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88)
- 2023(10112)
- 2022(8559)
- 2021(7649)
- 2020(6462)
- 2019(14436)
- 2018(14031)
- 2017(26366)
- 2016(14780)
- 2015(16122)
- 2014(15768)
- 2013(15552)
- 2012(14372)
- 2011(13102)
- 2010(12996)
- 2009(12277)
- 2008(12194)
- 2007(10810)
- 2006(9626)
- 2005(8864)
- 学科
- 济(54006)
- 经济(53901)
- 管理(46431)
- 业(42814)
- 企(35106)
- 企业(35106)
- 方法(23057)
- 数学(20127)
- 数学方法(19909)
- 财(18325)
- 农(16149)
- 制(16044)
- 学(14712)
- 中国(14185)
- 业经(12985)
- 贸(11455)
- 贸易(11452)
- 易(11099)
- 体(11053)
- 务(10993)
- 财务(10973)
- 财务管理(10945)
- 农业(10557)
- 企业财务(10415)
- 银(9830)
- 银行(9768)
- 环境(9595)
- 融(9372)
- 金融(9370)
- 技术(9363)
- 机构
- 大学(217647)
- 学院(214551)
- 济(85495)
- 经济(83733)
- 研究(80971)
- 管理(77143)
- 理学(66934)
- 理学院(66072)
- 管理学(64797)
- 管理学院(64434)
- 中国(59476)
- 科学(54203)
- 农(53017)
- 京(46973)
- 所(44347)
- 农业(42734)
- 业大(41711)
- 财(41092)
- 研究所(40655)
- 中心(35400)
- 江(33065)
- 财经(32149)
- 院(29274)
- 经(29245)
- 北京(29125)
- 省(28462)
- 农业大学(28078)
- 经济学(26476)
- 科学院(25598)
- 州(25151)
- 基金
- 项目(151473)
- 科学(117544)
- 基金(111699)
- 家(103719)
- 国家(102924)
- 研究(98849)
- 科学基金(85083)
- 社会(63543)
- 社会科(60208)
- 社会科学(60191)
- 自然(59110)
- 基金项目(59068)
- 省(58748)
- 自然科(57742)
- 自然科学(57719)
- 自然科学基金(56740)
- 划(51490)
- 资助(45162)
- 教育(44413)
- 编号(36207)
- 重点(35204)
- 部(33212)
- 计划(32247)
- 创(31834)
- 发(31677)
- 科研(30187)
- 制(30091)
- 创新(30058)
- 业(28848)
- 成果(28687)
共检索到3190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武继承 杨永辉 郑惠玲 何方
为探明不同水分条件对小麦-玉米两熟制水分利用的影响,通过秸秆覆盖和施用保水剂等水分调控措施,进行了不同灌水量对小麦、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土壤水分及水分利用等方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灌水有益小麦群体发育,提高成穗数量、株高、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促进小麦增产,其中以补充灌水1 200 m3/hm2效果最佳,增产11.83%;但过多灌水反而影响小麦产量,补充灌水2 400 m3/hm2减产1%,并影响玉米产量。小麦灌水处理的玉米分别比对照增产7.31%~16.15%,其中补充灌水1 800 m3/hm2增产效果最佳,增产16.15%。夏秋两季作物产量结果表明,河南省中产灌区在秸秆覆盖和施用保水...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素瑜 王和洲 杨明达 王静丽 贺德先
【目的】通过两年的防雨棚微区控水试验,探索秸秆还田和水分调控对小麦根系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提高秸秆还田效果及推广应用秸秆还田技术提供参考。【方法】试验设玉米秸秆粉碎翻压还田(RS)和秸秆不还田(CK)处理;3种土壤水分处理,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50%—55%(干旱处理,D)、60%—65%(轻旱处理,SD)和70%—75%(适宜水分处理,N)。测量土壤水分含量、根干重、根干重密度、根系活力、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结果】干旱条件下小麦成熟期的次生根数显著降低,与轻旱和适宜水分处理相比,不同生育时期小麦根系活力均显著降低,0—25 Cm土层中的根干重密度在不同的生育时期也基本...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武继承 郑惠玲 史福刚 杨占平
研究了不同水分条件下保水剂对小麦增产的效应,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可以增加小麦穗长和穗粒数、提高千粒重,从而提高小麦产量。不灌水条件下施用保水剂可增产8.42%~22.75%,以60 kg/hm2和45 kg/hm2处理较好;灌一水条件下施用保水剂可增产10.86%~19.86%,以45 kg/hm2处理最好;灌二水条件下施用保水剂可增产10.79%~18.42%。水分利用率在不同处理间也有很大差异,不灌水条件下施用保水剂降水利用率分别提高1.11~2.99kg/(mm.hm2),以60 kg/hm2处理提高最多;灌一水条件下施用保水剂时灌水利用率分别增加0.063~0.206 kg/m3,以3...
关键词:
保水剂 小麦 增产效应 水分利用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孟毅 蔡焕杰 王健 张西平
通过2002,2003年2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小麦秸秆覆盖量(0,1030,2060,3090和4120kg/hm2)对夏玉米田土壤含水量、棵间蒸发、地温以及玉米生长状况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量4130kg/hm2处理的棵间蒸发量比不覆盖处理少10%;覆盖量越大,总耗水量越小,1030,2060,3090和4120kg/hm24种覆盖处理的两年平均总耗水量依次比对照减少约13.5%,9.5%,5.4%和3.8%;覆盖处理的地温在各生育阶段均高于不覆盖处理,尤其是表层0~10cm土层,覆盖量由低到高,分别比不覆盖处理增温0.7,1.5,0.7和0.2℃;覆盖处理的株高和叶面积指数在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永辉 武继承 张洁梅 潘晓莹 王越 何方 韩伟锋
为探明土壤结构改良与保墒耕作措施对小麦、玉米周年水分利用的作用机制。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常规耕作、秸秆还田、保水剂、有机肥、免耕、深松、深松+秸秆覆盖等措施对小麦、玉米生长过程中的耗水特征、光合特征及周年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秸秆覆盖在小麦生育期内储水量较高。从小麦播种-返青期,深松+秸秆覆盖处理的耗水量最低。而在返青-拔节期,该处理最大,而其在孕穗-抽穗期的耗水量却最低。在拔节-孕穗期,保水剂处理的耗水量最大,而在抽穗-灌浆期,其耗水量最小。在灌浆-收获期,秸秆还田和保水剂处理的耗水量较其他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高英波 陶洪斌 朱金城 黄收兵 徐彩龙 盛耀辉 王璞
【目的】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免耕留茬种植体系内,麦茬高度对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夏玉米出苗及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地区,探求适宜机播夏玉米苗期生长及高产高效的冬小麦留茬高度,为实现农艺栽培措施和农业机械化的高效、有机结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12—2014年在中国农业大学吴桥实验站进行,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3个麦茬高度(15 cm、25 cm、35 cm),其余部分随机收粉碎覆盖还田,采用机械化精量播种。通过测定夏玉米出苗率、苗期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田间耗水量、产量及构成因素和水分利用效率,比较分析小麦不同留茬高度对夏玉米播种出苗质量、苗期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振平 齐华 张悦 孙世贤 杨国航
以7个玉米品种为试材,采用单株室外盆栽在开花期进行中度水分胁迫处理,研究了水分胁迫对玉米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水分利用效率(WUE)、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等光合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使光反应中心受到抑制,非气孔限制是影响净光合速率增加的主要限制因子;WUE与Pn、Gs、Tr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Ci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叶片在水分胁迫条件下主要通过降低蒸腾作用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关键词:
水分胁迫 玉米 光合速率 水分利用效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亚丽 薛志伟 郭海斌 穆心愿 李潮海
【目的】黄淮海地区是中国粮食主产区之一,但农业生产中旱涝频繁发生,同时还存在土壤紧实、耕层变浅和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该区的粮食生产。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作为农业生产中两项重要的技术措施,对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蓄水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有显著作用。本文旨在探索耕作方式、秸秆还田以及二者交互对冬小麦-夏玉米耗水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优化黄淮海地区的土壤耕作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土壤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相结合的方法,设置常规耕作+秸秆还田、常规耕作+无秸秆还田、深耕+秸秆还田、深耕+无秸秆还田、深松+秸秆还田、深松+无秸秆还田6个处理,研究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学善 李金才 屈会娟
为探求适合淮北平原机播夏玉米的最佳麦秸还田方式,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麦秸全量还田方式(粉碎抛撒、灭茬覆盖、直接覆盖)对机播夏玉米出苗率、抗倒性能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碎抛撒处理的出苗率最高;灭茬覆盖处理的总倒伏率最低,而单株气生根数目,总根条数和根系干重最高,且其植株基部第3~7节间的直径、单位茎长干重和茎秆压碎强度、穿刺强度、抗倒指数、土壤含水率、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也高于粉碎抛撒和直接覆盖处理。灭茬覆盖和粉碎抛撒处理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均高于直接覆盖处理。因此,无论是从直接经济效益,还是长期的生态效益考虑,麦秸灭茬覆盖和粉碎抛撒覆盖都值得在生产中推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静静 张富仓 周罕觅 赵永刚 魏新光
【目的】研究不同生育期灌水和施氮对玉米各生育期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以夏玉米蠡玉16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了7个水分处理(全生育期灌水、苗期+拔节期灌水、苗期+抽穗期灌水、苗期+灌浆期灌水、拔节期+抽穗期灌水、拔节期+灌浆期灌水、抽穗期+灌浆期灌水)和3个氮素水平(不施氮肥、低氮(60kg/hm2)、高氮(180 kg/hm2)),研究不同生育期灌水和施氮对夏玉米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不同生育期灌水和施氮对夏玉米的株高、叶面积、地上部干物质、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均有一定的影响。与全生育期灌水相比,在平均氮肥(各指标3个氮素处理的平均值)水平下,苗期+灌浆期灌水处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柏炜霞 李军 王玉玲 王丽
【目的】陕西渭北旱塬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易旱气候区,干旱对旱地农作物生产威胁严重,降水短缺及其季节分布不均制约着旱地冬小麦和春玉米生长发育,是导致作物产量低而不稳的主要因素。论文旨在探索渭北旱塬冬小麦—春玉米轮作区在不同轮耕措施下土壤蓄水保墒效果和作物增产增收效应。【方法】于2007—2013年在陕西合阳实施了免耕/深松、深松/翻耕、翻耕/免耕、连续翻耕等不同耕作处理田间定位试验,测定休闲期和作物生育期土壤水分及作物收获期土壤理化性状,分析各耕作处理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规律。【结果】(1)3种耕作处理均能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增加田间持水量和土壤有机质,且以免耕/深松轮耕处理效果最...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占斌 朱元骏 李茂松 祝光富
采用盆栽模拟法对保水剂不同应用法 ,包括土壤上干下湿 (深施 )、上湿下干 (浅施 ) ,单侧干旱 (侧施 )和不施 (对照 )等 ,研究高低两种供水条件下玉米 (ZeamaysL .)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 (WUE)。试验结果表明 ,各种保水剂使用方法对玉米株高都有促进作用 ,且主要在玉米生长中后期 ;渐进干旱下能促进玉米根系发育。深施保水剂在充分供水和渐进干旱下较对照提高玉米产量 2 0 .6 %和 74 .9% ,提高WUE为 3 0 .2 %和 89.0 % ;浅施和侧施保水剂在渐进干旱下提高玉米产量和WUE分别为 4 1 .5 %、1 9.3 %和 3 1 .1 %、3 5 .6 %。
关键词:
保水剂 玉米 生长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薛冯定 张富仓 索岩松 张鹏
【目的】研究不同生育时期亏水对河西地区春玉米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方法】以春玉米东单1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不同灌水处理(全生育时期灌水(4个生育时期均灌水,CK)、拔节期不灌水(I1)、抽雄期不灌水(I2)、灌浆成熟期不灌水(I3)),研究不同生育时期亏水对春玉米株高、叶面积、地上部干物质、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较,任一生育时期不灌水处理都会造成春玉米株高、叶面积、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产量降低,其中I1处理对株高和干物质累积量影响显著,最高分别较对照降低了11.59%和16.10%;I3处理对春玉米叶面积影响显著,最高降低了24.61%;与CK相比较,I3处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徐鹏飞 杜雄 孙小诺 高震 边大红 崔彦宏
针对河北省地下水压采区水资源严重亏缺和区域春玉米如何高效用水的问题,研究了秋季实施不同覆盖方式对春玉米产量及周年水分利用的影响,以先玉335为材料,在大口期灌水75 mm(W)和雨养旱作(R) 2种条件下,设置土下无孔地膜覆盖(PM)、有孔土下地膜覆盖(P0M)、玉米秸秆覆盖(SM)、常规露地(NP)等处理,对春玉米生长发育状况、土壤耗水及产量形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雨养旱作条件下,土下地膜覆盖产量较NP提高18.0%~24.9%,SM产量和NP差异不显著。在雨养旱作条件下,PM、P0M和SM生育期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比NP提高了50.5%,41.0%,12.0%,而周年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63.2%,54.6%,19.1%;PM和P0M的节水效果显著好于SM,灌水条件下的结果与雨养旱作条件下相同。灌水增加产量的同时也相应增加了耗水量,覆盖下耗水增加的幅度大于增产的幅度。农田周年土下地膜覆盖可有效降低土壤水分蒸发,非生长季对土壤水分的蓄存,达到了"秋水春用"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
春玉米 覆盖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胡恒宇 李增嘉 宁堂原 王瑜 田慎重 仲惟磊 张总正
【目的】研究不同耕作方式下常规尿素与控释尿素对不同玉米品种籽粒灌浆速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以不施氮为对照,设置耕作方式为主区(旋茬处理和旋茬后再深松处理);品种为副主区(郑单958和登海3号);尿素类型为副区(常规尿素和控释尿素,用量均为225 kg N.hm-2)。【结果】相同耕作方式、施氮水平和品种条件下,与常规尿素相比,控释尿素处理0—100 cm土层含水量在玉米小喇叭口期较高,而收获期较低,实现了土壤水分的时空高效利用;控释尿素处理的玉米籽粒灌浆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提高。深松可显著提高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与郑单958相比,登海3号有较高的籽粒灌...
关键词:
玉米 深松 控释尿素 水分利用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