临的矛盾是如何在减少资源(水分和氮素)投入条件下产出更多优质稻米,节水省氮栽培模式下获得高产优质稻米是未来水稻生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保障。笔者回顾水分管理制度(节水栽培模式、灌溉模式及土壤含水量)、氮肥管理制度(施氮量和施氮方法)及水氮协同管理对灌区水稻产量、品质和水/氮资源利用效率的调控效应,阐明水氮互作对优质高产高效水稻的生理生态调控机制,提出灌区优质高产高效水稻实现过程中潜在的关注点及相应的研究构想。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袁小环  武菊英  孙璐  段留生  王建中  
为了评测园林常用宿根花卉石竹在北京地区的水分需求,2006年利用蒸散量反馈式灌溉原理,采用小型蒸渗仪研究了石竹一年生苗在100%ETc、75%ETc、50%ETc、25%ETc4个灌溉水平下的水分蒸散。结果表明,6—10月石竹的蒸散量随灌溉量减少而降低,不同灌溉水平间蒸散量差异显著;同一灌溉水平下各月之间蒸散量差异显著。4个灌溉水平下石竹6—10月的总蒸散量分别为432.6、315.5、220.6、118.0 mm。利用Penman-Monteith蒸散量经验模型计算潜在蒸散量ET0,得出石竹6—10月的作物系数Kc为0.63~1.12。根据实测蒸发皿的蒸发量计算出石竹6—10月的需水系数α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强  吕廷波  马晓鹏  王东旺  白蒙  王泽林  牛靖冉  
【目的】分析水分调控对覆膜滴灌水稻生长发育及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采用测坑试验方式,2种栽培方式,分蘖期设置3个水分梯度进行水分调控。【结果】于各生育期末取样测定各项指标,分蘖期水分调控对2种栽培方式下滴灌水稻的生长和灌溉水利用效率有显著影响。W1、W2处理对水稻株高影响不大,W3处理水分胁迫严重降低株高;分蘖期水分调控对最终分蘖数具有明显的影响,最终分蘖数表现为覆膜栽培下水稻分蘖数量平均分蘖数为17.44蘖/穴,裸地栽培下水稻分蘖数量平均分蘖数为17.60蘖/穴;生育后期W2处理能保持较高叶面积,更利于水稻光合作用的进行光合产物的积累以及最终产量的形成;在覆膜、裸地栽培方式下W2处理灌溉水利用率均为最高,分别为0.64、0.46 kg/m~3。【结论】滴灌水稻分蘖期适度的水分胁迫有利于水稻生长发育进而提高产量,从滴灌水稻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和产量角度考虑,滴灌水稻覆膜栽培方式W2水分处理可作为基于本试验条件下较适宜的调控措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琳  杨福强  王树忠  赵景文  任华中  
研究不同品种的水分利用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为黄瓜高水分利用效率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选用2个生态型相同但生长型不同的黄瓜品种(津育5号和迷你2号)为试材,温室栽培,相同灌溉量和灌溉频率水分处理,比较其灌溉水在渗漏量、蒸发量、蒸腾量和土壤储水量的分配比例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以及不同品种根系特点。除迷你2号(MN)在秋冬茬结果有所差外异,两供试品种在不同茬口灌溉水的分配均呈现蒸腾量>渗漏量>蒸发量>土壤储水量的趋势;两供试黄瓜品种在冬春茬的蒸腾量、渗漏量、蒸发量和土壤储水量占灌溉水总量的分配比例分别为38.25%,32.15%,23.10%和6.50%,而秋冬茬则分别为34.35%,34...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凤丽  彭世彰  徐俊增  丁加丽  
根据国家“86 3”节水农业专项子课题现场试验资料 ,分析了控制灌溉和常规灌溉条件下水稻茎蘖动态变化、株高变化以及叶面积变化趋势 ,建立了两种灌溉条件下茎蘖消长的Logistic模型和叶面积增长模型 ,并对水稻冠层受光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控制灌溉通过对土壤水分的合理调控 ,使得无效分蘖减少 ,提高了水分和养分的有效利用率 ;在大部分生育期内水稻保持了较适宜的冠层叶面积指数 (CLAI) ,具有良好的株型 ,能更多的截获太阳能 ,奠定了水稻节水灌溉条件下水稻高产的基础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晓飞  杨利  商艾华  丁良帅  赵静  刘刚  赵小明  
为了掌握水稻不同节水灌溉措施对春季土壤墒情及养分状况的影响 ,本研究对采用浅水、浅湿和覆膜 3种水稻节水措施的试区泡田前的 0~ 2 80cm深的土壤含水率剖面和电导率剖面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 :水稻覆膜节水灌溉措施与非覆膜措施相比对春季土壤墒情有明显影响 ,在本研究中覆膜节水处理区的剖面含水率低于非覆膜节水处理的剖面含水率 ;水稻节水灌溉措施对表层 30cm土层的土壤溶液电导率有明显影响 ,电导率最高的是覆膜处理 ,说明其保肥效果最好 ,其次是浅水处理 ,最差的是浅湿处理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居辉  兰霞  李建民  周殿玺  苏宝林  
研究了不同灌溉制度对冬小麦水分消耗和产量构成的影响 ,从产量差异的生理基础和耗水特征等方面阐述了节水高产的原因。研究表明在底墒水充足的壤土条件下 ,春灌二水比春灌一水增产 ,但春灌一水的边际效益高于春灌二水处理 ;春灌二水与春灌三水的产量相近 ,但水分利用率提高。随春季灌水量的减少 ,小麦生育期间的总耗水量降低 ,但却增加了对土壤水 ,尤其是土壤深层贮水的利用 ,如春无灌水处理的土壤耗水占到了总耗水量的 84 .9% ,其中 19.0 %来自于 130~ 2 0 0 cm的深层贮水 ,而春灌二水处理的土壤耗水则分别为 4 9.9%和 1.9%。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肖辉  高贤彪  郭良进  王艳  王立艳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土壤-植物复合系统对新亚铵法制浆中段水的处理效果,中段水灌溉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经济效益,以期为新亚铵法制浆中段水的资源化利用开辟途径。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植物系统对制浆废水中CODcr、总氮、总磷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6%,60%及90%以上;同时制浆废水灌溉能够明显促进作物生长,增加作物产量11.56%~47.65%;利用制浆废水灌溉,可以处理废水19 200 m3,节约污水处理费用17 280元,节约肥料投入3 359元,粮食产值达到28 893元,可产生经济效益41 842元。因此,制浆废水作为灌溉用水是可行的,并且下渗水经过收集后可以做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聂晓  王毅勇  刘兴土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处理下三江平原寒地水稻生理生态需水变化特征。试验在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生态试验站农田综合试验场进行。采用非称重式蒸渗仪(有底无底测坑)和小型蒸渗仪对间歇灌溉(IT)、湿润灌溉(MT)和淹灌(CSF)条件下的稻田蒸散量、渗漏量和棵间蒸发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间歇灌溉、湿润灌溉条件下的水稻蒸腾量与淹灌差异不显著,而稻田棵间蒸发量分别减少14.8%,29.6%,深层渗漏量分别减少22.7%,31.8%,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28.6%,42.9%,在显著减少耗水量的同时还显著的提高产量。与淹灌相比,间歇灌溉、湿润灌溉的实际籽实产量分别增加9.4%和12.7%。湿润灌溉的节水增...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颖  刘芳  秦安琪  
立足水土资源禀赋,分析灌溉和机械投入对水稻生产效率的区域差异影响,对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长江中下游和东北地区859份调研数据,运用SFA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灌溉投入对水稻生产效率无显著影响,机械投入影响为正且与人均耕地规模相互促进;(2)在东北地区,灌溉和机械投入均具有正向影响,且灌溉投入与水资源条件存在替代作用,耕地细碎化削弱机械投入的影响,机械投入与人均耕地规模表现出互补作用;(3)关于技术非效率,灌溉条件对长江中下游和东北地区的影响分别为正向和负向,且长江中下游地区受人均耕地规模影响,东北地区受耕地细碎化影响。因此,差异化投入灌溉和机械要素是提高水稻供给能力的重要途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颖  刘芳  秦安琪  
立足水土资源禀赋,分析灌溉和机械投入对水稻生产效率的区域差异影响,对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长江中下游和东北地区859份调研数据,运用SFA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灌溉投入对水稻生产效率无显著影响,机械投入影响为正且与人均耕地规模相互促进;(2)在东北地区,灌溉和机械投入均具有正向影响,且灌溉投入与水资源条件存在替代作用,耕地细碎化削弱机械投入的影响,机械投入与人均耕地规模表现出互补作用;(3)关于技术非效率,灌溉条件对长江中下游和东北地区的影响分别为正向和负向,且长江中下游地区受人均耕地规模影响,东北地区受耕地细碎化影响。因此,差异化投入灌溉和机械要素是提高水稻供给能力的重要途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红英  蔡焕杰  王健  
 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灌溉试验站2002年夏玉米田根系层土壤水分消耗动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夏玉米生育期农田一维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过程及不同灌水处理对不同深度根系层的耗水量和不同时期日耗水强度的影响,确定了不同灌水定额条件下田间灌溉水有效利用率与计划湿润层深度的关系,其相关关系均大于0.96;通过产量分析,确定了夏玉米作物拔节后适宜的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量的80%。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