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49)
2023(9076)
2022(7669)
2021(6912)
2020(5645)
2019(12158)
2018(11889)
2017(21563)
2016(11830)
2015(12362)
2014(11406)
2013(10775)
2012(9377)
2011(8340)
2010(8102)
2009(7628)
2008(7129)
2007(6054)
2006(5095)
2005(4199)
作者
(35253)
(29452)
(29412)
(27475)
(18236)
(14335)
(12828)
(11541)
(11109)
(10021)
(9983)
(9578)
(9368)
(9230)
(9059)
(8994)
(8799)
(8798)
(8450)
(8348)
(7628)
(7079)
(6892)
(6755)
(6543)
(6524)
(6428)
(6355)
(6180)
(5996)
学科
(37544)
经济(37500)
管理(32308)
(30327)
(23932)
企业(23932)
方法(16751)
数学(14859)
数学方法(14686)
(13064)
(11263)
中国(10536)
(9950)
贸易(9948)
业经(9785)
(9710)
(9611)
农业(8921)
(7632)
(7301)
财务(7287)
财务管理(7279)
环境(7017)
企业财务(6864)
技术(6847)
地方(6457)
(6243)
银行(6185)
(5928)
(5822)
机构
学院(156612)
大学(153410)
(58602)
经济(57428)
管理(57272)
研究(54051)
理学(50535)
理学院(49966)
管理学(48880)
管理学院(48641)
中国(38872)
(38853)
科学(38087)
业大(31689)
农业(31469)
(31147)
(28812)
研究所(26955)
(25271)
中心(24408)
(22444)
农业大学(21152)
财经(20807)
(19993)
(19082)
技术(18790)
(18753)
北京(18598)
(18491)
师范(18076)
基金
项目(117226)
科学(90503)
基金(84656)
(78921)
国家(78280)
研究(77273)
科学基金(64935)
社会(49209)
(47240)
社会科(46700)
社会科学(46686)
基金项目(45077)
自然(44963)
自然科(43990)
自然科学(43973)
自然科学基金(43213)
(40741)
教育(35128)
资助(33303)
编号(29742)
重点(27228)
(25335)
计划(25290)
(25254)
(24266)
科研(23662)
创新(23648)
科技(22482)
(22386)
成果(21541)
期刊
(59633)
经济(59633)
研究(37358)
学报(36083)
(35017)
科学(29218)
中国(28098)
大学(25222)
学学(24577)
农业(23825)
(19151)
管理(18915)
教育(13349)
(12765)
业经(12120)
(11178)
金融(11178)
技术(10950)
经济研究(10848)
业大(10653)
(9690)
财经(9450)
科技(9084)
农业大学(9081)
(8096)
商业(7909)
问题(7690)
林业(7249)
(6760)
中国农业(6742)
共检索到2137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苏德纯  任春玲  王兴仁  
采用土柱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施磷位置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养分吸收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正常供水情况下,表层施磷和全层施磷处理冬小麦地上部干物重、根干重、N,P,K吸收量及磷肥利用率均显著高于底层施磷处理。随施磷量的增加,冬小麦地上部干物重增加而磷肥利用率降低。干旱胁迫高施磷量条件下,全层施磷处理冬小麦地上部干物重、根干重、N,P,K吸收量及磷肥利用率最高,而低施磷量时则表层施磷处理最高,但不同处理之间的差异不及正常供水条件下明显。相同施磷量时正常供水情况下磷肥利用率显著高于干旱胁迫条件下磷肥利用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康利允  李世清  
【目的】研究分层供水条件下磷对冬小麦根系分布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土垫旱耕人为土为供试土壤,进行土柱试验,研究分层供水施磷对冬小麦根系分布、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设不施磷、施磷于0—30 cm和30—60 cm土层3种处理,每个施磷水平下设整体湿润和上干下湿(0—30 cm土层干旱胁迫,30—60cm土层湿润)两种水分处理。【结果】不同土层水磷处理显著影响冬小麦根系分布、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上干下湿水分处理上层根系生物量较整体湿润水分处理降低19.6%,下层根系生物量增加18.8%;磷肥对根系分布的影响大于对总根系生物量的影响,施磷能明显增加施磷层次根系生物量,在上干下湿条件下,深层...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薛华龙  娄梦玉  李雪  王飞  郭彬彬  郭大勇  李海港  焦念元  
[目的]研究施磷水平对不同茬口下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探明小麦合理轮作制度和磷肥管理。[方法]于2018—2019和2019—2020连续两年在花生(PCR)、玉米(MCR)和花生Ⅱ玉米(ICR)茬口下种植冬小麦,分别设P_0(0 kg P_2O_5·hm~(-2))、P_(90)(90 kg P_2O_5·hm~(-2))、P_(180) (180 kg P_2O_5·hm~(-2))和 P_(270)(270 kg P_2O_5·hm~(-2)) 4 个施磷水平,研究施磷水平对不同茬口下冬小麦分蘖及成穗率、灌浆速率、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 (1)同一茬口下,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冬小麦单位面积最大分蘖数、有效分蘖数、干物质积累量和单穗干重均呈P_(270)>P_(180)>P_(90)>P_0处理;冬小麦穗粒数、干物质向籽粒中分配率和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P_(180)施磷水平下达到最大值。(2)不同茬口下,各施磷水平冬小麦单位面积最大分蘖数、有效分蘖数均表现为PCR> ICR>MCR;在不施磷(P_0)和低磷(P_(90))水平时,花生茬口下的冬小麦各时期干物质量、产量均大于花生Ⅱ玉米茬口和玉米茬口,但在P_(180)、P_(270)施磷水平时,花生Ⅱ玉米茬口下的冬小麦各时期干物质量、产量则均大于花生茬口和玉米茬口。(3)结合施磷量与产量拟合曲线,花生茬口冬小麦最高产量为10 493.6 kg·hm~(-2),最佳经济产量施磷量为177.0 kg·hm~(-2);花生Ⅱ玉米茬口最高产量为10 749.8 kg·hm~(-2),最佳经济产量施磷量为178.9 kg·hm~(-2);玉米茬口最高产量为9 936.2 kg·hm~(-2),最佳经济产量施磷量为189.3 kg·hm~(-2)。[结论]花生茬口及花生Ⅱ玉米茬口的冬小麦分蘖成穗、干物质积累与转移、籽粒灌浆和产量形成方面均优于玉米茬口,冬小麦产量潜力大,最佳经济产量施磷量低,为 177.0—178.9 kg·hm~(-2)。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董飞  闫秋艳  段增强  李峰  鲁晋秀  杨峰  李汛  王苗  贾亚琴  
为了探讨生物炭施用量在不同浇水条件下对冬小麦的增产效果,2015-2017年通过大田试验设置0(B0,CK),20(B20),40(B40),60(B60) t/hm~2共4个生物炭施用量和不浇水(W0)、浇越冬水(W1)2个浇水处理,研究了生物炭施用量在不同浇水条件下对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土壤容重、冬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浇水条件下,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随生物炭施用量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当生物炭施用量为40 t/hm~2时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最高,比B0(CK)处理分别增加8.0%和8.2%;浇水条件下,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随生物炭施用量增加而增加,B40和B60处理比B0(CK)分别增加7.4%,12.2%和8.0%,16.3%。不浇水条件下,当土壤含水量低于15%时,B60和B40处理下土壤水分含量低于其他处理;浇水条件下,施用生物炭可增加土壤水分含量,施用生物炭增加土壤贮水量、减少小麦生育期耗水量、降低土壤容重,浇水比不浇水增加容重降低幅度。不浇水条件下,生物炭明显提高返青期前土壤日平均温度,浇水使生物炭对土壤温度的作用相反。返青期后,不浇水条件下土壤日平均地温在各处理间差异不大,浇水条件下表现为日均地温较低时高,较高时低的现象。综合而言,适宜生物炭添加量可以增加旱区土壤水分含量,提高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同朝  卫丽  程相武  李凤民  黄冰艳  
利用PEG-4000对春小麦根系进行了不同时间和浓度下水分和磷素胁迫处理,结果表明,根系和叶片干重均随胁迫时间的推移而显著下降,叶片的相对含水量从处理开始到胁迫24h明显下降,其后变化呈起伏现象。根系中无机磷随胁迫时间的推移呈倒“V”型趋势,其中,以处理24h根中磷素的浓度较高。不同浓度处理下,峰值出现在15%。根系活力随胁迫浓度的提高而下降,在5%~15%范围,根系过氧化物同功酶带无显著的变化,但在最高浓度下,缺少一条谱带。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高志红  陈晓远  罗远培  
目的研究不同土壤供水条件下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根、冠平衡与生长稳定性。方法利用管栽试验对供试冬小麦设置11种供水处理。即充分供水、中度缺水、重度缺水、前期中度和重度缺水后分别在分蘖期、拔节期、开花期和灌浆期复水。测定作物根、冠干重。根据已经建立的根、冠关系模型,运用动力系统理论,研究根、冠生长过程中的平衡与稳定性。结果作物根、冠在一生中只有一个随时间而变化的平衡点。水分胁迫使根、冠稳定生长的时间延长,胁迫愈重,延长愈多。复水后作物的稳定生长时间缩短,不稳定生长时间延长。中度水分亏缺条件下开花期复水后,作物的生长由稳定变为不稳定,直到其生育期结束。结论根、冠平衡的本质是,在作物的一生中,根和冠一...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武继承  郑惠玲  史福刚  杨占平  
研究了不同水分条件下保水剂对小麦增产的效应,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可以增加小麦穗长和穗粒数、提高千粒重,从而提高小麦产量。不灌水条件下施用保水剂可增产8.42%~22.75%,以60 kg/hm2和45 kg/hm2处理较好;灌一水条件下施用保水剂可增产10.86%~19.86%,以45 kg/hm2处理最好;灌二水条件下施用保水剂可增产10.79%~18.42%。水分利用率在不同处理间也有很大差异,不灌水条件下施用保水剂降水利用率分别提高1.11~2.99kg/(mm.hm2),以60 kg/hm2处理提高最多;灌一水条件下施用保水剂时灌水利用率分别增加0.063~0.206 kg/m3,以3...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兰珍  米国华  陈范骏  张福锁  
为获得磷高效育种及相关理论研究所需的材料 ,在大田条件下对 2 16份冬小麦种质的磷营养效率进行鉴定。磷营养效率用磷效率 (低磷产量 )和对低磷的敏感度 [(高磷产量 -低磷产量 )× 10 0 /高磷产量 ]来描述。 2 0 0 0—2 0 0 1年将 2 16个冬小麦品种分别种在低磷 (Olsen P为 2 .4mg·kg-1,不施磷 )和高磷 (Olsen P为 17.4mg·kg-1,施纯磷 6 0kg·hm-2 )土壤上 ,根据各品种的磷效率选出 37个典型品种 ,但对低磷敏感度的品种间差异没有表现出来。2 0 0 1— 2 0 0 2年在低磷 (Olsen P为 6 .6mg·kg...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聂兆君  李金峰  赵鹏  刘世亮  方先芝  刘红恩  
【目的】研究磷硒配施对冬小麦幼苗生物量以及磷、硒吸收和转运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霍格兰营养液培养的方式,分别设置3个磷水平(0. 31,3. 1,31 mg/L)和3个硒水平(0,0. 1,1 mg/L),共9个处理。【结果】中磷(P3. 1)和高磷(P31)处理增加小麦幼苗地上部生物量,降低小麦幼苗根冠比; 2个施硒处理(Se0. 1和Se1)则降低小麦幼苗地上部生物量,增加小麦幼苗根冠比,磷硒配施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施硒(Se0. 1和Se1)抑制冬小麦磷向地上部的转运和累积,却在高磷(P31)水平下促进根系对磷的吸收。在缺硒(Se0)条件下,施磷(P3. 1和P31)处理显著提高冬小麦地上部和根系硒含量、累积量以及硒的迁移系数;在低硒(Se0. 1)和高硒(Se1)条件下,施磷(P3. 1和P31)显著降低小麦幼苗硒含量、累积量和迁移系数,存在显著的拮抗作用。【结论】对于冬小麦幼苗磷、硒的吸收和转运,磷、硒之间存在既相互促进又相互拮抗的效应,这种效应与磷、硒的施用水平有一定关系。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佳岚  李春杰  
为探究不同水分条件和内生真菌互作对牧草型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采用温室盆栽法模拟田间最大持水量(FWC),共设6个水分梯度(50%、60%、70%、80%、90%和100%FWC),对带内生真菌(E+)与不带内生真菌(E–)的乡土草新品种‘河西’野大麦和东北地区优质品种‘萨尔图’野大麦(SA) 3种材料进行试验处理。结果表明:1)野大麦的株高、分蘖数、叶长、茎粗、叶面积、叶绿素含量、根长、干重等农艺指标随着水分含量增加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各材料在80%FWC处理下获得最大值,整体与70%FWC差异不显著(P>0.05)。2)同一水分处理下不同材料的分析表明,‘河西’野大麦的茎粗、分蘖数、株高、叶长、叶面积及地上干重等牧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萨尔图’野大麦,且‘河西’野大麦品种中E+各指标均显著高于E–(P <0.01)。研究发现,70%和80%FWC为野大麦生长适宜含水量,80%FWC在农艺性状上效果最优,70%FWC节水高效,且野大麦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一定耐涝能力;带有内生真菌的‘河西’野大麦为此次试验中生长发育更具优势的牧草品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凯  崔玉亭  周顺利  张英华  王志敏  
为了解小麦籽粒微量元素含量的基因型差异及其对水分条件的反应,本试验在春浇2水和春不浇水2种条件下对33个小麦基因型材料籽粒部分微量元素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籽粒铁、锌、锰、铜、碘含量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水分处理对这些微营养成分的影响效应也因基因型而异。籽粒铁、锌、铜含量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性,而微量元素含量与粒重和产量的关系则因元素类型和水分条件而异。通过对不同基因型铁、锌含量的比较分析,筛选出几个高铁高锌基因型材料(如刘春1号)。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海叶  张梦瑶  柏文恋  刘振洋  汤利  郑毅  肖靖秀  
【目的】探明不同磷水平下小麦蚕豆间作对土壤无机磷组分的影响,为磷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两因素田间试验,设置3种种植模式[小麦单作(MW)、蚕豆单作(MF)、小麦蚕豆间作(W//F)]和3个磷水平[不施磷(P0)、施磷(P_(2)O_(5))45 kg/hm~(2)(P1)和90 kg/hm~(2)(P2)]采用蒋-顾分级法分析了不同生育期根际土壤无机磷组分(Al-P、Fe-P、Ca-P)含量,探讨了不同供磷水平下,小麦蚕豆间作对根际Al-P、Fe-P、Ca-P含量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蚕豆和小麦根际无机磷组分含量受种植模式和磷水平×种植模式的调控,但间作对小麦和蚕豆根际无机磷组分的影响不同。不考虑作物生育期,3个磷水平下单间作小麦根际无机磷组分含量无差异;但减磷条件下(P1),间作降低蚕豆根际Al-P和Fe-P含量15%。间作对根际无机磷组分的影响受生育期的调控。与单作小麦相比,磷胁迫条件下(P0和P1)间作降低小麦分蘖期根际Al-P含量19%和25%,但对根际Fe-P和Ca-P含量几乎无影响。与单作蚕豆相比,P1条件下,间作降低蚕豆开花期和成熟期根际Al-P含量17%和20%;降低蚕豆分枝期、结荚期根际Fe-P含量24%和27%。同时间作也有降低蚕豆特定生育期Ca-P含量的趋势。随着磷肥施用量的增加,单间作小麦、蚕豆根际土壤Al-P、Fe-P、Ca-P含量增加,增幅为Al-P>Fe-P>Ca-P。总之,间作对蚕豆根际无机磷组分含量影响大于小麦。【结论】磷胁迫条件下(P0和P1),小麦蚕豆间作促进小麦分蘖期根际Al-P和蚕豆全生育期根际Al-P和Fe-P的耗竭是间作提高土壤磷有效性的关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姜东  戴廷波  荆奇  曹卫星  赵辉  周琴  范雪梅  陈荣振  冯国华  刘东涛  张爱君  
在长期定位肥料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对不同专用小麦籽粒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相比,长期施用氮肥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提高幅度分别达107%~268%和7.4%~13.9%。长期磷肥与氮肥配合施用处理提高了小麦产量,但降低了籽粒蛋白质含量。仅施氮、钾肥处理的面筋和籽粒蛋白质含量虽然大幅度提高,但面筋指数和产量显著降低至与对照相近的水平,表明土壤养分与肥料的均衡对小麦籽粒品质的形成较为重要。对于籽粒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小麦品种,较高的氮肥水平和适宜的磷、钾肥有利于籽粒品质的形成,而对籽粒蛋白含量较低的品种而言,则需在适宜氮肥用量的基础上增施磷肥。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文英  张庆江  
对两个冬小麦品种主要生育期N、P_2O_5吸收积累与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光合产物积累及产量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生育中前期光合产物积累随N、P_2O_5吸收积累的增加而呈直线或曲线增加,但过多的N积累对开花后光合产物积累及籽粒产技的提高均产生不利影响;确定了小麦不同生育阶段N、P_2O_5吸收积累的适宜指标和范围,并根据N、P施肥与小麦N、P_2O_5吸收积累的关系明确了小麦N、P_2O_5吸收积累主要与氮磷施肥有关,据此提出了保持小麦生育过程中适宜氮磷营养的施肥调控技术措施.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匣  丁奠元  张浩杰  褚晓升  余坤  冯浩  
【目的】通过评价AquaCrop模型对覆膜条件下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土壤水分、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模拟效果,为AquaCrop模型在覆膜条件下的校准和应用提供科学的方法和理论依据。【方法】试验设臵不覆盖(CK)和白色地膜覆盖(PM)两个处理,于2013年10月至2016年6月年在陕西杨凌进行田间试验,利用2014—2015年度试验数据对AquaCrop模型进行参数校准,利用2013—2014年度和2015—2016年度的冬小麦观测数据对AquaCrop模型进行验证。【结果】AquaCrop模型较好地模拟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